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同样是手握大权,武则天能让大唐强盛,慈禧却为何只能葬送大清?(武周之治)

同样是手握大权,武则天能让大唐强盛,慈禧却为何只能葬送大清?(武周之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636 更新时间:2023/12/19 4:55:28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古人都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少有女子能为官,而登上封建朝权力顶峰并成为一国之主宰的,几千年里也才出了几个。其中,慈禧太后和武则天的统治时间最长,影响也最为深远。然而两人的统治结果却完全不一样。

武则天掌权之际,任用贤能,大力推行科举,选拔出了许多人才,上承贞观下开元,创造了唐朝的又一盛世。然而,慈禧太后统治清朝的时候,却导致国家日渐没落,签下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最后沦为了半殖民地国家,让中国经历了几千年来都未曾面对的危机,国家甚至险些灭亡。在慈禧太后死后,不到四年的时间,大清王朝也随之覆灭。为何同是女人治国,差距会如此之大呢?

在子渊看来,原因大致有三。首先是两人的性格品性不同。武则天有抱负有追求,夺取最高的统治权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在武则天很小的时候,她就觉得女子可以和男子一样伟大,在性格上她也颇为刚烈,处事果断决绝,有争强好胜之心。

慈禧太后夺权,所谋求的则是一己私欲。她并没有什么抱负,也从未想过要国富民强,在她的眼里,国家存亡与否都无大碍,只要她能继续延续那些奢靡生活即可。在“中日甲午战争”之时,慈禧太后仍花费数百万两白银在颐和园举办寿宴,其奢靡程度无以复加,也毫不顾忌当时的内外形势。

其次则是两个人的能力差距巨大。武则天出生成长在官宦世家,从小就接受了良好教育,那时社会风气和民众思想普遍比较开化,对女子的束缚很小,武则天得以自由发展,培养了良好的个人素养和出众才能。慈禧太后与之比拟则相形见绌了,其化水平只是勉强识字而已,读书大多浅尝辄止,所谓的“御笔书画”都是请宫廷画师代劳的。以这种文化水平去统治国家,很难不把国家带上歪路。

第三则是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武则天在位时正是大唐盛世之际,此时国家发展迅速,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哪怕是统治者相对平庸,基本也能将唐朝治理好。然而慈禧所处的时代是清朝末期,因为闭关锁国政策,清朝远远落后于世界,加上积弊甚多、腐朽落后,走灭亡已成大势,这时候即使是圣君治世,也难以挽救病入膏肓的大清。

尽管有这些客观原因存在,但笔者还是得感慨一句。倘若慈禧有武则天一半能力、一半志向,心中能有民族和国家,那么中国近代史也不至于那么凄凉悲惨。然而历史从来没有如果,后世之人除了一声长叹,别无他计,只希求前车之鉴,切勿重蹈覆辙。

标签: 慈禧太后清朝武周之治

更多文章

  • 武周之治的岁月 武则天的为政举措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武周之治,武则天,为政举措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在位期间,有一定的为政举措,开创武周之治。女皇岁月长寿元年(692年)九月,武则天派王孝杰与阿史那忠节率军出征西北。十月二十五日,王孝杰大破吐善,收复龟兹、疏勒、于阗、碎叶安西四镇,设安西都护府于

  • 粟末靺鞨的历史起源是什么?渤海国是怎么建立的(渤海国兴起)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粟末靺鞨,唐朝,渤海国兴起

    渤海国是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以隋末唐初先后迁居今辽宁省朝阳地区的两批粟末靺鞨人和部分“高丽余种”为基础建立的国家。后来,高丽国的“逋残”,以及靺鞨伯咄、安车骨、号室等部的遗民都归顺渤海,也成了渤海国的主要居民。他们在长期共同劳动和生活过程中,逐渐凝聚成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史称之为渤海人。渤海又在发展

  • 大祚荣是谁?渤海国创始人大祚荣生平简介(渤海国兴起)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大祚荣,唐朝,渤海国,渤海国兴起

