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迦太基最重要的支柱:支撑两次布匿战争的巴卡家族

迦太基最重要的支柱:支撑两次布匿战争的巴卡家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393 更新时间:2023/12/8 8:33:57

巴卡家族(Barca)是迦太基贵族,也是迦太基中后期最重要的家族,父子两代一直支撑着迦太基的对外战争。其家族名“巴卡”在腓尼基语中的意思为“闪电”。巴卡家族的知名成员包括:

哈米尔卡·巴卡(前275年-前228年),迦太基在西班牙的开拓者,育有三子三女。

哈米尔卡生于迦太基的一个贵族家庭,其家族掌管迦太基的外交事务,有签定约之权。在第一次布匿战争晚期,形已对迦太基不利。哈米尔卡自前247年起率领一支由多国雇佣军组成的小部队驻守西西里岛。他以亚历山大大帝和皮洛士为模范,打造出了一支多兵种互相配合的强军。他率领这支军队对布林底西等地进行了袭扰,并多次击败了罗马共和国的军队。罗马被迫组建舰队,绕过西西里直接进攻迦太基本土,最终迫使迦太基求和。前241年,根据和约,哈米尔卡不得不率军放弃西西里岛,回到迦太基。

在西西里岛时,哈米尔卡对雇佣军许以巨额酬金,回国之后,哈米尔卡被撤换,其军队得不到酬金,又因在失去了统帅,发起了兵变,史称佣兵战争或无道战争(Truceless

war)。迦太基政府被迫重新起用哈米尔卡。他使用攻心战术,以自身威望招纳敌军,并对拒绝投降者加以残酷镇压,最终在前237年平定了兵变。在此期间,罗马趁火打劫,占领了原属迦太基的科西嘉岛和撒丁岛,并勒索了大笔赔款。

为了阻止哈米尔卡在迦太基获得独裁地位,以伟人汉诺为首的迦太基贵族同意他招募一支新军,对努比亚发动战争。但是,在西击败努比亚人,并打到海格力斯之柱,哈米尔卡同其女婿哈斯德鲁巴突然率军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北上进入伊比利亚半岛,开始经略西班牙。在西班牙,一方面,哈米尔卡运用外交手段,比如让哈斯德鲁巴和汉尼拔兄弟都娶了凯尔特部落首领的女儿为妻,通过联姻的办法拉拢西班牙当地的凯尔特人部落。另一方面,通过军事征服,向当地土著要求人质等办法,不断扩大迦太基在西班牙的势力。经过八年的征战,将迦太基在西班牙的几个相互孤立的贸易据点连成一片,建立了新迦太基为后方基地。他将西班牙所得的财富分成三份,一份赏赐给士兵,一部分上交迦太基国库,另一部分用作他在迦太基国内政坛的活动资金,结交朋党,确保自己在国内的地位。

随着哈米尔卡在西班牙势力的扩,西班牙当地的一些国和酋长联合起来对付哈米尔卡。前228年,迦太基军队进入塔古斯河与杜利乌斯河之间的地区,同当地部落发生了一次战斗,敌人驱赶许多牛车,车上载以木材,在哈米尔卡的部属上前交战时,敌人纵火焚车,牛群大惊,奔向迦太基军队,哈米尔卡部队阵型大乱,敌人乘机向前冲杀,哈米尔卡在乱军中被杀。他死后,其女婿美男子哈斯德鲁巴继承了其在西班牙的地位,随后迦太基政府的正式授他负责西班牙殖民地的权利。

长女(佚名):嫁给迦太基将领波米尔卡(Bomilcar),汉诺(Hanno)之母。

次女(佚名):嫁给哈斯德鲁巴。

哈斯德鲁巴(?-前221年):哈米尔卡之婿,继哈米尔卡之后成为西班牙统治者。

哈斯德鲁巴(Hasdrubal,前270年-前221年),迦太基军事将领,娶哈米尔卡·巴卡之次女、是汉尼拔之姐夫。第一次布匿战争之后,哈斯德鲁巴随岳父前往西班牙建立殖民地,统帅迦太基海军,在哈米尔卡于前228年去世后,他成为了新的西班牙殖民地统治者,并建立了新首都迦太基新城(现卡塔赫纳),积极准备与罗马再决雌雄。后来,他与罗马签订条约,规定两方的势力范围以埃布罗河为界。前221年,他被凯尔特人刺杀身亡。

