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现实主义小说《金瓶梅》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现实主义小说《金瓶梅》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122 更新时间:2023/12/15 6:58:46

《金瓶梅》的价值:《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泽东很看重《金瓶梅》,曾先后五次评价过《金瓶梅》。毛泽东将《金瓶梅》定义为“谴责小说”,当作“明朝的真正的历史”来读,认为《金瓶梅》不可不看,但“书中污辱妇女的情节不好”。

成书于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的《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社会世情小说。它借小说《水浒传》中描写西门庆与潘金莲的故事,把故事引申开来,写的完全是市井平民生活,详细刻画了官僚、恶霸、富商三位一体的封建恶势力代表西门庆由发迹到暴亡的罪恶生活历程,明写代,实为作者所处的明朝“当代史”,深刻揭露了明代后期黑暗腐朽的政治和社会现实。

毛泽东五评《金瓶梅》

毛泽东酷爱读书喜发议论,毛泽东曾先后五次评价过《金瓶梅》。

第一次是在1956年。当年2月20日毛泽东在听取重工业部门工作汇报时同万里等人的谈话中讲道:“《水浒传》是反映当时政治情况的,《金瓶梅》是反映当时经济情况的,是《红楼梦》的老祖宗,不可不看。”

第二次是在1957年。毛泽东充分肯定了《金瓶梅》的学价值与社会学价值,亲自拍板对《金瓶梅》在全国小范围解禁,毛泽东说:“《金瓶梅》可供参考,就是书中污辱妇女的情节不好。各省委书记可以看看。”

于是,文化部、中宣部同出版部门协商之后,以“文学古籍刊行社”的名义,按1933年10月“北京古佚小说刊行会”集资影印的《新刻金瓶梅词话》,重新影印了2000部。这些书的发行对象是:各省省委书记、副书记以及同一级别的各部正副部长。影印本《新刻金瓶梅词话》两函21册,正文20册,200幅插图辑为一册。所有的购书者均登记在册,并且编了号码。

第三次是在两年之后。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一次谈话中,将《金瓶梅》与《东周列国志》加以对比。他说,后者只“写了当时上层建筑方面的复杂尖锐的斗争,缺点是没有写当时的经济基础”,而《金瓶梅》却更深刻,“在揭露封建社会经济生活的矛盾,揭露统治者与被压迫者的矛盾方面,《金瓶梅》是写得很细致的”。

第四次是在1961年。毛泽东1961年12月2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和各大区第一书记会议上说:“中国小说写社会历史的只有三部:《红楼梦》、《聊斋志异》、《金瓶梅》。你们看过《金瓶梅》没有?我推荐你们看一看,这本书写了明朝的真正的历史。暴露了封建统治,暴露了统治和被压迫的矛盾,也有一部分很仔细。《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没有《金瓶梅》就写不出《红楼梦》。《红楼梦》写的是很仔细很精细的历史。但是,《金瓶梅》的作者不尊重女性。”

毛泽东自己是把《金瓶梅》当作“明朝的真正的历史”来读的。他的这一评价,是很有深度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抓住经济基础这个基本方面,便能揭示出上层建筑领域斗争或变更的原因,把握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第五次是在1962年。毛泽东当年8月在中央工作会议核心小组会上的谈话中,又将《金瓶梅》同《官场现形记》加以比较。他说:“有些小说,如《官场现形记》,光写黑暗,鲁迅称之为谴责小说。只揭露黑暗,人们不喜欢看。《金瓶梅》没有传开,不只是因为它的淫秽,主要是它只暴露黑暗,虽然写得不错,但人们不爱看。《红楼梦》就不同,写得有点希望嘛。”

把《金瓶梅》定义为“谴责小说”,毛泽东是第一人。谴责小说的最大特色是暴露。而《金瓶梅》正是一部暴露文学的结构。作者把一个时代的全部丑恶一股脑掀倒在光天化日之下,无所顾忌地揭露了一个时代的窳败。把那些男男女女的皮里阳秋来一个彻头彻尾的大曝光,痛快淋漓地画出了一幅中国16世纪的“清明上河图”。

在《金瓶梅》世界里,没有对道德人格的孜孜追求,没有对政治理想的英勇献身,只有对财富和享乐的无休止的欲望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歇斯底里的奋斗。《金瓶梅》没有写到美,没有写到光明与希望,不是作者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而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过于肮脏。

毛泽东之所以很看重《金瓶梅》,并多次评价它,全在于《金瓶梅》的写实性,《金瓶梅》是中国社会现实主义小说的开山之作。《金瓶梅》之前的中国长篇小说,或再现帝将相的风云业绩,或褒扬草莽英雄的心秉忠义,或描写仙佛神魔的奇异行径,这些不寻常的内容显然远离了普通大众的现实生活。而《金瓶梅》写的完全是市井平民真实的日常生活,诚如清人张竹坡在《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中所言:“似有一人亲曾执笔,在清河县前,西门家里。大大小小,前前后后,碟儿碗儿,一一记之,似真有其事,不敢谓操笔伸纸做出来的。”这种对日常生活的细致描摹,在我国小说史上是没有先例的。惟其细致,才更真实更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明史专家吴晗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撰文指出:《金瓶梅》反映了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等,是一部明末社会史。

现在,《金瓶梅》的价值已被广泛认可,无论《美国大百科全书》也好,前《苏联百科词典》也好,《法国大百科全书》也好,都说《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文学评论家们认为《金瓶梅》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而历史学家们则认为《金瓶梅》是研究明代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

