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行省制度的简介:什么叫行省制制度?

行省制度的简介:什么叫行省制制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834 更新时间:2024/1/9 10:24:42

行省制是蒙古族统治者在中原地区行政区划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自元行省始,行省三司督抚的高层督政区体制较稳定地确立了下来。然而,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究竟如?人们的看法不尽相同

。笔者认为,元行省制是古代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壮大过程中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不断调整、完善的产物。它并非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地方分权。

元行省制的历史价值在于:它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该体制有三个特点:行省性质具有两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各地,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元行省制引起了13、14世纪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的较大变动,对元代社会和后来的明清、近代影响至深。

元代行省是行中书省的简称,其渊源可追溯到魏晋隋唐的行台和金代行尚书省。只不过此类两重性仅表现在云南等少数行省范围内,多数行省的性质仍然是朝廷的临时派出机构。大约在世祖末成宗初,随着江浙、湖广、江西、陕西、四川、甘肃、辽阳、河南等行省的改置或增设,行省逐渐演化为设的、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

几乎与此同时,元廷又对行省的名称、品秩、事权作了重要调整:其一,“嫌于外重”,一律取消中书省宰执“系衔”

;其二,降行省品秩为从一品,通常以平章政事二名为长官、少数行省特许增置左丞相一员,但品秩仍比都省低一级

;其三,江南等处行枢密院并入行省,实行“絜兵民二枋而临制于阃外”

的体制。这三项举措大体奠定了行省作为地方常设机构的规模和权力框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行省演化为固定的地方官府,是指其主要性质而言。

即使上述演化完成以后,行省仍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某些原有性质。许有壬云:“都省握天下之十省分天下之治”。集说:“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

。《元史·百官志七》也说:“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以上三处明言行省“分天下之治”,“掌国庶务”,且与朝廷都省互为“表里”,密切相连。另,终元一代,行省官一直属于“内任”官

标签: 地方制度行省元朝行省制

更多文章

  • 唐平萧铣之战中的萧铣:隋末小吏出身的枭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平萧铣之战,唐朝,西梁,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八月,李靖率唐军从夔州出发,沿着波涛汹涌的长江水路向东挺进,要扫平南粱。一路连战连捷,两个月后兵临粱国都城江陵。梁王萧铣自知不是唐军的对手,一时又无援兵,于是对群下说:若强行抵抗,力尽而降,必害黎元。“岂以我一人致伤百姓”?不如及城未拔,宜先出降,冀免乱兵之害,以保全众庶。

  • 解密唐平萧铣之战:唐军为何会迅速的取得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平萧铣之战,唐朝,西梁,

    武德元年(618年),萧铣迁都江陵,修复先祖园庙。任命岑文本为中书侍郎,主掌机密事务。派遣杨道生进攻峡州,被峡州刺史许绍击败,战士死伤大半。武德三年(620年),唐高祖李渊下诏夔州总管、赵郡王李孝恭征讨萧铣,夺取通、开二州,斩其东平王阇提。当时诸将擅兵横暴,萧铣怕以后无法控制,便扬言休兵以便农耕,以

  • 唐平萧铣之战经过:李孝恭是如何平定西梁萧铣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朝,萧铣,西梁,,唐平萧铣之战

    武德三年(620),高祖下诏夔州总管赵郡王孝恭征讨萧铣,攻拔通、开二州,斩其伪东平王提。当时诸将擅兵横暴,萧铣怕以后无法控制,便扬言休兵以便农耕,以罢免将帅兵权。大司马董景珍之弟为将军,心怀不满,谋图作乱,因事泄被杀。景珍当时镇守长沙,萧铣下书赦免他,并将他招还江陵。景珍害怕,派遣使者前往孝恭处,举

  • 唐平萧铣之战简介:唐朝如何平定的西梁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西梁,萧铣,唐朝,,唐平萧铣之战

