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康之治是哪个皇帝开创的?太康之治指哪个朝代

太康之治是哪个皇帝开创的?太康之治指哪个朝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469 更新时间:2023/12/5 19:08:15

太康之治是晋武帝司马炎开创的。

统一全国后,晋武帝司马炎雄心勃勃,要当一个人人称颂的好皇帝。他努力的结果,就是打造出了一个“天下无穷人”的太平盛世。太康年间的这段幸福时光,史学界称之为“太康之治”。

1 励精图治

西晋王朝从建立到灭亡,前后共维持了52年。若从统一中国算起,则只有短短37年。其中,晋武帝司马炎打造的“太康之治”,是一个当之无愧的亮点。

为打造这个盛世,司马炎从即位之初就开始努力了。公元265年,他才30来岁,年富力强,正是为事业打拼的好时候。也可能因为西晋政权是从曹魏手中夺来的,总怕被天下人的口水淹死,司马炎兢兢业业地埋头工作,不敢有丝毫懈怠,连曹魏时被废止的谏官制度,他也重新恢复了。直言敢谏的傅玄和皇甫陶共同执掌谏官之职,他们提出了不少好建议。

比如,傅玄曾上书请求推荐贤才,称应该撤除那些闲散无用的职位,并以制度考核天下官员,鼓励他们做出政绩,并说恢复儒学也是当务之急。司马炎觉得他的提议不错,立即下诏褒奖,不久还将他升为侍中。

不过,傅玄性子急躁,心胸也有点儿狭隘。如果他想上书奏事,就一刻也等不了,有时实在太晚,宁肯觉也不睡,抱着奏章坐等天亮。司马炎对他十分宽容,即使他提的有些建议无法被采纳,也会鼓励他继续好好工作。后来,司马师的第三任妻子羊徽瑜去世,百官前去祭丧。傅玄的位置被安排在卿位之下,他对此非常不满,当场破口大骂并离了席。这可是皇帝伯母的丧事呀!有人看不过去了,弹劾他大不敬,傅玄想为自己辩解,又在奏章中编造事实。司马炎无奈,免了他的官。

公元268年,司马炎又颁布了5条诏书:一曰正身;二曰勤百姓;三曰抚孤寡;四曰敦本息末;五曰去人事。他身体力行地提倡节俭,自己不留珍玩之物,都分赐臣下,并削减宫中开支。在用人上,他则不计旧怨,任用了一些原来曹魏或蜀汉集团的官吏。如诸葛亮孙子诸葛京,后来就官至江州刺史。

当时,中原地区由于战乱,人口严重不足,为解决这个问题,司马炎也费了不少脑筋。他曾下令,女孩到了17岁必须出嫁,以繁衍后代。如果不嫁会怎么样?父母可以省心了,官府会替你找个婆家。同时,他还供给口粮、免除徭役,用这些优厚条件吸引原蜀国及吴国的人到中原来。

可别小看这些措施,那都是很管用的。人口增加了,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就多了,经济也就繁荣了。若没有这些基础,哪来“太康之治”的幸福时光?

2 太平盛世

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灭吴后改元太康,并将这个年号一直用到公元289年。在此期间,他重视农业,发展经济,百姓过上了小康生活,国家一派盛世景象。于是,史学界称之为“太康之治”。

太康年间的经济繁荣,是从土地制度改革开始的。

曹魏时期,由于连年战争的需要,推行的是大规模的屯田制,即由士兵、农民垦荒种地,为军队解决粮食问题。到曹魏末年,这种制度已遭到破坏,并导致农业荒废,国库空虚,百姓没有土地,生活极其穷困,而达官贵人则可以无限制地霸占土地。比如一个很不起眼的“杂牌将军”,就可占有良田几百顷。他们对农民肆意盘剥,更加深了农民的苦难。

司马炎下定决心,要解决土地问题。为此,他“罢州郡兵以归农”,并颁布了占田制,以使农民可以合法拥有自己的土地。当时,人们的年龄都有分组:男女16岁至60岁为正丁;13岁至15岁、61岁至65岁为次丁;12岁以下为小,66岁以上为老。根据占田制的规定,每名丁男可占田70亩,丁女可占田30亩。当然,他们也有交税的义务,如每名丁男缴50亩税,丁女则缴20亩税。农民垦荒种地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很快他们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当时,司马炎还设有“常平仓”,丰年按适当价格抛售布帛,收购粮食;荒年则按适当价格出售粮食,稳定粮价。谁想囤积居奇,干些投机倒把的勾当,门儿都没有!《晋书·食货志》中曾称:“是时天下无事,赋税均平,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干宝在《晋纪·总论》中也描述了太康年间的繁荣景象,说当时“牛马被野,余粮委亩,行旅草舍,外闾不闭,民相遇者如亲。其匮乏者,取资于道路。故于时有‘天下无穷人’之谚”。

有人会说,想达到“天下无穷人”的理想境界,谈何容易?这恐怕是吹牛吧!但这句民谚足以说明司马炎关注民生,政绩不俗。他开创的“太康之治”,已把西晋王朝推向了一个巅峰。

