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开皇之治的政治举措:创立科举制度广纳贤才

开皇之治的政治举措:创立科举制度广纳贤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02 更新时间:2023/12/28 4:42:39

隋文帝时期在政治经济制度上进行了大量改革,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他将地方州、郡、县三级减为州、县两级,借以节省开支、精兵简政。在中央则首创了三省六部制度。此外,隋文帝还废止了自曹魏以来中国实行了300多年的九品中正制,而创立了科举制度。南北朝时期,突厥人作为北方最主要的一个游牧民族时常侵扰内地。北周时期,杨坚一直采取和亲政策缓和双边关系。公元583年,突厥大举南侵,隋文帝派兵将其击败,并大修长城加强防御。

此后,战败的突厥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西突厥向西面发展称雄西域(后在唐高宗时被唐朝消灭),东突厥则受到了隋朝的控制(后在隋末大乱再次崛起,空前强大”控弦且百万,戎狄炽强,古未有也“

,后被唐太宗消灭),中国北方边境逐渐稳定。隋朝初年,在南方还存在有西梁和陈两个政权,这里要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个政权。在南朝的第三个朝代梁朝时期,爆发了著名的“侯景之乱”。侯景本是东魏大将,因为与权臣高欢不合而投奔了梁朝,后来他勾结临贺王萧正德发动叛乱,答应事成之后让萧正德做皇帝。

叛军攻陷建康,包围皇宫,崇尚佛教的和尚皇帝梁武帝萧衍被困其中,活活饿死。不久,侯景杀死萧正德,立梁武帝萧衍第三子萧纲为皇帝,是为梁简文帝,后又废简文帝自立。其后,镇守江陵的梁武帝第七子萧绎派将军王僧辩和陈霸先击败侯景,攻破建康。萧绎于公元551年在江陵自立为帝,是为梁元帝。公元554年,西魏攻陷,梁元帝被杀,西魏立梁武帝之孙萧詧为梁朝皇帝,历史上把这个政权叫做后梁或西梁,西梁向西魏称臣。这个萧詧曾在549年与湘东王萧绎(也就是后来的梁元帝)交战,战败后逃亡西魏,被西魏封为梁王。

梁元帝死后,王僧辩立北齐支持的萧渊明为帝,陈霸先杀王僧辩及萧渊明,另立梁元帝之子萧方智为帝,是为梁敬帝,自掌大权,后又废敬帝自立,国号陈,是为陈武帝,这就使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陈朝。

西梁虽然以南朝正统自居,与陈朝对立,但地少国弱,一直是北方西魏、北周和隋的附庸国。公元587年,隋文帝召西梁皇帝萧琮入朝,废之并吞西梁,由此完全做好了南下统一全国的准备。

公元588年,隋文帝以晋王杨广为帅,起兵南下攻陈。当时,陈朝皇帝是那位因宠爱张丽华和孔贵妃而夜夜笙歌的后主陈叔宝。隋朝大军压境,陈叔宝却不慌不忙,他说:我们有长江天险为屏障,过去北朝各国多次南侵不都无功而返吗?可是话音落下不久,隋朝大军就已经突破了长江防线。公元589年,隋军攻入建康,陈叔宝情急之下带着两个爱妃躲藏到一口枯井中,后来被俘。这口井就是今天南京鸡鸣寺中的那口胭脂井。

至此,隋文帝结束了自西晋以后中国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南北朝结束。隋文帝杨坚也因其锐意改革、为君勤俭而创建了一个政治稳固、社会安定、百姓富足、文化繁荣的盛世,史称“开皇之治”。

标签: 隋代隋文帝开皇之治

更多文章

  • 开皇之治的历史背景:南北朝分裂日久终于统一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隋代,隋文帝,开皇之治,

    东汉灭亡后,中国经历了漫长而混乱的四分五裂的时期。汉民族陷入了长达三个半世纪的厮杀战乱之中。像仿于罗马帝国分裂后的欧洲的黑暗时代。当东晋在江南建国的同时,中国的北方则陷入分裂混战,黄河流域成为匈奴、羯、鲜卑、氐、羌等五个主要少数民族和汉族争杀的战场,并分别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相互争霸,不断有国家成立和

  • 隋代开皇之治简介:隋文帝时期所开创的强盛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隋代,隋文帝,开皇之治,

