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昭莫多战役战况如何?发生的地点在哪里?

昭莫多战役战况如何?发生的地点在哪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164 更新时间:2023/12/6 8:26:43

1690年,准噶尔汗噶尔丹在乌兰布通之战被清军暴揍,损失大半主力,战败后逃往科布多(今蒙古吉尔格朗图)。俗话说:树倒猢狲散。噶尔丹还没倒,但是已露颓相,以往那些被他征服的哈萨克、青海等部都投入清军阵营。噶尔丹的势力遭到严重的削弱,暂时安静了一段时间。

乌兰布通之战后,康熙为巩固蒙古地区的统治,防止噶尔丹卷土重来,于第二年亲临多伦诺尔(今内蒙古锡林格勒盟多伦)召集蒙古、内蒙古王公贵族会盟,喀尔喀蒙古归附,坚定地站到了清朝一边。

噶尔丹可以说也是位和康熙棋逢对手的雄主,在其继位以后,对内平叛,对外东征西讨,战无不胜,哈萨克、喀尔喀等都被他搞定,鼎盛时期控制的领地约七百万平方公里。这样的人物,必然不会那么容易就服输。

1695年冬,噶尔丹率3万人马沿克鲁伦河而下至河源处屯聚,在巴彦乌兰(今蒙古温都尔汗以西、达尔汗以北)到处抢夺劫掠。

康熙当然也不会放过噶尔丹这个心腹大患,1696年二月,康熙御驾亲征噶尔丹。大军兵分三路,康熙自领中路约3万人,主要是驻守京师的八旗营和火器营,从独石口(今河北赤城北)北出。

西路军分别由抚远大将军费扬古和振武将军孙思克统领,约4万人,从归化(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和宁夏(今宁夏银川)北上,在翁金(今蒙古海尔汗杜兰西)会合。

东路军约万人,由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统领,兵力主要来自盛京、黑龙江、宁古塔、科尔沁。大军翻过大兴安岭,沿克鲁伦河向西进发。

三军约定日期在土喇(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南)会师,然后合击噶尔丹,但是西路军的孙思克部虽然距离看起来更近一些,但是路是最不好走的,不是高山(阴山山脉、阿尔泰山脉)就是沙漠戈壁(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中央戈壁等),要么翻山越岭,要么穿越大沙漠,而且还得应对极端的气候条件,其难度可想而知。

孙思克部果然在穿越大漠的时候,遇到恶劣天气,行军缓慢。在翁金等待多日的费扬古等孙思克赶到,立刻改变计划,从孙军中挑出四千精锐会同其部急行军,并报于康熙。为协调各部,康熙放慢中路行军速度。

分进合击之策虽然威力大,但是各部之间的协调配合要求极高,尤其是在信息传递效率很低的古代,稍有不慎可能全盘计划都会落空,更有甚者可能会被各个击破。就像明朝和后金之间的萨尔浒战役,明朝使用的也是分进合击之策,因为协调不到位、信息不畅,虽然总体兵力占优势,结果却反被努尔哈赤各个击破,大败而归。

康熙率领的中路军走了差不多3个月,于5月初到达克鲁伦河,噶尔丹猝不及防,遥望清军势大,遂撒开丫子逃命。在清军的追击下,噶尔丹仓皇逃窜,被赶来的西路军费扬古诱至昭莫多。

昭莫多在如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以南约45公里的宗莫德市, “昭莫多”在蒙古语里是大树林的意思,资料中这么描述的

“其北大山,千仞壁立,山下平川广数里,林木断续,有河流其间,曲折环绕,其南山差低于北,渐陁而下,有小山横焉,战地也。”这里的山就是平均海拔约为2000米的肯特山,

昭莫多东边是丘陵,西边有河流。

肯特山脉位于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东侧,蒙古民族的诞生地,蒙古人的祖先就生活在额尔古纳河一带,后来诞生的横扫欧亚的成吉思汗,年少时被仇家追杀,就是得到肯特山的庇护才活下来。可以说肯特山是成吉思汗心目中的圣山,统一蒙古高原后的成吉思汗多次回肯特山祭拜。肯特山因此也被称为“金色圣山”。传说成吉思汗死后,就葬在肯特山。

清军在山头居高临下,噶尔丹相当勇猛,骑兵下马,率军猛攻。双方激战半日,打得难解难分不分胜负。清军出奇兵攻噶尔丹侧翼和后部辎重,配合正面主力。噶尔丹军大乱,遂溃败。噶尔丹只带十数骑逃脱,但是他的妻子阿奴死在乱军之中。

昭莫多之战,噶尔丹大败。噶尔丹后来又派人偷袭翁吉(今蒙古阿尔拜赫雷东南)清军粮草基地,又被清军打爆,彻底失去了和康熙对垒的资本。

趁其病要其命。1697年,康熙又亲临宁夏,指挥清军征讨噶尔丹。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被清廷策反,一代枭雄噶尔丹无奈之下喝药自尽,其部降清。至此,让康熙寝食难安的准噶尔叛乱,终于被平定。

昭莫多之战,噶尔丹之所以失败除了兵力上的劣势外,还有两个更重要的原因:

一、警惕性不足,存在侥幸心理,对清军的情报工作不到位,竟然对康熙御驾亲征毫不知情,认为清军不会远涉大漠来攻打他,结果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二、战场指挥出现失误。敌强我弱,敌进我退,开始的时候知道打不过就逃,其实是对的。但是后来竟然中了清军的诱敌之术,而且还舍弃骑兵,下马步战,仰攻高地,有点不可思议,按说噶尔丹身经百战,不至于犯下如此错误,他却偏偏就犯了。

噶尔丹的平定,使得漠北的喀尔喀蒙古重新回到清朝的控制之下,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标签: 昭莫多战役清朝

更多文章

  • 道威斯计划和杨格计划反应出来什么 具体详情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道威斯计划

    大家知道吗?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赔款问题一直是资本主义国家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跟小编一起看一下吧。对于赔款问题,几个帝国主义强国都想围绕着处理战败的德国问题,实现自己的野心。法国对从德国获得最大限度的赔款抱有很大的希望。如能逼迫德国付出一笔巨额赔款,既可严重削弱德国,又可增

  • 什么是道威斯计划 该计划指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德国,一战,道威斯计划

    熟悉一战史的朋友肯定都清楚,一战后,德国被协约国严重制裁,法国当时对德国的赔款要求达到了800亿美元,几乎相当于现在的5000亿美元,这笔钱德国要到2010年才能连本带利的还清,为了让德国可以早日还清这笔钱,以美国为首的协约国制定了所谓的“道威斯计划”。“道威斯计划”是道威斯高超的经济、政治才华的结

  • 道教有着怎样的学术思想?在世界范围内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道教,佛教

    鲁迅曾作出“中国根柢全在道教”的科学论断:“前曾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英国汉学家李约瑟也认为:“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大树的根在道家。”学术思想郭沫若认为:“道家思想可以说垄断了二千年来的中国学术界,墨家店早已被吞

  • 道教的起源是什么?发展经过又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道教,佛教

    道教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道教的历史与中国历史紧密相连。发端起源道教教祖老子把“道”作为宇宙本体、万物规律,是超越时空的神秘存在,以“道”为基点建立道教的神学理论体系;老庄的神秘主义和养生思想所形成的得道成仙思想为道教的核心信仰。注重修炼养生,老子、庄子提出的清静无为、见素抱朴、坐忘守一等修道方

  • 道教: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道教,佛教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东汉末年出现大量道教组织,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祖天师张道陵正式创立教团组织,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道教为多神崇拜,尊奉的神仙是将道教对“道”之信仰人格化体现。道士

  • 揭秘:强盛的徐国是怎么消失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徐国,周朝

    徐国作为古代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部族方国,在史料中可以查到它很多饿别名,如:“徐方”、“徐戎”、“徐夷”、“徐土”,都指的是徐国。我计算了一下它存在,差不多前后约有六七百年的历史。徐族是古代东方大族之一,历史上的徐人以勤劳勇敢著称于世,曾钿造了可与中原华夏齐美的“青锔文化”。徐族原为羸姓(怎么看来,很

  • 第一次印巴战争的结果如何 中间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印度,巴基斯坦,第一次印巴战争

    突袭鏖战1948年3月17日清晨,印军发动了新一轮进攻,以第7坦克旅开道,从查谟地区向西北的唐格尔巴在克什米尔西南的争夺战。翌日,印军占领了查谟西南重镇唐格尔,解除了巴基斯坦武装对查谟最直接的威胁。4月,印军又从诺歇拉向拉乔里进攻,以解拉乔里之围。拉乔里是位于德维河上的一个军事重镇,在其南郊的德维河

  • 第一次印巴战争简介 是什么原因导致两者之间引发争端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印度,巴基斯坦,第一次印巴战争

    第一次印巴战争是印度、巴基斯坦双方关于克什米尔地区分治问题而引发的战争。1947年8月,印度、巴基斯坦分治时,蒙巴顿方案规定让克什米尔人自由选择归并印、巴一方或宣布独立。印度利用其分治时控制的克什米尔议会通过决议,宣布该地区归属印度。同年10月27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爆发了第一次战争。印

  • 第一次印巴战争为什么会为第二次印巴战争埋下隐患 难道两国的问题没有解决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印度,巴基斯坦,第一次印巴战争

    1947年10月27日,1个锡克营的印度士兵在斯利那加机场着陆与斯利那加城郊的穆斯林武装人员发生激战。同时印度的精锐部队第一百六十一旅也迅速进人克什米尔南部地区。巴基斯坦政府立即号召穆斯林在克什米尔展开反对印度的"圣战"。巴基斯坦的穆斯林迅速组成民军,从北、西和西南分三路进人克什米尔。在1947年年

  • 锡克教:15世纪末由那纳克创立于印度西北部旁遮普地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锡克教,佛教

    锡克教于15世纪末由那纳克创立于印度西北部旁遮普地区。它是在莫卧儿王朝时期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交流中萌芽的,由于印度教虔诚派运动的开展,后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宗教。锡克”是梵文Sikha的音译,原意为门徒。锡克教奉行祖师崇拜制,视祖师为神的使者,其信徒自称是祖师的门徒。锡克教徒非常尊重本教的首领和上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