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平萧铣之战简介:唐朝如何平定的西梁政权

唐平萧铣之战简介:唐朝如何平定的西梁政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625 更新时间:2023/12/8 7:20:19

唐平萧铣之战,中国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唐军攻灭长江中游、江南割据势力萧铣的一次统一战争。是一场著名的江河作战。

隋末萧铣趁乱割据在江陵一带,领土广大,南到交趾,北到汉水,西达三峡,东及九江。武德四年(621年),李孝恭向唐高祖献上平灭萧铣的十策,唐高祖采纳,任命李孝恭为夔州总管,李靖为行军总管,大造战舰,训练水军。唐军自夔州(今四川奉节东)顺江东下,以庐江王李瑗出襄州(今湖北襄阳),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今湖南沅陵),黄州总管周法明出夏口(今汉口),李孝恭乘水涨敌懈、迅速进军江陵亲率战舰二千多艘战船顺江而下,直捣腹心,攻克荆门(今湖北宜都西北)、宜都(今属湖北),进抵夷陵(今湖北宜昌),萧铣部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今清江入长江口),前来救援。

九月唐高祖下令大举进攻萧梁。下诏发巴、蜀兵,以赵郡王孝恭为荆湘道行军总管,统十二总管,自夔州顺流东下;以庐江王李瑗为荆郢道行军元帅,出襄州道,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道,黄州总管周法明出夏口道,击萧铣。(见《通鉴》)赵郡王孝恭帅战舰二千馀艘东下,萧铣以江水方涨,殊不为备;孝恭等拔其荆门、宜都二镇,进至夷陵。铣将文士弘将精兵数万屯清江,癸巳,孝恭击走之,获战舰三百馀艘,杀溺死者万计;追奔至百里洲,士弘收兵复战,又败之,进入北江

标签: 西梁萧铣唐朝唐平萧铣之战

更多文章

  • 唐平吐谷浑之战平定的吐谷浑是个怎样的部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平吐谷浑之战,吐谷浑,西北,

    吐谷(yù)浑(313―663),亦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本为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藏族人民称之为阿柴。是西晋至唐朝时期位于祁连山脉和黄河上游谷地的一个古代国家。吐谷浑,慕容廆之庶长兄也,其父涉归分部落一千七百家以隶之。及涉归卒,慕容廆嗣位,而二部马斗。慕容廆怒曰:‘先公分建有别,奈

  • 唐平吐谷浑之战的结局:唐朝是如何平定吐谷浑?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平吐谷浑之战,吐谷浑,西北,

    吐谷浑再攻凉州后,唐太宗下令大举攻击吐谷浑。他想派大将李靖指挥,但考虑到李靖63岁的高龄,迟迟没有决定。然而,当李靖听说后,他主动请命,唐太宗很高兴,十二月,以特进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兵部尚书侯君集为积石道、刑部尚书任城王李道宗为鄯善道、凉州都督李大亮为且末道、岷州都督李道彦为赤水道、利州刺史高

  • 解密:唐平吐谷浑之战是因为什么原因发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平吐谷浑之战,吐谷浑,西北,

    在唐太宗的父亲唐高祖统治时期,吐谷浑由步萨钵可汗伏允领导下,周期性的入侵今四川和甘肃南部地区,双方没有超过半年的和平。626年唐太宗当上皇帝后,这些入侵在继续。 尽管其频率似乎减少,在《资治通鉴》的记载中,只有两次:628年吐谷浑袭击岷州(今甘肃定西);632年,吐谷浑袭击兰州(今甘肃兰州)。据说,

  • 唐平吐谷浑之战简介:唐军彻底消灭吐谷浑部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平吐谷浑之战,吐谷浑,西北,

    唐击吐谷浑之战是发生在唐太宗贞观九年的一次唐朝对外战争。由于吐谷浑王慕容伏允拒绝朝贡,唐太宗派军队征讨。唐军老将李靖高龄挂帅出征,在猛将侯君集、李道宗等人的配合下,唐军击败吐谷浑,进逼其国都,伏允逃往西域的大漠。此役为唐军在西北各部族树立了威信,也向西扩大了唐朝疆域的实际控制范围。六月,唐遣左骁卫大

  • 唐灭薛延陀之战的过程:薛延陀部是如何被消灭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灭薛延陀之战,唐太宗,薛延陀部,

    但是639年,唐的行动开始导致了唐与薛延陀之间的关系恶化。阿史那咄苾被俘后,唐太宗将投降的东突厥人安置在唐朝边界之内,而无需册封一个新的可汗管理他们。然而,在639年,阿史那咄苾的侄子阿史那结社率阴谋暗杀皇帝败露后,唐太宗改变了主意,并册封了忠于唐朝的东突厥贵族阿史那思摩为新的东突厥可汗(俟力苾可汗

  • 唐灭薛延陀之战的背景:夷男可汗屡次挑衅唐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灭薛延陀之战,唐太宗,薛延陀部,

    薛延陀长久以来一直是敕勒部落的一员,从属于突厥(包括在600年前后分成的西突厥和东突厥),在铁勒反抗西突厥的泥厥处罗可汗阿史那达曼时,契苾首领歌楞自称易勿真莫贺可汗,薛延陀首领乙失钵自称也咥可汗,但后来阿史那达曼朝觐隋炀帝后,他们重新臣服西突厥的射匮可汗。在颉利可汗阿史那咄苾的统治时期,敕勒成为东突

  • 唐灭薛延陀之战简介:唐太宗指挥消灭薛延陀部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灭薛延陀之战,唐太宗,薛延陀部,

    唐灭薛延陀之战,是唐太宗时期灭亡漠北薛延陀的战争。贞观前期,唐朝曾与薛延陀结盟,对付强大的东突厥汗国,630年击灭东突厥。东突厥失败后,薛延陀的真珠可汗夷男接管了东突厥的故土。薛延陀臣服于唐,暗中在扩大自己的力量。639年,唐太宗试图恢复东突厥,拥立俟力苾可汗阿史那思摩,以抗衡薛延陀的崛起,薛延陀与

  • 募兵制的对象:成为职业军人的条件 待遇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募兵制,军事制度

    中国古代兵制之一。春秋吴起简募良材,以招募而不是传统征发形式组建了列国的第一只特种精锐部队——武卒。从前,春秋时代,征兵工作主要面向城市户口,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农村征兵工作也有声有色了,但征来的人没工资,还得自己解决武器和粮食。这种“募兵制”的选兵标准很高,要求全副三层衣甲——即“上身甲”、“股甲

  • 唐代募兵制兴起的原因和影响:导致了藩镇割据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军队,五代十国,,募兵制

    唐代募兵制兴起的原因和影响 募兵制在唐朝初年就已实行,之后不断发展。随着府兵制的衰落等原因,最终募兵制取代了府兵制,并对唐朝和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原因 作为府兵制经济基础的均田制崩溃。唐代府兵按均田令授田,免除租佣调,这种优惠政策是府兵制的经济基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大

  • 藩镇割据背景:本为防范边境战争而设置边镇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朝,藩镇割据,军阀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公元712年~公元756年)时期,为防止周边各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节度使,赋予军事统领﹑财政支配及监察管内州县的权力,共设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见天宝十节度使)。其中特别是北方诸道权力的集中更为显著,经常以一人兼任两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就是凭借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