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瓦格拉姆战役的战况如何?战役结果是什么?

瓦格拉姆战役的战况如何?战役结果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954 更新时间:2023/12/23 0:55:17

卡尔大公选中的战场是一片被称作马契费德的多瑙河畔冲击平原,位于上次战场斯佩恩-埃斯林一线的东北方。这块平原名副其实,大部分地势平坦无遮,仅零星长着一人高的玉米地。在平原的东北缘,一条被称作鲁斯巴赫的小河自西北流东南,河流本身河岸密布植被共同构成了一道“不大不小”的天堑。沿着河岸,分布着瓦格拉姆、包梅斯多夫等几个小村庄,它们无一例外地成为奥军阵线上的重要支撑点。

奥地利人对于马契费德再熟悉不过了,许多部队几乎每年都会在这里进行操演。这一次,卡尔大公就把他的大军部署在平原周边,构成了一个总长近20公里的半圆形阵地。这些人马包括诺德曼的前哨近卫军、贝勒加德的第1军、霍亨索伦的第2军、科洛雷特的第3军、罗森贝里的第4军、克雷瑙的第6军以及利希腾斯坦的第1预备军。

这个半圆阵地的右翼向南延展最远,一直伸展到阿斯佩恩附近,部署的兵力有三个军。左翼则是卡尔大公的主力所在,包括三个主力军(罗森贝里、霍亨索伦、贝勒加德)和绝大多数骑兵部队,这些部队由瓦格拉姆沿鲁斯巴赫河向东南延伸配置,而且采取了退过鲁斯巴赫河再布阵的稳妥战术。在两翼的结合部,有1个军占据着那里的高地,而卡尔大公的指挥部就在其后方不远处。

乍一看,这确实是一条精心构筑的防线:一旦法军渡河北上进攻,卡尔大公就可以“挥动”他的两翼向中心合围,一举将敌人围歼,一“大网”就完成了。但它却有致命的缺点:“网壁”人数过少,未免单薄了些,为了将战线展开至“口袋”所需的足够长度,卡尔大公不得不把几个军分散开来,平均配置。如此一来,卡尔大公的手里也就没剩下什么预备队,恐怕很难应对紧急情况。

总体来说,卡尔大公这次集中了14.5万人和414门大炮,这两个数字较阿斯佩恩-埃斯林战役时期都有了显著增长,但是……他如果得知拿破仑此番的兵力规模,一定会后悔没有能多召集些人。

实际上,卡尔大公还是有兵力可以召集的——

他的胞弟约翰大公爵正带着1.5万人在布拉迪斯拉发附近驻扎而无所事事,他后来也接到了哥哥的召集令,奈他赶到战场至少需要三天时间;除了约翰大公,由海因里希指挥的第5军1万人被留在战场以北很远的地方,任务仅仅是维持秩序,同时科洛雷特属下的一个旅也在外地执行着类似任务;此外,在加里西亚和波希米亚地区还有多支零散的奥军部队。总之,如果把所有这些潜在的奥军兵源加在一起,部队规模不下6万人,可惜这只是“如果”。

疲惫的法军没能对败退之敌展开有效追击,甚至在匆匆赶到的约翰大公军面前一时惊慌失措。这本有可能成为拿破仑的一大遗憾,毕竟在阿斯佩恩-埃斯林战役最后,卡尔大公就因为没有穷追对手,埋下了瓦格拉姆战役失败的“种子”。不过法国人的遗憾被避免了——

尽管保持着较完整的撤退队形,但奥地利求和了。取胜的拿破仑心情极佳,在火线上将率部突击的埃蒂安-雅克-约瑟夫-亚历山大·麦克唐纳晋升为元帅。随着奥地利和法国签订停战协议,第五次反法联盟宣告土崩瓦解,心情更佳的拿破仑又将乌迪诺和马尔蒙特双双晋升为元帅。

事实上,从伤亡统计来看,瓦格拉姆战役算得上拿破仑一次惨胜:奥军共损失41000余人,其中23750人伤亡,其余都失踪或被俘;法军的损失数为37500人(包括近万人失踪或被俘)。这样看来,法军的总损失人数仅比对手略少一些,伤亡人数则比对手还要多。要知道,在伤亡名单中包括1866名军官,仅将军就超过30名!不过,这些数字对于高高在上的拿破仑来说,也许并无太大意义:他关注的是成功地在多瑙河畔转败为胜,取得了又一次决定性胜利;他的扈从们也群起而歌颂:“皇帝陛下的伟大功勋,绝不会因为法国军人的流血、流泪和极大痛苦而有丝毫影响……”

标签: 瓦格拉姆战役法国

更多文章

  • 瓦格拉姆战役发生在什么地方 瓦格拉姆战役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奥地利,法国,拿破仑,法军,多瑙河,瓦格拉姆战役

