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甘露之变简介:宦官掌兵 从权争激化到屠戮朝臣

甘露之变简介:宦官掌兵 从权争激化到屠戮朝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317 更新时间:2023/12/7 10:09:41

公元835年(唐大和九年),27岁宗不甘为宦官控制,和训、郑注策划诛杀宦官。夺回皇帝丧失的权力。11月21日,唐文宗以观露为名,将宦官头目仇士良骗至禁卫军的后院欲斩杀,被仇士良发觉,双方激烈战斗,结果李训、涯、贾餗、舒元舆、王璠、郭行、罗立言、李孝本、韩约等朝廷重要官员被宦官杀死,其家人也受到牵连而灭门,在这次事变后受株连被杀的一千多人。史称“甘露之变”。

安史之乱使强盛的唐王朝从此一蹶不振,这次事变之后形成的宦官专权的局面,更成为导致唐朝灭亡的一大祸患。

宦官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卵孵出的一个畸形怪胎。从西周确立宦官制度开始,各王朝无一例外地沿袭了宦官制度。随着封建皇权的加强,到了东汉,宦官全部由阉割之人充任,不再混杂正常的人。由于宦官是皇帝的私人随从,能满足皇帝在个人生活上的特殊需要,又不像朝臣那样进见有时,受礼法约束,能与皇帝朝夕相伴,因此很容易成为皇帝的亲信,擅权干政。

并且,大多数宦官出身社会下层,没有受过教育,有掌握权力的欲望,而无儒学和后人的束缚。一旦得势,会将掌握的权力发挥到最大限度,以求逞一时之快,尽一生之欲,从而打破封建社会的正常秩序。

标签: 甘露之变唐朝宦官

更多文章

  • 囚禁皇帝屠杀朝臣:解密甘露之变与唐朝宦官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甘露之变,唐朝,宦官

    甘露之变始末:甘露之变是中国历史上宫廷中最为惨烈的流血事件,一日之内600多名朝臣被杀,皇帝也被宦官软禁。尊贵的、至高无上的皇帝怎么会被家奴们玩弄于股掌呢?从唐穆宗以后到唐亡,8个皇帝之中,有7个是由宦官拥立的。皇帝为了保住帝位,也只得巴结、纵容宦官,如宦官杨复恭以拥立昭宗有功,自称定策国老,骂昭宗

  • 行省制度的目的和作用:解决藩镇割据加强集权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行省制,元代,明代

    还需要注意,元廷设置十行省的目的和作用,各有侧重,并不完全一致。如“生齿繁夥,物产富穰,水浮陆行,纷轮杂集”,“土赋居天下十六七” 的江浙、湖广、江西三省,大抵以镇压新征服区域和搜刮财赋为基本宗旨,其治所相应地均设在行省北端的水陆交通要冲,而不置于该行省的中心地带,以便朝廷的联络和指挥。位于中原、关

  • 行省制度的演化:行省制明代继承发展清代完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行省制,明代,清代

    朱元璋在起义过程中,凡略定的地方,都沿袭元朝行中书省的制度,设置行中书省,或中书分省。行中书省的负责人叫参知政事和平章政事,省内设置的机构和官吏,大体上和中书省相同。明朝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改元朝之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司仅主管民政,又设提刑按察使司掌刑狱、都指挥使司掌军政,合称都、布、按三司

  • 行省制度的简介:什么叫行省制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地方制度,行省,元朝,行省制

    行省制是蒙古族统治者在中原地区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自元行省始,行省三司督抚的高层督政区体制较稳定地确立了下来。然而,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究竟如何?人们的看法不尽相同 。笔者认为,元行省制是古代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壮大过程中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不断调整、完善的产物。它并非单

  • 唐平萧铣之战中的萧铣:隋末小吏出身的枭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平萧铣之战,唐朝,西梁,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八月,李靖率唐军从夔州出发,沿着波涛汹涌的长江水路向东挺进,要扫平南粱。一路连战连捷,两个月后兵临粱国都城江陵。梁王萧铣自知不是唐军的对手,一时又无援兵,于是对群下说:若强行抵抗,力尽而降,必害黎元。“岂以我一人致伤百姓”?不如及城未拔,宜先出降,冀免乱兵之害,以保全众庶。

  • 解密唐平萧铣之战:唐军为何会迅速的取得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平萧铣之战,唐朝,西梁,

    武德元年(618年),萧铣迁都江陵,修复先祖园庙。任命岑文本为中书侍郎,主掌机密事务。派遣杨道生进攻峡州,被峡州刺史许绍击败,战士死伤大半。武德三年(620年),唐高祖李渊下诏夔州总管、赵郡王李孝恭征讨萧铣,夺取通、开二州,斩其东平王阇提。当时诸将擅兵横暴,萧铣怕以后无法控制,便扬言休兵以便农耕,以

  • 唐平萧铣之战经过:李孝恭是如何平定西梁萧铣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朝,萧铣,西梁,,唐平萧铣之战

    武德三年(620),高祖下诏夔州总管赵郡王孝恭征讨萧铣,攻拔通、开二州,斩其伪东平王提。当时诸将擅兵横暴,萧铣怕以后无法控制,便扬言休兵以便农耕,以罢免将帅兵权。大司马董景珍之弟为将军,心怀不满,谋图作乱,因事泄被杀。景珍当时镇守长沙,萧铣下书赦免他,并将他招还江陵。景珍害怕,派遣使者前往孝恭处,举

  • 唐平萧铣之战简介:唐朝如何平定的西梁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西梁,萧铣,唐朝,,唐平萧铣之战

    唐平萧铣之战,中国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唐军攻灭长江中游、江南割据势力萧铣的一次统一战争。是一场著名的江河作战。隋末萧铣趁乱割据在江陵一带,领土广大,南到交趾,北到汉水,西达三峡,东及九江。武德四年(621年),李孝恭向唐高祖献上平灭萧铣的十策,唐高祖采纳,任命李孝恭为夔州总管,李靖为行军总管,

  • 唐平吐谷浑之战平定的吐谷浑是个怎样的部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平吐谷浑之战,吐谷浑,西北,

    吐谷(yù)浑(313―663),亦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本为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藏族人民称之为阿柴。是西晋至唐朝时期位于祁连山脉和黄河上游谷地的一个古代国家。吐谷浑,慕容廆之庶长兄也,其父涉归分部落一千七百家以隶之。及涉归卒,慕容廆嗣位,而二部马斗。慕容廆怒曰:‘先公分建有别,奈

  • 唐平吐谷浑之战的结局:唐朝是如何平定吐谷浑?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平吐谷浑之战,吐谷浑,西北,

    吐谷浑再攻凉州后,唐太宗下令大举攻击吐谷浑。他想派大将李靖指挥,但考虑到李靖63岁的高龄,迟迟没有决定。然而,当李靖听说后,他主动请命,唐太宗很高兴,十二月,以特进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兵部尚书侯君集为积石道、刑部尚书任城王李道宗为鄯善道、凉州都督李大亮为且末道、岷州都督李道彦为赤水道、利州刺史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