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名将赵云单骑救主的真实过程

三国名将赵云单骑救主的真实过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696 更新时间:2024/1/25 2:49:18

三国名将赵云单骑救主的真实过程

赵云是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身有八尺,浓眉大眼,魁梧勇猛,常山人。自小天资聪颖,喜爱枪法,四处拜师学艺,16岁便受著名枪师真传,一年后学成下山,开了他的出彩人生。

起初投于袁绍,但因无法赞同袁绍的所作所为而离开了。后受人推举,跟随公孙瓒。机缘巧合与刘备相识,最后加入刘备阵营。

赵云曾经单枪匹马救出了刘备之子刘禅,称之为单骑救主。在一次与曹军的战役中,赵云和刘备失散,在混战之中,又丢失了刘备之子。赵云在长坂坡上一边打斗一边寻找,终于找到了糜夫人和刘禅。赵云下马,请糜夫人和刘禅上马,自己护其二人杀出重围。糜夫人不答应,在推脱之时,敌军即将包围过来,紧要关头,糜夫人放下儿子,只身跳入了的一旁枯井。赵云抱起刘禅,护在怀中,前后杀了有五十余名曹军,最终突出重围。

赵云也曾被赞誉为“一身是胆”。在一次魏蜀国争夺汉中时,曹操率领四十万大军对战刘备,诸葛亮派遣了黄忠和赵云一同去应战。由于曹军早有准备,黄忠腹背受敌被围困,赵云率兵将其救出。而后因赵云寡不敌众,不得不退回营中。众人皆劝说赵云应当闭门防守为主,而赵云却反其道而行之,打开了营门,收起军旗,埋伏了部分士兵,独自站在营门外。待曹军赶到之后,天已经快黑,看到蜀军门口只有赵云一人,营内也无其他动静,怕有埋伏,便决定退兵。不料赵云率兵追了上去,因为天黑难辨,曹军无法确定有多少敌军,吓得狼狈不堪,最终曹军溃不成军,赵云反败为胜。

赵子龙一生英勇善战,像此战例众多,战功无数,被赞为儒军。

赵云救主

这件事儿在历史上相当有名,完全是在赞扬赵子龙,从头到脚从内到外的赞扬。本来就是混战,而且敌多我寡,就算是大家逃散保命,也没有人会怪谁。但是赵子龙坚决完成主公交给他的任务,并且是在面对百万大将军的情况下。

话说这一日刘备以少胜多胜了曹操,放谁那里这面子都过不去,曹操也是个爱记仇的主儿。这次集了几万大军来围剿刘备。刘备自知不是对手,分配好任务之后,赶紧逃命。赵云被分配到保护刘备的家属们,一群老幼妇孺。但是一片乱战,哪能分分钟将其护在身边。赵云一个转身,身边的家属都没了,他一想这下任务要完不成了,二话不说又杀回去,找不到打不了自己杀个痛快。

另一边,

糜芳受了伤跑到刘备面前说是赵云反叛去投靠曹操了,刘备是打死都不相信,旁边的张飞也是这样,但是禁不住糜芳受了伤还坚决咬着赵云。张飞接受不了事实,赶紧一个人冲出来找赵云问个清楚。

这边赵云一路过关斩将加问路,终于找到了夫人和阿斗。糜夫人腿上受伤,自知逃不出去,把阿斗交给赵云之后,就投井自杀了。赵云虽背痛,但身后大军来袭。二话不说把阿斗护在心口,迎着大军杀了出去。一旁观战的曹操看见单打独斗的赵子龙,不禁感慨了下这是个有胆量的年轻人啊。然后下令谁都不能杀了他,要活捉。也就是这条军令,让赵子龙得以冲出重围。主公说不能杀他,但是一群人也打不过他。

就这样,赵云成功救出阿斗送到刘备面前。刘备看到儿子这时候竟然还睡得着,差点害自己损失一名大将,气得往地上摔,幸亏赵云接住。

三国演义赵云

赵云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文武双全、英俊潇洒又武力非凡的大将军,特别受到读者的喜爱!他一生立过无数的军功、胆略超群又智勇双全,为蜀汉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受到当时以及后世很多人的赞叹,刘备赞其曰:“一身都是胆”。

在《三国演义》里,赵云第一次出场就是和文丑大战,并且解救了公孙瓒,跟随公孙瓒征战沙场军功赫赫,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又投奔了刘备,成了刘备的得力干将。赵云是一个见识卓远的奇才,他清楚的认识到吴国与蜀国紧密不可分割的亲密联系,努力促成“孙刘联盟”的局面;诸葛亮也对赵云的品行赞叹不已,蜀军失利之时,赵云这个将领亲自断后,掩饰自己的部下安全撤退,在其他部队损失惨重之时,他的兵将并没有过度的损耗,当丞相诸葛亮想要将军中剩下的物资将给他时,赵云果断拒绝了,因为他认为蜀军本来就兵败物资缺少,更不应该受赏。这得到诸葛亮很大的赞赏。

不仅如此,赵云还是个聪明谨慎的人,他在处理桂阳之事时显示出了非凡的智慧。赵云这个人并不会被姿色所迷惑,也不会为豪宅良田所动摇,这一点值得人们敬佩!在《三国演义》中,赵云与关羽、张飞、马超还有黄忠五个人被封为“五虎之将”,享有极高的声誉。他死后被追封为大将军,得到后人许多赞叹,被后世所铭记!