标签: 太康之治晋朝司马炎

更多文章

  • 揭秘:庞涓身为孙膑的同窗 为何还要加害孙膑?(鬼谷二高徒)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孙膑,孙武,庞俊,孙膑兵法,鬼谷二高徒

    孙膑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位著名的军事理论家,有传他是孙子的玄孙,师从春秋战国的著名谋略家鬼谷子,鬼谷一派还有很多知名的人物,比如:苏秦,张仪,盖聂,卫庄。留传到今的孙膑传说,都要联系到一个人,就是他的同窗庞涓,二人都是师从鬼谷子,也是兵家的代表人物,精通兵法,这样的人才是那时战火纷飞的战国群雄们极力招揽

  • 揭秘:孙膑与庞涓如何从同门师兄弟到相互残杀(鬼谷二高徒)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孙膑,庞涓,鬼谷二高徒

    孙膑与庞涓孙膑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位著名的军事理论家,有传他是孙子的玄孙,师从春秋战国的著名谋略家鬼谷子,鬼谷一派还有很多知名的人物,比如:苏秦,张仪,盖聂,卫庄。留传到今的孙膑传说,都要联系到一个人,就是他的同窗庞涓,二人都是师从鬼谷子,也是兵家的代表人物,精通兵法,这样的人才是那时战火纷飞的战国群雄

  • 揭秘庞涓废了孙膑双腿 孙斌却将庞涓送进坟墓!(鬼谷二高徒)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庞涓,孙膑,鬼谷二高徒

    核心提示:接着上回桂陵之战,这一年是公元前343年,庞涓率领魏军向韩国杀去。庞涓为了洗刷被俘之辱,同时也为了报答魏惠王的再次信任,打起仗来非常玩命,三下五除二就将韩国杀的大败。孙膑献策韩国渐渐支持不住,向齐国求救。齐威王采纳了孙膑的建议,告诉韩国:你们放心,齐国一定会出手相救。韩国听信了齐国的虚言,

  • 王勃简介 唐代时期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王勃生平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王勃,唐朝,初唐四杰

    王勃(约650|——676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出身于豪门望族,祖父王通是隋末大儒,号文中子;叔祖王绩是著名诗人;父亲王福畤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从祖王绩,王绩的诗风直接影响了王勃的

  • 元稹生平经历 唐朝四大家之元稹(唐代三俊)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元稹,唐代三俊

    元稹的家庭世代读书为官。他的祖父元悱曾经担任过南顿丞,父亲元宽也曾经担任过兵部郎中[5] 。元稹长得清秀可人,父母都非常宠爱他。从三四岁起父亲就教他读书写字,背诵古诗。然而,好景不长,元稹八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前母所生的几个哥哥,不愿供养后母和弟妹们。年轻的母亲郑氏只好带着子女离开洛阳到凤翔去投依

  • 李绅人物简介 唐代宰相、诗人之李绅(唐代三俊)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绅,唐代三俊

    李绅(772—846),字公垂,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曾孙。青年时曾在润州无锡(今属江苏)惠山寺读书。唐代宰相、诗人。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 唐诗四大家之元稹的生平介绍及主要成就(唐代三俊)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元稹,唐代三俊

    生平经历早年经历元稹的家庭世代读书为官。他的祖父元悱曾经担任过南顿丞,父亲元宽也曾经担任过兵部郎中 。元稹长得清秀可人,父母都非常宠爱他。从三四岁起父亲就教他读书写字,背诵古诗。然而,好景不长,元稹八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前母所生的几个哥哥,不愿供养后母和弟妹们。年轻的母亲郑氏只好带着子女离开洛阳到

  • 揭秘真实的悯农诗人李绅:李绅品行低劣生活奢华?(唐代三俊)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悯农诗人,李绅,唐朝,唐朝诗人,唐代三俊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诗人李绅,以一首短短二十个字的悯农诗《锄禾》,名声响彻古今中外,然而近年来,常有文章揭发他后来品性不端,如生活奢侈糜烂、对百姓不复有悲悯之情甚至严苛以待,在官场上用非常规手法栽赃陷害打压政敌,甚至有人还爆料说连那首《悯农诗》作者都不是他。如此众说纷

  • 风流诗人元稹的韵事 元稹为何要做个负心汉?(唐代三俊)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元稹,风流,唐代三俊

    风流诗人元稹的韵事:元稹是中唐时期杰出的诗人,与白居易齐名,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并称“元白”。元稹的诗歌创作成就毋庸置疑,但他一生对感情的态度却被后人所不齿。元稹虽辗转于仕途,但骨子里是个诗人。古往今来的诗人,有几个在情感上不是五彩缤纷的呢?为了功名,抛弃“崔莺莺”元稹(779~831年),字微

  • 水镜八奇之一 荀彧的历史评价及个人作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水镜八奇,荀彧

    人物生平王佐之才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年少时有才名,才得以免于别人的讥议。 后来南阳名士何颙见到荀彧,大为惊异,说道:“这是王佐之才啊!”永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