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832年议会改革为英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宪章运动埋下了伏笔

1832年议会改革为英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宪章运动埋下了伏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500 更新时间:2023/12/23 2:18:19

激进派运动的重新高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经济出现危机:市场萎缩,企业倒闭,失业剧增,政府债台高筑。为了偿付国债,转嫁危机,执政的托利党政府取消了所得税,肆意增加间接税,同时,为了保护土地贵族的利益,议会于1815年颁布《谷物法》,规定进口小麦价格每夸特不得低于80先令,《谷物法》的颁布标志着土地贵族把重商主义变成了衣业保护主义,这项法令使根价高涨,不仅加重了劳动群众的负担,而且由于生活费用的上涨提高了劳动力的成本,也影响了工厂主的利益。因此,劳动群众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都对政府十分不满,不仅强烈反对谷物法,而且要求改革不合理的选举制度。

从1816年起,一个以小资产阶级激进派领导的、由广大工人群众参加的激进运动重新高涨起来。运动的核心是要求改革选举制度,其形式为报刊宣传、群众集会、示威请愿。政府对此进行镇压,1819年8月16日,军队在曼彻斯特圣彼得广场对集会群众进行屠杀,11月又颁布了六项特别法令,禁止50人以上的集会,实行书报检查制度等。但高压政策并不能平息激进运动,以后政府又改变策略,废除了一些严酷的法令,1822年修改了《谷物法》,规定在国内小麦价格达到每夸特66先令时,即允许外国小麦进口。政府的这些政策使社会矛盾稍有缓和,重新高涨的激进运动渐次平息。

1832年议会改革19世纪20年代后期,英国社会矛盾又趋激烈。1825年爆发了第一次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1829年农业又出现歉收,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严重恶化,各地不断发生工人罢工与饥民暴动,在此背景下,工业资产阶级为跻身政坛再度要求改革不合理的议会选举制度。1829年他们组成“伯明翰政治协会”,1830年3月又在伦敦成立“首都政治联盟”。广大工人群众和其他劳动者也积极参加了运动。辉格党慑于群众的压力,主吸收工业资产阶级参政,赞成改革。

在法国1830年七月革命影响下,工业资产阶级组成“全国政治协会”,各地群众集会频繁,政治气氛十分紧张。1830年11月,托利党垮台,辉格党领袖葛雷受命组阁。1831年3月,葛雷下院提出议会改革法案,但遭到下院中托利党人的反对,未被通过。于是下院被解散,在新的选举中,辉格党获得了多数席位,改革法案在下院获得通过,但却遭到了上院的否决。

改革法案被上院否决激起全国不满。全国政治协会等团体在伦敦,曼彻斯特等地举行群众大会,表示坚决支持改革法案,有些地方还发生了示威、暴动。各地纷纷向国呈递请愿书,资产阶级则通过提取银行存款造成金融风潮向托利党施压。在强大的压力下,1832年6月改组后的上院通过法案,并由国王批准为正式法律,法案规定,取消或减少衰败选区的议员席位,把它们分配给居民较多的郡和新兴的工业城市;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城市中每年收入或支付10英镑以上房租者,农村中每年收入10英镑以上的土地持有者,每年收入50英镑以上或支付50英镑以上租金的租地经营者,都应享有选举权;为了防止舞弊和闹事,投票时间由15天缩短为2天。

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机会,为英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改革没有满足工人阶级的普选权要求,由此埋下了宪章运动的伏笔。

标签: 英国议会改革

更多文章

  • 自由托利派的让步 对议会改革做出了什么样的改变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英国,乔治三世,议会改革

    在19世纪最初二十年,英国国王仍是乔治三世,但因长期癫痫,由其长子摄政。1820年,乔治三世死了,摄政王即位,称乔治四世(1820-1830)。乔治三世和乔治四世,依靠托利党进行统治。从1812年起,利物浦勋爵的托利党内阁长期执政。这内阁有大法官艾尔顿勋爵兼上议院领袖,外交大臣卡色瑞兼下议院领袖,内

  • 英国1832年和1867年两次议会改革比较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英国两次议会改革

    英国十九世纪的议会改革一共进行了三次,这三次的议会改革分别是1832年议会改革、1867年议会改革和1884年议会改革,这三次议会改革是渐进式的改革,是明智的旧势力向新势力妥协的产物,也是新兴的资产阶级逐渐的掌握国家政权对国家政治进行改良的行动。先就做一下英国1832年和1867年两次议会改革比较。

