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先驱者 孔子的良师益友遽伯玉生平事迹

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先驱者 孔子的良师益友遽伯玉生平事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597 更新时间:2024/1/22 3:43:36

蘧瑗,字伯玉,今长垣县孟岗镇伯玉村人,是春秋时期卫国的上大夫,因为人贤德而闻名于诸侯。与孔子亦师亦友,在孔子周游列国时,多次收留和帮助孔子,《论语》记载:子曰“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是孔子尊敬和称颂的君子。吴国著名政治家季札访卫,拜访蘧伯玉、史鱼等后,称赞说“卫地多君子,其国无故”。蘧伯玉的言语“耻独为君子”被千古传颂,故蘧伯玉被历代尊奉为“君子典范”,其家乡长垣县孟岗镇伯玉村,也自古被称为“君子乡”、“君子里”。

注重个人修养,道德典范

《淮南子·原道训》说:“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了凡四训》记载:“昔蘧伯玉当二十岁时,已觉前日之非而尽改之矣。至二十一岁,乃知前之所改,未尽也;及二十二岁,回视二十一岁,犹在梦中,岁复一岁,递递改之,行年五十,而犹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过之学如此”;《庄子·则阳篇》记载:“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意思是说他年已六十还能与日俱新,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寡过知非、与时俱进的优良品德为历代学者所称道。

谦虚谨慎,慎独处事

蘧伯玉当政后,仍旧十分谦虚,灵公与夫人南子夜坐,闻车声辚辚,至阙而止,南子曰:“此蘧伯玉也”!公曰:“何以知之”?南子曰:“礼,下公门,式路马,所以广敬也,君子不以冥冥堕行,伯玉,贤大夫也,敬以事上,此其人必不以暗昧废礼”,公使问之,果伯玉也。可以说,“宫门蘧车”的故事诠释了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慎独。

耻独为君子

蘧伯玉留下很重要的一句话“耻独为君子”,意思是说:一个人具备了君子的美德还不够,一个人不能仅仅满足于个人修养,不能仅仅满足于独善其身,不能仅仅满足于个人高尚,更高的人生境界是不仅自己要做一个君子,做一个高尚的人,还要影响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成为君子,成为高尚的人,而仅仅独善其身追求个人完美,不去影响他人,影响社会,是可耻的。这就是“耻独为君子”的人生境界。

蘧瑗治卫,弗治之治

蘧伯玉贤名闻于遐迩,人们十分敬重他,他是第一个提出以德治国的人,倡导弗治之治,兴道德教化,引领人民,实行宽松、休养生息的治国策略。所以,战乱频仍的春秋,卫国才得以稳立中原,民众安居乐业。简子欲伐卫,使史黯往觌焉,还报曰:“蘧伯玉为相,未可以加兵。”

卫国大夫史鱼深知蘧伯玉的才能与人品,多次向卫灵公举荐,但灵公不听,史鱼临死采用“尸谏”的办法力荐蘧伯玉。他告诉儿子:“我在朝不能举荐蘧伯玉,是我活不能正君,死无以成礼,我死后,你不必将我的尸体‘治丧正堂’,可以置于窗下,等灵公问起来,再将实情告诉他”(古人称这种方法为“尸谏”)。史鱼的儿子按照父亲的遗言去办,卫灵公前来吊唁,对尸体置于窗下非常奇怪,史鱼的儿子就将父亲的话转告灵公,灵公醒悟道:“是寡人之过也”,于是用了蘧伯玉。孔子听到这件事,对史鱼和蘧伯玉都很赞赏,他说:“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接纳孔子,助其远游

蘧伯玉礼贤爱士,蘧伯玉年长孔子30多岁,当孔子还是孩童时,他已是名满天下的卫国大夫了。但对少年成名,秉承“仁德”治国思想的孔子,却是十分赞赏,一直是亦师亦友,互相礼敬有加。公元前498年,当孔子逃离鲁国之后,蘧伯玉就成了资助和鼓励孔子周游列国的主要力量,孔子周游列国14年,有9年居住在蘧府,蘧伯玉还让他的外孙子贡拜孔子为师,子贡出身为商业豪门,为孔子周游列国提供了物资支持。

