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洋大学开创的真正原因:自强以培养人才为主

北洋大学开创的真正原因:自强以培养人才为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892 更新时间:2023/12/6 5:20:37

康有为、梁超等维新派认为中国衰弱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不良,学术落后,救亡之道应从改良教育入手。1895年“公车上书”时主张改良政体,“废科举,兴学堂”不仅否定科举制度,还指出洋务教育的严重不足。梁启超在《学校余论》一文中就批评洋务教育“至今数十年,未尝有非常之才出乎其间,以效用于天下”,“所学者不过语句拼字文法之类,去西学尚远甚”。洋务派在办西学的过程中“虽糜巨万之资,竭数十年之力”,但成果最多“仅为洋人广蓄买办之才”而已。

维新派不仅批评洋务派的所谓西学教育粗浅平庸,“不过语言文字之浅,兵学之末,不务其大,不揣其本,即尽其道,所成已无几矣”。同时也不赞成洋务派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论调。严复指出:“体”和“用”是不可分割的,中学和西学各不相同,“中学有中学的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止”。认为洋务派“中体西用”学西学不彻底,“盗西法之虚声,而沿中土之实弊”。

维新派主张引入“西学体用”,不仅要学习西方先进的自然科学知识,还要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改良政体。至少变“中体”为君主立宪制度,已成为当时先进人士中相当普遍的一种思潮。另一方面,有些洋务派也在总结办洋务教育的得失,郑观应在《皇清经世文三篇》第二卷《西学》中指出:“广方言馆、同文馆虽罗织英才,聘请教习,要亦不过只学语言文学,若夫天文、舆地、算学、化学直不过粗习皮毛而已,他如水师武备学堂,仅设于通商口岸,为数无多,且皆未能悉照西洋认真学习……况督理非人,教习充数,专精研究曾无一人,何得有杰出之士,成非常之才耶。”

在维新派推动下,清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1895年7月)光绪帝下谕:自来求治之道,必当因时制宜。况当国事艰难,尤宜上下一心,图自强而弭隐患。朕宵旰忧勤,惩前毖后,惟以蠲除痼习、力行实政为先,叠据中外臣工条陈时务,详加披览,采择实行。如修铁路,铸钞币,造机器,开矿产,折南漕,减兵额,创邮政,练陆军,整海军,立学堂……皆应及时举办。……各直省将军督抚,将以上诸条,各就本省情形与藩臬两司暨各地方官悉心筹划,酌度办法,限文到一月内分析复奏。

天津海关道盛宣怀在甲午海战中看到日本国力的迅速崛起,深感教育的重要,他曾与美国教育家丁家立酝酿筹办新式高等学堂,效法西方培植高级人才。当他接到光绪皇帝上谕后,即向清廷禀奏:日本维新以来,提照西法,广开学堂书院,不特陆军海军将弁皆取材于学堂;即今之外部出使诸员,亦皆取材于律例科矣。仅十余年,灿然大备。盛宣怀提出: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中国智能之士,何地蔑有,但选将才于俦人广众之中,拔使才于诗文贴括之内,至于制造工艺皆取材于不通文理不解测算之匠徒,而欲与各国挈长较短,断乎不能,职道之愚,当直赶紧设立头等学堂、二等学堂各一所为继起者规式。

清光绪二十一年乙未阴历十月初二(1895年11月18日),经光绪皇帝批准,盛宣怀按照美国大学模式在天津办起“北洋西学学堂”,后来更名为北洋大学堂。盛宣怀创办北洋大学堂的思想,源于他的洋务实践活动。他在《奏设天津中西学堂章程》中深感“自强之道,以培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尤宜以设立学堂为先”,“况树人如树木,学堂迟设一年,则人才迟起一年”。特别强调新式人才必须立足于自己培养,聘用洋人只能是暂时的、短期的。

标签: 北洋大学清朝

更多文章

  • 西汉末代皇帝和篡位者:刘婴与王莽是什么关系?(王莽篡汉)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朝,皇帝,刘婴,王莽,王莽篡汉

    汉成帝是个荒淫的皇帝,即位以后,朝廷的大权逐渐落在外戚(太后或者皇后的亲属叫外戚)手里。成帝的母亲、皇太后王政君有八个兄弟,除了一个早死去外,其他七个都被封为侯。其中最大的王凤还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王凤掌了大权后,他的几个兄弟、侄儿都十分骄横奢侈。只有一个侄儿王莽,因为他父亲死得早,没有那种骄奢的

  • 王莽新政趣解:王莽被很多人“怀疑”是“穿越者”(王莽篡汉)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莽,新政,穿越,,王莽篡汉