    开皇之治是隋朝隋文帝在位二十多年时开创,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隋文帝杨坚倡导节俭,节省政府内不少开支、废除了不必要的杂税并设置谷仓储存食粮。北周“留给”隋朝690万户以及大量隐瞒的人口户口(根据根据学者岑仲勉、杨志久等人的考证),而且没有大的战乱,隋朝通过接手北周、陈的大量人口以

  • 明成祖南征安南背景:安南陈氏政权不稳内乱不断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南征安南,明成祖,明朝

    南征安南又称明入越战争,越南称之为明与大虞战争(越南语:Chiến tranh Minh - Đại Ngu),指的是明成祖征服越南胡朝(大虞国)的战争。安南古称交趾,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中国的领土,五代以后,方独立成国。元末战乱,安南趁机从中国版图脱幅,一度发兵攻入思明路永平寨,超越元代定界铜柱二百

  • 揭开古越南安南的二十年亡国史:原因只因挑衅大明(南征安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安南,南征安南

    安南,古称交趾,与我国云南、广西壤地相接,隔海与广东相望。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中国的领土,五代之后,才独立成国。元末,安南趁战乱从中国版图脱幅,一度发兵攻入思明路永平寨,超越元代定界铜柱二百余里,霸占丘温、庆远等五县。洪武中后期,朱元璋曾颁诏晓谕安南国王陈日昆,命令归还,但陈朝此时已由国相黎季犛掌权,

  • 朱高煦叛乱的背景:只因明成祖朱棣引发靖难之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朱高煦,朱高煦叛乱

    靖难之役中,燕王朱棣起兵,世子朱高炽镇守北平。而朱高炽的同母亲弟朱高煦则跟从朱棣征战白沟、东昌有功,并在江上之战中突击成功,朱棣曾说“吾病矣,汝努力,世子多疾。”之后建立储藩府,旧臣淇国公丘福、驸马王宁均喜爱朱高煦,时时称其为“二殿下”。永乐二年(1404年),朱棣却仍然立朱高炽为东宫,封次子朱高煦

  • 朱高煦叛乱简介:叛乱不成最终反落铜缸烤死之刑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朱高煦,朱高煦叛乱

    泱泱中华五千年,历史上诞生了好几千位王爷,但是其中有一位王爷你必须知道,那就是历史上曾被火活生生烤死的王爷,是不是很惊讶啊!没听说过吧,或者你根本不知道。其实,历史上的确还就有这样一位王爷,他的地位绝对显赫,还是皇家的一脉血统,这个人到底是谁呢?他就是明成祖朱棣的次子朱高煦。说到这里,肯定要有人问了

  • 为什么说朱元璋后代朱高煦是史上作死第一高手(朱高煦叛乱)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朱高煦,朱高煦叛乱

    古代帝作死也是花样百出,但是今天讲的这一位真是作死界的第一名,汉王朱高煦他就没不作死的时候!朱高煦是明朝永乐帝朱棣的次子。封他为汉王的时候,矫情的的朱高煦嫌原本的封地云南太偏僻,把封地换到青州,他又嫌穷。最后朱棣问他到底想去哪,朱高煦表示哪都不想去,就想在南京待着,然后他就在南京赖了下去。朱高煦在南

  • 张居正改革的军事举措:任用戚继光戍边平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张居正改革,张居正,万历,

    为了防御蒙古鞑靼入寇边关,张居正派戚继光守蓟门,李成梁镇辽东,又在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的长城上加修了“敌台”3000余座。他还与鞑靼俺达汗之间进行茶马互市贸易,采取和平政策。从此,北方的边防更加巩固,在二三十年中,明朝和鞑靼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使北方暂免于战争破坏,农业生产有所发展。万历七年(15

  • 张居正改革的政治举措:提出了诸多新的法令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居正改革,张居正,万历,

    张居正首先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制。张居正创制了“考成法”,严格考察各级官吏贯彻朝廷诏旨情况,要求定期向内阁报告地方政事,提高内阁实权,罢免因循守旧、反对变革的顽固派官吏,选用并提拔支持变法的新生力量,为推行新法做了组织准备。并且整顿了邮传和铨政,他的为政方针是:“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和

  • 明朝张居正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改革内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张居正,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改革的背景明中期社会矛盾进一步发展,嘉靖中期以后政府财政长年亏空,变本加厉催征搜刮的结果,非但不能改变“匮乏之极”困境,反而愈发激化阶级矛盾,陷入“神运鬼输,亦难为谋”,濒于崩溃的深刻危机之中。倘不采取有效措施补救,“元末之事可为殷鉴”,除非“得磊落奇伟之士,大破常格,扫除廓清,不足以弭天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