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皇帝八次出幸,仓皇凄楚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皇帝八次出幸,仓皇凄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221 更新时间:2024/1/19 5:53:23

安史之乱是唐朝风雨飘渺的开始,那你知道安史之乱后皇室的八次出幸吗?

马嵬坡下杨贵妃之死

八次出幸

八次出幸指唐玄宗、唐肃宗(1次)、唐代宗(1次)、唐德宗(1次)、唐僖宗(2次)和唐昭宗(3次)因为战乱而8次出逃京师长安的避难事件。因为涉及六任皇帝,也加六次出幸。从755年爆发安史之乱至904年朱温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的149年内,有7.3%或长达11年的时间内皇帝不在京师外逃避难(相当于靖康之变至端平入洛之时金朝占据汴京时间总和的10.1%),其中以唐僖宗出行时间最长。八次出幸事件离安史(中唐)、黄巢之乱(唐末)爆发时间不远,出逃时间都在这两段时间频繁发生;而784年的泾原兵变后至880年的黄巢之乱的96年(占唐朝总寿命的33%)内京师则相对稳定,无皇帝出逃躲避战乱。

安史之乱

占京者:范阳、卢龙、河东节度使安禄山

收复者:李嗣业郭子仪仆固怀恩

皇帝:唐玄宗、唐肃宗

所至:川蜀(今四川)、灵州(今宁夏)

阴历:756年6月13日至757年10月23日

历时:1年4个月

简介:755年安禄山起兵,唐玄宗、和后来的肃宗分别出幸川蜀和灵州。次年9月28日京师克复,10月23日唐肃宗还京。

唐蕃战争

占京者:吐蕃

收复者:郭子仪

皇帝:唐代宗

所至:陕州(今河南)

阴历:763年10月7日至763年10月21日

历时:15天

简介:763年吐蕃入大震关,直取唐都长安,唐代宗出幸陕州,但不久很快便撤出长安。

唐代宗

泾原兵变

占京者: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卢龙节度使朱泚

收复者:李晟

皇帝:唐德宗

所至:咸阳、奉天、梁州(均今陕西)

阴历:783年10月3日至784年7月19日

历时:9个月

简介:783年10月3日泾原兵在长安叛变,唐德宗出长安,由咸阳到奉天,奉命入援的河中节度使李怀光也相继反叛。784年3月21日唐德宗自奉天奔往梁州,5月23日李晟克复长安,于7月19日迎唐德宗还京。

李晟

黄巢之乱

占京者:黄巢

收复者:李克用

皇帝:唐僖宗

所至:川蜀(今四川)

阴历:880年12月5日至885年3月31日

历时:4年5个月

简介:880年黄巢逼近长安,宦官田令孜挟持唐僖宗入川蜀。883年4月8日李克用克复长安,由于长安宫室遭焚毁,一直到885年3月31日唐僖宗才还京。

李克用

朱玫之乱

占京者:邠州节度使朱玫、凤翔节度使李昌符

收复者:李昌符、王行瑜

皇帝:唐僖宗

所至:凤翔、宝鸡、兴元等(均今陕西)

阴历:885年12月25日至888年2月21日

历时:2年3个月

简介:唐僖宗还京不久后,12月25日再次长时间离京,长安被朱玫和李昌符占据,后至宝鸡和兴元等地。886年朱玫被部将所杀,李昌符附唐,887年3月18日唐僖宗途径凤翔,李昌符再叛,8月1日奉命入援的武定节度使李茂贞斩杀李昌符,唐僖宗拜李茂贞为凤翔节度使,888年2月21日还京。

唐僖宗李儇

李茂贞之乱

占京者: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没人,第二阶段凤翔节度使李茂贞

收复者:无

皇帝:唐昭宗

所至:第一阶段终南山(今陕西),第二阶段华州(今陕西)

阴历:第一阶段895年7月6日至895年8月27日,第二阶段896年7月13日至897年8月25日

历时:第一阶段1个月,第二阶段一年一个月

简介:第一阶段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和邠州节度使王行瑜想各自劫唐昭宗到凤翔、邠州,唐昭宗出城逃奔终南山石门镇,其后为李茂贞和王行瑜为李克用所败,唐昭宗还京。第二阶段李茂贞进军逼近京师长安,唐昭宗离开京师到达渭水之北,打算逃去太原投奔李克用,不料途中依从了韩建的意见驾临华州,897年8月25日才返回京师。

唐昭宗

朱温之乱

占京者:宣武节度使朱温

收复者:无

皇帝:唐昭宗

所至:第一阶段凤翔(今陕西),第二阶段洛阳(今河南)

阴历:第一阶段901年10月19日至903年1月27日,第二阶段904年1月26日至907年4月22日

历时:第一阶段1年3个月,第二阶段3年2个月

简介:第一阶段朱温占据长安,宦官韩全诲挟持唐昭宗投靠李茂贞,李茂贞和朱温混战,朱温获胜,903年1月27日迎唐昭宗还京。第二阶段904年1月26日朱温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其后建立后梁,以洛阳为西京,开封为东京。

