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戚家军”的制胜之道:严密的军纪造就了铁军

“戚家军”的制胜之道:严密的军纪造就了铁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674 更新时间:2024/1/6 8:46:05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祖籍河南卫辉,后迁安徽定远,生于山东微山。明朝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

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戚家军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成军于浙江义乌,总兵力四千人,主力是义乌东阳的农民和矿工。戚家军因为戚继光从而得名,是明朝的一支很有名气的军队,戚家军赖以成名的,是严明的军纪,职业化的训练水平,东亚最先进的装备,百战百胜的战绩和高达十余万级的斩级记录。

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屡犯我东南沿海地区,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戚继光到浙江任都司后,练就了一支驰名天下的“戚家军”,纵横浙、闽、粤,历十余年,大小八十战,所披靡,根除了多年的倭寇之患。

“戚家军”取胜原因很多,谋略、勇气等不可或缺,但最主要的制胜之道在于—“合力”。就是把全军上下的合力、步兵与骑兵的合力、长兵器与短兵器的合力等科学组合,产生“1+1大于2”的效能,形成打击倭寇的铁拳。

比如鸳鸯阵,就是运用阵法把单兵力量凝聚成集体合力。此阵以11人为一队,每人精熟一种兵器操作。此阵有着无可挑剔的位置组合和武器装备,可随机应变,由纵队变横队即为“两仪阵”。如在山林、道路、田埂等狭窄地形作战,还可变为攻防兼备的“三才阵”。

又比如车营,即根据部队的发展,把步兵、骑兵和“机械化部队”的分力捏成合力。戚继光镇守蓟镇后,把步兵、骑兵和车组合成车营:每辆车用4个人推拉,作战时结集成方阵,步兵、骑兵在方阵之中。敌寇到,先发射火药;接近后步兵持拒马器前进,同时有执长枪、狼筅者向敌攻击。敌寇溃败,则骑兵追击。还设置辎重营随后跟进,负责接应保障。这种组合极为先进,让敌望而生畏。

无论鸳鸯阵还是车营,其精髓均在于—优势互补,合力杀敌。通过“阵”和“营”把不同的士兵和兵器组合为一个整体,使长短兵器互补,车、人、马紧密结合,以配备戈矛弓箭之类长武器的兵士掩护那些配备刀剑等短武器的兵士,用配备短武器的兵士救援那些配备长武器的兵士。充分发挥整体效能,使“阵”与“营”如同三头六臂的哪吒,力大无穷,法力无边,杀倭寇如砍瓜切菜。

史载,倭寇“刀枪磨得雪亮”,多为武士刀,杀伤力极强。他们中有身手敏捷的浪人,十分强悍,擅长近身格斗,其阵形用川字阵或一字长蛇阵。倭寇与其他明军对决,势不可挡。可一遇上“戚家军”,就完全倒过来了,其川字阵或一字长蛇阵不堪一击,骄横的武士们与“阵”叫板,如同鸡蛋碰石头,砸得粉身碎骨。在白水洋战斗中,“戚家军”1500人全歼2000倭寇,仅牺牲3人;在蔡坡岭战斗中,“戚家军”杀死倭寇1000多人,仅牺牲31人;在牛田战斗中,击溃上万倭寇,无一人牺牲。

等辉煌!何等痛快!

遗憾的是,“戚家军”之后,再也难见“合力杀敌”的壮观景象了!

1894年,在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在黄海孤军奋战,其他水师袖手旁观,“看”着北洋水师全军覆没。1937年至1945年的八年抗战中,“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景观随处可见,国民党发动三次反共高潮,还有一些人为了饭碗帮助日寇打中国人。

历史的经验值得记取。今天,我们还需要“戚家军”的合力。

标签: 戚继光戚家军倭寇

更多文章

  • 戚家军抗倭的利器:全凭这四大利器才能大获全胜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戚家军,抗倭,军刀,

    戚继光初到山东备战倭寇时,发现明军格骄兵惰、纪律松弛、兵不习战,跟熟练使用倭刀、重箭的倭寇相比,战斗力实在太弱。于是戚继光到金华、义乌等地招募了3000农民,并亲自训练他们,这便是早期的”戚家军“。1戚氏军刀戚氏军刀是戚继光专门针对倭寇使用的倭刀所改良制造的武器。明朝军队所用的刀在与倭寇交战时,经常

  • 严酷到令人发指的军纪:戚家军天下无敌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戚家军,嘉靖,倭寇,

