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名将戚继光怎样打造出强大的戚家军 看这些不得不服(戚继光抗倭)

名将戚继光怎样打造出强大的戚家军 看这些不得不服(戚继光抗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432 更新时间:2024/1/3 20:52:18

戚继光的抗倭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那么他的这支戚家军到底是怎么练成的,却没几个人了解。戚继光自己写过两本兵书《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这两本书详尽地描写了戚继光的练兵方法。

戚家军在抗击倭寇的过程中崛起,风头迅速超过俞大猷,在抗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支军队因为深刻地打上了戚继光的烙印,因此被称为戚家军。那么,戚家军有什么特殊呢?

首先,从选兵开始说起。戚继光练兵,特别注重兵的来源。久经沙场的老兵对戚继光而言没有意义,这些人都成了兵油子,上阵只想保命,平时只想捞钱。这种人,对一支铁军而言,是害群之马。

所以,戚继光选兵完全不是从以往的军队中挑选,他从农家子弟和矿工中挑选,而且专门挑选那种憨厚老实,思想单纯的。这种兵练出来上阵杀敌有勇气,而且不会耍滑头。

第二,戚继光强调军纪。铁的纪律是一支军队战斗力的保证。戚继光练兵绝对重纪律。他创立了很厉害的连坐法。上阵杀敌,如果长官死了而自己逃了回来,绝对要杀头。如果同伴遇险而自己不救,回来也是杀头。如果同伴逃跑而自己不举报,轻则割耳朵重则杀头,绝对说一是一,说二是二。谁退却斩谁,如果都退却就砍队长的脑袋。其他各种斩首的规定更是五花八门。连行军中离队小便都要被割耳。这种残酷的军纪、无情的连坐法在我们现在看来很残忍,不过,却对提高戚家军的整体战斗力发挥了巨大作用。

第三,戚继光注重增强武器装备。装备对于军队的战斗力也非重要。现代军队可能更强调装备,装备不好,上阵等于送死。其实,在古代也一样。戚继光亲自研究装备。他改造、发明了不少新火器。为了追击倭寇,建设了庞大的战舰,实用的战车。戚继光最为特殊的兵器的狼筅,这玩意儿估计以前就有,只是在他手中发扬光大。这玩意儿就类似于一根不去枝的大竹竿。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记载:“惟筅则枝茂盛,遮蔽一身有,眼前可恃。足以壮胆助气,庶人敢站定。”《练兵实纪》记载狼筅造法如下:“狼筅乃用大竹,上截连四旁附枝,节节枒杈,视之粗可二尺,长一丈五六尺。人用手势遮蔽全身,刀鎗丛刺必不能入,故人胆自大,用为前列,乃南方杀倭利器。”

第四,戚继光注重战法,他比较著名的战阵是鸳鸯阵。这个阵法并不是戚继光首创,却被他运用得出神入化。鸳鸯阵主要是为对付倭寇而设置。这种阵法灵活搭配不同兵种、不同兵器,临阵时利用江南水乡的地形,对倭寇的克制非常明显,对敌效果显著。

好的兵源,铁的纪律,精良的装备,灵活的阵法,加上戚继光的指挥,成就了戚家军强大的战斗力。在抗倭过程中,戚家军先后取得了岑港之战、台州之战、福建之战、兴化之战、仙游之战等多次战役的胜利,基本摧毁了倭寇的主要力量。

后来,戚继光带了一支南方练成的戚家军去北方守蓟州。有一次检阅军队,长官因事来迟,大雨之下,这支军队一动不动,几如铁军。其他被检阅的军队却东倒西歪,不成阵形。戚家军铁的纪律让北方军队大为汗颜。

标签: 名将戚继光明朝戚继光抗倭

更多文章

  • 四面楚歌的故事: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四面楚歌,项羽

    导读:公元前203年12月,韩信把兵马屯在垓(gāi,今安徽灵璧东南)下,布置了十面埋伏,要把霸王引到一个适当的地方,把他围困起来。韩信故意拿话去激霸王,让他气得鼻孔喷火,头顶冒烟才好。他编了四句话,叫士兵冲着楚营叫喊:“人心都背楚,天下已属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霸王率领十万大军一直冲到垓下

