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辽国覆灭后,契丹人去哪里了?这些姓氏后裔很多是契丹人(起儿漫王朝)

辽国覆灭后,契丹人去哪里了?这些姓氏后裔很多是契丹人(起儿漫王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616 更新时间:2024/1/21 20:06:57

说到契丹人,很多人可能会想到《天龙八部》中的乔峰的身世。而且我们很多人对契丹的认识并不多。很多人只知道契丹人建立了辽国一直跟北对峙,而且还抢走了燕云十六州。一直威胁着我们的中原的正统朝大宋。

多数人认为契丹只不过跟匈奴一样占据了蛮荒之地的游牧民族。可是看一下当时的地图,现在中国地图上的一半面积都在辽国的范围之内。并且辽国还创造了自己的字,改游牧为农耕,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契丹文化。

只是在辽国被灭之后,契丹这个族群好像就神秘消失了,那么他们都去了哪里了?

由于辽国末期的皇帝治理国家昏庸无能,享受生活奢华无度,士兵不堪大用。面对女真数万兵马的进攻,辽国末代皇帝集合了数十万大军抵抗却战败,最终亡于金国之手。

刚灭亡的辽国还有着大量的契丹人,除了很少的一部分跟随耶律大石在中亚地区建立了西辽之外,大部分都归顺了金国。西辽的这部分契丹人完全接受了伊斯兰文化,彻底融入到了各个中亚民族中。可是在金国生存的契丹人却受到了女真的严格管制。

女真人不但毁灭了契丹文所写的全部书籍,还严禁契丹人学习契丹文,并且强迫契丹人杂居于女真人之间,契丹人时刻都要受到女真人的监视和压迫。

在金王朝的统治和压迫下,契丹人不堪忍受不断暴发抗金起义,随着多次起义的失败,参加起义的这部分契丹人已经不能在金国继续生活下去,只好转投了金国周边的南宋、西夏等国彻底的融入到了当地的汉族人、党项人当中。

蒙元帝国建立后,在契丹人发源地的大部分契丹青壮年都被成吉思汗带走打仗去了,只有老弱妇孺留了下来。元朝覆灭后,留在当地的契丹人也跟着蒙古人继续北迁,依旧过着原始的游牧渔猎的生活。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达斡尔族。

而跟着蒙古军队四处打仗的契丹人再也没有回到过家乡,不是死在了战场,就是被分散在各地驻防逐渐融入到了驻防所在地的汉族或者其他少数民族当中。

融入各民族中的契丹人的姓氏也发生了改变。契丹人的两大姓氏中的耶律氏,在汉族的姓氏改为了刘姓,而留在云南的契丹族后裔则分别改为了阿、莽、蒋等姓氏。

而另一个大姓萧氏,除了改为汉族的萧姓,还有一支在辽国被灭后改为石抹氏,后来就用了汉族的石姓。

标签: 辽国起儿漫王朝

更多文章

  • 苴国是怎么被灭的?苴国是被秦国“假道伐虢”所灭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苴国,春秋战国

    这个苴字看着简单,其实好复杂,读音多,解释也多,作为古国名,官方注音为cha,读作“茶”音,但广元人都读作ju,“举”音,至于为什么,无人知道,一直以来就是这么读的。其实以前在广元是没几个人知道这个字的,直到2009年在东坝片区修了一条路,取名为苴国路,广元人才知道,原来广元以前叫苴国,至于其它,一

  • 揭秘:历史上的太原王氏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太原王氏,周朝

    最近一段时间热播的《军师联盟之虎啸龙吟》,摆脱了以往三国故事中,传统的蜀汉主轴,而以司马懿的视角来诠释这一段精彩纷呈的历史。大家熟知的三国人物:关羽、张飞、周瑜等传奇人物,在此剧中统统没有露脸,就连号称“三国不写赵子龙,就懂历史也枉然”的大众偶像赵云,在此剧中也只是以晚年形象出现,打了个酱油。闲话少