    曾经网络上有个调查问的是“历史上哪些人像是从未来穿越回去的?”答案很多,其中有一个是“王莽”。王莽,篡了西汉位子建立“新朝”的权臣,连一代都没过完就亡国了,他为什么是穿越回去的?因为,王莽所建的新朝,实施了一套我们今天这些现代人才听说过的大同社会样板。当然,他没称呼它为大同社会,他把这套理论称呼为崇

  • 靠谶言起家的新朝皇帝:王莽是怎么当上皇帝的?(王莽篡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王莽,汉朝,谶言,王莽篡汉

    1.汉代以前,“谶言”只是零零碎碎地出现。如在西周王朝,周历王时期,出现过一个神秘的谶言:“桑弧萁服,实亡周国”。而西周王朝,最后真的亡于“桑弧萁服”者---抱养的女儿----褒姒。春秋时期,鲁国也流传了一个谶言:“季氏亡,鲁不昌。”鲁国是春秋时期一小国,是传说中西周王朝开国功臣周公的封地,被人称之

  • 一代枭雄王莽的权谋之路:王莽如何快速成就霸业(王莽篡汉)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枭雄,王莽,霸业,王莽篡汉

    王莽其实是个皇帝,而且政权存在长达15年。从一个角度讲,他几乎是个完人,权谋大师,爱民如子,道德高尚,大义灭亲。从另一个角度看看他,他几乎是个魔鬼,篡权多位,坑杀亲人,荼毒百姓,用人唯亲。其他与后来的袁世凯有这诸多的相同点,如果没有最后的十五年,王莽甚至可以被历史称之为可比周公,伊尹,姜子牙的能臣。

  • 相爱穿梭千年王莽汉成帝关系 王莽篡汉成功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相爱穿梭千年,王莽,汉成帝,汉朝,王莽篡汉

    导读:自相爱穿梭千年开播以来,该剧都成为网友讨论热点。很多网友都想知道相爱穿梭千年王莽汉成帝关系如何?相爱穿梭千年王莽历史造反篡位成功吗?小编现在科普下王莽此人历史结局。王莽演员陈翔:王氏一族年轻一代的领导者。与公明从幼时就是挚友。后来因公明帮助许皇后、维护汉室正统,在政治上两人相对立,不可避免地从

  • 王莽篡汉的故事 王莽是怎么篡汉建立新朝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王莽,西汉,王莽篡汉

    王莽篡汉:公元前22年,王莽24岁入中枢开始做官,办事认真,对人更加恭敬,叔父王商上书汉成帝,愿把自己封邑的一部分分给王莽,朝中名望大臣,也上表推荐王莽;王莽30岁时,被封为新都侯,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皇帝侍卫近臣)。而王莽的伯叔父王凤、王商、王根相继为大司马辅政。汉成帝(刘骜)之世,王氏为侯者九

  • 东京审判的背景介绍:由美国主导的对日审判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东京审判,二战,战犯,

    历史东京审判指1946年1月19日至1948年11月12日在日本东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首要战犯的国际审判。1946年1月19日,远东盟军最高统帅部根据1945年12月16—26的莫斯科会议规定,发表了特别通告,设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同时颁布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其内容与英、美、苏、法4国在

  • 东京审判简介:一场对日本战犯的最终清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东京审判,二战,法官,

    东京审判即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是1946年中至1948年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对日本战犯进行的审判,它是在广泛代表性基础上的审判。1945年9月2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终胜利。为了处置战犯,警示后人,维护世界长久和平,中、苏、美、英等战胜国在日本东京组织了“远

  • 东京审判中的遗憾:美国为了冷战而包庇日本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东京审判,二战,战犯,

    远东军事法庭东京审判于1946年5月3日开庭,1948年11月12日宣布对25名被告的判决,随后闭庭。从审判本身的最初目的来看,其收场方式甚至让人难于理解,审判方面更让人感到有见风使舵之嫌疑。未经起诉便释放一直拘禁着的岸信介 儿玉誉士夫等全体甲级战犯嫌疑者一事便是如此,不出版审判记录也是如此。反观纽

  • 东京审判疑云:为何美国提前释放了日本战犯?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东京审判,日本,战犯,

    日本右翼和其理论家觉得,若要让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变得合法化,那就必须拿东京审判开刀。假如可以把东京审判的历史结论推翻,宣布日本曾经被判刑的战犯并不存在,那么参拜靖国神社也就会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了。于是,这些人想尽办法制造舆论,意图推翻东京审判的事实。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之下,日本天皇裕仁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