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废除,简化应保持慎重的态度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废除,简化应保持慎重的态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423 更新时间:2024/1/21 10:16:20

设想有一天有个来自平行宇宙的中二少年给你塞了一个小纸条,上面写着这样一行字:

你是不是懵逼了?这都啥啥啥?

不要感觉奇怪,他只不过是来自第二次汉字改革成功了的那个宇宙而已。这句话翻译成咱们这个宇宙的字是这样的:我想请你去看电影,金庸的射雕,看完后再在街上溜达溜达。

两个宇宙分道扬镳于1986年6月24日,就在那一年,国务院批准了国家语委关于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的请示,正式废止了这批看起来很奇怪的字。

1986年才废止,那么为什么我们小时候从来没学到过这些字呢?

那是因为,虽然正式废止是在1986年,但1979年教育部就先暂停在教材中使用这些字了,生也晚,没有赶上。(啊,幸亏,幸亏)

中国的汉字简化从五四后就开始了(古代逐渐演变的不算),很多著名人物为此付出过努力。1909年,陆费逵在《教育杂志》创刊号上发表论文《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公开提倡使用简体字。此后国民政府教育部曾数次颁布简体字谱,到抗日战争爆发后暂停,主要在共产党统治区继续发展。共产党取得政权后,立即着手继续推行简化汉字。

我们现在使用的这套简化汉字,是1956年颁布后,在《人民日报》上公布,并全国推行的。公布后又经过一些演变和微调,直到1964年才最终确定。

但简化汉字的想法并没有停留在这里,有关领导的期待比这要远得多。1072年,郭沫若在《红旗》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叫《怎样看待群众中新流行的简化字》,文中说:“民间对汉字纷纷简化,这正表明汉字必须简化,也正表明汉字必须改革。这是时代潮流,不应禁止。”“国务院所颁布的简化汉字,是应该随时增加的。”第二次汉字简化的方案征集也由此开始。草案出来后,上报国务院,张春桥把方案(草案)拖延了两个月之后,以文字改革的历史不清楚为由,推给了正在身患重病的周恩来总理。周总理说:“此事主席说了那么长时间了,为什么这一次才这么一点?”根据周总理的指示,文改会对《二简》进行了修订,增加了简化字和简化偏旁的数量。

1977年12月20日,文改委发表了《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文章最初使用的那些文字就是这次方案中的一部分。在《二简》发表的当天,《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题目是《加快文字改革工作的步伐》,《光明日报》也发表了社论,题目是《符合群众愿望的一件大事》。

不过,这次改革引起的反弹意见却非大。1978年4月21日《光明日报》登载了五封信和一篇学术文章,不同程度地对新简化字表示了批评或保留意见。1978年6月16日,周有光教授在《光明日报》发表专栏文章对新简化字进行了一连串的批评,使事情的发展达到了高潮。

由于反对意见较多,1978年教育部批示,在中小学课本中暂停使用这批汉字。

1980年起,文改委组织了一系列修订、讨论与意见征集,但各方意见始终不统一,直到1986年,终于停止了第二次简化行动。

这段今天我们已经不知道了的历史,在当时引起的影响和混乱还是挺严重的,有不少出版物试用了《二简》中的汉字,包括当时出版的《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造成了不少费解和误解,甚至当时有的人起的名字,就是用了《二简》的字,一直使用至今。比如“闫”其实就是二简版的“阎”。

《二简》废止后,国务院关于汉字简化问题在1986年6月24日的《通知》中是这样表述的:“今后对汉字的简化应持谨慎态度,使汉字的形体在一个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以利于社会应用”。汉字未来如走,目前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参考文献:《《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研究》

更多文章

  • 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是怎么过度的 中间发生了哪些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母系氏族,父系氏族

    细说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过渡。在古代人们的母系氏族社会,母亲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人们通常都会出现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情况。在当时的时期女性普遍掌握了氏族的领导权,当时女性作为首领是人们推举出来的。推举一个酋长负责公共事务的管理,另一个是军事上的首领。在母系氏族存在明显的阶级主义,世系按女性继承子孙归属

  • 母系氏族制度是什么样的 那父系氏族制度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原始社会,母系氏族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婚姻形态的变化,在原始社会中:使由原始群时期进入氏族公社时期。氏族公社又可分做指后递进的再个阶段,先是母权制氏族公社恤母系氏族公社山:后来又进到父权制氏族公社即父系氏族公社。我们通常的原始氏族公社制度是以母系氏族公社作为典型代表的;母权制·氏族公社具有下列特点先是以采集经济为重男