    唐平萧铣之战,中国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唐军攻灭长江中游、江南割据势力萧铣的一次统一战争。是一场著名的江河作战。隋末萧铣趁乱割据在江陵一带,领土广大,南到交趾,北到汉水,西达三峡,东及九江。武德四年(621年),李孝恭向唐高祖献上平灭萧铣的十策,唐高祖采纳,任命李孝恭为夔州总管,李靖为行军总管,

  • 唐平吐谷浑之战平定的吐谷浑是个怎样的部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平吐谷浑之战,吐谷浑,西北,

    吐谷(yù)浑(313―663),亦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本为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藏族人民称之为阿柴。是西晋至唐朝时期位于祁连山脉和黄河上游谷地的一个古代国家。吐谷浑,慕容廆之庶长兄也,其父涉归分部落一千七百家以隶之。及涉归卒,慕容廆嗣位,而二部马斗。慕容廆怒曰:‘先公分建有别,奈

  • 唐平吐谷浑之战的结局:唐朝是如何平定吐谷浑?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平吐谷浑之战,吐谷浑,西北,

    吐谷浑再攻凉州后,唐太宗下令大举攻击吐谷浑。他想派大将李靖指挥,但考虑到李靖63岁的高龄,迟迟没有决定。然而,当李靖听说后,他主动请命,唐太宗很高兴,十二月,以特进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兵部尚书侯君集为积石道、刑部尚书任城王李道宗为鄯善道、凉州都督李大亮为且末道、岷州都督李道彦为赤水道、利州刺史高

  • 解密:唐平吐谷浑之战是因为什么原因发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平吐谷浑之战,吐谷浑,西北,

    在唐太宗的父亲唐高祖统治时期,吐谷浑由步萨钵可汗伏允领导下,周期性的入侵今四川和甘肃南部地区,双方没有超过半年的和平。626年唐太宗当上皇帝后,这些入侵在继续。 尽管其频率似乎减少,在《资治通鉴》的记载中,只有两次:628年吐谷浑袭击岷州(今甘肃定西);632年,吐谷浑袭击兰州(今甘肃兰州)。据说,

  • 唐平吐谷浑之战简介:唐军彻底消灭吐谷浑部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平吐谷浑之战,吐谷浑,西北,

    唐击吐谷浑之战是发生在唐太宗贞观九年的一次唐朝对外战争。由于吐谷浑王慕容伏允拒绝朝贡,唐太宗派军队征讨。唐军老将李靖高龄挂帅出征,在猛将侯君集、李道宗等人的配合下,唐军击败吐谷浑,进逼其国都,伏允逃往西域的大漠。此役为唐军在西北各部族树立了威信,也向西扩大了唐朝疆域的实际控制范围。六月,唐遣左骁卫大

  • 唐灭薛延陀之战的过程:薛延陀部是如何被消灭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灭薛延陀之战,唐太宗,薛延陀部,

    但是639年,唐的行动开始导致了唐与薛延陀之间的关系恶化。阿史那咄苾被俘后,唐太宗将投降的东突厥人安置在唐朝边界之内,而无需册封一个新的可汗管理他们。然而,在639年,阿史那咄苾的侄子阿史那结社率阴谋暗杀皇帝败露后,唐太宗改变了主意,并册封了忠于唐朝的东突厥贵族阿史那思摩为新的东突厥可汗(俟力苾可汗

  • 唐灭薛延陀之战的背景:夷男可汗屡次挑衅唐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灭薛延陀之战,唐太宗,薛延陀部,

    薛延陀长久以来一直是敕勒部落的一员,从属于突厥(包括在600年前后分成的西突厥和东突厥),在铁勒反抗西突厥的泥厥处罗可汗阿史那达曼时,契苾首领歌楞自称易勿真莫贺可汗,薛延陀首领乙失钵自称也咥可汗,但后来阿史那达曼朝觐隋炀帝后,他们重新臣服西突厥的射匮可汗。在颉利可汗阿史那咄苾的统治时期,敕勒成为东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