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三受降城非为“受降”而建,对边疆的防御却不亚于长城

唐朝三受降城非为“受降”而建,对边疆的防御却不亚于长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903 更新时间:2024/1/24 16:24:01

唐朝立国之初就在北方受到游牧民族的威胁,却并不主张修筑长城,因此大规模构筑长城的活动并没有出现,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相对而言,三受降城的规模要小得多,所费人物财力同与秦、汉、北魏、北齐、北周、隋、金、西夏和明长城也根本无法相提并论,但是对人烟稀少的边疆防御却起到了不亚于“万里长城”的积极作用。

三受降城虽冠以“受降”之名,却不是为了接受突厥贵族投降而建的,而是外驻防城群体,与周边军镇、州形成中晚唐时期河套内外的防御体系,带有突出的军事驻防性质,同时兼具多种其他功能,如军政中心,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

三受降城位于河套北岸,自796年分隶属于天德军和武军两个军镇。唐朝在三受降城及其周围地区组织垦田,部分地解决了当地驻军的军粮供应和经费开支。自筑成后,又先后为安北都护府、单于都护府、天德军、振武军等重要军事机构的治所。

建城的背景。681年阿史那伏念和阿史那温傅起兵叛唐不利遭镇压。682年其部退保黑沙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继续复国活动,并频繁袭扰河东和河北等地区,至687年才开始撤出漠南北延伸,随着后突厥汗国的巩固,自694年起开始南下犯边。当时,武则天氏旧党争权日盛,所以采取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退让放任,加之不久后契丹和突骑施的起事,及和吐蕃争夺安西四镇,陷入四面作战的处境。685年同罗及仆固等铁勒诸部于漠北起兵响应阿史那氏,唐朝遣刘敬同发骑兵出居延海前往平叛,并于688年将安北都护府自漠北向南迁至同城守捉(今内蒙古阿拉善右旗)。

修过过程。三受降城都修筑有壅门,708年唐朝乘默啜可汗西征突骑施时遣张仁愿于河套北岸筑三受降城,耗时2个月,并于牛头朝那山(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西北)以北置烽候1.8千所,711年解琬又奏请裁减三受降城戍兵10万人。营建三受降城之提议初遭唐休璟反对;683年唐休璟也反对放弃丰州(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南),但在张仁愿的反复坚持下,唐朝乃在此筑三受降城,占据漠南,严重削弱了后突厥汗国。

716年默啜遭邻于靺鞨的拔曳固部众所杀,毗伽可汗继位,并开始对唐朝改善关系,此后频繁的战事才停止。直至840年回鹘汗国亡时,一直未能对唐朝造成较大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唐朝河套地区基本无战事。

标签: 唐朝受降城

更多文章

  • 完全没有参与唐隆政变的上官婉儿 为何最后会惨遭李隆基杀害?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唐朝,唐隆政变

    为何在唐隆政变中李隆基最后杀死了上官婉儿?发生于公元710年7月21日的唐隆政变,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手剿灭了以韦皇后为代表的韦氏集团,夺取了大唐政权,李旦复辟为唐睿宗,李隆基为皇太子。根据史书记载,在唐隆政变的详细过程中,上官婉儿虽然作为韦氏集团中的一员,但并没有参与实际敌对李隆基的事件中。唐隆政变

  • 唐朝时期的唐隆政变是谁发动的?唐隆政变的经过即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唐隆政变

    唐隆政变,是唐隆元年六月庚子(710年7月21日),由当时相王李旦第三子临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于帝都长安城共同发起的一场宫廷政变。李隆基以禁军杀了韦后、安乐公主,并彻底剿灭了韦氏集团告终。这次政变的后果是,即位不足一个月的李重茂退位,李旦复辟为唐睿宗,李隆基被立为皇太子,太平公主的权势更加强大。背景

  • 唐隆政变背景:唐中宗昏庸皇后韦氏独霸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中宗皇后韦氏,唐隆政变

