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汉盐铁会议召开的背景 为什么要召开盐铁会议

西汉盐铁会议召开的背景 为什么要召开盐铁会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166 更新时间:2023/12/10 21:23:13

盐铁之议,又称盐铁会议,是汉昭帝时,霍光组织召开的一次讨论国家现行政策的辩论大会,其本质是对汉武帝时期推行的各项政策进行总的评价和估计。汉宣帝时,桓宽根据当时会议的记录,整理为《盐铁论》。

背景

有为而治

西汉初期,政府奉行“行仁义、无为而治”,虽然对商人有歧视性政策 ,却对工商业很少干预,因而商品经济快速发展,货币经济也很发达。至文景两朝,人民富裕,国家安定。武帝即位后,外有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内有建立大一统制度框架的需要,兼之武帝雄才大略,便谋划借助祖辈基业彻底解决帝国的长治久安问题。大兴功业必然带来财政的吃紧,因而至武帝中期,国家开始对经济采取干预政策。

元朔年间,武帝设置“武功爵”,共值三十余万;还专门树立了一个献财典型——卜式,号召百姓向国家捐献钱财。元狩六年(前117年),为应对财政危机,武帝任命孔仅和东郭咸阳为大农丞,实施盐铁官营,募民煮盐而官府专卖,并彻底垄断铁的专营。元封元年(前110年),武帝又任命桑弘羊为治粟都尉,代理大农令,天汉元年(前100年)升为大司农。在桑弘羊的主持下,先后推行算缗、告缗、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币制改革、酒榷等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措施大幅度增加了政府的经济收入,为武帝继续推行文治武功事业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与民休息

由于武帝独奉行“有为”,对外征伐不断,兼之大兴功业和救灾,以及朝廷上下的奢靡,仅仅二十年后,国家财政就开始频频出现亏空。同时,武帝时期施行的经济政策,虽然充裕了国家财政,却使一部分财富逐步集中于大官僚、大地主及大商人手中,而剥夺了中小阶层的利益,农民的负担愈来愈重。而且依靠盐铁官营等政策所聚敛的财货,无法维持战争的长期消耗,至武帝晚年时,已是“海内虚耗,户口减半”,民众多次起义。

征和四年(前89年),武帝下《轮台罪己诏》,指出“此后务在禁绝苛暴,不得擅兴赋役,应致力农耕”,恢复汉初的“与民休息”政策。这预示着经济干预政策又发生了重要的改变,朝着减少干预放松管制的方向发展。

起因

后元二年(前87年),武帝病重,诏近臣托孤,加封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与桑弘羊,金日磾,上官共同辅佐幼主。昭帝即位后,有两种不同的政策并行:一是以霍光为首,主张推举贤良、询问民情、免除田租,即“恤民政策”;一是以桑弘羊为首,坚持再开屯田、增强国力,所谓“富国强兵”政策。二者不但性质相反,而且渊源极深,前者为武帝末年政策的继续,其意合于标榜德治的儒家思想;后者则是武帝中期的积极政策,以增强国家权力为优先考虑,与法家的政治思想合拍。

武帝去世后,桑弘羊的理财政策并未随之废除。桑弘羊推行的一系列官营政策,由于国家几乎完全控制了生产销售和市场,地主官僚、贵族和商贾,都对这些政策表现出强烈的反对和抵制。霍光掌权后,为了缓解统治集团内部的压力,主张对国家垄断的工商业稍微放松一些,不要管的太死,而桑弘羊则坚决主张严管,二人的经济理念出现明显分歧。

始元四年(前83年),因昭帝立皇后一事,上官桀父子、鄂邑长公主与霍光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而桑弘羊为子弟谋官也屡屡被霍光拒绝。于是,这几股政治力量就联合起来,试图推翻霍光的辅臣地位。为了保证“与民休息”政策的实行、进一步稳固自己的政治地位,霍光开始酝酿盐铁会议,以使人们认识到这些理财措施的弊端和缺陷,并进一步从政治上打击桑弘羊,为压制桑弘羊提供社会舆论的支持。

标签: 盐铁会议汉朝

更多文章

  • 西汉盐铁会议召开的时间 盐铁会议讨论什么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盐铁会议,汉朝

    盐铁会议发生时间:公元前81年始元六年(前81年)二月,经谏大夫杜延年提议,霍光以昭帝名义,令丞相田千秋、御史大桑弘羊,召集贤良文学六十余人,就武帝时期的各项政策,特别是盐铁专卖政策,进行全面的总结和辩论。 同年七月,会议闭幕,取消酒类专卖和部分地区的铁器专卖。西汉昭帝时中央政府召开的一次由盐铁官营

