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锡伯族抹黑节是怎么来的?详解抹黑节的传说

锡伯族抹黑节是怎么来的?详解抹黑节的传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553 更新时间:2023/12/13 7:00:38

抹黑节,是锡伯族的节日,要是为了确保麦的丰收,保佑百姓平安,那么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传在每年农历正月十六的清晨,“五谷之”要下凡巡视,人们互相往脸抹黑,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讲讲这个节日的传说,快来一起看看吧。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老头一个老太。这老两口淳朴勤快,心地善良,膝下无儿无女,住在河边。春天打鱼,冬天狩猎,藉以为生。

有一天,吃过早饭,老头正坐在炕沿上抽烟,突然“唆”地从南窗进两只燕子,叽叽喳喳吵个不停。老头子听了一会儿,像是两个小家伙是为争夺筑巢的栋而吵,就站起来,走到它俩面前“劝架”道:“小东西,吵什么呀!你在东边,它在西边不就完了吗?嗯?”

可是,两个小家伙根本不听劝告,越发打得难解难分。老头子正想上前去拉开,突然,一只燕子“呀”地一声掉到炕上,喘气,不断呻吟,另一只却以胜利者的姿态扬飞去。老头子捧起受伤的燕子一看,不好!右腿被打断了。他赶忙叫来老婆子,两口子小心翼翼地把断腿放平,从炕席上取下两片苇叶夹住,然后用线绑结实,涂点药就放开了。小家伙也怪灵的,在老两口头上盘旋3次,叽叽喳喳说了些感激不尽的话,飞走了。

过了不久,有一天老婆子正在纳鞋底,受伤的燕子突然飞进了屋,落在老太婆的手上。从嘴里吐出一粒籽种,朝着老太婆点点头,叽喳了几句,又飞走了。老太婆等老头子回来就把籽种给他看。“呀!这粒籽种又圆又大,饱鼓鼓、金灿灿的像一颗金子,叫人看着眼馋。二天,老两口商定后就把这粒籽种埋在房前。不几天,嫩芽破土而出,老两口细心管理,小苗越长越高,墨绿粗壮。

一天早晨,老头子出去一看,他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揉了揉,再定睛一看,一夜之间,小苗的每节都长出许多穗子,从根到尖尽是穗子!老头子三步并作两步跑进屋,拉住老伴就往外拽。

“老婆子,……奇迹………真是,这是怎么回事?”

“啊!……这是什么草啊?一夜就长出这么多穗子!”老婆子也发愣了。

秋天一打,一粒竟收一斗。老两口煮点一尝,嘿!真是又嫩又粘,又甜又香,可好吃啦!第二年刚开春,老头子也顾不得打鱼,老两口刨了一块地,一下种了半斗,到秋天竟收十斗!不几天,这个奇闻不翼而飞,远近邻居都来借种,老两口就分给大家,家家户户都种上了。这就是现在种的麦子。从此锡伯人就开始种麦子了。巡天神知道这事后,派神犬告谕大家,今后人吃面粉,麸皮喂狗。

一次过年,有一家年轻媳妇正在煎油饼。突然孩子在炕上拉了屎,年轻媳妇一时顾不了锅,饼子煎糊了,她怕老人责备就把饼子扔给狗。谁知,这下可惹祸了!人吃的东西怎能扔给狗呢?巡天神正好路过此地,他看到这情景,气得肝胆冒火,七窍生烟。暗暗想定,瞅个机会,好好惩治一下不守规矩的锡伯人。

隆冬已过,春天撞而来。正当人们选种时,巡天神见是个好机会,略施神法,使种子全都变成了黑丹。这下可糟了!秋天一收全是沉甸甸的黑子,哪有麦子呢?