    唐隆政变发生的时间是公元710年,也就是唐隆年间,是由当时的临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为首而发起的政变。那么唐隆政变的背景是什么呢?时年,中宗李显当朝,但他昏庸无能,皇后韦氏独霸政权。此前李显被流放时,跟妻子韦氏受了很多苦,后来经过神龙革命复辟,李显感念妻子在落魄时的不离不弃,对于她的所作所为十分包容,

  • 渤海国五京是哪五京?东北地区的地方民族政权简介(五京制)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渤海国,五京制

    渤海国五京是龙泉府、显德府、龙原府、南海府、鸭渌府的合称。762年,唐廷诏令渤海为国。首都初驻旧国(今吉林敦化),742年迁至中京显德府(今吉林和龙),755年迁至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宁安),785年再迁东京龙原府(今吉林珲春),794年复迁上京龙泉府。渤海国简介渤海国(公元698年~926年),是

  • 美法准战争的详细战斗经过?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美法准战争,美国,法国

    美国舰队共有约25艘战舰,它们在美国南海岸和加勒比海游弋,寻找法国雇佣军。托马斯·托克斯顿对其手下训练有素,付的薪水也很可观,导致其护卫舰星座号俘获了法舰起义号和重创了复仇号。1798年7月7日特拉华号俘获了可信号。企业号俘获了八艘雇佣军舰只,营救了11艘美国舰只。实验号俘获了法舰双友号和迪安号并营

  • 美法准战争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开始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美法准战争,英国,法国

    美法准战争(英语:Quasi-War,法语:Quasi-guerre),也被称作美法短暂冲突,是1798年至1800年发生在美国和法国之间的战争,战争全程在海上进行。战争的双方并没有正式宣战,所以在美国有时也称它为对法国的不宣而战。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法兰西王国是美国的一个重要联盟者。1778年美国和

  • 唐朝的"八次出幸",六个可怜的皇帝被八次赶出京城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唐朝,八次出幸

    八次出幸指唐玄宗、唐肃宗(1次)、唐代宗(1次)、唐德宗(1次)、唐僖宗(2次)和唐昭宗(3次)因为战乱而8次出逃京师长安的避难事件。从755年爆发安史之乱至904年朱温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的149年内,有7.3%或长达11年的时间内皇帝不在京师外逃避难,其中以唐僖宗出行时间最长。1、安史之乱唐朝节度

  •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皇帝八次出幸,仓皇凄楚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八次出幸

    安史之乱是唐朝风雨飘渺的开始,那你知道安史之乱后皇室的八次出幸吗?马嵬坡下杨贵妃之死八次出幸八次出幸指唐玄宗、唐肃宗(1次)、唐代宗(1次)、唐德宗(1次)、唐僖宗(2次)和唐昭宗(3次)因为战乱而8次出逃京师长安的避难事件。因为涉及六任皇帝,也加六次出幸。从755年爆发安史之乱至904年朱温逼迫唐

  • 六次出幸是哪几位皇帝 六次出幸的原因是什么(八次出幸)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六次出幸,八次出幸

    六次出幸是指哪几位皇帝?六次出幸是发生在唐代中后期的几次皇帝出逃的事件,六次出幸一共持续了149年,在这149年中共有六位皇帝由于统治腐败无能,而被迫撤离出京师长安,逃到别的地方去躲避战乱,专家对于六次出幸是指哪几位皇帝这个问题有标准答案,就是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唐僖宗和唐昭宗这6个人,

  • 齐国比鲁国厉害,为何山东省简称鲁而不是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齐国,战国

    关于山东的简称取的是“鲁”,而不是“齐”这个问题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有上溯到周朝分封,有追溯孔子影响,也有认为这只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沿革,与先秦时期的齐鲁两国没有关系。1 封地与周王室的亲疏将时间追溯到先秦时期齐国与鲁国的由来,是很多人解释山东简称的主要依据。简单来说,鲁国与周王室的关系,要比齐国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