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波尔塔瓦战役简介:沙皇俄国一跃成为欧陆强国

波尔塔瓦战役简介:沙皇俄国一跃成为欧陆强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708 更新时间:2023/12/23 0:58:27

波尔塔瓦会战是俄国沙皇彼得大帝的军队与瑞典国查理十二世的军队于1709年6月28日(一说7月8日)所发生的一场战争,是大北方战争中最著名的战役。俄军的决定性胜利终止了瑞典成为欧洲列强的时代。

战役于1709年6月28日黎明之前3时45分开始,瑞军开始俄军防线攻击。起初,战役是以传统的战争风格进行,受训较佳的瑞典军向俄军的左翼与中心挤压,突破了一些俄军的据点 。瑞典军看来好像持有优势,但很快就失去了。黎明时分,天气变得又热又湿,初升的太阳被火炮与滑膛枪的灰烟弄得模糊。彼得大帝拥有相当多数量的步兵,拖住了拥有火炮的瑞典军,早上九时,他组织一支25,000名的援军于防线的中央,俄军营垒之前展开,由73门重炮支持。由利温赫特将军指挥的瑞典军步兵,尝试攻击营垒前的俄军步兵。但瑞典军的进攻很快就退下来了,并因差劣的通讯而导致迷失了方向。令瑞典军更不利的是,一队合共2600人,由胡斯将军指挥的瑞典军分遣队,在一列俄国4000人援军纵队重夺据点后,被俄军据点包围。分遣队伤亡1,000人后,弹药耗尽,胡斯将军被迫投降。

在战场北面,早上10时10分,瑞典军的进攻被曼斯基哥夫将军指挥的俄军骑兵反攻撃溃。瑞典军右翼的步兵被彼得大帝亲率的俄军中央步兵包围。10时30分,巴华将军率领俄军骑兵再次进攻,攻击瑞典军的左翼及后方,于15分钟内将瑞典军防线瓦解。看见他的军队于后方被打败,查理于11时指令撤退。中午12时,俄军骑兵清理于战场上走散的士兵后回到俄军防线,战事结束。查理纠集剩的瑞典军与辎重队列,同日撤退到南方,放弃围攻波尔塔瓦。瑞典军渡过了丹尼亚柏河,但俄军顽强追赶,最后瑞典军被迫三天后于皮列禾洛查拿镇投降。

从此沙皇俄国跻身了欧陆强国的行列。

标签: 波尔塔瓦战役彼得一世沙俄

更多文章

  • 君士坦丁堡战役指挥者:土耳其苏丹穆罕穆德二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穆罕穆德二世,奥斯曼土耳其,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战役

    15世纪初,在中亚崛起的铁木尔帝国侵入小亚细亚。1402年,在安卡拉附近的一次会战中,土耳其军被铁木尔彻底粉碎,苏丹巴耶塞特被俘身 亡。由于土耳其在军事上的失败,在小亚细亚地区开始出现地方封建主的严重分裂倾向,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王位的斗争更加频繁。特别是,在小亚 细亚和色雷斯地区,不堪忍受外族统治者剥

  • 君士坦丁堡战役背景:拜占庭帝国被各国逐渐蚕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君士坦丁堡,奥斯曼土耳其,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战役

    公元527年,查士丁尼开始统治拜占庭帝国,他以复兴罗马帝国为终生的奋斗目标,对内加强统治,对外进行武力征服。他先是出兵击溃波斯,随后又出征非洲击溃了汪达尔人。公元534年,汪达尔王国灭亡,领土被纳人拜占庭的版图。非洲广袤的畜牧地区最终落入拜占庭帝国的囊中。接下来连续数十年战事不断,原罗马帝国的地盘大

  • 君士坦丁堡战役简介:奥斯曼土耳其成为欧洲霸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君士坦丁堡,奥斯曼土耳其,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战役

    1451年穆罕默德二世即位土耳其苏丹,1452年君士坦丁堡周边地区纷纷被土军攻陷,君士坦丁堡实际已成孤城。君士坦丁堡战役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拜占庭帝国的攻城战。15世纪初,衰落的拜占庭帝国领土,只剩下首都君士坦丁堡及其附近若干城市,以及被土耳其军队切断了联系的伯罗奔尼撒地区,君士坦丁堡实

