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伯温出山前的“酒后一席话”,堪比诸葛亮的隆中对

刘伯温出山前的“酒后一席话”,堪比诸葛亮的隆中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084 更新时间:2023/12/29 8:23:51

在中国漫长的古代历史中,有这样两位具有神秘色彩的谋臣,他们分别是——诸葛亮刘伯温。

至于诸葛亮,小说《三国演义》中,已经说得非常清楚,我们这里就不再进行解说。

今天,我们来说一说明代开国功臣、朱元璋的左膀右臂刘伯温

之所以说刘伯温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是因为在明朝的开国战争中,有很多重大的军事行动和战略决策,都是在刘伯温的策划下得以实施的。

然而,大家所不知道的是,刘伯温最初却是一个性格十分狂妄的人。

当然,他所仰赖的,无非就是自己超群的才华和智慧。

刘伯温,名基,青田县人。刘伯温自幼聪慧,熟读四书五经,对于天文、兵法、性理之类的书籍,过目不忘,而且铭记其中要点。

因此,刘伯温很早就名闻乡里。

后来,刘伯温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元朝某县的县丞。

再后来,又被提拔为江浙儒学副提举(相当于江浙地区的教育局副局长)。

然而,面对元末的乱世和官场腐败,刘伯温毅然辞官而去,回到家乡,开始四处游历。

一次,刘伯温和众好友一起游历西湖,忽然西北方向升起一朵颜色异常鲜艳的云彩。

众人见罢,都纷纷作诗赋以示纪念。

然而,只有刘伯温一人没有行动,只是一个劲儿的喝酒,根本就没有打算要作什么诗赋。

就在众人即将完成佳作之时,之间刘伯温大声说道:“此天子气也,十年后应在金陵,我当辅之。”

众人闻听此言,都惊呆了。

但很快就以为是刘伯温喝醉了,在胡言乱语。

因为,当时的杭州还相当的富裕,天下间也并没有发生较大的农民起义和战乱。

但是,就在刘伯温说完这句话两年后,朱元璋在濠州举起了反对元朝残酷统治的大旗。

自此以后,天下大乱。

八年之后的元至正二十年,刘伯温和宋濂等名士,一起来到朱元璋的麾下,开始为朱元璋和明朝的建立,建功立业。

标签: 刘伯温诸葛孔明明朝隆中对

更多文章

  • 周瑜隆中对:诸葛亮三气周瑜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周瑜,隆中对

    “诸葛亮三气周瑜”是经典作品中的经典桥段,酣畅淋漓,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前者的足智多谋和后者的胸怀狭窄。咱们先看一看在罗贯中笔下孔明先生是怎样故意欺负公瑾同志的:一气周瑜——周瑜和诸葛亮约定,如果周瑜夺取曹仁据守的南郡失败,刘备再去攻取。周瑜第一次夺取时失利受伤,于是便将计就计,打败了曹兵,但是诸葛亮却

  • 太平天国运动中的思想: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太平天国,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只历经了13年,但是它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是很大的。在这场运动中,它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它给封建王朝带来的思想却是前进的。今天我们主要谈谈运动中的思想——《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实行于1853年,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于天京(南京),正是太平天国的鼎盛时期,《天朝田

  • 洪仁和资政新篇为什么没有改造好太平天国 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洪秀全,资政新篇

    洪秀全的族弟、太平天国的干王洪仁,在整个太平天国的历史里,是一个太值得说道的人物。可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给人们以“先进中国人”的印象,这是因为他写了一本《资政新篇》,他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第一位提出变法维新思想的改革家。然而洪仁是个具有强烈矛盾性的政治角色,先进性和落后性集于一身。洪仁自幼在家乡念

  • 清朝,万国来朝竟然只是乾隆做的一场梦?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万国来朝,隋朝

    万国来朝,向来是帝国盛世的有力证据,也是历朝历代皇帝想要达成的丰功伟绩。实际上,每次有藩属国来觐见献贡,对王朝的国库都是个不小的刺激。这种浩大的面子工程,上至隋汉,下至明清,可以说是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这幅画采用了鸟瞰角度全景式构图,从上到下依次描绘了后宫、太和殿、前殿,层次清晰,人物丰富。那天是乾

  • 华容道义释曹操:关羽故意而为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操,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

    导读:华容道义释曹操可谓是三国中的点睛之作。在战前诸葛亮算准曹操必然会落败逃跑,所以派关羽镇守华容道。结果确如诸葛亮所料,曹操华容道遇关羽,但是奇怪的是,关羽竟将曹操放走,这是为什么呢?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据野史记载一说是曹操有恩于关羽,另一说是诸葛亮故意设计。不管哪个传说,都演义中事,非历史事实。

  • 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其实是三国演义虚构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操,华容道义释曹操

    华容道是关公的得意之作,当时正值赤壁鏖战之后,曹操丢盔弃甲,大败而逃。诸葛亮命关羽在华容道拦截曹操,并立下了军令状。曹操果然从此处败逃,关羽放过曹操,成就了自己义气深重的美名。这就是三国演义的故事,原文的用意有三点:网络配图其一,突出关羽的义气。与关羽在灞桥挑袍形成对照。关羽当日说:蒙丞相赐袍,异日

  • 骠骑将军和车骑将军负责什么职务?谁的权利更大?(骠骑大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骠骑大将军,西汉

    我们都知道,将军这种称呼,是专门针对武将的,历史上虽然也有一些文臣被封将军称号,那也是因为他们在特殊时期有特殊功业,或者是一种虚职荣耀。最早在周朝,是没有将军这种称号的,真正出现将军的称呼,是从汉朝开始的。汉朝的将军大概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就是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以及卫将军四个

  • 揭秘骠骑大将军皇甫嵩真是报病而终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大将军皇甫嵩,骠骑大将军

    皇甫嵩是病死的。前195年,皇甫嵩在家中因病去世,死后朝廷授予骠骑大将军的印章。建中三年和宣和五年,皇甫嵩作为古代名将分别被唐朝和宋朝的君主列入庙堂之中,享供世人祭拜。初平三年,皇甫嵩奉命将董卓杀死后,被朝廷任命为西征大将军,不久又任命为车骑大将军,后被升任太尉。古代君主都相信占卜天象之术,因为流星

  • 明朝时的倭寇为什么会那么强?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倭寇,日本

    倭寇一词对于中国人来说绝不陌生,这些被认为来自日本各地的海盗曾经在明朝,横行一时。其实倭寇的历史远远不止明朝一代,早在宋元时期便已经出现在中国沿海。然而直到明代中期,倭寇才成为当时朝廷的边境大患。这一切的缘由,究竟是为什么呢?倭寇登陆中国沿海的时间远远早于明朝的建立倭寇虽然一直被国内笼统的认为是来自

  • 明朝倭寇战斗力如何?72个就敢进攻南京杀伤4000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倭寇,日本

    什么是“倭寇”?按照《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倭寇”词条的说法,倭寇是“明时骚扰中国沿海一带的日本海盗”。虽然近年来有人提出,倭寇并非日本海盗,因为在明朝时期,日本还没有能力生产横渡东海的船舶。所以,倭寇实际上是中国海盗。不过,倭寇的战斗力极高,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1555年,一队人数仅仅72人的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