人们都慌了,你看我,我看你,不知所措。这时,老两口来了,小燕子在前面引路。老两口集合全村的男女老少,领着大家点上千烛,磕头烧香,虔诚地祈求巡天神恕罪。大家发誓,为了记取这次教训,宁愿往自己脸上抹黑,也不叫麦子生黑丹!巡天神看见他们确实诚心诚意,也就动了慈悲之心,收回神法。可是走的时候用手抓住麦根往上一捋,捋走了所有节上的穗子,只留下尖上的一穗。传说,麦子从那时起就剩下一穗。

从此,每年正月十六日这天,巡天神就出来察看一次锡伯人记取教训没有。而这一天,人们天放亮就往脸上抹黑让巡天神看,希望来年的麦子不要生黑丹。人们的诚心也感动了燕子,从此,每年开春后,燕子也飞来在农家屋檐筑巢,帮助人们捉吃害虫,好让麦子年年丰收。

标签: 锡伯族抹黑节

更多文章

  • 锡伯族抹黑节的习俗有哪些 哪些民族过抹黑节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锡伯族民俗节日,抹黑节

    抹黑节是锡伯族的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的清晨,这种有趣的节日便开始了。据传说,这天“五谷之神,,要下凡巡视,人们互相往脸上抹黑,是为了祈求五谷之神不要把黑穗病传到人间,以确保小麦的丰收,保佑百姓平安。所以这一天,人们起得特别早,把晚间准备好的抹黑布(抹锅底的黑灰)或毡片带上,大家你追我赶地上街相互

  • 火把节又称星回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彝族/白族/拉祜族同名称却不同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汉朝,火把节,习俗

    如果问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很多人都会说是彝族火把节,但实际上并不是只有彝族才有火把节。火把节是中国多个少数民族都有的古老节日,关于火把节的来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说,虽然每个民族的传说不同,但是各民族火把节的时间大致相同,而它还有一个诗意的名字叫“星回节”。一、火把节是多个民族共同的古老节日你

  • 什么时候开始,人类开始对火有了崇敬,并且沿袭了火把节这种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不同民族的火把节的时间和传说都不一样,但是火把节的来历都差不多,都跟对火的自然崇拜有直接的关系。最开始火基本就是用来照明和烧东西用的,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类开始对火有了崇敬,并且沿袭了这种文化。彝族火把节的来历彝族火把节一般都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历

  • 阿昌族节日 阿昌族怎样过“火把节”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阿昌族,阿昌族民俗节日,阿昌族习火把节

    阿昌族火把节一般是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左右,这是一个众多民族庆祝的传统节日。其中以彝族的火把节最有特色,除此之外白族,纳西族,基诺,拉祜以及阿昌族同样都有庆祝火把节的习惯。说到火把节,自然与火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是人们对于炎帝和火的崇拜记忆。在古老的历法中将火历又称为十月历,直到目前为止,中国

  • 京族哈节的文化特征是什么?它有传承价值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京族哈节,文化特征

    哈节,又称“唱哈节”,所谓“哈”或“唱哈”即唱歌的意思,是京族的传统歌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京族哈节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哈节主要流行于广西的京族居住地区。哈节的日期各地不同,万尾、巫头二岛为农历六月初十,山心岛为农历八月初十,海边的一些村落则在

  • 京族哈节具体是哪一天?这一天又有哪些主要活动?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京族哈节,活动

    哈节,又称“唱哈节”,所谓“哈”或“唱哈”即唱歌的意思,是京族的传统歌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京族哈节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哈节主要流行于广西的京族居住地区。哈节的日期各地不同,万尾、巫头二岛为农历六月初十,山心岛为农历八月初十,海边的一些村落则在

  • 京族哈节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节日?它有何历史渊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京族哈节,节日

    哈节,又称“唱哈节”,所谓“哈”或“唱哈”即唱歌的意思,是京族的传统歌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京族哈节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哈节主要流行于广西的京族居住地区。哈节的日期各地不同,万尾、巫头二岛为农历六月初十,山心岛为农历八月初十,海边的一些村落则在

  • 小年的民间习俗有哪些?人们在这一天又会吃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小年,民间习俗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小年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民间习俗祭灶王祭灶,是小年这一天重要的活动,除了供奉糖瓜、糕点,还要换灶神画像。把旧的灶神画像揭下的同时,家家户户也都要"请"回来一帧新的灶王像。民间传说,每

  • 各地的小年都是同一天吗?关于这一天又有什么称呼?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小年,称呼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小年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时间差别北方大部分地区: 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百姓

  • 小年是哪一天?关于小年的由来有什么历史渊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小年,历史渊源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小年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民间传统上的小年(扫尘、祭灶日)是腊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