  • 博罗季诺会战历史影响:法军陷入了消耗战的泥潭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博罗季诺会战,拿破仑,沙俄,

    博罗季诺会战,双方未能决出真正的胜负,但为俄军消耗法军和转入反攻创造了条件。尽管从战术上看,法军取得了博罗季诺会战的胜利,俄军退出了战场,但俄军并未被歼灭,拿破仑入侵俄国的唯一目的因此落空了。在交战中双方伤亡惨重,但俄军仍拥有随时可以投入战斗的预备队,而且后勤补给安然无恙;而拿破仑的运输线太长,难以

  • 博罗季诺会战双方损失:双方高级将领死伤多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博罗季诺会战,拿破仑,沙俄,

    在这次战役中,双方投入的总兵力将近30万人。双方的伤亡异常惨重,特别是高级将领的死伤人数更为惊人。看来很可能有大约30%的参战人员负伤,但谁也不清楚确切的伤亡数字。据西尔·罗伯特·威尔逊将军说,俄军伤亡3.6万人,法军伤亡3.5万人,然而他并没有亲临战场,而是在整个战斗期间都在沙皇的大本营里。 他提

  • 博罗季诺会战经过:库图佐夫成功迟滞了法军势头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博罗季诺,博罗季诺会战

    正当巴克莱(当时他尚未被库图佐夫接替)一面向莫斯科撤退,一面寻找立足之地时,拿破仑也在考虑是否在斯摩棱斯克安营扎寨,等到1813年再战。这不仅对部队给养有利(虽然法军严重减员,但给养仍十分紧张),而且还会给法军带来其他好处。然而,这场会战的目的尚未达到,亚历山大拥有强大的民军,时间对他有利。于是,拿

  • 博罗季诺会战双方准备:拿破仑因后勤问题需速胜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博罗季诺会战,拿破仑,沙俄,

    法军给养问题可以说它是整个会战成败的基础。法军战线过长(300英里),部队成份复杂,交通困难,地形不利,特别是由于法军未能达到进行这场会战所要求的速战速决的目的,给养问题才显得格外重要。拿破仑对入侵俄国一事已考虑数月之久,在俄国边境以西建立了9座兵站,每座兵站都粮草充足,足够法军消耗多日。将这些粮草

  • 博罗季诺会战背景:拿破仑企图一战打垮沙皇俄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博罗季诺会战,拿破仑,沙俄,

    1812年夏,拿破仑从法国本土、欧洲盟国与附庸国中征集了一支60余万的大军,入侵俄国。6月24日,法军进入俄境,第一批三个集团近45万人,很快深入俄国内地。战争初期,俄军面对法军咄咄逼人的攻势,被迫撤退,沿途进行坚壁清野,以阻滞法军前进。8月16-18日,俄法军在斯摩棱斯克激战。俄军抵挡不住法军的进

  • 博罗季诺会战简介:法军打开了通往莫斯科的大门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博罗季诺会战,拿破仑,沙俄,

    拿破仑战争期间,俄法两军于1812年9月7日,在莫斯科以西124公里的博罗季诺村 附近进行了一次重大会战。 1812年夏,拿破仑从法国本土及其欧洲盟国与附庸国中征集了一支60余万人的大军, 决心入侵俄国,以图称霸欧洲。6月24日,法军进入俄境,第一批三个集团近45万人,很快深入俄国内地。战争初 期,

  • 犹太战争的文化内涵:基督教的雏形在此逐渐形成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犹太战争,犹太人,罗马,

    公元前63年,庞培和他的罗马军团征服当时的独立国家以色列。公元前43年,罗马帝国在犹太地建立了一个傀儡犹太王国,由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希罗德统治(就是圣经所载的KingHerod),而真正的权柄握在罗马帝国在叙利亚的总督手中。平心而论,罗马帝国在犹太地的统治并不是非常残暴。和一般人想象的正相反,犹太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