亦师亦友,思想影响

蘧伯玉是孔子的老师,《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孔子之所严事:于周则老子;于卫,蘧伯玉;于齐,晏平仲;于楚,老莱子;于郑,子产;于鲁,孟公绰”。蘧伯玉同时也是孔子一生的挚友,二人分别仕于卫和鲁时就曾互相派使者致问,《论语·宪问第十四》中记载:有一次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在孔子周游列国的14年中,两次住在蘧伯玉家,前后达9年。尤其是孔子第二次从外地回到卫国,蘧伯玉已年高隐退,孔子再次在其家设帐授徒,二人更是无事不谈,充分交流思想。蘧伯玉的政治主张、言行、情操对儒家学说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3、儒家尊崇,位列东庑

因为蘧伯玉对儒家思想的形成产生的巨大影响,和对孔子的支持,所以受到儒家学派的尊崇。成书于战国的《礼记》中,孔门弟子把蘧子的话奉为圣人之言,直接加以引用,历代孔庙祭奠中,将蘧伯玉供奉在历代先贤之首位,位列孔庙陪祀东廊第一位,表达了儒家对蘧老夫子的敬重。

道家思想的启蒙者

思想深邃,道家源头

蘧伯玉的“弗治而治”,开了道家老庄“无为而治”思想之先声。《淮南子》中写到:“蘧伯玉为相,子贡往观之,曰:‘何以治国?’曰:‘以弗治治之’”。明代黄道周《节寰袁公(袁可立)传》:“予观古人尚哲简戆,因事蝉脱,如季札、蘧瑗、晏婴、乐毅之流,皆值祸难飘然,有以自立”。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与蘧伯玉首倡“弗治而治”的思想异曲同工。蘧伯玉生于公元前585年,终于公元前484年,是一位年逾百岁的寿星,老子约生于公元前571年(待考),终于公元前471年,如果按照生卒年岁来算,蘧伯玉恰好长老子十岁,二人处于同一时代,思想又高度一致,由此可见“无为而治”和“弗治之治”的思想与哲学理念,在当时是一种潮流。

道家尊崇的思想组成者

“螳臂当车”是人们熟知的成语,“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面对滚滚而来的车轮,螳螂十分愤怒也十分自信,张起前臂要阻挡车轮,这个生动而夸张的场面,给中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寓言出自《庄子·人间世》,从原文看,这话出于蘧伯玉之口。庄子老家民权县,与蘧伯玉老家相距不远,且蘧伯玉比庄子早200余年,所以蘧伯玉对庄子的影响,正如老子对庄子的影响一样,都是直接的,在《庄子·人间世》和《庄子·则阳篇》对蘧伯玉的事迹和为人都有详细的描述。《淮南子·原道训》、《淮南子·主术训》、《淮南子·说山训》对蘧伯玉的思想也都进行了引用和阐述,这些都是对道家思想产生影响的具体表现。

论语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译文」

蘧伯玉派使者去拜访孔子。孔子让使者坐下,然后问道:“先生最近在做什么?”使者回答说:“先生想要减少自己的错误,但未能做到。”使者走了以后,孔子说:“好一位使者啊,好一位使者啊!”

更多文章

  •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废除,简化应保持慎重的态度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

    设想有一天有个来自平行宇宙的中二少年给你塞了一个小纸条,上面写着这样一行字:你是不是懵逼了?这都啥啥啥?不要感觉奇怪,他只不过是来自第二次汉字改革成功了的那个宇宙而已。这句话翻译成咱们这个宇宙的文字是这样的:我想请你去看电影,金庸的射雕,看完后再在街上溜达溜达。两个宇宙分道扬镳于1986年6月24日

  • 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是怎么过度的 中间发生了哪些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母系氏族,父系氏族

    细说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过渡。在古代人们的母系氏族社会,母亲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人们通常都会出现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情况。在当时的时期女性普遍掌握了氏族的领导权,当时女性作为首领是人们推举出来的。推举一个酋长负责公共事务的管理,另一个是军事上的首领。在母系氏族存在明显的阶级主义,世系按女性继承子孙归属

