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有关于蒙巴顿方案的详情资料有哪些 方案规定的相关问题是什么

有关于蒙巴顿方案的详情资料有哪些 方案规定的相关问题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227 更新时间:2024/1/20 2:16:53

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印度民族解放斗争进入最后冲击阶段。英国政府迫于形势,不得不做出移交印度政权的决定,以便尽可能保存英国人在印度的经济地位政治影响。1946年

2月19日,英国首相C.R.艾德礼在下院宣布,英国准备接受印度独立要求,并派以P.劳伦斯为首的内阁使团来印,寻求移交政权的途径。劳伦斯使团的活动导致召开制宪会议,成立临时政府,但同时使国大党与穆斯林联盟的冲突加剧。1947年,印度形势更加紧。教派冲突有进一步扩展的趋势,各种政治力量对英国的不满急剧增长。1947年

2月20日,艾德礼宣布,英国政府准备至迟在1948年6月前把政权移交给印度人。前盟军东南亚战区最高统帅蒙巴顿被选派来印,接任英印总督,办理移交事宜。

1947年

3月24日,蒙巴顿到达印度。在同各党派接触中,他深感局势比原来估计的还要危急,因而决定提前移交政权。6月3日,他提出具体方案,即蒙巴顿方案。主要内容是: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和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英国分别两者移交政权;先就孟加拉、旁遮普是否各划分为两部分,各部分的归属问题以及西北边省、信德和萨姆的锡尔赫特县的归属问题分别进行投票;待有结果后,将印度制宪会议分成印度制宪会议和巴基斯坦制宪会议两部分,它们将分别决定两个国家的未来地位;授予各土邦以自由选择加入任一个自治领的权利,如果不愿加入任何自治领,可以保持与英国的旧关系,但得不到自治领的权利。蒙巴顿还宣布1947年8月15日为移交政权的日期。1947年7月,英国议会批准蒙巴顿方案。

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虽不满意,但都宣布接受这个方案。在完成分治手续后,1947年

8月14日,巴基斯坦自治领成立;8月15日,印度自治领成立。M.A.真纳为巴基斯坦自治领总督;蒙巴顿仍为印度自治领总督。英国在印度长达190年的殖民统治自此结束。

蒙巴顿方案的实施标志着英国不得不承认印度民族斗争的最后胜利。然而分治却给印度、巴基斯坦两国人民带来惨重灾祸。有50多万人在宗教仇杀中丧生,1200万人无家可归,互相逃到对方国家的难民1000多万人。分治割断原有的经济联系,造成两国经济的畸形发展。分治带来了两国政治上的不睦,酿成多次冲突。

前身

1942年3月,英国政府曾派掌玺大臣、下院领袖克里普斯前往印度,许诺战后给予印度自治领的地位。克里普斯到达印度后,提出了英国对印提案,也就是“克里普斯提案”。其内容是:英国与印度磋商后,决定发表使印度在最短时期内成立自治政府的提案,提案的内容是建立新印度联邦,使之成为自治领,其地位与英国本国及其他自治领各国相等,不论在内政和外交上,均不隶属他国。但方案中又提出,英属印度的土邦有权不加入新建立的印度联邦,这就使得有可能在印度原有土地上建立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从而为印度的分裂打开方便之门。同时也意味着,拟议中的东巴基斯坦—孟加拉有可能单独立国。“克里普斯提案”成为后来“蒙巴顿方案”的雏形。

相关问题

根据“蒙巴顿方案”的规定,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但对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却规定由各公土邦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

当时,克什米尔地区77%的人口为穆斯林,他们倾向加入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土邦王是印度教徒,他先是既不想加入印度,也不愿加入巴基斯坦,但最后又倾向加入印度。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印、巴分治后不久,双方为争夺克什米尔主权于1947年10月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即第一次印巴战争。1947年12月,印度将克什米尔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1948年8月和1949年1月,联合国印巴委员会先后通过关于克什米尔停火和公民投票的决议,印巴均表示接受。1949年1月双方正式停火,7月划定了停火线。克什米尔分为印控区和巴控区,印巴分别在各自控制区内建立了地方政府。

1953年8月,印巴两国总理会谈后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克什米尔争端应通过克什米尔公民投票来解决。然而,1965年6月,印巴围绕克什米尔问题爆发第二次战争。1971年12月,在因东巴基斯坦脱离巴基斯坦而爆发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印度又占了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部分土地。

1972年7月,印巴签署了《西姆拉协定》,双方同意在克什米尔地区尊重1971年双方停火后形成的实际控制线。

为了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印巴两国领导人和部长级官员数次举行会谈,但一直没能达成协议。1989年后,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不断发生交火,两国均蒙受巨大损失。

2003年11月23日,巴基斯坦总理贾迈利宣布,巴军队将从穆斯林的重要节日开斋节(26日)开始,在克什米尔印巴实际控制线的巴方一侧实现单方面停火。24日,印度对这一建议表示欢迎,并于25日作出了积极回应。两国军方25日经磋商决定,自当天午夜起在克什米尔“国际边境”、“实际控制线”和“锡亚琴实际接触线”(印方称为“实际地面位置线”)一带实现停火。双方同时表示,希望停火永久持续下去。

2004年1月7日,在印控克什米尔的查谟市西北30公里靠近印巴实际控制线的杰纳布河上,民间团体“印度青年之声”的一名成员在向河中投放装有糖果的盒子,希望这个盒子能漂到下游的巴基斯坦,把他们支持印巴对话和解的美好愿望带给巴基斯坦人民。