  • 廖姓是怎么来的?是因为古廖国吗(蓼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蓼国,春秋战国

    廖姓,是中华民族常见姓氏之一,中国姓氏(百家姓)排行第66位的大姓,廖姓也是中国台湾地区第18大姓,就是俗称的清廖。廖姓人口约有490万左右,约占全中华汉族人口的0.37%。廖姓源流较多,一是出自己姓,为上古时期廖叔安之后裔,以国名为氏;二是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子伯廖之后裔,以封邑名为氏;三是出自偃

  • 太子洗马难道真的是给太子洗马吗,看完这个你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官职,解密,太子洗马

    晚清重臣张之洞于光绪五年补授詹事府左春坊中允,转司经局洗马。没有到,有人留言,指出大错特错,反问这样一位探花出身的大官怎会被安排去司经局洗马呢?人才难得,却被大材小用。一石落水,没有惊起千重浪,却引来了不少围观者。有人说,不是洗马而是冼马。有人说,孙悟空做了弼马温,太子有了洗马官……我只好在下面标注

  • 中国的农民起义为什么会那么惨烈?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农民起义,秦朝

    在历史上,中国的农民起义在世界范围内可谓是独树一帜,不仅数量多,规模大,而且破坏力极强。在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史上,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贯穿于其始终。其中,更是发生了几次 导致改朝换代的大起义,如陈胜吴广起义、绿林赤眉起义、黄巾起义、隋末农民起义、黄巢起义、元末农民战争、明末农民战争、白莲教起义、太平天

  • 西方历史上有农民起义吗?为什么很少听到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农民起义,秦朝

    国家的体质,决定了朝代被更替的形式。西方历史上,也有不少农民起义,只不过他们失败的结局,注定不会被历史所重视。在欧洲,各个国家都是城邦体质的,因此国家的人数就决定了欧洲的农民起义的规模不会很大,统治阶级只要有足够的财富,完全可以借用别国的军队,对自己的人民进行残酷镇压。西欧各国从15世纪始,也爆发过

  • 赖国的起源是什么?赖国的先祖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赖国,周朝

    赖国是炎帝后裔所建的国家。这种说法起源较早,一般认为在魏晋时就已经出现。如在西晋人皇甫谧所撰的《帝王世纪》中,就认为湖北随州一带的赖(厉)国与炎帝神农氏有关,说「神农氏起于列山,谓列山氏,今随厉乡是也」。至唐代,李泰撰括地志,也赞同这一说法,认为这一赖国以境内的厉山而得名,其山「在随州随县北百里,山

  • 赖国的具体位置究竟是哪里?在现在的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赖国,周朝

    赖字在古代的读音与厉字相通,根据古汉语同音通假的规则,常常与厉字混淆在一起,赖国也因此被称为厉国。如在《春秋三传》中,同样记载昭公四年楚灭赖国一件事,【遂以诸侯灭赖。赖子面缚衔璧,士袒,舆榇从之,造于中军。王问诸椒(伍)举,对曰:”成王克许,许僖公如是,王亲释其缚,受其璧,焚其榇。“王从之。迁赖于鄢

  • 鄣国的国名是怎么来的?是因为鄣地的人擅长刻字或雕刻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鄣国,周朝

    鄣国分为任姓鄣国和姜姓鄣国两个时期。任姓鄣国商朝时已经存在,根据古籍记载,传说黄帝有子二十五,得姓者十二,任姓为其一,任姓后裔所建封国较多,鄣国是其中之一。鄣国范围在今山东东平县一带,大汶河北岸。武王灭商后,鄣国因为地处东夷,又没有参与任何反叛,因此得以保全,故西周之初,任姓鄣国依然存在。当时东夷地

  • 沃尔波政策的支持者和继承者——纽卡斯尔公爵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英国,纽卡斯尔公爵

    托马斯·佩勒姆·霍尔斯·纽卡斯尔公爵是亨利·佩勒姆的哥哥。他是十八世纪中期英国的国务活动家和沃尔波派的辉格党人,曾两度出任首相兼首席财政大臣,实际上,他是英国历史上第四任和第六任首相。他的政治才能平庸,完全依靠辉格党家族势力和借助裙带关系,在各派矛盾中青云直上。在政治上,他并无多大建树。纵然如此,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