  • 垓下之战项羽之死 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乌江自刎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垓下之战,项羽,古代战争,四面楚歌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汉军集团:刘邦(4万兵马)、韩信(30万兵马)、彭越(6万兵马)、英布(3万兵马)等各路汉军约计40余万人与项羽的10万楚军于垓下展开决战。汉军以韩信(10万兵马)率军居中,将军孔熙(10万兵马)为左翼、陈贺(10万兵马)为右翼,刘邦率部跟进,将军周勃(4万兵马)断后。楚军集

  • 四面楚歌的故事意思 四面楚歌的主人公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四面楚歌的典故,四面楚歌,成语

    四面楚歌,我国古代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也有同名歌曲。四面楚歌的典故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

  • 笑里藏刀的历史典故和用计点评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笑里藏刀的历史典故,笑里藏刀

    宋将曹玮,闻知有人叛变,他非但不惊恐,反而随机应变,谈笑自如,不予追捕,让敌人把叛逃者误认为是曹玮派来进攻的,把他们全部杀光。曹玮把笑里藏刀和借刀杀人之计运用得何其自如!古代兵法早就提醒为战者:切不可轻信对方的甜言蜜语、空头支票,要谨防他们暗中隐藏的杀机。总之,此计还多用于军事政治与外交的伪装上。探

  • 唐朝宰相李义府竟是笑里藏刀的代表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朝宰相李义府,笑里藏刀

    “笑里藏刀”是形容阴险小人在人前和颜悦色,但实际上却是阴险毒辣。这个典故出自于唐朝,成语的代表人物是李义府,他曾是唐朝的宰相。李义府从小聪明伶俐,也写的一手好文章,二十几岁的时候得到别人的推荐,于是唐太宗让他觐见,唐太宗让他以园林里的鸟为题让他吟诗。唐太宗听了他的诗句非常满意,便给他了一个典仪的官职

  • 三十六计故事全集:第十计笑里藏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十六计,兵法,笑里藏刀

    第十计 笑里藏刀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原典】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 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注释】信而安之:信,使信。安,使安,安然,此指不生 疑心。阴以图之:阴,暗地里。刚中柔外:表面柔顺,实质强硬尖利。【按语】兵书云:“辞卑而益备者,进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故凡敌人之巧言令色

  • 秦朝宦官赵高指鹿为马的用意何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高,指鹿为马

    赵高简介赵高是赵国的宗室的远亲(也有说是秦国宗室的远亲),家族败落后流亡到秦国。赵高的母亲因为触犯刑法,导致身体部分残缺,后面被收入隐宫——秦朝专门收容刑满释放的囚犯的地方。赵高兄弟都是在这里出生的。《神话》赵高剧照秦始皇看赵高为人勤奋,就让他任中车府令,管皇帝的车马,并且还让赵高教胡亥断案。赵高本

  •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吕蒙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刮目相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鲁肃,吕蒙,刮目相看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期东吴孙权的得力干将。孙策在时,吕蒙依附姐夫邓当,英勇不可挡。孙策被杀后,吕蒙受到孙权的重用,战功累累。吕蒙从围曹仁在南郡,在皖城大破朱光的军队,战功赫赫,官拜庐江太守。而后在攻占荆州三郡、智擒郝普,在合淝之战中奋勇抵抗魏军的追袭。最有名的还是吕蒙白衣渡江,这是三国历史上最有名、

  • 三国时期东吴四英杰之一——吕蒙简介(刮目相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吕蒙,刮目相看

    吕蒙(179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 。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奋勇抵抗张辽军追袭。早

  • 吕蒙是怎样战胜关羽的?吕蒙用的是什么计策(刮目相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吕蒙,三国,关羽,刮目相看

    关羽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庞德,这些战绩使他愈发骄傲轻敌。东吴的年轻将领陆逊利用了这一点。他备礼呈书给关羽,口气极为谦恭,这使得原就轻视陆逊的关羽放松了警惕,不复有江东之忧,他撤走了荆州(今湖北荆门)的大半兵马去攻打樊城。结果吕蒙乘机而入,偷袭成功,兵不血刃就占领了荆州。关羽闻讯大怒,回师要夺荆州。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