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几千年前管仲的一席话 揭开了重农抑商的原委

几千年前管仲的一席话 揭开了重农抑商的原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568 更新时间:2023/12/21 17:11:44

重农抑商几乎是中国所有朝的国策,不论是怎么时代,保护农民耕地都是最重要的事情,如让农民安心种地,如何让农民通过种地便能养活一家,这就是古代君王最重要的工作,世民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国家的根本就是农民,因为人人都需要吃饭,只有吃饱了才能继续生活,才不会生事,老话说得好“手中有粮,心里莫慌”。

重视农民没有错误,那为何古代王朝都要抑商呢?耕种和商业似乎是两个不同的领域,然而放在古代这两者之间却又极大的关联,可以换个思路来思考这个问题,古代的商业并不是不发达,只因太发达了,故此才需要国家来管控,中国人不笨,而且还非常能吃苦,只要用心做都能干出一番事业。

商人和农民一样都是没有贵族头衔的人,然而这两者之间的生活质量却天差地别,农民们过的都是苦日子,商人们虽然地位不高却有强大的购买力,生活质量非常高,而且商人有钱之后,社会底层的资源分配就会出现失衡,农民没有心思从事生产,再加上粮食产量本来就不高,社会底层出现波动,就会在上层引发地震,这是一个连锁反应。

为了让农民安心从事生产,提供足够的粮食,故此王朝就要打击商人,要将绝大部分人都拴在土地上,皇帝可以不要钱,却不能短缺粮食,粮食一旦不够就会出现大事,王朝颠覆也只是股掌之间。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农业都是一个国家的根本问题,而粮食更是一个国家的战略资源,只是如今粮食的产量提高了,而且还能进口粮食,故此人们的感觉并不明显。

几千年前齐国管仲就说:“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途,治国之道也”,一句话便将农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解释的很清楚,古人早早就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然而直到今天还是有人不明白农业的重要性,甚至许多人质疑国家为何每年花费许多财力储存粮食,明明进口就能获得许多物美价廉的粮食,却依旧继续储藏,我想问一句,打仗的时候谁卖给你粮食?

标签: 农民商人重农抑商

更多文章

  • 重农抑商中为什么古代王朝都要抑商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朝,重农抑商

    中国古代的文明是典型的农业文明,在农业文明社会里,对于职业的高低贵贱的排名就主要看这种职业能否进行生产,有没有劳动技能,逐渐的,中国古代就有“士农工商”这个说法了。不过这毕竟是笼统着来说,历朝历代对于工作级别划分都是不同的,总的来说,下九流应该是这些工作,“一戏子,二推,三王八,四龟,五剃头,六擦背

  • 古代重农抑商得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战国,秦朝,重农抑商

    很多人认为古代的制度都是落后的,和现在的没法比。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拿郡县制来说,从秦朝到现在还一直在被延用着,那些动不动就说“封建糟粕”的人,是对历史缺乏了解。今天笔者要说的是古代为什么要重农抑商,其实这也是利民的一个政策。重农,立国之本,没饭吃就要有动乱无论什么时候,农业都是立国的根本。最通俗的

  • 为什么传统骑兵打不过近代骑兵?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骑兵,商朝

    “八里桥成了这一天最动人的一幕。早晨还斗志昂扬的那些清军骑兵,现在都已消失得无踪影了……”英法联军总司令夏尔·蒙托邦的洋洋得意不是没有理由,1860 年 9 月 21 日,他指挥的英法联军以 8000 之众打垮了拥有上万蒙满骑兵的清军主力,代价是阵亡 5 人,受伤 47 人。虽然联军炮兵在八里桥之战

  • 北周灭北齐之战中罪魁祸首是谁 他都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北周,北齐,北周灭北齐之战

    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之后,分别为高欢和宇文泰两位权臣掌权,两人都为了富强东魏和西魏而进行各项改革,目的就是为了建立北齐和北周奠定坚实的基础。事实上,北齐和北周先后建立之后,北齐的国力一直凌驾于北周之上,尽管不是一边倒,但北齐总比北周强一点,这跟北齐继承了北魏的大部分,还有北齐占据中原富庶地区密不可分

  • 北周灭北齐之战:北齐是怎么灭亡的 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南北朝,北魏,北周灭北齐之战

    北魏末期由于内部整的争权夺利,使得北魏皇室对于国家的控制下降,皇帝在快速的更换中,于是为了活命的孝武帝元修逃向了控制着关中地区的权臣宇文泰,而掌握朝中大权的权臣高欢则是另立了一个皇帝,使得北魏就此分裂为了东魏和西魏。此时北魏皇族元氏大权已经旁落,还怎么可能指望那些权臣自己交出来呢?于是就在当年年底宇

  • 北周灭北齐之战:历史上的北齐是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北周,北齐,南北朝,北周灭北齐之战

    北齐(公元550年—577年),是中国南北朝时的北方王朝之一,550年(庚午年五月戊午日),由文宣帝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国号大齐,建元天保,建都邺,史称后齐。历经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共六帝。577年被宿敌北周消灭,享国二十八年。北周灭北齐之战:北周建德五年

  • 温补学派:立足于先后天,或侧重脾胃,或侧重肾命,而善用甘温之味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温补学派,明朝医学家

    继河间(刘完素)、丹溪(朱丹溪)之学广为传播之后,明代时医用药每多偏执于苦寒,常损伤脾胃,克伐真阳,又形成了新的寒凉时弊。鉴于此,以薛己为先导的一些医家在继承李东垣脾胃学说的基础上,进而探讨肾和命门病机,从阴阳水火不足的角度探讨脏腑虚损的病机与辨证治疗,建立了以温养补虚为临床特色的辨治虚损病证的系列

  • 赵献可的命门学说是怎么一回事?有着怎样的科学依据(温补学派)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献可,明朝医学家,温补学派

    赵氏创立命门理论,阐发肾命水火的关系,并将其广泛应用于临证。如痰证、血证、咳嗽、吐血、喘证、喉咽痛、眼目病、齿病、口疮、耳病、消渴、中满、噎膈、泻痢、大便不通、小便不通与失禁等多种病证,不仅从其一般辨证规律进行施治,而且均注意到从肾命水火亏虚方面进行分析,广泛使用六味、八味诸方,为治疗以上疾病提供了

  • 藤原仲麻吕之乱的发动者:藤原仲麻吕的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藤原仲麻吕,日本,藤原仲麻吕之乱

    藤原仲麻吕,生于706年(庆云3年),卒于764年10月21日(天平宝字8年9月18日),奈良时代的公卿,藤原武智麻吕(藤原南家之始祖)的次子,又名惠美押胜,《公卿补任》、《尊卑分脉》中也记载为"藤原仲麿"或"藤原仲丸"。藤原仲麻吕的母亲是安倍贞吉的女儿安倍贞媛。《续日本纪》评价藤原仲麻吕"率性聪敏

  • 揭秘:藤原仲麻吕之乱的结果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藤原仲麻吕之乱,日本

    藤原仲麻吕之乱发生在764年(天平宝字8年),是藤原仲麻吕为打倒道镜而发动的叛乱。光明皇太后去世后,藤原仲麻吕失去了保护,势力日衰。而道镜深受孝谦上皇之宠,势力日盛。藤原仲麻吕趁自己拥立的淳仁天皇与孝谦上皇不和之机,起兵攻击道镜,结果在近江战败身亡。叛乱准备深感焦虑的藤原仲麻吕意图凭借军事力量与孝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