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开古越南安南的二十年亡国史:原因只因挑衅大明(南征安南)

揭开古越南安南的二十年亡国史:原因只因挑衅大明(南征安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11 更新时间:2023/12/19 10:14:59

安南,古称交趾,与我国云南、广西壤地相接,隔海与广东相望。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中国的领土,五代之后,才独立成国。元末,安南趁战乱从中国版图脱幅,一度发兵攻入思明路永平寨,超越元代定界铜柱二百余里,霸占丘温、庆远等五县。洪武中后期,朱元璋曾颁诏晓谕安南国陈日昆,命令归还,但陈朝此时已由国相黎季犛掌权,他胁迫国王陈日昆,称兵拒命。朱元璋因战乱刚平,重在安抚,不愿再起干戈,自此,安南处于半独立状态。

至永乐年间,由于矛盾的累积,加之安南国内发生一场政变--“陈黎之变”,双方战争一触即发。实际上,安南一直由当地陈氏家族世袭统治,世代受中国册封,史称“陈氏安南”。后来,国家政权被宰相黎氏家族操控。公元1400年,黎氏发动政变,杀王自立,改名胡一元,由其子任国王,而他却自封“太上皇”,幕后操纵。三年后,(永乐元年)他派使臣求见成祖,谎报安南国王陈氏病逝无后,自己以外孙身份登基,请求大明册封。

朱棣有些不相信,派杨勃前往安南“访问”,不料杨勃被胡一元糖衣炮弹攻下,归国后做了伪证。朱棣只好册封胡氏为安南国王。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不久,安南旧臣吕伯奢暗中见到朱棣,并说出一切,还与新安南国使臣当面对质,真相大白。成祖感到自己被刷了一番,恼怒万分,不过当吕伯奢请求大明用武力助陈氏复国时,成祖却陷入两难之中。

朱棣也遇到了和老爹一样的情况,因此还是照搬经验,最后派御史李琦出使安南,表示严正抗议。那胡氏父子态度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愿意将功折罪,大政奉还。1406年(永乐四年)正月,成祖命广西副将军黄中,率军五千护送陈天平归国。但朱棣做梦都没想到:黄中等人刚进入安南不久,就被十万安南大军包围缴械,还当着明军的面,将陈天平咔嚓。这对于成祖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这一仗必须达!

朱棣正为了大明旁边的这些邻国“不听话”,而下决心要杀鸡给猴看,正好胡氏父子自己找上门来了。于同年七月,朱棣发布通告,朱能为征夷将军,沐晟张辅为左右副将军,统帅三十万大军,从广西和云南兵分两路分头南下。仿佛隆隆南下的钢铁战车,向安南进发。三个月不到,明军就攻至安南原北部地区,但主帅朱能因为积劳成疾,病故于军中。消息一传,胡一元精神焕发,企图依托谅山地形,打击明军。此时两路明军已顺利会师。

谅山是整个安南的门户,过了这里就是一马平川,因此这是决战。胡氏父子还在这里修筑七座堡垒,囤积可用五年的军粮。据说,水陆兵力加上后勤民夫,达到二百万人。当然,还有一件神秘武器:象骑兵。据说胡一元将其当成杀手锏,不过后来证明,却是明军的“杀手锏”。面对这滴水不进的防御,和强悍的象兵,张辅冷静沉着,决定出绝招:特种兵突袭。先以小股兵力,吸引安南军的主力。至晚上,命五千精锐夜袭安南军薄弱环节,一举击破!突袭成功,明军全线出击,安南号称“九百里防线”迅速瓦解。最后,安南军不得不使出杀手锏:象骑兵。

但明军的表现也不同寻常:骑兵整齐的向两侧靠拢,中央密排了密集的火器。张辅一声令下,明军火器齐发,从火箭到铅弹,展开梯次攻击。密集的“火网”,将一排排战象“干翻”,那些侥幸没打死的大象,调头竟往安南军的军阵上冲来:安南军自相蹈籍及被杀者不胜计。

接着,明军长驱直入,至翌年五月,明军在富良江会战中彻底歼灭胡氏父子的水师,斩首近四万人,“溺死无算”。胡氏父子败逃后被捕获,押送京城斩首。至此,历时一年的平安南,就这样以大明的完胜载入史册。之后,反抗明朝的安南叛乱领袖黎利向大明臣服,以其扶持傀儡国王陈皓的名义请求大明册封,安南才得以复国。双方再次恢复宗主国关系,此时已距胡氏父子叛乱亡国整整二十年了。

标签: 明朝安南南征安南

更多文章

  • 朱高煦叛乱的背景:只因明成祖朱棣引发靖难之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朱高煦,朱高煦叛乱