  • 盐铁之议:汉昭帝时期中国第一次执行宏观调控(盐铁会议)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汉昭帝,盐铁之议,桑弘羊,,盐铁会议

    盐铁之议是汉昭帝时,中央政府召开的一次由盐铁官营问题所引起的有关国家政策的辩论。汉武帝在元狩年间起用桑弘羊等人,制定和推行一系列的新经济政策,如统一币制,盐铁和酒类官营,实行均输平准、算缗告缗(mín) 等,这虽然充裕了封建国家的财政,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奠定了经济基础,但是,伴随农业生产的发展,土地

  • 昭宣中兴指的是哪两位皇帝?两位帝王的功绩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昭帝,汉宣帝,昭宣中兴,

    昭宣中兴指的是西汉汉昭帝和汉宣帝时代 (约为公元前87年至前48年),此时的西汉处于恢复性稳定及发展阶段。汉武帝末年,由于长时期的攻打匈奴以及严刑峻法,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在民怨沸腾的情况下,汉武帝不得不下轮台罪己诏,宣布:“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表示与民更始,发展生产,与民

  • 汉代中兴名臣霍光:“昭宣中兴”的幕后推动者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昭帝,汉宣帝,昭宣中兴,

    霍光,字子孟,汉武帝元光年间出生于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霍光是西汉名将霍去病的同父异母之弟。 武帝时期 武帝时期,霍光担任汉武帝的奉车都尉,负责保护汉武帝的安全。由于他谨慎稳重,负责有为,所以很受汉武帝的信任。霍光跟随汉武帝近三十年,是武帝时的重要谋臣。 汉武帝立幼子弗陵为太子时,

  • 昭宣中兴的历史评价:西汉进入了最后一个黄金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昭帝,汉宣帝,昭宣中兴,

    在汉昭帝、汉宣帝治理下,大汉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吏称其职,民安其业”的景象,甚至还有史家说,宣帝统治时期是汉朝武力最强盛、经济最繁荣的时候。史书对汉宣帝大加赞赏,曰:“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清,单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乐,其治过于太宗(汉文帝)之时。”“孝宣之治,信赏必罚,

  • 昭宣中兴的具体措施:整顿吏治腐败 与民休养生息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昭宣中兴,汉昭帝,汉宣帝,

    政治重视吏治重视地方官吏的选举,补刺史、守、相,必由大臣推举,他亲自召见,询问治安之术。其清政者给予褒奖。公卿大臣多从有政绩的地方官中选拔。刘询早年生活在民间,深知吏治好坏将直接关系到百姓的生存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他说“吏不廉平则治道衰”。所以,他即位后,除亲自过问政事,省去尚书这一中间环节,恢复

  • 昭宣中兴的历史背景:汉武帝常年征战民怨沸腾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昭帝,汉宣帝,昭宣中兴,

    汉武帝末年,由于长时期的攻打匈奴以及严刑峻法,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在民怨沸腾的情况下,汉武帝不得不下轮台罪己诏,宣布:“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表示与民更始,发展生产,与民休息。汉武帝死后,昭帝、宣帝相继当政,西汉历史进入昭宣时期。昭宣二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任用贤能,贤相循吏

  • 昭宣中兴简介:挽救了一度国力衰退的西汉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昭帝,汉宣帝,昭宣中兴,

    昭宣中兴指的是西汉汉昭帝和汉宣帝时代 (约为公元前87年至前48年),此时的西汉处于恢复性稳定及发展阶段。昭宣二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继续实行汉武帝以来的政策,着力整顿吏治,任用贤能,贤相循吏辈出。并重视吏治,认为治国之道应以“霸道”、“王道”杂治,反对专任儒术。 为维护法律正常行使,汉宣帝设置治御

  • 永嘉之乱的历史影响:南北割据对立长达数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永嘉之乱,五胡乱华,西晋,

    晋建武年间,晋元帝率中原汉族衣冠仕族臣民南渡,史称“衣冠南渡”,这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主要有林、陈、黄、郑、詹、邱、何、胡八姓。“衣冠”是文明的意思,衣冠南渡即是中原文明南迁,晋朝迁都建康。开启五胡乱华之局:永嘉之乱后,北方五胡民族相继建国,匈奴早有夺取中原的野心,酋长刘宣谓:“自汉亡以来,

  • 永嘉之乱的历史背景:八王之乱后胡人趁机起兵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永嘉之乱,五胡乱华,西晋,

    西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攻陷洛阳、掳走怀帝。西晋中后期八王之乱,加以天灾连年,胡人遂乘时入侵。永兴元年(304年),汉化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起兵,逐步控制并州部分地区,自称汉王。光熙元年(306年),晋惠帝死,司马炽嗣位,是为怀帝,改元永嘉。刘渊遣石勒等大举南侵,屡破晋军,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