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英国的“自由女神”,因自己被敌军施暴,斩杀10万敌军泄恨

英国的“自由女神”,因自己被敌军施暴,斩杀10万敌军泄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532 更新时间:2023/12/22 11:21:51

古代战场虽然那都是男人的专属,但是古今中外都不缺乏女性的身影,如我国的花木兰,代父从军,征战沙场。而下面这个女子更加厉害,因为自己被敌军施暴,一怒之下发动起义,率领23万大军斩杀敌军10万以泄愤最后战败自杀身亡。

这个女子叫做布狄卡,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女将军,现在伦敦还有其雕像。布狄卡出生于凯撒时期,当时的英国还是蛮荒一片,而布狄卡是英国一个叫做艾西尼部落的后,可以说也是一个贵族。

她长相那是十分的美丽,其丈夫就是国王普拉苏塔古斯。布狄卡为丈夫生了2个女儿,但是一直未能生下儿子,以至于普拉苏塔古斯死后,无人继承王位。

而此时的英国在罗马人的统治之下,罗马当时的法律规定,部落如果断绝子嗣,那么其土地人口就要归罗马。为此,布狄卡强烈反对,面对罗马军队的威逼,布狄卡亲自到罗马军中讨说法。

但是,说法没讨到,却因为太过漂亮,她被逮捕和殴打,她和她的两个女儿受到奸污。艾西尼贵族的财产被清空,王室的次要亲属则被贩卖往罗马充当奴隶。公元61年夏季,布狄卡的不列颠各部族联合军团以二轮战车袭击了卡姆罗多努。

起义所以从这里发动是因为疏忽大意的罗马人在建筑墙垣和要塞等保卫城市的手段上努力甚微。凯尔特士兵将他们自身涂画成蓝色以惊吓敌人,妇女也通过带着马车和牛车坚守在战斗后方而扮演了关键角色。

有时妻子们穿着黑色长袍擎着火炬出现在战场前线附近,模仿德鲁伊祭司那样高喊诅咒以恐吓罗马人。

正当苏维托尼乌斯率领近三分之二的不列颠罗马驻军在威尔士取得胜利时,他接收到东方叛乱的情报。他匆忙赶回,但在那时卡图·德奇安努斯已乘船逃离,其他的高层罗马官员也随之而去。

接下来的三周里,布狄卡的军队——据历史学家估计在约在十万人左右——发动了另外两场对罗马要塞的攻击。第二次胜利来自朗蒂尼亚姆,即今天的伦敦。苏维托尼乌斯来不及将罗马公民悉数撤离该城(彼时不列颠的最大城市),不列颠人于是残忍地将他们屠杀殆尽。

令人骨悚然的暴行也施加于妇女身上,罗马人的头颅被德鲁伊祭司们在荣耀胜利女神的仪式上用以献祭。紧接着,数日后布狄卡和不列颠人攻占了维鲁拉米亚姆(今圣·奥尔本)。

这里是卡图维劳尼族的首府,已赢得了作为罗马不列颠的第一座自治市的法定地位;因此该城的不列颠居民都被视同罗马人的合作者,他们也都遭到毫不怜悯的对待。

到了这个时候,布狄卡叛乱已摧毁了罗马不列颠的三座主要城市,罗马人以及作为罗马人盟友的不列颠人死亡人数已达7万。然而不列颠人没有留意到他们的收成期,因为他们设想能够轻易地抢夺罗马人的贮备——而苏维托尼乌斯却下令将之焚毁——军队遂面临饥荒。

此外,布狄卡难以驾驭一支如此庞大,成分驳杂,相较于罗马人军事纪律性严重欠缺的军队。最后的战术错误发生在她的军队攻占罗马的军事部署地失利时:这些地方都被很好地防卫着,并且储备有罗马军队和粮食等给养,苏维托尼乌斯能够利用他的优势。

决定性的最后的激战标志着布狄卡反对不列颠罗马殖民者的起义走到了尾声。关于这场战役发生的时间以及地点仍是未知的,但有可能发生在公元61年临近夏末时分,在Towchester和Wall之间的某个地区。

根据后来的记录,苏维托尼乌斯和他的罗马士兵聚集在一块提供良好保护的多岩石地形上,而不列颠人则上冲锋陷阵。当他们疲惫不堪,暴露出战术上的弱点时,罗马人发动了反击。布狄卡的军队完全崩溃了。她自己逃回诺福克地区,预料到将在罗马人手里遭受的可怕死亡后,吞咽了致命的毒药。

她是艾西尼王室谱系中的最后一位统治者,据说整个王国的财富都与她一同葬入坟墓,而它仍是一个保守深严的秘密,无论对她的罗马仇敌还是现代的考古学者。

为了纪念这位不屈的女子,英国人在伦敦为其建立雕像,以纪念其为了自由而战斗的精神,作为英国人自古不屈的代表,也相当于英国的自由女神。

标签: 布狄卡自由女神

更多文章

  • 法国送给美国的自由女神像揭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自由女神

    在美国纽约市哈德孙河口的贝德罗岛上,矗立着一尊高大的铜像,面对着大西洋。它就是著名的“自由女神”像。这尊铜像的选型,是按照希腊神话中女神的美丽形象建造的。女神头上戴着额箍,右手高举火炬,左手拿着《独立宣言》面容端庄而慈祥。女神像高46.5米,连同它的基座有93米高。女神像是用2.4厘米厚的铜板一部分