幼女(佚名):嫁给努米底亚首领那拉瓦斯(Naravas)。

汉尼拔(前247年-前183年):哈米尔卡长子,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的迦太基名将,被誉为世界四大名将之一,罗马人最恐惧的敌人

汉尼拔·巴卡(Hannibal

Barca,公元前247年—前183年),北非古国迦太基名将,军事家,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一。年少时随父亲哈米尔卡·巴卡进军西班牙,并在父亲面前发下一生的誓言,终身与古罗马为敌,自小接受严格和艰苦的军事锻炼,在军事及外交活动上有卓越表现。现今仍为许多军事学家所研究之重要军事战略家之一。被誉为战略之父。北非古国迦太基著名军事家。生长的时代在正逢古罗马共和国势力的崛起。少时随父亲哈米尔卡·巴卡进军西班牙,并在父亲面前发下一生的誓言,要终身与罗马为敌,自小接受严格和艰苦的军事锻炼,在军事及外交活动上有卓越表现。现今仍为许多军事学家所研究之重要军事战略家之一。

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率领军队从西班牙翻越比利牛斯山和尔卑斯山,牺牲了大量佣兵,进入意大利北部,在特拉比亚战役(公元前218年)、特拉西美诺湖战役(公元前217年)和坎尼战役(又叫“康奈大战”)(公元前216年)中巧妙运用计策

(地形、兵种及天气变化)引诱并击溃罗马人,于进入罗马国境的途中因眼疾而有一眼失明。坎尼战役之后,罗马人深感此人之军事威胁,特别是情报搜集、行军布阵及外交分化罗马联盟上,于是减少与汉尼拔的军团发生正面冲突,加强同罗马联盟之间的关系,施用焦土战略,阻断其军需物资的补给,发行国债,增加军团,从汉尼拔身上学会及改用游击战略,才逐渐夺回意大利南部的要塞。公元前204年,罗马人在大西庇阿的率领下入侵迦太基本土,迫使汉尼拔回到非洲。公元前202年,大西庇阿于扎马战役击败汉尼拔。

战后汉尼拔成为迦太基的行政官,以帮助迦太基从战争的疮痍中恢复。公元前195年,在罗马人的施压下,汉尼拔出走东方,流亡到塞琉西王国,直到公元前189年,罗马打败安条克三世,并要求引渡汉尼拔,汉尼拔逃到小亚细亚北部的比提尼亚王国。即使如此,罗马人仍然不放心汉尼拔,一直争取把他引渡到罗马受审,终于逼至汉尼拔在公元前183年服毒自尽。

哈斯德鲁巴(前245年-前207年):哈米尔卡次子,迦太基将领,在支援汉尼拔的途中遭遇罗马军队伏击,身亡。

马戈(前243年-前203年):哈米尔卡三子,迦太基将领。

标签: 汉尼拔迦太基哈米尔卡

更多文章

  • 解密:北非古国迦太基是如何称雄于地中海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迦太基,北非,强国,

    据现有仅存的资料显示,迦太基的建城时间比罗马要早,但确切时间无从考据。而较为广泛接受的说法是在奥林匹克运动会前38年(即公元前814年),腓尼基(Phoenicia)一城邦推罗的移民横渡地中海来到北非,向当地人买下一块土地,在当地土著人的同意下,建立了迦太基,籍以作为大量贩卖奴隶及海上贸易的中转站。

  • 安息国的经济发展:安息国是如何与中国联系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安息帝国,帕提亚王国,丝绸之路,

    经济安息领土基本上都在以前的波斯帝国范围之内,虽然版图比波斯小,但在民族语言及文化上来说,安息可算是波斯帝国的后继者。安息内部存在着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两河流域的农业、手工业及商业比较发达,而伊朗山区及里海沿岸进行的是狩猎及游牧,差别悬殊。在希腊化时代,塞琉古人的希腊文化已广受近东民众接纳,而安息

