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澶渊之盟是什么?澶渊之盟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澶渊之盟是什么?澶渊之盟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344 更新时间:2024/1/19 18:33:18

澶渊之盟是什么意思?澶(chán)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经过多次战争后所缔结的一次盟约。

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想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劝阻,才勉强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宋真宗畏敌,历来主张议和,先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对方暗通关节,后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因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宋、辽之间百馀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

澶渊之盟的结局:澶渊之盟以后,北宋在边境上的雄州(治今河北雄县)、霸州(治今河北霸州)等地设置榷场,开放交易。北宋的制瓷和印刷技术传往辽。北宋政府用香料、犀角、象牙、茶叶、瓷器、漆器、稻米和丝织品等,交换辽的羊、马、骆驼等牲畜。民间的交易也很发达。考古工作者在今内蒙古和东北辽代古城和墓葬中,发现了宋朝制造的瓷器、漆器、铜钱等文物,这些都是通过贸易流入辽境的。辽宋贸易促进了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增进了两族人民的友谊。澶渊之盟后,寇准功高望重,受到宋真宗的疑忌。

不久,宋真宗借故把他贬斥出朝,任命妥协派王钦若为宰相。这样,宋朝更不想收复幽云十六州了。辽这时也发生了变故,1009年,萧太后与韩德让同年病死。第二年,辽与高丽发生战争。接着,辽政权内部又开始发生分裂,辽再也无力大规模兴兵南下。澶渊之盟后,宋、辽在好几十年里没发生过战争。其间只发生了两次重要交涉。

一次是1042年(宋仁宗庆历二年),辽乘北宋同西夏交战的机会,向北宋勒索土地。北宋增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10万匹。另一次是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辽借口北宋在山西边境增修堡垒破坏边界,要求划界。第二年,宋政府允许以分水岭为界,又放弃一些土地。

标签: 澶渊之盟

更多文章

  • 宋真宗与澶渊之盟 御驾亲征的大宋皇帝宋真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真宗,澶渊之盟

    宋真宗与澶渊之盟:澶渊之盟,指北宋与辽朝(契丹)之间订立的和约。在澶渊之盟之后,辽还进一步提高了对宋朝上缴岁币的要求史称“重熙增币”。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耶律隆绪以收复瓦桥关(今河北雄县旧南关)为名,亲率大军深入宋境。萧挞凛攻破遂城,生俘宋将王先知,力攻定州,俘虏的宋朝云州

  • 揭秘:历史上杨贵妃马嵬坡后流落风尘幕后秘密(马嵬驿兵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杨贵妃,马嵬坡,秘密,马嵬驿兵变

    导读:杨贵妃故事,家喻户晓。有关她在马嵬坡的结局,说法很多,除正史记载被缢死之外,流落日本的记载近年也缕次被人拿出炒作。但我们今天要讲的却是一种更为可信的结局。当然,我们还是先来看看民间流传的四种说法:一,正史载被缢死。二,刘禹锡诗《马嵬行》:“贵人饮金屑,倏忽蕣英暮。”谓吞金死。三,杜甫诗《哀江头

  • 杨贵妃命殒马嵬驿后的奇闻传说:杨贵妃死在哪里?(马嵬驿兵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杨贵妃,杨玉环,马嵬驿兵变

    美艳风流的绝代佳人杨贵妃,在“安史之乱”的逃难中,因为哗变的随行将士所逼迫,使唐玄宗无法兑现曾经承诺过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誓言,最终只能选择“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的保命策略了。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唐玄宗在马嵬坡(今陕西省兴平西)驿站,命人用白绫缢死了杨贵妃。“三千宠

  • 杨玉环之兄杨国忠在马嵬驿被乱箭射死内幕(马嵬驿兵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杨玉环,杨国忠,马嵬驿,马嵬驿兵变

    在这一段时期,唐帝国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唐玄宗犯下了两个不可宽恕的错误:一个是听信宦官监军边令诚的谗言,误杀了忠心耿耿的老将高仙芝、封常清;另一个是在只宜固守、不宜出战的情况下,屡次三番严旨令潼关守将哥舒翰出战。结果,潼关守军十五万人被叛军诱入河南灵宝的七十里隘道,南迫山,北阻河,为叛军全歼,潼关遂告失

  • 揭开历史上真实的东厂:东厂设立的背景和演变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真实,东厂

    东厂可以说是古装影视剧、穿越小说中,“出镜率”最高的机构了。神秘莫测的太监,武功高强的千户,无处不在的眼线,他们陷害忠良、助纣为虐,东厂往往成为邪恶、恐怖的代名词。那么历史上真实的东厂是如何建立的,它又有着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1.东厂的设立背景1402年6月,朱棣率“靖难”大军攻入南京,建文帝下落

  • 东厂、西厂、锦衣卫厂卫林立:皇帝不知依靠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锦衣卫,东厂

    “厂卫”是东厂、西厂、内行厂和锦衣卫的合称,是明代最具特色也最臭名昭著的政治创设,作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这两套机构大多数时间掌控在宦官手里,和“特务政治”、“宦官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明末学者沈起堂曾说:“明不亡于流寇,而亡于厂卫”。这样总结明代灭亡的原因虽然流于简单化,但厂卫横行、宦官专权却也是明

  • 揭秘:明朝四大特务机构盘点 锦衣卫为何怕东厂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

    导读:锦衣卫做为明朝时代人见人怕的特务机构,相信多数国人都知道,但在锦衣卫之外,明王朝曾有一段时间、四大特务机构并存,缇骑四处,天下骚动。锦衣卫锦衣卫原先是军事建制。明初的军制比较简单,其基层单位是“卫”和“所”,京城的禁卫军所辖卫所为48处。朱元璋改革禁卫军,建立了12个亲军卫,其中最重要的就是“

  • 明朝东厂和西厂区别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东厂,西厂

    东厂,官署名。即东缉事厂,中国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东厂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国家特务情报机关,其分支机构远达朝鲜半岛。 地点位于京师(今北京)东安门之北(一说东华门旁)。 明中叶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

  • 锦衣卫是怎么来的?明代锦衣卫与东厂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锦衣卫,明代,东厂

    锦衣卫是怎么来的?锦衣卫,全称“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前身为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特令其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司,从事

  • 山涛简介 西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山涛生平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山涛,晋朝,西晋名士,竹林七贤

    山涛(205—283年),字巨源。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西晋时期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贤”之一。早孤,家贫。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山涛将离选职,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书与之绝交。年四十,始为郡主簿。山涛见司马懿与曹爽争权,乃隐身不问事务。司马师执政后,欲倾心依附,被举秀才,除郎中,累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