标签: 金瓶梅价值

更多文章

  • 《金瓶梅》简介 一代奇书《金瓶梅》讲诉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金瓶梅,简介

    《金瓶梅》简介:《金瓶梅》是一部以描写家庭生活为题材的现实主义巨著,它假托宋朝旧事,实际上展现的是晚明政治和社会的各种丑恶面相,有着深厚的时代内涵。一、全书描写了富商、官僚、恶霸三位一体的典型人物西门庆的罪恶一生及其家庭从发迹到败落的兴衰史,并以西门庆为中心,一方面辐射市井社会,一方面反映官场社会,

  • 《金瓶梅》的主人公 《金瓶梅》的主要人物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金瓶梅,人物

    《金瓶梅》的主要人物介绍:《金瓶梅》全书一百回,根据不完全统计,其中大大小小的人物八百五十多个,仅西门庆家的男女奴婢就有四十多人。本章摘要叙述书中的主要人物,这些人悬起了一面鉴古警今的镜子,对读者了解千古奇书《金瓶梅》有切实的帮助。一西门庆花花太岁西门庆,金钱、权势、色欲集于一身;他是赚钱的能手,弄

  • 金瓶梅作者是徐渭吗?《金瓶梅》作者之徐渭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金瓶梅,潘金莲

    金瓶梅作者是谁?据史料记载,徐渭字文长,生于正德十六年,卒于万历二十一年,一生跨正、嘉、隆、万四朝,乃明晚期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他幼年失母、青年丧妻、困顿科场、辗转幕途、畏祸致狂。他开创了青藤画派,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又是明代一流戏曲作家,著有《四声猿》、《歌代啸》等反映现实的杂剧

  • 《金瓶梅》系列:书名为何是三个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金瓶梅,潘金莲,西门庆

    导读:《金瓶梅》书名中的“梅”字来自庞春梅,由此可见她是书中重要人物。她出场很早,但她的故事中最重要的部分,即是她贵为守备夫人以及与陈经济离离合合的经过,都发生在书的末尾。这时西门庆已经身亡家败,作者也显出兴致阑珊的模样——他对生活的爱恋已表达过了,对西门糟蹋人生机会也惋惜过了。他写春梅和陈经济时,

  • 从《金瓶梅》西门庆的奴隶性看古代的蓄奴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金瓶梅,西门庆,古代女人

    《金瓶梅》是一部现实主义古典长篇名著,小说对明代中晚期的社会现实生活和风俗民情进行了全面、真实、生动的描绘。《金瓶梅》所涉及的种种社会风俗从节令、宗教、占卜、服饰、器物、礼仪、饮食、娱乐、称谓、蓄奴、嫖宿、物价、高利贷、技艺等方面严谨详尽地加以阐释,这里就讲讲中国古代的蓄奴。《金瓶梅》通过西门庆的养

  • 街亭之战的经过 马谡为什么守不住街亭要地?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街亭之战,经过

    一 为什么会是街亭从文帝曹丕到明帝曹叡初,一直把战略重点放在孙权那里,在西北主要还都是防御态势,陇右相当空虚。夷陵之战蜀汉大伤元气,刘备死后,数年内年蜀地一直风平浪静,蜀汉慢慢复原。形势一片大好,就是怕折腾。诸葛亮开始了折腾。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首出祁山。街亭之战第一问:祁山之大,为什

  • 三国时期街亭之战兵力部署 街亭之战兵力比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街亭之战,兵力

    蜀汉: 赵云、邓芝率1万人沿褒斜道从汉中至宝鸡,作为疑兵,吸引魏军 诸葛亮率主力攻取关中诸县,马谡(副将王平所率1-2千左右)兵力在1万到2.5万之间,各处记载不同。个人估计1万较为准确。(所有蜀军步兵和弓箭兵为主,马谡所率军队中有蜀汉山地特种部队 无当飞军,善于防守和对付骑兵)魏国:主帅曹真,先锋

  • 街亭之战简介 街亭之战诸葛亮为何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街亭之战,诸葛亮

    街亭阻击战发生在公元 228年(蜀建兴六年)。这是诸葛亮六出祁山中最为顺利的一役,也是令人最为怀念的一役。《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用妙笔生花和移花接木的手法,描写挥泪斩马谡和空城计,将诸葛亮的品格和智慧痛快淋漓地表现出来。建兴六年,诸葛亮率10万大军,挟七擒孟获的威势,采用声东击西的策略,从汉中出发

  • 诸葛亮北伐与街亭之战 诸葛亮是怎么北伐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诸葛亮北伐,街亭之战

    蜀汉章武二年(魏黄初三年,吴黄武元年,公元222年),刘备死,诸葛亮以丞相秉政。为了完成兴汉大业,诸葛亮六出祁山,致力北伐十数年。而街亭之战是诸葛亮首出祁山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战役。三国时期的街亭,具有得失陇右、安危关中的战略地位。街亭之战的胜败,直接关系着北伐的胜败。蜀汉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原因:马谡为什么一定要死?(街亭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诸葛亮,三国故事,三国人物,街亭之战

    诸葛亮为什么要杀马谡,就是因为他失了街亭吗?难道孔明真的糊涂到,连胜败乃兵之常情都不知道吗?又有几人是常胜将军呢?我对斩马谡,是这样认识的,可能只是猜想,请诸君批评。首先,诸葛亮出师北伐并非是为了光复中原。我们都知道,刘备在蜀地称帝之后,国家的主要领导力量是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集团。而大多数“当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