  • 自由女神雕塑者巴托尔迪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自由女神

    1904年10月4日,照亮了纽约港的法国雕刻家在巴黎逝世。弗雷德里克-奥古斯塔-巴托尔迪把他创作的宏伟的自由象征称作“自由照耀世界之神”。美国人把她简称为“自由女神”。自从1886年以来,巴托尔迪创作的这尊雕像就一直屹立在自由神像岛上,高擎明亮的火炬迎接着进入美国的移民。网络配图在居斯塔夫-埃弗尔的

  • 粹德国陆军参谋长库尔特·蔡茨勒简介 库尔特·蔡茨勒是如何得到希特勒垂青的(纳粹德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南斯拉夫,苏联,第一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

    纳粹德国陆军参谋长,二级上将。生于勃兰登堡的科斯玛。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在国防军供职,是出色的参谋和机动作战专家。1937年为陆军总司令部上校,入侵波兰时为上校参谋。1940年在法国战场服役.为克赖斯特将军指挥的装甲集群参谋长。次年为第一装甲集群参谋长,晋升少将。1942年被希特勒提升为步兵上

  • 金陵八家之一的龚贤:“黑龚”浓密苍茫,“白龚”简淡雅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金陵八家,清朝

    龚贤,又名岂贤,字半千、半亩,号野遗,又号柴丈人、钟山野老,江苏昆山人,流寓金陵。他与同时活跃于金陵地区的画家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并称“金陵八家”;与清初著名诗书画家吕潜并称“天下二半”,著有《香草堂集》。《高岗茅屋图》《高岗茅屋图》描绘了江南山水,其笔墨劲利而苍厚潮润,苍翠欲滴

  • 西乡隆盛为什么会是征韩论的重要人物呢 他是怎么成为“背锅侠”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日本,朝鲜,征韩论

    “若您认为公开派遣使者(前往朝鲜)有可能遭到暴行杀害,那么无论如何也请派我前往”,“不需要派遣副岛君(外务卿副岛种臣)这么杰出的使节,死亡这等小事我便能应对”。提到日本对外侵略史,西乡隆盛都会成为“征韩论”重要人物。按一般说法,西乡隆盛不惜以自身性命为赌注挑起战端,“征”伐不愿开国的朝鲜,然而却遭到

  • 征韩论是什么时候提出的?征韩论对日本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征韩论,日本

    征韩两字,顾名思义,就是征服朝鲜半岛,征韩论(せいかんろん)即是指日本针对朝鲜的一种对外扩张的论调。早在幕府末期日本政府就提出了"征韩论"。明治维新以后,明治政府继承了幕末"征韩论"。背景在日本国内,丰臣秀吉两次侵朝的失败一直被作为"民族的耻辱",日本武士阶层时刻以"征韩"、"复仇"为己任。1857

  • 清初四王有何风格?他们的经典作品赏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初四王,清朝

    清初四王, 又称【江左“四王”】。是指清朝初期以王时敏为首的四位著名画家: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王翚。“四王”以山水画为主,各自画风略有区别,又以师承关系, 以王原祁、王翚为首分别形成“娄东派”和“虞山派”,二派门下弟子众多,其中王翚弟子宋骏业、王原祁弟子唐岱及再传弟子张宗苍等均供职内廷。清 王鉴

  • 殖产兴业中诞生的家族财阀有哪些 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日本,殖产兴业

    今天小编跟大家一起聊一聊殖产兴业中诞生的家族财阀。明治政府于1870年12月设立工部省,负责经营管理从旧幕藩接收的、除军工企业外的一批工厂、矿山。工部省开始实施殖产兴业,主要从事改造、扩大矿山,建筑铁路,经营电信、造船、制铁等事业,但对民间制造业很少予以关注。岩仓使节团的欧美考察,使明治官员们深切地

  • 明治政府的改革方略中殖产兴业带来了什么经济繁荣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日本,伊藤博文,殖产兴业

    1871年11月至1873年9月,明治政府派出以岩仓具视、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为首的勋臣分批到欧美考察。远赴欧美的日本使团不断地写信回国,提出“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和“富国强兵”三大政策,以此作为明治政府的改革方略。明治政府于1870年12月成立工部省,于1873年11月成立内务省。在经济方面,明

  • 莱比锡战役:拿破仑失败后给国家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莱比锡会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莱比锡战役,法国,莱比锡会战

    以前让整个欧洲胆寒的法国军队在经过远征俄罗斯、萨克森战役和莱比锡战役的失败后,元气大伤。许多优秀的法国士兵牺牲在异国他乡的战场,长眠异域。现在,军队剩下来的士兵有一半是战斗经验不足的新兵,在对抗强大的敌军时,战斗力明显不如那些老兵。法军将领们厌倦了战争,在以前的战争中,他们跟着拿破仑东征西战,虽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