    家世背景大祚荣粟末靺鞨(靺鞨族分支之一)人,他的父亲乞乞仲象原是粟末靺鞨中的一个部落首领,曾依附于高句丽政权。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唐灭高句丽之后为了防止高句丽政权复辟并有效控制高句丽遗民与临近靺鞨、契丹、奚、等少数民族,将大批高句丽遗民和一部分靺鞨人强行迁往内地。其中大祚荣的父亲乞乞仲象率其

  • 渤海国为何与大唐不断交好又反复失和(渤海国兴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渤海国,大唐,渤海国兴起

    前有女皇的追兵,后有新皇帝的招抚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六月,在帝国边陲的营州(今辽宁朝阳),契丹部落举兵反唐,杀死营州都督,并迅速攻占不少城池,北方边地形势严峻,进而幽冀地区受到威胁。朝廷开始组织、调动军事力量进行反击。营州是大唐帝国东北方的重镇,这里除契丹部落外,还有另外一些内附唐朝的部族

  • 《竹书纪年》传承考究,《竹书纪年》原本现今在何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春秋战国,《竹书纪年》

    根据《晋书·卷五十一列传第二十一·束皙》记载,在晋武帝太康二年,名叫不准的汲郡人盗墓,得到墓冢的竹简数十车,皆以古文(秦统一前的战国文字,或说“蝌蚪文”,或说“古文”,或说“小篆”,不一而足)记载,史称“汲冢书”。其中有记载夏商周年间的史书十三篇,晋人初名之“纪年”(又称“汲冢纪年”)。中书监荀勗﹑

  • 《竹书纪年》的作者是谁?《竹书纪年》写了哪些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春秋战国,《竹书纪年》

    《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于西晋咸宁五年(279年),被汲郡(今河南汲县)人不准盗发战国时期魏襄王(或曰魏安釐王)的墓葬发现,亦称《汲冢纪年》、《古文纪年》(秦以前文字),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而且,《竹书纪年》与长沙马王堆汉初古墓所出古书近似,而

  • 为何《史记》能成为正史之首,而同为纪传体的《竹书纪年》却被称为“伪书”?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司马迁,春秋,竹书纪年

    大家都知道,《史记》被史学家一直称为正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更是儒家思想的代表巨作。而孔子被封为孔圣人之后,历朝历代更是追捧《史记》为中华正统,鲁迅先生更是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那么《史记》真的是秉公之作吗?小编认为,封建帝王为了自己的统治,宣传儒家思想,并不

  • 渤海国为何与大唐不断交好又反复失和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渤海国,大唐

    前有女皇的追兵,后有新皇帝的招抚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六月,在帝国边陲的营州(今辽宁朝阳),契丹部落举兵反唐,杀死营州都督,并迅速攻占不少城池,北方边地形势严峻,进而幽冀地区受到威胁。朝廷开始组织、调动军事力量进行反击。营州是大唐帝国东北方的重镇,这里除契丹部落外,还有另外一些内附唐朝的部族

  • 解密:渤海国如何被强纳入朝韩史上的“南北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渤海国,南北朝,朝鲜半岛,

    朝鲜和韩国现存最早的纪传体史书《三国史记》,是在高丽王朝时期由金富轼等人编纂完成的。后来,还出现过《三国遗事》、《三国史节要》等以古代“三国”为记述对象的史籍。这些史书中的“三国”就是新罗、高句丽和百济。虽然,在三国并立的同一时期,朝鲜半岛南部曾长期存在着伽耶诸国,但朝韩史学界习惯上使用“三国时代”

  • 中国史上最早的历史文化典籍 被人遗忘的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上古,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的散佚

    在华夏民族的的记忆中,有四部古籍被历史所遗忘,这些书籍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也是华夏文明的渊源。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相传是我国最古老的四部文化典籍,这些书籍都是被洪水毁灭的史前昆仑文明之后首批出现的历史记录。三坟,相对应三皇,即伏羲氏、神农氏、黄帝,三皇所作的经典是三坟。五典相对应五帝,即少昊氏、颛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