标签: 赵云单骑救主

更多文章

  • 单骑救主赵云一战成名:看似威风八面其实狼狈不堪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名将,赵云,五虎将,单骑救主

    熟悉我国古典小说的人都知道,作为小说中蜀汉五虎大将之一的赵云,他的英勇气概和高超武艺在长坂坡前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单骑救主的故事,是能在历史上找到影子的,但是历史的记载非常简单,与小说中的描述也有一定的差异。小说中说曹操亲自率领大军追击刘备。而历史的记载则是曹操派遣曹纯去追击刘备。曹纯率领的军队并不多

  • 三国史上最神勇的突围:常山赵子龙单骑救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国,突围,赵云,单骑救主

    说到三国的孤胆英雄,大家自然想到白袍将军赵云。《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将他在百万军中纵横驰骋的一幕刻画得淋漓尽致。据罗贯中描写,“这一场杀,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各将五十余员”,真所谓“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

  • 清朝秘密立储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说是御用文人吹捧出来的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秘密立储,清朝

    我们都知道,在康熙末年,九子争嫡,把一个朝廷搞得乌烟瘴气。最终的结果是,老二太子被废,老大软禁,老三学问最好,又没有竞争的实力,老八老九老十,虽然有实力,但手段不够高明,做人也不够狠。最终被一个隐藏很深的老四把皇位给弄到手了。坐了江山之后的雍正,依然要和八爷党们斗智斗勇。他自身有了这个经历之后,就制

  • 汉朝初年为什么要推行无为而治?这样有什么好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朝,无为而治

    刘邦开国之后,实行无为而治之法,不主动干涉国家经济发展,令国力快速恢复,才有了汉武帝讨伐匈奴的千秋功业。在秦末大乱的时代,群雄逐鹿中原,众多诸侯互相厮杀角逐,最终只留下刘邦和项羽这两势力,最征战四年之久项羽兵败自尽,刘邦赢得天下,但是代价也是残酷的,秦统一天下之初全国人口约2000万之多,可是当楚汉

  • 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是道家的治国理念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无为而治,道家

    由来春秋战国时期,五霸相争、七雄相斗,战争连续不断,社会动荡不安。面对动荡的社会局面,思想家们纷纷提出治国安民的大政方略:名家福导礼治,儒家则主张以德治国,唯独道家老子提出无为而治。做为献给统治阶级的南面术,无为而治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解析无为而治本意并不是不为,是不过多的干预、充分发挥

  • 曾经那么辉煌的黄老之学,如今是怎么一步步衰落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黄老之学,道家

    中国古时的黄老之学起源于道家,而道家远比儒家发源的更早,起源于黄帝时期,直到商朝。当时黄帝、新甲、吕尚等人都是黄老学派的开山鼻祖。他们的治世思想与儒家截然不同,有些学者已经注意到,商朝和周朝的文化之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因为周朝发源和奉行的是儒家思想,而殷商时期及更久以前则顺行的是黄老道家的文化。

  • 黄老之学:黄帝学派和老子学派的合称,学派思想尚阳重刚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黄老之学,道家

    中国战国时期兴起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黄指黄帝,老指老子。黄老之学始于战国而盛行于西汉时期。司马迁在《史记》里屡以黄老并称。黄老学派的典籍为黄帝书。《汉书·艺文志》里提名为黄帝的书有21家,除《黄帝内经》外,都已亡佚。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乙本卷前,有《经法》、《十六经》、《称

  • “八字军”脸上刺的八个字是什么?看了让人心酸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八字军,南宋

    八字军,这是南宋历史上一支有名的部队,他们因为抗金而出名,又因为脸上都刺着八个字而被称作“八字军”。哪八个字?“赤心报国,誓杀金贼”。这不由得让人想到了抗金名将岳飞背后也刺着四个字:“尽忠报国”。尽管在身上刺字是宋朝军队的一个惯例,但官方刺的都是部队的番号等,像八字军这样主动在脸上刺上抗金决心的壮举

  • 刘秀“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的感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阴丽华,执金吾

    光武帝刘秀在老家务农时,与整日呼朋唤友、结交各路豪杰的哥哥刘縯不同,他虽然看起来整日侍弄庄稼,胸无大志的样子,其实他的心中并不平静,他何尝不想做一番事业,以证明皇族后裔的骄傲。刘秀在操持农业、贩卖粮食的同时,一直都留意着当地的吏治、政策等等,甚至也常常刻意去结交一些有势力的人,比如坐镇南阳的大司马府

  • 明朝最强政治最清明的时期是什么时候?是永宣盛世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永宣盛世,明朝

    明朝的永宣之治又被称为永宣盛世,这一时期是永乐盛世与仁宣之治的结合期,历史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削平群雄,驱逐元朝残余势力出长城以北,一统天下。而后,明朝在经洪武、建文、永乐两代半,近半个世纪的励精图治,开创了一代三十三年的繁盛局面“永宣盛世”。想知道永宣之治时期的政治是如何的吗?有人说,在这一时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