    瓦格拉姆战役第五次反法同盟的最后一战,1809年7月3日,法国皇帝拿破仑率兵17万渡过多瑙河,钻进了奥地利卡尔大公的伏击圈,经过两天剧烈的反复冲杀,人数较少的奥地利一方(只有12万人)无力歼灭法军,被迫撤围,虽然双方的损失差不多,但由于不久后奥地利求和,这次战役就成为拿破仑的最后一次绝对性胜利。备战

  • 元朝著名的文学家揭傒斯为什么官位可连升四级(元朝官制)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元朝著名的文学家揭傒斯,元朝官制

    了解揭傒斯生平简介得知,揭傒斯是元朝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揭傒斯生于1274年,卒于1344年,享年70岁。以今天的地名来说,揭傒斯是江西人。揭傒斯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中出生,父亲是南宋朝廷的一个拔贡。揭傒斯5岁时,就跟随父亲学习文学知识。揭傒斯勤奋刻苦,昼夜不懈,等到十二三岁,揭傒斯已经博览群书,深懂

  • 元朝官员服饰介绍 元朝官员在着装上有什么讲究(元朝官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元朝官员服饰,元朝服饰,元朝官制

    元代服装以长袍为主。官员和士庶的日常服装多为窄袖长袍。另外,在元代大宴活动中,天子百官要穿统一颜色的服装,称为“质孙服”,据古籍记载,天子的质孙服款式繁多,冬服有11种,夏服有16种。元代官服蒙古族入关之前,披发椎髻,冬戴帽,夏戴笠。他们的皮帽、皮袄、皮靴,多用貂鼠、羊皮制成。皮袄通常是右衽、方领。

  • 汉朝官制中的九卿是哪九卿?分别都是做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朝官制,汉朝

    九卿是指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九个机构。同时执金吾,大长秋,将作大匠的地位和秩俸都与九卿相同,因此把他们和九卿统称为诸卿。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是三辅即京师地区的地方行政长官,有资格参加朝议,具有高与一般郡国长官的特殊地位,因此也得以列于诸卿。太常太常原名为奉常,

  • 汉朝官员多少岁能“退休”?退休后“退休金”是怎么安排的?(汉朝官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朝,官员,汉朝官制

    古代的退休制度从春秋战国就有了,不过那会儿社会太乱,可能你刚上台没几天就被赶下来了,所以退休制度什么的都没人当回事儿,直到汉朝稳定下来,才对这个制度重视起来。在汉朝,“退休”这个词不是每个当官的都有资格使用的,你得符合两个条件,第一个是年满70岁。这个条件现在看可能还没什么,但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

  • 汉朝政治:汉朝官制实行三公九卿制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朝政治,汉朝官制

    汉朝官制实行三公九卿制,宰丞相具有较大的权利。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三公,丞相管行政,是文官首长;太尉管军事,是武官首长;御史大夫掌监察,辅助丞相掌管政治事物。而在汉朝,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必须做御史大夫后才能做丞相。而在御史大夫之下,还设有御史中丞,掌管宫内事务。九卿则是太常(掌祭祀鬼神)、光禄勋

  • 父系氏族公社为什么会取代母系氏族公社?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父系氏族公社,母系氏族公社

    父系氏族公社是原始公社制度的一个阶段。于母系氏族公社之后,相当于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形成以男子为中心的大家族,男子支配生产、生活和公共事务,氏族首领由成年男子担任。世系按父系计算,财产由子女继承,男子是家庭和社会的核心,有权支配家庭的财产,并支配家庭的成员,妻子从夫居。出现的社会原因在于妇女被排

  • 古代“三公九卿”的官职权利大吗?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公九卿,汉朝

    做官从政自古以来,似乎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那我们今天就来看一下古今的管制对比。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今天的公务员官职,主要以综合管理类职务,不涉及政法检系统,自下而上有:乡镇科级、县处级、厅局级、副省级、省部级、副国级、正国级。就以今天而言正国级干部只有19人,我们平常在电视看到的最多的是我们今天的“

  • 三公九卿起源于什么时候?又是怎么一步步发展完善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公九卿,汉朝

    秦汉时期秦朝的中央行政机关实行三公九卿制。秦王朝在确立 皇帝 尊号的同时,还总结了战国以来各国的官僚制度,建立起了一套适应封建统一国家需要的中央政府机构,这就是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 ,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九卿 ,即奉常、廷尉、治粟内史、典客、郎中令、少府、卫尉、太仆、宗正。 三公 的职责分别为

  • 周朝的一个姬姓国家:巴国的建立与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巴国,周朝

    巴国,周朝时期位处今中国西南、长江上游地区的一个姬姓国家,子爵,国都为江州,即今重庆市江北区。始于西周时期,巴国与蜀国、楚国为世仇,被视为诸夏之一 。春秋中期一位巴王在征讨楚国的战争中俘虏了一名楚国女子而分裂出充国。战国时期疆域"其地东至鱼复(治今奉节),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及黔涪。"其疆域之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