  • 沙布洛夫斯基的一句话 竟然能让柏林墙倒塌?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德国,柏林墙

    柏林墙是在1989年11月9日倒塌的,柏林墙的倒塌不是任何人有意为之。当时,东西德保持分裂的局面符合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利益,就连西德也暗示过,考虑到东德糟糕的经济,不是很愿意立刻收下对面的同胞。柏林墙倒塌的最初动因,起源于东德一个“有限开放”的计划。当时,由于苏联经济困难,一直被当做“橱窗”来供养的

  • 明治九元老之一:黑田清隆的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黑田清隆,日本,明治九元老

    黑田清隆(くろだ きよたか,1840年11月9日-1900年8月23日)日本第二任内阁总理大臣(首相),元老。萨摩藩人。积极投身倒幕运动,参与建立萨长联合。戊辰战争时任监军、参谋。后任明治政府兵部大丞、开拓使次官、长官及参议等职。1876年代表日本政府签订了日朝修好条规(即《江华条约》),迫使朝鲜打

  • 明治九元老是怎样的存在?把控日本政权四十八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治九元老,日本

    1892年松方正义内阁辞职后,明治天皇召见伊藤博文、黑田清隆、山县有朋咨询后继首相人选,之后扩充到9人,至1940年最后一名元老逝世,此期间日本首相都要经过元老讨论后向天皇推荐,九位元老把持日本政界长达48年。伊藤博文,日本第一个内阁首相,第一个枢密院议长,第一个贵族院院长,首任韩国总监,明治宪法之

  • 关于印象主义音乐的评价?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印象主义音乐,古典乐派

    十九世纪末期,法国出现了一派叫做“印象主义者”的画家和诗人,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梦幻性的美,于是作曲家德彪西力图用音乐来达到“印象主义者”用绘画所达到同样的效果。作为印象派音乐的创始人,德彪西的创作特点与浪漫主义有着直接的承传关系。他的钢琴作品《月光》是《贝加摩组曲》的第三首,是其作品中最为大众化的一首

  • 东魏势力比西魏大,为什么会被北周消灭?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东魏,南北朝

    无论是东魏,西魏还是北齐,北周,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宗,后来“儿子”闹分家了,分成了地理位置上东,西的两个政权。为了区分所以有了东魏和西魏。那么这两个“儿子”谁算是正统呢从皇帝的角度来看,北魏末代皇帝,魏孝武帝元修,直接跑到西边投奔宇文泰。东边的皇帝跑了,高欢又立了一个小皇帝即孝静皇帝,可是此时,西

  • 为何说历史上的东魏是昙花一现?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东魏,南北朝

    北魏政权在魏末各族人民大起义打击下摇摇欲坠,统治阶级内部展开了激烈的权力争夺。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控制了北魏中央政权。530年(永安三年),魏孝庄帝元子攸利用朝见机会杀尔朱荣,荣侄尔朱兆起兵赴洛阳,杀死孝庄帝,立元恭为帝(魏节闵帝)。532年(太昌元年),原尔朱荣部将高欢在河北大族的支持下,消灭潼关以

  • 诸王分封与乃颜之乱之间有什么联系 根源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元朝,成吉思汗,乃颜之乱

    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草原各部和西征南战时期,他的几个弟弟和儿子都立下了许多战功。蒙古大军横扫欧亚大陆,势力伸入近东诸国,建立了地跨亚欧两洲,纵横万里的强大的蒙古帝国。因所占领土过于分散,不利于集中统治,成吉思汗便把占领的土地分封给诸子诸弟或外戚贵族。东欧、中亚为诸子所分封,即史称钦察汗、伊儿汗、金帐汗

  • 秦始皇地宫为什么这么久也没人挖掘?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始皇地宫,秦朝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都晓得,历朝历代的皇帝们都是相当注重本人的墓地的,在登基不久就有皇帝建筑陵寝了,秦始皇作爲千古一帝,他的陵寝规模一定不小,现实上,我们如今开掘的是一局部,其实还有一局部没有开掘,那就是地宫。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开始在今天的陕西省临潼区骊山脚下建造一座堪称是世界上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