  • 安息国的文化:安息国有着什么样的文化传统?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安息帝国,帕提亚王国,丝绸之路,

    公元1世纪初,帕提亚进入所谓“反希腊化”时期。在此以前,帕提亚的统治阶级追求古典希腊方式的享受,使用希腊语,欣赏希腊戏剧,崇尚希腊风习;但被征服的地区绝大部分并未被希腊文化所渗透,一直保持古来的伊朗文化传统。当帕提亚王权衰落,各省总督和部落首领纷纷独立时(公元1世纪中叶以后有18个小王国),民族意识

  • 安息国的军事:安息国凭什么和古罗马相持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安息帝国,帕提亚王国,丝绸之路,

    安息帝国没有常备军,但帝国在面对地区性的危机时可以快速召集兵力。君王个人拥有一支由贵族、农奴及雇佣兵组成的常备卫队,但其规模不大,驻军也是常驻在边境的要塞里。一些安息铭文显示这些驻军的指挥官被授予军衔。军队也被用作表示外交姿态,例如《史记》记载中国使节在公元前二世纪末到访安息帝国,20,000名安息

  • 安息国的政治形式:安息国是如何统治其国土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安息帝国,帕提亚王国,丝绸之路,

    与较早期的阿契美尼德王朝比较,安息帝国政府以权力分散见称。当地的历史文献指出中央政府监管地区的形式与塞琉古帝国相似,两者都对地区官员实施三重划分,安息帝国将之划分为马兹班、萨特拉庇及迪兹帕特,相当于塞琉古帝国的总督、郡级单位。老普林尼在《自然史》第六章中记载安息帝国有18个附属王国,其中11个为高地

  • 安息国简介:西亚古国安息位于现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安息帝国,帕提亚王国,丝绸之路,

    安息,即“帕提亚王国”。西亚古国。帕提亚(Parthia)地处伊朗高原东北部,原为波斯帝国属地。公元前4世纪曾被马其顿亚历山大占领,后属塞琉西王国。前三世纪中期独立,阿萨息斯一世(Arsaces Ⅰ)称王,建阿萨息斯王朝(中国史籍译称“安息”)。米特拉达悌一世(Mithradates Ⅰ,前171—

  • 解密:西亚强国安息国有着什么样悠久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安息帝国,西域,古国,

    安息,即“帕提亚王国”。西亚古国。帕提亚(Parthia)地处伊朗高原东北部,原为波斯帝国属地。公元前4世纪曾被马其顿亚历山大占领,后属塞琉西王国。前三世纪中期独立,阿萨息斯一世(Arsaces Ⅰ)称王,建阿萨息斯王朝(中国史籍译称“安息”)。米特拉达悌一世(Mithradates Ⅰ,前171—

  • 唐朝十大名将之一:唐初名将辽西郡公薛礼薛仁贵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薛礼,薛仁贵,,唐朝十大名将

    薛仁贵(公元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礼,字仁贵,汉族,山西绛州龙门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名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世族,在贞观末年投军,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

  • 解密:奥斯曼土耳其是如何衰落直至瓦解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奥斯曼土耳其,土耳其,帝国,

    奥斯曼帝国的衰落被历史学家认为是帝国现代化的时期。帝国在前线失去不少领土,中央政府的衰弱导致管治不稳,帝国在坦志麦特时期试图对帝国进行改革及重组。在坦志麦特时期,土耳其须应对外国的入侵,帝国独力难支,于是开始与欧洲国家结盟,如法国、荷兰、英国等。在克里米亚战争时期,土耳其联合英国、法国等国抵抗俄国。

  • 解密: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因何停止了扩张?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奥斯曼土耳其,土耳其,帝国,

    苏莱曼一世逝世后,土耳其的领土扩张逐渐放缓。西欧海事力量的增长、发展由欧洲前往亚洲的海路及新大陆破坏了奥斯曼帝国的经济发展。以往有效的军事及官僚体制因苏丹的管治失当而变异。虽然帝国面对着这些困难,它仍然是欧洲的主要扩张势力,直至1683年的维也纳之战,维也纳之战标志着土耳其终止向欧洲继续扩张。欧洲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