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项羽大将季布被刘邦重用之谜:意在拉拢项羽旧部(一诺千金)

项羽大将季布被刘邦重用之谜:意在拉拢项羽旧部(一诺千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854 更新时间:2024/1/9 9:13:48

季布,楚地人,是个游侠,爱打抱不平,在当地小有名气,很幸运地成了项羽的部下。在对汉战争中多次把刘邦打得狼狈不堪。所以,刘邦对他怀有深刻?仇恨记忆。帝国建立后,刘邦就出大价悬赏捉拿季布,并下令胆敢窝藏者灭三族。老刘一发狠,便要动真格。不过季布也曾人在江湖漂,哥儿们还是有的。江湖讲的就是一个义气,到了危难之际,咱就藏在哥儿们家。

这哥儿们姓周,无疑周大哥也是个侠客。官方的搜捕队马上就要到周家,周大哥希望季布能够听从他的安排,否则将自杀。季布没有理由否决,此时他考虑的只是活命问题。其实,周大哥只是委屈季布扮成囚徒。给他剃去头发,颈上束铁箍,穿上粗布衣服,然后塞进运货的大车里,将他和周家的几十个奴仆一同卖给朱家

朱家,何许人也?游侠之带头大哥。按照一般的看法,鲁地本是儒家思想阵地。在这里要产生名人的话,应该为儒家知识分子。但朱家却不是,他以游侠而闻名。游侠瞧不起那些恃强凌弱的黑帮,游侠虽然行为有悖现行的道德与法律,但他们讲诚信,做事果断。凡许诺之事,即便牺牲也在所不惜。事情一旦成功,他们也不自我吹捧,谦虚的很。“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史记·游侠列传》)

据说在他的职业生涯中,藏匿和救活的豪杰有几百个,而被救的普通人则无数。这位带头大哥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他救济别人,首先从贫贱的开始。但你可不要以为他的家资有多么阔。据说,他家无余财,衣服破得没有完整的花纹,伙食是每餐一菜,交通工具也只是牛车。他急人所急,远胜过自己的事情。这不是两千年后的人民公仆嘛!太廉洁了!太敬业了!

朱家心知肚明,被送来的人肯定是季布。他把季布安置在田里农作,并告诫儿子,田间耕作的事务必听从这个奴仆的吩咐,伙食也要一样。这是对季布的尊重。看得出朱家对季布的履历非常了解。去往洛阳?路途太远,为了节省时间,朱家此次更换了交通工具,乘坐轻便马车一路绝尘。带头大哥虽然财力不足,但有着相当大的关系网,否则怎么在江湖混。中央有人好办事嘛!朱家要找的人不是别人,就是夏侯婴,而夏侯婴和老刘的关系非同一般。

夏侯婴与刘邦是同乡,擅长养马与驾车。不要小看这项工作,马在古代作用非常之大,尤其在作战、耕田、交通领域。故此官方异常重视马匹的饲养和保护,并且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养马和驾车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准,不是谁想做就能做。工作完成后,夏侯婴驾车返回,途经沛县泗上亭,顺便就找刘邦聊天。两人非常投机,一聊就是大半天。幸运的是,后来夏侯婴担任试用县吏,两人的关系则更加紧密。

刘邦本来就是社会混混,爱开玩笑。有一次,因为开玩笑误伤了夏侯婴,这件事情被告发。按照法律规定,身为亭长的刘邦伤人要从严惩罚。刘邦申诉没有伤害夏侯婴,夏侯婴也证明自己没有被伤害。但造假终究是造假,后来还是真相大白。夏侯婴因刘邦牵连被关押了一年多,挨了几百板子,但却使刘邦免除了刑罚。

以后的日子里,他们由同事变成了战友,一起参加革命。夏侯婴的专业水准也在革命中得以展现。比如,他指挥的兵车在战争中取得了多次战绩。彭城会战中,老刘被打得屁股尿流,夏侯婴驾车拉着老刘飞逃。路上遇到刘邦的一双儿女,夏侯婴就把他们抱上车来。马已跑得十分疲惫,楚军又紧追其后,刘邦特别着急,好几次用脚把两个孩子踢下车去,但每次夏侯婴都下车把他们抱上来。夏侯婴驾驶着战车先是缓缓而行,直到两个孩子抱紧自己的脖子之后才加速奔驰。刘邦大概很生气,见此情景,心想我都不顾自己孩子了,你不是瞎操心嘛,多次恐吓要杀夏侯婴。有超高专业水准的夏侯婴不但让刘邦得以逃脱,也救了两个孩子。

朱家与夏侯婴因何相熟不得而知,不过认识夏侯婴的确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两人见面总要喝点酒,聊聊天,评论一下当前的社会热点,很自然就聊到抓捕季布之事。朱家很聪明,他明明知道刘邦为何抓季布,但他还是明知故问。这应该是谈话的一种技巧,让夏侯婴按照他的思路走下去。

朱家就问了,季布有多大罪,皇帝至于这样吗?夏侯婴当然知道缘由了,便说也就是过去的一点私人恩怨。朱家听出夏侯婴没有责难季布之意,便接着问,季布此人如何?夏侯婴痛快地问答,他认为季布是个贤能的人。朱家这时开始阐述他的主张——做臣下的各为其主,季布受项羽差遣本是分内之事,项羽的属下难道可以全都杀死吗?现在老刘刚刚夺得天下,仅凭个人私怨便去追捕人,岂不是向天下昭示自己器量狭小嘛!况且以季布之贤能,如果被逼迫过急,他完全可以北叛南逃,这不是为敌国增加实力嘛!所以,朱家建议夏侯婴给老刘上堂政治课。

