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库尔斯克战役第二阶段:苏军反击全面掌控战局(库尔斯克会战)

库尔斯克战役第二阶段:苏军反击全面掌控战局(库尔斯克会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250 更新时间:2023/12/18 11:16:29

苏联红军进攻

奥廖尔战斗

苏联红军的进攻率先在库尔斯克北部发起,当德军的攻势在阻止后,苏联红军决定发动进攻,并以打败拿破仑入侵的俄国元帅“库图佐夫”的名字作为此次战役的代号。苏联红军奥廖尔突出部的德军阵地实施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炮击,随后索科罗夫斯基上将的西方方面军波波夫上将布良斯克方面军的一线部队开始进攻。德军则进行着顽强的抵抗,给苏联红军造成重大伤亡。科索夫斯基大将指挥苏中央方面军的第70、第13和第48集团军也加入攻击。

此时苏联空军也完全控制了制空权,法国“诺曼底”航空大队也在库尔斯克上空与苏联空军并肩作战。面对坦克和兵力都占优势的苏联红军,莫德尔无力阻止其进攻,他意识到失去奥廖尔只是时间问题。莫德尔向希特勒请求放弃奥廖尔将德军后撤至“哈根”防线,但被希特勒否决。到墨索里尼下台,意大利退出战争的迹象已经十分明显,希特勒需要从欧洲东线抽调兵力去意大利,而奥廖尔突出部的德军也面临被苏联红军合围的危险。在莫德尔和克鲁格再一次请求后撤后,希特勒最终同意弃守奥廖尔,并调第2党卫装甲军去稳定意大利的局势。德军向布良斯克方向的“哈根”防线撤退,撤退途中,德军实行了残酷的焦土政策。苏联红军攻克了奥廖尔,并继续追击退却中的德军,解放了霍特涅茨,进入卡拉切夫,苏联红军的进攻基本结束,战线逐步稳定了下来。

在奥廖尔战役中,苏联红军歼敌近9万人,坦克500辆,火炮2402门,并向西推进了150公里,拉平了库尔斯克防线,但却未能完成战前制定的合围并歼灭德中央集团军群的计划,苏联红军的损失也是巨大的,伤亡429,890人,损失坦克2586辆,火炮892门,飞机1,104架。

哈尔科夫战役

在南线,当德军和苏联红军脱离接触时,斯大林便要求苏联红军立刻发动反攻,但朱可夫认为经过连续的艰苦战斗后,在发动攻势前,苏联红军应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整,这样苏联红军把进攻的日期最终确定,这次作战的代号以七年战争中俄国名将“鲁缅采夫”的名字命名。担当此次进攻任务的是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总兵力为90万人和2,800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苏联红军近万门大炮齐鸣,大量炮弹倾卸到德军阵地上,炮击持续了两多小时,最后以一阵喀秋莎火箭炮的齐射作为结束,随后坦克和步兵开始发起攻击。在炮击中幸存的德兵无力阻挡苏联红军的前进,苏联红军很快就突破了德军第一道防线,经过一天的战斗,苏联红军各突击集团平均向德军纵深推进了10~15公里。 在随后几天的战斗中,德军的防守异地顽强,苏联红军的坦克虽然继续向前突破,但步兵却被德军缠住,进展缓慢。苏第1坦克集团军攻占鲍里索夫卡切断了托马罗夫卡德第255、第332步兵师和第19装甲师的退路,但他们仅以两千人代价突围,虽然师长殉职。他们的顽强抵抗和胜利突围为曼斯坦因将德军主力从别尔哥罗德撤往哈尔科夫赢得了时间。苏联红军收复别尔哥罗德,占领德军后方的后勤供应基地博戈杜霍夫,缴获大量德军物资和燃料。

由于苏联红军坦克队前进很快,而步兵忙于清除被包围的德军,苏联红军的坦克部队和步兵已开始脱节了。曼斯坦因希望抓住苏联红军这个弱点,他开始有计划的撤退以赢得时间来集结兵力,等苏联红军进攻能量逐渐消耗后,实施反击。此时瓦图京对形势十分乐观,他认为德军已到了崩溃的边缘,他命令前线坦克部队继续进攻,切断哈尔科夫至波尔塔瓦的铁路线,阻止德军逃脱。

德军已经集结完毕,并补充了充足的弹药和燃料,曼斯坦因开始反攻,而此时苏联红军的坦克部队仍处于追击状态,各部队之间分散很广,而步兵和炮兵仍在后方,且经过多日激战,弹药和燃料都已严重不足,更重要的是苏联红军对德军的进攻未有察觉。苏联红军正在重犯5个月前在哈尔科夫战役的错误。苏第1坦克集团军的第49坦克旅和第17坦克团被德军围歼,由于苏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的及时赶到,避免了第1坦克集团军的全军覆灭。在德军的进攻下,苏联红军被迫后退,随后苏第六近卫集团军的第六坦克军被德军包围遭到全歼。

双方都遭受了巨大损失,德军的反击虽然给苏联红军以重创,但曼斯坦因却没有力量进一步扩大战果,而苏联红军数量上的优势再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们很快又恢复了进攻。其后德军的反攻再也没能给苏联红军造成威胁。苏联红军攻抵哈尔科夫西面的乌德河北岸,并于强渡乌德河,在南岸建立了桥头堡。攻打哈尔科夫的战斗异常激烈,强大的苏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最后只剩下了50辆坦克。苏第53集团军率先攻入城内,德军开始全面撤出哈尔科夫,退向第聂伯河的防线,沿途他们破坏了所有公路、铁路和桥梁,污染了水源、焚烧一切农作物,毁坏了建筑物。苏联红军收复哈尔科夫。