2005年4月7日,载满乘客的公交车分别从克什米尔的印控区和巴控区双向对开,这是近60年来印巴克什米尔地区之间的首次通车,开了印巴和平进程的新篇章。

2005年10月29日上午至10月30日凌晨,经过长时间的谈判,巴印双方在伊斯兰堡达成协议,同意暂时开放克什米尔实控线5个检查站,以允许两边的居民共同展开震后救援行动。

更多文章

  • 蒙巴顿方案对于的印度来说一件什么样的事 是好事还是坏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英国,印度,蒙巴顿方案

    1947年英属印度最后一任总督蒙巴顿提出印巴分治方案又称蒙巴顿方案,被英国议会批准,同时也得到英属印度的主要政治力量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的接受,从此印度一分为二,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1971年东巴基斯坦从巴基斯坦独立成立了孟加拉国。当时的英属印度还管理着缅甸和斯里兰卡,两国分别于1948年独立,同时不

  • 十字军东征时是什么样的,被历史定义为”非正义”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十字军东征

    中世纪时期的欧洲和中东就是一个宗教势力错综复杂随时可能爆发战争的地方。我给你举一个例子你就能明白这里的宗教势力有多么杂乱,耶路撒冷被称作圣城,而且不仅仅天主教的圣城,犹太教众和穆斯林也对耶路撒冷有着特殊的情感。因此引发了十字军第一次东征。十字军其实就是由中世纪的欧洲骑士组成,这些骑士大多都是基督徒,

  • 十字军和骑士制度有什么联系?十字军就是骑士的代表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骑士制度,西欧封建制度,十字军

    英勇无畏、侠肝义胆的勇士在中国历史上或民间故事中被称作“侠客”,在金庸笔下被唤做“武侠”,而在中世纪的欧洲,他们则被叫做“骑士”。作为基督教的忠实信徒,骑士参与了于11世纪末开始的针对穆斯林的宗教战争_ 十字军东征。在法兰克王国的封建采邑制下,起初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稍后,又将“骑士”作为

  • 宦官专权哪个朝代最严重?宦官的权利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宦官专权,唐朝

    拜众多影视剧、文学作品的影响,说起宦官专权,一般人会首先想到明朝,很多人会认为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宦官专权最严重的的朝代,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咱们且来把历史上宦官专权比较出名的朝代来论一论。东汉宦官专权的情况比较严重,自章帝之后,东汉的历史基本上就是外戚与宦官的相恨相杀,其中最出名的是十常侍乱政——张让

  • 五代后梁最具影响的山水画家:荆浩(五代四大家)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荆浩,五代,五代四大家

    荆浩(约850-?),五代后梁画家。字浩然,号洪谷子。山西沁水人,因避战乱,常年隐居太行山。擅画山水,师从张璪,吸取北方山水雄峻气格,作画"有笔有墨,水晕墨章",勾皴之笔坚凝挺峭,表现出一种高深回环、大山堂堂的气势,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所著《笔法记》为古代山水画理论的经典之作,提出气、韵、景、思、笔

  • 精绝古国的九层妖塔是真的?竟被称为九层妖楼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精绝古国

    血渭一号大墓是青海古墓群中最为壮观的一座墓葬,位于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察汗乌苏镇东南约10公里的热水乡。我国1996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于这座古墓的在当地藏族人之间流传着不吉利的传说,认为是“有妖怪的高楼”,并称作为“九层妖楼”。墓葬属唐代早期吐谷浑王室墓葬,也是我

  • 揭秘:精绝古国中竟真的存在“九层妖塔”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九层妖塔,精绝古国

    《九层妖塔》是由盗墓小说《鬼吹灯》改编的一部电影,电影主要讲的是探险人员探秘九层妖塔的过程。于是有很多人好奇,精绝古国中真的有九层妖塔的存在吗?答案是存在的,那么在什么地方呢?小编来为大家揭晓答案。网络配图血渭一号大墓是青海古墓群中最为壮观的一座墓葬,位于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察汗乌苏镇东南

  • “明四家”之一的仇英擅长画什么?代表作品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画家,仇英,明四家

    艺术风格仇英擅长画人物、山水、花鸟、楼阁界画,尤长于临摹。临仿唐宋名家稿本为多,如《临宋人画册》和《临萧照高宗中兴瑞应图》,前册若与原作对照,几乎难辩真假。画法主要师承赵伯驹和南宋“院体”画,青绿山水 和人物故事画,形象精确,工细雅秀,色彩鲜艳,含蓄蕴藉,色调淡雅清丽,融入了文人画所崇尚的主题和笔墨

  • 内务府的人都是太监吗?内务府的权力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内务府,清朝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很多宫廷剧,里面就有内务府总管这个职务,他们安排皇帝陛下的生活起居,也打理后宫诸多事务,众多妃嫔们对内务府总管也是尊敬有礼,不敢得罪。但是,电视剧里大多数内务府总管都是太监,那么内务府的总管真的是太监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如果内务府总管都是太监的话,那么太监的职级也太高了。对历史有

  • 参知政事:参知政事,官名,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参知政事,宋朝

    参知政事,中国古官职名。原是临时差遣名目,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十一月,以刘洎为黄门侍郎、参知政事,参知政事始正式作为宰相官名。到宋代,设中书门下(习称政事堂),此后参知政事则演变成一个常设官职,作为副宰相,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削弱相权,增大皇权。参知政事,官名。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