夏侯婴明白了,原来季布就藏在带头大哥家,但他很愿意帮助朱家。刘邦听了夏侯婴的陈述,觉得自己做得确实有点离谱,最重要的是可能导致一批贤能之人跑到国外,而不利于帝国的政治稳定。他召见了季布,季布也表示服罪,刘邦任命他做郎中(宫廷禁卫)。可季布地位显赫之后,朱家却始终不肯与季布相见。这样的人大概就是传说中的牛人吧。

标签: 季布刘邦项羽一诺千金

更多文章

  • 刘邦治下唯一活下来的楚军名将季布怎么做到的?(一诺千金)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季布,刘邦,名将,,一诺千金

    项羽被围垓下时,钟离昧和季布在韩信的“四面楚歌”的感召下,不得已只好跟着无心恋战的楚军们逃走了,当时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情非得已。楚军们大部分都逃走了,他们两个作为主帅不走也不行了,否则就当个“光杆司令”,死无葬身之地了。项羽在乌江自刎后,钟离昧和季布成了刘邦重点追捕的对象。毕竟刘邦知道他们两个是项

  • 戚继光谈选择兵员:明朝最强士兵到底来自哪里?(戚继光抗倭)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戚继光,明朝,名将,,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抗倭时,在浙江各处募兵练兵,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他在《纪效新书》中总结出浙江各地兵员的特点。戚继光一开始招募的是浙江处州(丽水)的兵员,这里的人多是山中的矿工,好勇好斗,作战十分勇猛,听命从不迟疑,冲锋陷阵非常积极。但是,他们也有缺点......缺点就是,处州兵在每次作战前,都要和戚继光谈条件

  • 名将戚继光夫人王氏:休了自己丈夫的奇女子(戚继光抗倭)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戚继光,王氏,戚继光抗倭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非常奇特的女人,一个是文绣,她主动离婚,休掉了自己的丈夫——大清末代皇帝溥仪。还有一个女人,她也休掉了自己的丈夫——民族英雄、抗日名将戚继光,这个女人是“王氏”,她为何要休掉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丈夫呢?说起戚继光的婚姻,十分耐人寻味,他13岁定亲,21岁娶妻“万户南溪王将军栋女”王氏。

  • 名将戚继光怎样打造出强大的戚家军 看这些不得不服(戚继光抗倭)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名将,戚继光,明朝,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的抗倭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那么他的这支戚家军到底是怎么练成的,却没几个人了解。戚继光自己写过两本兵书《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这两本书详尽地描写了戚继光的练兵方法。戚家军在抗击倭寇的过程中崛起,风头迅速超过俞大猷,在抗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支军队因为深刻地打上了戚继光的烙印,因此被称为

  • 四面楚歌的故事: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四面楚歌,项羽

    导读:公元前203年12月,韩信把兵马屯在垓(gāi,今安徽灵璧东南)下,布置了十面埋伏,要把霸王引到一个适当的地方,把他围困起来。韩信故意拿话去激霸王,让他气得鼻孔喷火,头顶冒烟才好。他编了四句话,叫士兵冲着楚营叫喊:“人心都背楚,天下已属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霸王率领十万大军一直冲到垓下

  • 垓下之战项羽之死 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乌江自刎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垓下之战,项羽,古代战争,四面楚歌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汉军集团:刘邦(4万兵马)、韩信(30万兵马)、彭越(6万兵马)、英布(3万兵马)等各路汉军约计40余万人与项羽的10万楚军于垓下展开决战。汉军以韩信(10万兵马)率军居中,将军孔熙(10万兵马)为左翼、陈贺(10万兵马)为右翼,刘邦率部跟进,将军周勃(4万兵马)断后。楚军集

  • 四面楚歌的故事意思 四面楚歌的主人公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四面楚歌的典故,四面楚歌,成语

    四面楚歌,我国古代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也有同名歌曲。四面楚歌的典故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

  • 笑里藏刀的历史典故和用计点评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笑里藏刀的历史典故,笑里藏刀

    宋将曹玮,闻知有人叛变,他非但不惊恐,反而随机应变,谈笑自如,不予追捕,让敌人把叛逃者误认为是曹玮派来进攻的,把他们全部杀光。曹玮把笑里藏刀和借刀杀人之计运用得何其自如!古代兵法早就提醒为战者:切不可轻信对方的甜言蜜语、空头支票,要谨防他们暗中隐藏的杀机。总之,此计还多用于军事政治与外交的伪装上。探

  • 唐朝宰相李义府竟是笑里藏刀的代表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朝宰相李义府,笑里藏刀

    “笑里藏刀”是形容阴险小人在人前和颜悦色,但实际上却是阴险毒辣。这个典故出自于唐朝,成语的代表人物是李义府,他曾是唐朝的宰相。李义府从小聪明伶俐,也写的一手好文章,二十几岁的时候得到别人的推荐,于是唐太宗让他觐见,唐太宗让他以园林里的鸟为题让他吟诗。唐太宗听了他的诗句非常满意,便给他了一个典仪的官职

  • 三十六计故事全集:第十计笑里藏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十六计,兵法,笑里藏刀

    第十计 笑里藏刀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原典】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 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注释】信而安之:信,使信。安,使安,安然,此指不生 疑心。阴以图之:阴,暗地里。刚中柔外:表面柔顺,实质强硬尖利。【按语】兵书云:“辞卑而益备者,进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故凡敌人之巧言令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