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朝著名的文学家揭傒斯为什么官位可连升四级(元朝官制)

元朝著名的文学家揭傒斯为什么官位可连升四级(元朝官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606 更新时间:2023/12/23 0:55:10

了解揭傒斯生平简介得知,揭傒斯是元朝著名的学家和史学家。揭傒斯生于1274年,卒于1344年,享年70岁。以今天的地名来说,揭傒斯是江西人。揭傒斯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中出生,父亲是南宋朝廷的一个拔贡。揭傒斯5岁时,就跟随父亲学习文学知识。揭傒斯勤奋刻苦,昼夜不懈,等到十二三岁,揭傒斯已经博览群书,深懂儒家文化大义。

揭傒斯十五六岁时,已经成为了一名文采出众的少年。揭傒斯不凡的才气,让他迅速在当地走红,很多与他同龄的人,都愿意拜揭傒斯为师。揭傒斯青年时期,曾前往湖北、湖南一带游学。为了补贴生活,揭傒斯在湖北湖南游学期间,还曾开办学堂授课。当地的达官贵人非常器重揭傒斯,时任宣慰使一职的赵琪素将揭傒斯看作“知人”,认为揭傒斯必成大器。除此之外,时任湖北宪使的程钜夫非常欣赏揭傒斯,更以“奇才”来称呼他。

为了表达对揭傒斯的欣赏之情,程钜夫还将自己的堂妹许配给揭傒斯为妻。公元1314年,揭傒斯担任翰林国史院编修一职,两年后,揭傒斯晋升为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公元1317年,揭傒斯晋升为国子助教。自进入朝廷为职后,揭傒斯步步稳升。在担任侍讲学士时,揭傒斯还一并管理经筵事务,并为皇帝拟写制表。元朝晋官制度有明确的规定,提拔官员不能连超两级,可是揭傒斯却连升四级,官拜二品中奉大夫。

揭傒斯的成就

揭傒斯的成就有很多,同为元儒四家的集曾以“如美女簪花”五字评价过揭傒斯在诗文领域的成就。揭傒斯作为元代赫赫有名的才子,他在文学领域的成就是卓越而又突出的。揭傒斯的诗文作品以简洁严谨著称,诗歌作品清丽婉约,颇具美感。了解揭傒斯生平经历得知,揭傒斯中年时期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后来一直在元朝廷为官。

虽然揭傒斯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改变了,但是揭傒斯依然深感底层人民的疾苦。在揭傒斯诗文作品中,大多以反映下层人民的疾苦生活为主旋律。诸如《送刘以德赴化州学政序》、《送吏部段尚书赴湖广行省参政二十韵》都是揭傒斯以反映下层人民的疾苦生活为主的诗歌作品。从另一方面来说,揭傒斯还是一位敢于批判社会不合理现象的人,《渔父》、《杨柳青谣》、《祖生诗》、《李宫人琵琶引》等诗都体现了揭傒斯嫉恶如仇的思想感情。揭傒斯在诗文领域的贡献推动了元代文学的进步,这正是揭傒斯的成就体现。

虽然揭傒斯的散文作品大多都以宣扬封建伦理思想为主,但是揭傒斯散文文风简洁大气,体制严整恭谨,颇有几丝盛唐之风。《浮云道院记》、《胡氏园趣亭记》都是揭傒斯散文代表作品。不俗的书法造诣也是揭傒斯的成就之一,揭傒斯的书法作品美感十足,字形上和羲之有几分相似,朝廷的典册,贵族阶层的铭文大多出自于揭傒斯之手。《千字文》、《杂书卷》都是揭傒斯书法作品。

揭傒斯轶事典故

了解揭傒斯生平经历,便可得知揭傒斯轶事典故。通过揭傒斯轶事典故,就可窥探揭傒斯的性格特点。揭傒斯在京城为官期间,仍念念不忘自己的家乡。丰城本不产黄金,当地官府为了朝廷邀功,便听信了奸民商琼的话。政府随即招募了300多户人家跟随商琼淘金。朝廷得知丰城产金后,便调整了丰城的赋税,由每年的4两增加到49两。

商琼去世后,跟随商琼的300多户淘金人家所剩无几,即使有生存者,他们也过着贫困不堪的生活。上司责骂丰城政府,如果丰城当局交不成黄金的话,就拿免费的劳役来抵债。丰城很多百姓因此而流离失所。后来,揭傒斯的堂孙将这件事告诉给了揭傒斯,揭傒斯了解事情始末后,急忙向朝廷如实禀告。统治者得知后,立马免去了丰城百姓的赋税,丰城百姓得知后,无不对揭傒斯感激涕零。

有关揭傒斯轶事典故还有一则,揭傒斯好善嫉恶,为人正直。一次,一个郡侯以权势来要挟百姓,等到自己举办寿宴时,当地的百姓都要给自己送礼。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威,他还要让揭傒斯为自己撰写政德文章。揭傒斯生平最痛恨这种事情,便大声呵斥了这位郡侯。揭傒斯说,郡侯的所作所为都是虚伪的,自己怎么可以违背民意来郡侯粉饰功绩。不久之后,郡侯拿着金银珠宝前去贿赂揭傒斯,揭傒斯不但没有接受这些钱财,还大声责骂了郡侯。

