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密:明朝时期的武举考试有什么样的独特之处?

解密:明朝时期的武举考试有什么样的独特之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964 更新时间:2023/12/25 20:18:02

明朝武举创制甚早,但制度一直没有确定下来。直到成化十四年(1478),才根据太监直的建议,以科为例,设武科乡、会试。弘治六年(1493年),定武科六年一试,先策略,后弓马,策不中者不准试弓马。后又改为三年一试。考试内容主要是马步弓箭策试。

万历末年曾有过一次实行改革的议论,有朝臣主设“将材武科”,初场试武艺,内容包括马步箭及枪、刀、剑、戟、拳搏、击刺等法;二场试营阵、地雷、火药、战车等项;三场各就其兵法、天文、地理所熟悉者言之。显然易见,这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提议,可惜并没有引起朝廷重视,只是说说罢了,否则将会产生极为深远的历史影响。

崇祯四年,参加武会试的举子中,能运百斤大刀者只有王来聘、彦琦两人,发榜后徐彦琦榜上无名,议论腾起。当时正“锐意重武”的崇祯帝认为有人作弊,将考官、监试御史等一大批官员下狱、撤职,令倪元璐、方逢年等主持复试。复试后选取百人,依照文榜例,分三甲传胪赐宴。崇祯亲自调阅前三十名试卷,钦定一甲三人,王来聘居一甲第一名,也就是武状元,授副总兵职。明代武举一直没有殿试,也没有设立一、二、三甲的区分和鼎甲名号。正式有武状元之设,王来聘是第一人。

明代武职多半由世荫承袭,加上由行伍起家者,武举只是个补充形式,所以,明代武举出人不多。值得一提的是明末名臣熊廷弼,他是一位难得的文武通材。《明史》本传说他“身长七尺,有胆知兵,善左右射。”据清人王应奎说,熊迁弼先中万历某科湖广武乡试第一名,后弃武就文,又中万历丁酉(二十五年,1597)湖广乡试第一名,次年登进士。“于是榜其堂曰:三元天下有,两解世间无。”这在历史上的确是独一无二的事情。

标签: 武举明朝考试

更多文章

  • 唐朝三受降城非为“受降”而建,对边疆的防御却不亚于长城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受降城

    唐朝立国之初就在北方受到游牧民族的威胁,却并不主张修筑长城,因此大规模构筑长城的活动并没有出现,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相对而言,三受降城的规模要小得多,所费人物财力同与秦、汉、北魏、北齐、北周、隋、金、西夏和明长城也根本无法相提并论,但是对人烟稀少的边疆防御却起到了不亚于“万里长城”的积极作用

  • 完全没有参与唐隆政变的上官婉儿 为何最后会惨遭李隆基杀害?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唐朝,唐隆政变

    为何在唐隆政变中李隆基最后杀死了上官婉儿?发生于公元710年7月21日的唐隆政变,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手剿灭了以韦皇后为代表的韦氏集团,夺取了大唐政权,李旦复辟为唐睿宗,李隆基为皇太子。根据史书记载,在唐隆政变的详细过程中,上官婉儿虽然作为韦氏集团中的一员,但并没有参与实际敌对李隆基的事件中。唐隆政变

  • 唐朝时期的唐隆政变是谁发动的?唐隆政变的经过即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唐隆政变

    唐隆政变,是唐隆元年六月庚子(710年7月21日),由当时相王李旦第三子临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于帝都长安城共同发起的一场宫廷政变。李隆基以禁军杀了韦后、安乐公主,并彻底剿灭了韦氏集团告终。这次政变的后果是,即位不足一个月的李重茂退位,李旦复辟为唐睿宗,李隆基被立为皇太子,太平公主的权势更加强大。背景

  • 唐隆政变背景:唐中宗昏庸皇后韦氏独霸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中宗皇后韦氏,唐隆政变

    唐隆政变发生的时间是公元710年,也就是唐隆年间,是由当时的临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为首而发起的政变。那么唐隆政变的背景是什么呢?时年,中宗李显当朝,但他昏庸无能,皇后韦氏独霸政权。此前李显被流放时,跟妻子韦氏受了很多苦,后来经过神龙革命复辟,李显感念妻子在落魄时的不离不弃,对于她的所作所为十分包容,

  • 渤海国五京是哪五京?东北地区的地方民族政权简介(五京制)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渤海国,五京制

    渤海国五京是龙泉府、显德府、龙原府、南海府、鸭渌府的合称。762年,唐廷诏令渤海为国。首都初驻旧国(今吉林敦化),742年迁至中京显德府(今吉林和龙),755年迁至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宁安),785年再迁东京龙原府(今吉林珲春),794年复迁上京龙泉府。渤海国简介渤海国(公元698年~926年),是

  • 美法准战争的详细战斗经过?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美法准战争,美国,法国

    美国舰队共有约25艘战舰,它们在美国南海岸和加勒比海游弋,寻找法国雇佣军。托马斯·托克斯顿对其手下训练有素,付的薪水也很可观,导致其护卫舰星座号俘获了法舰起义号和重创了复仇号。1798年7月7日特拉华号俘获了可信号。企业号俘获了八艘雇佣军舰只,营救了11艘美国舰只。实验号俘获了法舰双友号和迪安号并营

  • 美法准战争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开始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美法准战争,英国,法国

    美法准战争(英语:Quasi-War,法语:Quasi-guerre),也被称作美法短暂冲突,是1798年至1800年发生在美国和法国之间的战争,战争全程在海上进行。战争的双方并没有正式宣战,所以在美国有时也称它为对法国的不宣而战。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法兰西王国是美国的一个重要联盟者。1778年美国和

  • 唐朝的"八次出幸",六个可怜的皇帝被八次赶出京城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唐朝,八次出幸

    八次出幸指唐玄宗、唐肃宗(1次)、唐代宗(1次)、唐德宗(1次)、唐僖宗(2次)和唐昭宗(3次)因为战乱而8次出逃京师长安的避难事件。从755年爆发安史之乱至904年朱温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的149年内,有7.3%或长达11年的时间内皇帝不在京师外逃避难,其中以唐僖宗出行时间最长。1、安史之乱唐朝节度

  •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皇帝八次出幸,仓皇凄楚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八次出幸

    安史之乱是唐朝风雨飘渺的开始,那你知道安史之乱后皇室的八次出幸吗?马嵬坡下杨贵妃之死八次出幸八次出幸指唐玄宗、唐肃宗(1次)、唐代宗(1次)、唐德宗(1次)、唐僖宗(2次)和唐昭宗(3次)因为战乱而8次出逃京师长安的避难事件。因为涉及六任皇帝,也加六次出幸。从755年爆发安史之乱至904年朱温逼迫唐

  • 六次出幸是哪几位皇帝 六次出幸的原因是什么(八次出幸)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六次出幸,八次出幸

    六次出幸是指哪几位皇帝?六次出幸是发生在唐代中后期的几次皇帝出逃的事件,六次出幸一共持续了149年,在这149年中共有六位皇帝由于统治腐败无能,而被迫撤离出京师长安,逃到别的地方去躲避战乱,专家对于六次出幸是指哪几位皇帝这个问题有标准答案,就是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唐僖宗和唐昭宗这6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