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战役中,苏联红军歼敌约30万人,自身损失也达255,566人,坦克1864辆,火炮423门,飞机153架。

更多文章

  • 库尔斯克会战第一阶段:德军进攻遇上顽强抵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库尔斯克,坦克,德军,,库尔斯克会战

    战争序幕一个个被认为德军可能发动进攻的日子都平安地渡过了,两个月来前线显得十分平静,时间到了7月瓦图京上书斯大林认为苏联红军应该率先展开攻势因为苏联红军所做的准备都是为了夏季的德军攻势而准备的如果到了秋天苏联红军的工事就将失去作用。于是苏联红军统帅部下令抓住一个德军俘虏,之后,在突出部南部的苏联近卫

  • 库尔斯克会战双方安排:苏军稳固防守等待德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库尔斯克,坦克,德军,,库尔斯克会战

    德国曼施坦因在哈尔科夫战役的胜利使得德军又充满了信心,曼斯坦因希望通过一次诱敌进攻后的防守反击来歼灭苏军。他提出在夏季实施1个代号为“反手一击”的大胆行动,其目的是通过迂回到在亚速海的罗斯托夫以包围红军,但希特勒却选择比较传统的城堡行动以旨在粉碎位于库尔斯克的突出部。曼施坦因只得接受了这个构想。 有

  • 库尔斯克会战的背景:德军试图扭转苏德战争走势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库尔斯克,坦克,德军,,库尔斯克会战

    1943年初,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后,乘胜进攻,收复大量失地,但德军在溃败的 同时,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元帅也开始计划向苏联红军反扑。他主动放弃了一些重要据点,诱使苏联红军深入,苏联红军在不断进攻中,战线越拉越长,而德军却趁机完成了兵力的集结。曼施坦因指挥刚组建的南方集团军

  • 库尔斯克会战简介: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库尔斯克,坦克,德军,,库尔斯克会战

    库尔斯克会战(Battle of Kursk),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德战场的决定性战役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东线战场中,德军与苏联红军于库尔斯克爆发的一场会战。双方共投入了超过268万名士兵和6045辆坦克,空军部队参战飞机超过了2000架,是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和单日空战。库尔斯克会战也

  • 列宁格勒战役的第一阶段:苏军坚固防守挫败德军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列宁格勒,保卫战,苏联,,列宁格勒战役

    进攻开始1941年6月22日,北方集团军群在勒布元帅指挥下,以赫普纳第4装甲兵团为中路,屈西勒尔第18集团军为左翼,布歇第16集团军为右翼,在第1航空队支援下,从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向陶格夫匹尔斯—普斯可夫—列宁格勒总方向实施进攻。勒布给第4装甲兵团的先期任务是完整地夺取陶格夫匹尔斯城外西德维纳河上的

  • 列宁格勒战役双方安排:德军重兵压境试图夺城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列宁格勒,苏联,德军,,列宁格勒战役

    德军方面“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为勒布元帅)辖第16集团军(司令官为布施上将)、第18集团军(司令官为屈希勒尔上将)和坦克第4集群(司令官为霍普纳上将)(共29个师,内6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在东普鲁士以及克莱佩达(梅梅尔)至戈乌达普正面展开,其任务是粉碎波罗的海沿岸地区苏军,并在“中央”集团军群(司

  • 列宁格勒战役简介:一场长达900天的艰苦战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列宁格勒,保卫战,苏联,,列宁格勒战役

    列宁格勒战役,又称为列宁格勒保卫战,封锁列宁格勒(俄文:блокада Ленинград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轴心国为攻占列宁格勒(现在称为圣彼得堡)而实施的军事行动,围攻从1941年9月9日开始至1943年1月18日,一条狭窄的通往城市的陆上通道被建立为止,而围攻全面结束于1944年1月27日

  • 基辅战役的意义:德军持续进攻兵临首都莫斯科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基辅,德军,苏联,,基辅战役

    分析苏联红军失利的主要原因是斯大林战略上指挥失误。斯大林刚愎自用,屡拒部下的正确建议,最终遭到惨败。苏联红军在此战的失败,使南部战线陷于崩溃。但是,方面军持久而顽强的斗争,对打破德军的“闪击战”计划起了重要作用。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庞大兵力用于突击西南方面军翼侧,使德军在主要方向即莫斯科方向的进攻受

  • 基辅战役的战斗经过:苏军60万人被德军分割包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基辅,德军,苏联,,基辅战役

    战役开始在边境地区一系列战斗和杜布诺—卢茨克—罗夫诺坦克交战失利后,苏联红军最高统帅部认为西南方向是德军进攻的主要方向,因而把苏联红军大部分兵力部署在乌克兰,有西南方面军(第5,第6、第26、第12集团军)、南方面军(第18、第9集团军)计6个集团军,69个步兵师、11个骑兵师和28个装甲旅,由西南

  • 基辅战役的背景:德军第一次面对苏军成建制抵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基辅,德军,苏联,,基辅战役

    苏德战争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西斯德国的军队很快就席卷了中欧、西欧大陆、北欧和巴尔干半岛,1941年,德国控制了欧洲包括法国、波兰西部、荷兰、挪威等16个国家的人力、物力资源。而这时的全世界,只有英国在独自和法西斯轴心国作战。在德军横扫欧洲之时,斯大林看到如此强大的德国必然会威胁到苏联的国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