朱温

标签: 唐朝八次出幸

更多文章

  • 六次出幸是哪几位皇帝 六次出幸的原因是什么(八次出幸)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六次出幸,八次出幸

    六次出幸是指哪几位皇帝?六次出幸是发生在唐代中后期的几次皇帝出逃的事件,六次出幸一共持续了149年,在这149年中共有六位皇帝由于统治腐败无能,而被迫撤离出京师长安,逃到别的地方去躲避战乱,专家对于六次出幸是指哪几位皇帝这个问题有标准答案,就是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唐僖宗和唐昭宗这6个人,

  • 齐国比鲁国厉害,为何山东省简称鲁而不是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齐国,战国

    关于山东的简称取的是“鲁”,而不是“齐”这个问题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有上溯到周朝分封,有追溯孔子影响,也有认为这只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沿革,与先秦时期的齐鲁两国没有关系。1 封地与周王室的亲疏将时间追溯到先秦时期齐国与鲁国的由来,是很多人解释山东简称的主要依据。简单来说,鲁国与周王室的关系,要比齐国更

  • 楚国人是怎么来的?有何文化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楚国,春秋战国

    楚国,又称作荆、荆楚,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楚国祖先族姓芈,熊氏。最早兴起于古丹淅之地(今河南省淅川县东南部,淅川丹江口水库现存大量楚贵族墓)的楚部落,灭于秦国。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北全部、湖南、重庆、广东、安徽、江苏、河南、江西部分地方。楚人来源西汉史家司马迁在《史记·楚世家》中记载西

  •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燕国经济文化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燕国,春秋战国

    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姬奭于燕地,是为燕召公。燕国在八百年的历史中,曾建有五座都城,西周初年封召公于燕地(今北京房山琉璃河镇东北),燕地为燕国始封地。燕桓侯时山戎不断南下侵扰,燕国被迫迁都临易。齐桓公打败

  • 扬州之战中明朝将领誓死不投的结局是什么?清军隐瞒了200年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扬州之战,清朝

    浩荡中华五千年,有十几个朝代都曾经在我们的历史中存在过,而其中我们接触最多的就要数离我们最近的清朝了。要说清军入关,这其中就有很多故事了。当时的明朝已经处于摇摇欲坠的状态,所以清军入关之后,可以说逢战必胜。虽说到了扬州之后遭遇明军的拼死抵抗,然而由于明朝大势已去,虽有抵抗,但终究未能敌过清军的强大势

  • 扬州之战:一个没落的帝国最后的热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扬州之战,清朝

    公元一六四五年三月,多铎奉多尔衮之命南征。而此时的南明弘光政权正处于最激烈,也是最后的党争内斗之中......就这样,由于南明军各部的各自为战,仅不到一个月,徐州、泗州等重要城市相继失守,清军顺势渡过淮河,直驱而下。四月十八日,清军兵临扬州城下。我们不知道此时的多铎,望着近在眼前的扬州,不知会不会吟

  • 清末四大家之郑文焯生平简介,著有《大鹤山房全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清末四大家

    郑文焯(1856~1918)晚清官员、词人。字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晚号鹤、鹤公、鹤翁、鹤道人,别署冷红词客,尝梦游石芝崦,见素鹤翔于云间,因自号石芝崦主及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隶正黄旗汉军籍,而托为郑康成裔,自称高密郑氏。光绪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后旅居苏州。工诗词,通音律,擅书画,懂

  • 明末的西学东渐,利玛窦的传教为何取得了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利玛窦,西学东渐

    晚明的西学东渐,樊树志等先生论述已多,在近年全球史大兴的背景下已经日益成为热点。欧洲的科学技术、宗教哲学传入中国,连内阁大学士徐光启都成为天主教徒,使中国文明蕴含了新变的可能性。但与此同时,中国文化对欧洲的影响,则因为此后中国的孱弱而受到忽视,有请南京大学高人冯亚民为大家讲解个中曲折。1842年,清

  • 明清两朝的不同品格,从《天工开物》就能看出(西学东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天工开物》,西学东渐

    晚明的社会是传统社会的一大变局,经济、文化、观念等方面都产生了可喜的新变,尤其是随着西学东渐的浪潮,中国的传统技术遭遇近代的科学思维,产生了一大批科学性颇强的著作。其中有一本书影响了世界,但在中国却惨遭乾隆帝禁毁,到了近代才从日本回流中国,这背后凸显了明清两朝不同的品格。江西省奉新县,一个人,写了一

  • 东非大裂谷这道美丽的“疤痕”从没有让到过这里的人失望 总是给人惊喜和感动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原始森林,非洲,东非大裂谷

    群峰上覆盖着茂密的原始森林,野花布满山坡,近处是广袤的草原,其间散落着翠绿的灌木丛,青草依依,花香弥漫,闪闪的波光,耀人眼目。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大的断裂带,这一点毋庸置疑。从卫星图像上看它就好比地球上一道巨大的疤痕,当乘飞机穿越浩渺的印度洋进人东非大陆的赤道上空时,从窗口向下望去,你会看到一个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