  • 郯国存在了多长时间?最后是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郯国,春秋战国

    郯国自周朝建国,立国800余年,是东部的偏远小国,治国者勤恳智慧,整个春秋时代没有加入任何军事同盟,不征伐他国,遇事艰忍,处事公正且讲大局。郯国离当年的政治经济中心遥远,西北的鲁国是离得最近的大国,东北面是莒国,过了莒国是齐国,南面是钟吾,也是一个小国,较少来往,再往南就是蛮荒之地了。交通与经济不如

  • 周朝分封的诸侯国:滕国什么时候建立的?(温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滕国,春秋,温国

    滕国,中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国君为姬姓,侯爵。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之后分封自己的十四弟姬绣于滕(今山东滕州),是为滕叔绣。公元前414年滕国被越王朱勾所灭,不久复国。战国时期,宋康王称王,滕国被宋国灭掉。共传23世。古滕城是滕国的国都,距离山东滕州7公里。有一种观点是,滕始封可能在卫地

  • 周朝诸侯国:虞国的建立与灭亡(温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虞国,周朝,温国

    虞国,也称北虞,春秋时期诸侯国,位于山西晋南,国君为姬姓,都城遗址坐落在中条山脉最低平最开阔之处的平陆县古城村。虞国,周初武王所封诸侯国,姬姓,在今山西省南部夏县和平陆北一带。始封君为周太王古公亶父之子仲雍的曾孙虞仲(排行第二,受封于虞,故曰虞仲)。公元前六五五年被晋国所灭。前655年,虞国君贪图晋

  • 周朝诸侯国:曹国的发展史(温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国,周朝,温国

    曹国,周朝诸侯国,国君为姬姓、伯爵。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铎受封于曹。建都陶丘(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辖地为菏泽市定陶区、牡丹区、曹县等。《史记·管蔡世家》:曹叔振铎者,周武王弟也。武王已克殷纣,封叔振铎於曹,是为曹国受封之始。西周时,曹是一方大国,与鲁国共守王朝东土,起过重要作用。春秋时,曹国与周围的

  • 郑国在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为什么立即就衰落了呢?是怎么衰落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郑国,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春秋时期,周王室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对于春秋五霸来说,按照时间顺序

  • 在大国的夹缝中,韩国是怎么消灭郑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韩灭郑,郑国

    在战国七雄中,韩国可谓是最弱小的一个,尤其是战国中晚期,基本上只看到韩国被揍,然后割地求和,而且不是依附于楚国,就是依附于齐国、秦国,基本上是在大国夹缝中讨生活。但是韩国也曾十分骁勇,尤其是吞灭当时的中等诸侯国郑国后,更是被称为“劲韩”“小霸”。那么,在当时情况下,在大国夹缝中的韩国到底是怎么灭掉这

  • 鄫国:源自夏代少康次子曲烈的封国,因始封地名为“鄫”而得国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鄫国,周朝

    鄫国(缯国),为源自夏代少康次子曲烈的封国,因始封地名为“鄫”而得国名;历夏、商、周,存世时间约2000年,于鲁襄公6年(前567年)灭于莒。鄫国从建至灭,曾多次迁国。始封地名为今河南省方城县北,终地位于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文峰山东部向城镇境内。鄫国灭後,太子巫逃至鲁,其後代为纪念故国以国名“鄫”为

  • 郑氏三公是谁?郑国开国后的三代君王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郑氏三公,春秋

    郑桓公、郑武公、郑庄公是郑国开国后的三代君王,分别被郑氏后裔称为太始祖、二世祖、三世祖,被尊郑氏三公。郑氏三公像位于河南省荥阳市城东南檀山、郑上路与310国道交会处的三角地带。郑桓公郑桓公姓姬,名友,周宣王同母弟。公元前806年,郑桓公被封于棫林(今陕西),国号郑,西周最后一个封国。周宣王死,周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