更多文章

  • 元朝官员服饰介绍 元朝官员在着装上有什么讲究(元朝官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元朝官员服饰,元朝服饰,元朝官制

    元代服装以长袍为主。官员和士庶的日常服装多为窄袖长袍。另外,在元代大宴活动中,天子百官要穿统一颜色的服装,称为“质孙服”,据古籍记载,天子的质孙服款式繁多,冬服有11种,夏服有16种。元代官服蒙古族入关之前,披发椎髻,冬戴帽,夏戴笠。他们的皮帽、皮袄、皮靴,多用貂鼠、羊皮制成。皮袄通常是右衽、方领。

  • 汉朝官制中的九卿是哪九卿?分别都是做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朝官制,汉朝

    九卿是指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九个机构。同时执金吾,大长秋,将作大匠的地位和秩俸都与九卿相同,因此把他们和九卿统称为诸卿。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是三辅即京师地区的地方行政长官,有资格参加朝议,具有高与一般郡国长官的特殊地位,因此也得以列于诸卿。太常太常原名为奉常,

  • 汉朝官员多少岁能“退休”?退休后“退休金”是怎么安排的?(汉朝官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朝,官员,汉朝官制

    古代的退休制度从春秋战国就有了,不过那会儿社会太乱,可能你刚上台没几天就被赶下来了,所以退休制度什么的都没人当回事儿,直到汉朝稳定下来,才对这个制度重视起来。在汉朝,“退休”这个词不是每个当官的都有资格使用的,你得符合两个条件,第一个是年满70岁。这个条件现在看可能还没什么,但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

  • 汉朝政治:汉朝官制实行三公九卿制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朝政治,汉朝官制

    汉朝官制实行三公九卿制,宰丞相具有较大的权利。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三公,丞相管行政,是文官首长;太尉管军事,是武官首长;御史大夫掌监察,辅助丞相掌管政治事物。而在汉朝,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必须做御史大夫后才能做丞相。而在御史大夫之下,还设有御史中丞,掌管宫内事务。九卿则是太常(掌祭祀鬼神)、光禄勋

  • 父系氏族公社为什么会取代母系氏族公社?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父系氏族公社,母系氏族公社

    父系氏族公社是原始公社制度的一个阶段。于母系氏族公社之后,相当于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形成以男子为中心的大家族,男子支配生产、生活和公共事务,氏族首领由成年男子担任。世系按父系计算,财产由子女继承,男子是家庭和社会的核心,有权支配家庭的财产,并支配家庭的成员,妻子从夫居。出现的社会原因在于妇女被排

  • 古代“三公九卿”的官职权利大吗?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公九卿,汉朝

    做官从政自古以来,似乎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那我们今天就来看一下古今的管制对比。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今天的公务员官职,主要以综合管理类职务,不涉及政法检系统,自下而上有:乡镇科级、县处级、厅局级、副省级、省部级、副国级、正国级。就以今天而言正国级干部只有19人,我们平常在电视看到的最多的是我们今天的“

  • 三公九卿起源于什么时候?又是怎么一步步发展完善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公九卿,汉朝

    秦汉时期秦朝的中央行政机关实行三公九卿制。秦王朝在确立 皇帝 尊号的同时,还总结了战国以来各国的官僚制度,建立起了一套适应封建统一国家需要的中央政府机构,这就是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 ,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九卿 ,即奉常、廷尉、治粟内史、典客、郎中令、少府、卫尉、太仆、宗正。 三公 的职责分别为

  • 周朝的一个姬姓国家:巴国的建立与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巴国,周朝

    巴国,周朝时期位处今中国西南、长江上游地区的一个姬姓国家,子爵,国都为江州,即今重庆市江北区。始于西周时期,巴国与蜀国、楚国为世仇,被视为诸夏之一 。春秋中期一位巴王在征讨楚国的战争中俘虏了一名楚国女子而分裂出充国。战国时期疆域"其地东至鱼复(治今奉节),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及黔涪。"其疆域之辽阔

  • 晋国韩氏的存在感很低,却成了最后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晋国韩氏,春秋

    《晋国卿位之争》第10篇,在晋国的世卿家族中,韩氏属於存在感最低的家族。韩氏源於晋公室别支,曲沃桓叔的庶子万,获封於韩原,其后世子孙便以韩为氏。韩氏虽也属於桓、庄之族(晋献公曾祖、祖父一系的支脉),但由于亲昵於晋公室。故在晋献公尽诛桓、庄之族时,没有受到波及。韩万生赇伯,赇伯生韩简。韩简为晋惠公时期

  • 几千年前管仲的一席话 揭开了重农抑商的原委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农民,商人,重农抑商

    重农抑商几乎是中国所有王朝的国策,不论是怎么时代,保护农民耕地都是最重要的事情,如何让农民安心种地,如何让农民通过种地便能养活一家,这就是古代君王最重要的工作,李世民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国家的根本就是农民,因为人人都需要吃饭,只有吃饱了才能继续生活,才不会生事,老话说得好“手中有粮,心里莫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