    中国古代,有两支用主将姓氏命名的无敌军队,一是岳家军,一是戚家军。岳飞的岳家军,是靠合并、融合其他将领的精锐部队形成的,戚继光却是白纸上作画,把一群农民和矿徒训练成无敌之师,完全一手草创。军队,最最最重要的是什么?军纪!1、怕死的,千万别当戚家军戚家军军纪之严酷,军法之严,在明代可谓独一无二。戚继光

  • 魏忠贤及其“阉党团队”如何让明朝变得很奇葩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魏忠贤,阉党

    魏忠贤在宫中除了内倚客氏之外,又有心腹太监王体乾、李朝钦等三十余人,相助为虐。在外廷他也网罗党羽,约有八十来人,历史上称为“阉党”。其中著名的有所谓“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之称。“五虎”者,即文臣崔呈秀、田吉、吴淳夫、李夔龙、倪文焕,“五彪”者,即武臣田尔耕、许显纯、孙云

  • 揭秘:明朝历史上最大的权宦魏忠贤和他的阉党们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魏忠贤,阉党

    “阉党”不是一个政党,而是晚明天启年间以魏忠贤为首的一个擅权乱政的帮派。宦官干政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都曾出现,例如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十常侍之乱”,是东汉由盛转衰直至逐渐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唐代后期,宦官势力甚至可以左右皇帝的废立。明代的宦官虽然没有汉末和晚唐时期那些宦官的气焰凶,势力大,

  • 明朝阉党魏忠贤的六大功绩:他真的一无是处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魏忠贤,功绩,阉党

    长久以来,人们对魏忠贤的看法己经脸谱化了。人们认为他操弄权柄,迫害忠良,结党营私,祸国乱政,有谋反的迹象,是宦官专权的典型。然而仔细考察这段历史,我认为这种看法并不全面,我们现在对魏忠贤的看法,多来源于重新上台的东林党人的说法,很显然,这种说法不具备客观公正的前提条件。崇祯元年接连发生了三次欠饷兵变

  • 明朝阉党时代:明朝大宦官魏忠贤和他的遍地生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魏忠贤,阉党,生祠,

    在一个皇帝、一个女人、一帮吹鼓手的推波助澜下,魏忠贤的“无上名号”愈来愈多愈来愈高,也愈来愈离奇:厂臣、元臣、上公、尚公、殿爷、祖爷、老祖爷、千岁、九千岁,对于九千岁魏忠贤似乎还不满意,因而有些人干脆叫他“九千九百岁”。所谓“阉党”并非一个政党,而是晚明天启年间以魏忠贤为首的一个擅权乱政的帮派。魏忠

  • 东林党和三党及阉党之争:亡国的明朝政治斗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东林党,魏忠贤,万历,阉党

    在万历“争国本”事件中,和万历帝抗争得最强硬的那批名儒士大夫们,后来大多成了赫赫有名的东林党人,并且多是其中的中坚分子。这“东林党”在明季政治格局中,乃是不可不书的重要一笔。关于东林党形成的时间,一直有两说,一说是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一说是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两说的年份差距比较大。其

  • 项羽为何不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 鸿门宴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鸿门宴,项羽

    项羽为何不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 中国人请客吃饭有时当不得真,历史上的鸿门宴就是这样的饭局,吃饭的想杀死被吃的,可见吃饭有风险,入座需谨慎。不过鸿门宴上项羽并没有杀掉刘邦,多少叫人有些匪夷所思。当时项羽虎视眈眈,陈兵霸上,几欲置刘邦于死地。不过刘邦很有办法,结果逃脱掉了。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

  • 鸿门宴上范增的三大失误:范增的计谋有大缺陷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鸿门宴,范增,项羽

    导读:古人年届六十一般都会卸甲归田告老还乡,这叫安享天年。可年过七十的范增还要出山帮助项梁项羽叔侄二人打天下。真的是“有志不在年高”。而且范增老谋深算,有“善用奇计”之称,可结局因跟项羽意见不合而愤然出走,落得个病死路途耿介而死的惨剧。其实项羽还是比较尊敬范增的,“亚父”的称号即为证明。范增最终的结

  • 范增和张良谁厉害?论“鸿门宴”斗争谁输谁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范增,张良,鸿门宴

    历史上范增和张良谁厉害?范增身为项羽帐下第一谋士,张良是刘邦的主要谋士,范增和张良谁厉害?范增和张良谁厉害?范增身为项羽帐下第一谋士,可谓是张良的最大对手,二人在智谋上也不相上下,只可惜项羽用人无方,再加上项羽除了他没有什么像样的谋士了,而刘邦手下还有陈平、萧何、曹参等一群人,所以范增在历史上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