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乌尔姆战役背景:英国组织了第三次反法联盟

乌尔姆战役背景:英国组织了第三次反法联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417 更新时间:2023/12/5 3:38:48

1796年的第一次意大利战争,拿破仑以迅速击败皮埃蒙特奥地利联军拉开战幕,的确是进攻战略的一大杰作。当时,皮奥联军的力量比他强大,他便在内线采取行动,先在两个结盟的敌手之间打进一个楔子,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各个击破。初战取胜之后,他便实施无情的追击,结果赢得了辉煌的胜利,尽管洛迪之战的胜利也许是不必要的。此后,当众寡悬殊而被迫采取守势时,他又乘奥军维尔姆泽部短暂分兵之机,迅速转入进攻。这样就使他在8月初赢得了卡斯蒂利奥内大捷。9月,再次对败敌穷追不舍又使他赢得了巴萨诺之战的胜利。而尔科拉防御战则是靠熟练地机动预备师而取胜的。

1797年的胜利同样引人注目。战役在隆冬开始,先是防御战,打得非艰苦。由于在利沃里实施了出色的战术性反击,结果赢得了胜利的桂冠,紧接着把战略目标又急骤地转移到曼图亚。此后,他长驱四百英里把胜利的意大利军团带到了距敌国首都不到一百英里的地方。

1798年对埃及的远征是在完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的。敌人的战术训练和装备固然停留在中世纪水平,但在干燥气候中进行沙漠战却异常艰苦,这就要求在组织、训练和战术上及时采取应变措施,而拿破仑在这些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他对官兵们的精神感召力也是非凡的,他以必胜的信念激励着他们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诚然,部队在亚历山大港登陆的组织工作很糟,如果与他对阵的是一支有战斗力的欧洲敌军,那他必将一败涂地。其后,治理所征服的东方国家无疑发挥了拿破仑的组织才能,并为他后来治理法国这个更大的任务作好了准备。不过,他阿克盲目冒进却是一个战略错误,因而也受到了失败的惩罚。

1800年的马伦哥会战,作为一次战略机动,虽然构思十分出色,但由于侦察疏忽和战术计划失误几乎导致失败。这次决战暴露了拿破仑的领导能力也有失常的时候。他本来是输定了的,因为他没有保留能影响战局的战术预备队,其第一线步兵也缺乏适当的炮兵支援,他也没有保留任骑兵预备队用于乘胜追击扩结果。马伦哥之战纯属侥幸取胜,这主要是由于敌手无能而取得的。拿破仑对于马伦哥会战的指导,远不如他过去在意大利战役中所表现的那样果断和善于机变。

标签: 乌尔姆战役拿破仑奥地利

更多文章

  • 乌尔姆战役简介:乌尔姆战役是哪一年爆发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乌尔姆战役,拿破仑,奥地利,

    1805年10月,爆发乌尔门战役,即乌尔姆会战,又称第一次多瑙河战役。拿破仑将主要兵力使用于具有有决定意义的战线上,充分发挥机动作战的威力,采取速度加上迂回包围的战术,让奥军在意识到危险时就已经折兵损将。10月6—8日,贝尔纳多特军、马尔蒙军和巴伐利亚军强渡过多瑙河,重创奥军右翼金迈尔将军所部(2万

  • 特拉法尔加海战战前形势:拿破仑的目标初步达成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特拉法尔加海战,拿破仑,纳尔逊,

    罗什福尔突围1805年1月11日,米西赛率领了5艘战列舰和4艘巡洋舰,从罗什福尔突围而出,向西印度群岛驶去。一个星期后,维尔纳夫率领11艘战列舰和9艘巡洋舰,开始驶出了土伦港。纳尔逊不考虑其它的可能性,而认为维尔纳夫一定是驶往马尔它或埃及。于是立即向东赶去,于1805年2月7日到达了埃及亚历山大港。

  • 特拉法尔加海战背景:反法联盟陆上战役全部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特拉法尔加海战,拿破仑,纳尔逊,

    特拉法尔加海战(法语:Bataille de Trafalgar,英语:Battle of Trafalgar)1793年1月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将法王路易十六处死,英国以此为由驱逐法国驻英大使。2月法国对英宣战,英国则联合奥地利、普鲁士、那不勒斯和撒丁王国组成反法联盟,双方在陆地和海洋展开了一系列的激

  • 特拉法尔加海战简介:拿破仑征服英国的梦想破灭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特拉法尔加海战,拿破仑,纳尔逊,

    特拉法尔加海战是英国海军史上的一次最大胜利,英法此战中的指挥者正是一对历史上最著名的对手—具有传奇色彩的英国海军中将纳尔逊(阿布基尔海战中提到的英军指挥官)和维尔纳夫。1805年10月21日,双方舰队在西班牙特拉法加角外海面相遇,决战不可避免,战斗持续5小时,由于英军指挥、战术及训练皆胜一筹,法兰

  • 平王东迁的后果:平王东迁的影响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平王东迁,周平王,周朝

    平王东迁的后果:平王东迁的影响有哪些?镐京陷落、幽王被杀后,原来被废的太子宜臼,在外祖父申侯及部分诸侯的支持下,终于登上了国王宝座。他就是周平王。当时镐京经历战火的洗劫,宫室残破,王畿荒芜,一时不易恢复,加上犬戎仍散居镐京附近,对周室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平王只好在晋、郑、卫、秦等诸侯拥卫下,将首都迁至

  • 平王东迁的过程简介:平王东迁结果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平王东迁,周朝,周平王

    平王东迁是东周初期周王室把都城由镐京迁到洛邑的历史事件。周幽王时,废掉申后及太子宜臼,立其宠爱的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公元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勾结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点起烽火求援,众诸侯因以前被烽火所戏而不加理会。周幽王最后被杀于骊山,西周灭亡。其后众诸侯拥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因镐京曾发

  • 周平王东迁洛邑:一招不能再失败的错误决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周平王,洛邑,东迁,,平王东迁

    公元前771年,在位十一年的周幽王终于在内外勾结、里应外合的情况下战败于骊山,并被犬戎所杀。他的死直接导致三个结果:第一,印证了他父亲生前的那个谣言;第二,他宠爱的美人褒姒也被犬戎虏走了,这个美人的结局如何,史上是不会有人再关注的,谁叫她是红颜祸水;第三,他的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 永乐大典的简介概述: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永乐大典,明朝,朱棣

    《永乐大典》编纂于永乐年间,由翰林院大学士解缙担任总纂修,历时六年(1403-1408年)编修完成,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它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书,为后世留下许多丰富的故事和难解之谜。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

  • 永乐大典的修书过程:永乐修书保存了失传古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永乐大典,明朝,朱棣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即欲修纂类书,商议“编辑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但未修成。明成祖即位后,为整理知识,令解缙等人修书。编撰宗旨:“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过程召集147人,首次成书于永乐二年(1404年),初名

  • 盘点历史上首都被攻占的惨剧:永乐大典被付之一炬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首都,永嘉之乱,八国联军,,永乐大典

    公元311年,西晋都城洛阳被匈奴起兵攻破,官民死者三万余人,晋怀帝被俘虏,汉魏古都百年繁华化为一片灰烬,并挖掘陵墓和焚毁宫殿,史称「永嘉之乱」。。公元756年,唐朝都城长安被安禄山叛军攻破,安史叛军大掠数月,死者遍布通衢,留在长安的李唐宗室也被一扫而光。公元946年,后晋都城开封被契丹耶律德光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