  • 母系氏族制度是什么样的 那父系氏族制度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原始社会,母系氏族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婚姻形态的变化,在原始社会中:使由原始群时期进入氏族公社时期。氏族公社又可分做指后递进的再个阶段,先是母权制氏族公社恤母系氏族公社山:后来又进到父权制氏族公社即父系氏族公社。我们通常的原始氏族公社制度是以母系氏族公社作为典型代表的;母权制·氏族公社具有下列特点先是以采集经济为重男

  • 沙布洛夫斯基的一句话 竟然能让柏林墙倒塌?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德国,柏林墙

    柏林墙是在1989年11月9日倒塌的,柏林墙的倒塌不是任何人有意为之。当时,东西德保持分裂的局面符合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利益,就连西德也暗示过,考虑到东德糟糕的经济,不是很愿意立刻收下对面的同胞。柏林墙倒塌的最初动因,起源于东德一个“有限开放”的计划。当时,由于苏联经济困难,一直被当做“橱窗”来供养的

  • 明治九元老之一:黑田清隆的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黑田清隆,日本,明治九元老

    黑田清隆(くろだ きよたか,1840年11月9日-1900年8月23日)日本第二任内阁总理大臣(首相),元老。萨摩藩人。积极投身倒幕运动,参与建立萨长联合。戊辰战争时任监军、参谋。后任明治政府兵部大丞、开拓使次官、长官及参议等职。1876年代表日本政府签订了日朝修好条规(即《江华条约》),迫使朝鲜打

  • 明治九元老是怎样的存在?把控日本政权四十八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治九元老,日本

    1892年松方正义内阁辞职后,明治天皇召见伊藤博文、黑田清隆、山县有朋咨询后继首相人选,之后扩充到9人,至1940年最后一名元老逝世,此期间日本首相都要经过元老讨论后向天皇推荐,九位元老把持日本政界长达48年。伊藤博文,日本第一个内阁首相,第一个枢密院议长,第一个贵族院院长,首任韩国总监,明治宪法之

  • 关于印象主义音乐的评价?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印象主义音乐,古典乐派

    十九世纪末期,法国出现了一派叫做“印象主义者”的画家和诗人,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梦幻性的美,于是作曲家德彪西力图用音乐来达到“印象主义者”用绘画所达到同样的效果。作为印象派音乐的创始人,德彪西的创作特点与浪漫主义有着直接的承传关系。他的钢琴作品《月光》是《贝加摩组曲》的第三首,是其作品中最为大众化的一首

  • 东魏势力比西魏大,为什么会被北周消灭?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东魏,南北朝

    无论是东魏,西魏还是北齐,北周,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宗,后来“儿子”闹分家了,分成了地理位置上东,西的两个政权。为了区分所以有了东魏和西魏。那么这两个“儿子”谁算是正统呢从皇帝的角度来看,北魏末代皇帝,魏孝武帝元修,直接跑到西边投奔宇文泰。东边的皇帝跑了,高欢又立了一个小皇帝即孝静皇帝,可是此时,西

  • 为何说历史上的东魏是昙花一现?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东魏,南北朝

    北魏政权在魏末各族人民大起义打击下摇摇欲坠,统治阶级内部展开了激烈的权力争夺。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控制了北魏中央政权。530年(永安三年),魏孝庄帝元子攸利用朝见机会杀尔朱荣,荣侄尔朱兆起兵赴洛阳,杀死孝庄帝,立元恭为帝(魏节闵帝)。532年(太昌元年),原尔朱荣部将高欢在河北大族的支持下,消灭潼关以

  • 诸王分封与乃颜之乱之间有什么联系 根源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元朝,成吉思汗,乃颜之乱

    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草原各部和西征南战时期,他的几个弟弟和儿子都立下了许多战功。蒙古大军横扫欧亚大陆,势力伸入近东诸国,建立了地跨亚欧两洲,纵横万里的强大的蒙古帝国。因所占领土过于分散,不利于集中统治,成吉思汗便把占领的土地分封给诸子诸弟或外戚贵族。东欧、中亚为诸子所分封,即史称钦察汗、伊儿汗、金帐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