    靖难之役中,燕王朱棣起兵,世子朱高炽镇守北平。而朱高炽的同母亲弟朱高煦则跟从朱棣征战白沟、东昌有功,并在江上之战中突击成功,朱棣曾说“吾病矣,汝努力,世子多疾。”之后建立储藩府,旧臣淇国公丘福、驸马王宁均喜爱朱高煦,时时称其为“二殿下”。永乐二年(1404年),朱棣却仍然立朱高炽为东宫,封次子朱高煦

  • 朱高煦叛乱简介:叛乱不成最终反落铜缸烤死之刑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朱高煦,朱高煦叛乱

    泱泱中华五千年,历史上诞生了好几千位王爷,但是其中有一位王爷你必须知道,那就是历史上曾被火活生生烤死的王爷,是不是很惊讶啊!没听说过吧,或者你根本不知道。其实,历史上的确还就有这样一位王爷,他的地位绝对显赫,还是皇家的一脉血统,这个人到底是谁呢?他就是明成祖朱棣的次子朱高煦。说到这里,肯定要有人问了

  • 为什么说朱元璋后代朱高煦是史上作死第一高手(朱高煦叛乱)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朱高煦,朱高煦叛乱

    古代帝作死也是花样百出,但是今天讲的这一位真是作死界的第一名,汉王朱高煦他就没不作死的时候!朱高煦是明朝永乐帝朱棣的次子。封他为汉王的时候,矫情的的朱高煦嫌原本的封地云南太偏僻,把封地换到青州,他又嫌穷。最后朱棣问他到底想去哪,朱高煦表示哪都不想去,就想在南京待着,然后他就在南京赖了下去。朱高煦在南

  • 张居正改革的军事举措:任用戚继光戍边平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张居正改革,张居正,万历,

    为了防御蒙古鞑靼入寇边关,张居正派戚继光守蓟门,李成梁镇辽东,又在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的长城上加修了“敌台”3000余座。他还与鞑靼俺达汗之间进行茶马互市贸易,采取和平政策。从此,北方的边防更加巩固,在二三十年中,明朝和鞑靼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使北方暂免于战争破坏,农业生产有所发展。万历七年(15

  • 张居正改革的政治举措:提出了诸多新的法令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居正改革,张居正,万历,

    张居正首先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制。张居正创制了“考成法”,严格考察各级官吏贯彻朝廷诏旨情况,要求定期向内阁报告地方政事,提高内阁实权,罢免因循守旧、反对变革的顽固派官吏,选用并提拔支持变法的新生力量,为推行新法做了组织准备。并且整顿了邮传和铨政,他的为政方针是:“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和

  • 明朝张居正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改革内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张居正,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改革的背景明中期社会矛盾进一步发展,嘉靖中期以后政府财政长年亏空,变本加厉催征搜刮的结果,非但不能改变“匮乏之极”困境,反而愈发激化阶级矛盾,陷入“神运鬼输,亦难为谋”,濒于崩溃的深刻危机之中。倘不采取有效措施补救,“元末之事可为殷鉴”,除非“得磊落奇伟之士,大破常格,扫除廓清,不足以弭天下之

  • 张居正改革让明代兴盛多久?张居正为何要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张居正,张居正改革

    明穆宗隆庆六年(1572),张居正得到大太监冯保的支持,取代了高拱,在明神宗万历年间,连续10年担任内阁首辅(宰相)。挽救明朝统治的危机,他从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整顿,尤重于经济的改革,企图扭转嘉靖、隆庆以来政治腐败、边防松弛和民穷财竭的局面。1582年六月,张居正病死,一些改革的反对派重新麋

  • 国本之争的结局:朱常洛最终稳定了太子之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国本之争,万历,明神宗,

    太子已经册立,国本之争算是结束了,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在册立之后,朱常洛的待遇并没有因此得到改善,地位也没有因此而提升,处境依然很危险,万历三十一年的“妖书案”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妖书”的大意是说神宗立朱常洛为东宫只是迫不得已,以后必定会改立常洵。类似的“妖书”早在万历二十六年就曾出现过,名《忧危

  • 国本之争过程:朱常洛因朝臣拥护保住了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国本之争,万历,明神宗,

    朝臣拥护朱常洛明朝大臣受到流言影响,纷纷建议尽早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以破除流言。万历十四年(1586年)郑氏生子同年,首辅申时行上疏,列举明英宗两岁、明孝宗六岁被立皇太子为例,要求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明神宗以长子幼弱为由,等两三年后再举行。这加深群臣的不安,户科给事中姜应麟、吏部员外郎沈璟等

  • 国本之争的背景:万历皇帝尤为喜爱郑贵妃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国本之争,万历,郑贵妃,

    明神宗的长子朱常洛原为他与宫女王氏在偶然之下所生的,明神宗因为朱常洛为宫女所生,所以不喜欢他。王氏原为慈宁宫宫女,在张居正主政的万历九年(1581年)的某一天,明神宗往慈宁宫向慈圣皇太后请安。当时太后不在,王氏端水让他洗手,他一时兴起,就宠幸了王氏,王氏受孕后,太后询问皇帝。皇帝起先不承认是他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