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京审判中的遗憾:美国为了冷战而包庇日本

东京审判中的遗憾:美国为了冷战而包庇日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634 更新时间:2023/12/14 10:57:09

远东军事法庭东京审判于1946年5月3日开庭,1948年11月12日宣布对25名被告的判决,随后闭庭。从审判本身的最初目的来看,其收场方式甚至让人难于理解,审判方面更让人感到有见风使舵之嫌疑。未经起诉便释放一直拘禁着的岸信介 儿玉誉士夫等全体甲级战犯嫌疑者一事便是如此,不出版审判记录也是如此。

反观纽伦堡审判誉1945年11月开始公审,1946年10月宣布判决,随后从1947年到1949年,长达13卷的审判记录相继出版。为了使审判的效果不至于转瞬即逝,出版公开审判记录 是必不可少的。

东京审判和纽伦堡的组织和做法很不相同:

1 前者由美国单方面主持,麦克瑟可以一个人判决最后结果;

纽伦堡有英美法苏四国主持。

2 审判官。

远东委员会(FEC)11个成员国的11名审判官由盟军最高统帅任命。纽伦堡为4国派出4名审判官,然后由各国分别任命一名预备审判官。

3 法定人数。

东京审判只需要半数以上的审判官出席,纽伦堡4人全部出席,缺席的审判官由预备审判官代替出席。

4 审判长。

远东由盟军最高统帅任命,而纽伦堡的原则是审判官互相推选轮流担任,每次审判均更换。

5 检察官。

远东为盟军最高统帅任命,然后由运动委员会各成员国分别任命1名陪席检察官,辅助首席。

由此可见,远东军事法庭并不是根据参加审判的11国共同协定成立的,而是有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单方面宣布成立的,那么法庭的焦点就在麦克阿瑟身上了。

麦克阿瑟在二战结束前和日本方面达成了协议,即不对日本天皇进行诉讼换取几万美军的性命,因为美军在冲绳 硫磺等地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美国以最快的速度占领了日本,从而达到了排斥苏联的目的,从而形成了柏林和东京战后盟国统治的不同格局。

在麦克阿瑟的排斥下,远东法庭首席检察官基南被撇在了一边,而莫罗对中国遭受细菌化学武器的调查报告也被封存,如果不是当时苏联的强烈抗议,731可能难有得见天日得一天,但是即使是这样,苏联仍然没有得到审讯731部队得机会,731部队成员被美国单独保护起来,没有受到战败后得追责,这是中国方面远东法庭得一个相当大得遗憾,731部队返回日本后,迅速占领医学界,他们得很多科研成果都可以说是踩着中国人得尸体走出来得。当然这归咎于麦克阿瑟得功劳。

1945年10月2日,华盛顿的方针在国务院 陆军 海军 三方调整委员会回忆上作为国家政策确定下来,即肯定纽伦堡的审判模式,但是坚持由迈科阿瑟决定。但是麦克阿瑟否定了纽伦堡的审判,他强烈的想把战犯交由美国军事法庭单独审问,而且把侧重点放在珍珠港由谁策划的审判意见上来。12月7日,麦克阿瑟和基南的协商中,麦克阿瑟就国际审判强调了三点:1 必须尽快进行审判2将起诉日本战犯的理由简单化,可集中到屠杀美国人民这一点上来3希望审判不要触及事后法则。可以看出此次法庭的审判中心不是受难最深的中国而是美国,麦克阿瑟的想法就是为珍珠港死难的几千官兵复仇,而不是遵守国际协定公正的审判。从美国递交的战犯名单上可以看出美国的意图,在名单的开头便是偷袭珍珠港时11名内阁成员的名单。

由于麦克阿瑟单方面的自做主,很多罪行累累的战犯被无罪释放,当时威洛比的请求很容易就得到了麦克阿瑟的批准。

我们国人最为关心的南京大屠杀问题在远东军事法庭里显得微不足道,当时对日本方面华中总指挥松井石根简单而隐秘,然而在美国的干预下,松井虽然被处以死刑,但是更多的南京大屠杀战犯被保存下来,比如朝香宫等人。

我国在远东军事法庭里所起到的地位甚微,和我国所受灾难明显不符我国派出了一名检察官和两名助理检察官,然而我国对战犯的审判结果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很多在中国犯下罪行的战犯根本没有被麦克阿瑟列入名单。我国在远东军事法庭的失利,和我国当时的国际地位时分不开的。

检察团本来是负责控告被告的,而在远东法庭里却起草了审判之法,从一般的审判识来讲时颇为奇怪的。在纽伦堡审判里,国际军事法庭宪章时根据英美苏法四国协定签订的,而东京审判的宪章却是由麦克阿瑟一个人公布的,虽然各国组成的检察团构成了法庭的检察队伍,但却从属于麦克阿瑟手下的一个局,在公布的宪章里的第八条检察官一条特别规定了首席检察官除了有控告被告的职责外,还要给麦克阿瑟以适当的法律上的帮助。麦克阿瑟自己决定了5~9名检察官,同时取消了纽伦堡的预备检察官制度,远东军事法庭实际上成了麦克阿瑟自己后院的法庭。

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在远东军事法庭里有着太多的不公正不彻底的裁决,我国在这次法庭里吃的亏相当的多,可以从战后11国商定的赔偿款配比中看出,美国单方面要求要占用百分之四十的赔款,而中国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而这次法庭的判决结果,也给了今天日本抵赖罪行的借口,当年的那场裁判就是一次交易的成功:日本和美国的媾和。

而中国,由于一些当时美国为料及的政治变故,使得在远东军事法庭里,担当了受气包这个角色,承受了这次不公正不彻底的审判的苦果。

标签: 东京审判二战战犯

更多文章

  • 东京审判疑云:为何美国提前释放了日本战犯?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东京审判,日本,战犯,

    日本右翼和其理论家觉得,若要让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变得合法化,那就必须拿东京审判开刀。假如可以把东京审判的历史结论推翻,宣布日本曾经被判刑的战犯并不存在,那么参拜靖国神社也就会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了。于是,这些人想尽办法制造舆论,意图推翻东京审判的事实。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之下,日本天皇裕仁于1

  • 东京审判之谜:部分甲级战犯为何“无罪释放”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东京审判,二战,战犯,

    国际检察处在1945年底先后分批逮捕了一百余名的日本主要战犯(“甲级战犯”),对他们进行了普遍的侦讯,录取了大量的口供,并且在侦讯过程中还以“罪嫌不足”为借口擅自陆续释放了好几名犯人。同时,对这近百名在押战犯的罪行,检察处从法庭档案室里堆积的大量日本政府档案以及各盟国送来的许多文件中辛勤地做了一番

  • 28名甲级战犯是如何选定的?“东京审判”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东京审判,日本

    国际检察处在1945年底先后分批逮捕了一百余名的日本主要战犯(“甲级战犯”),对他们进行了普遍的侦讯,录取了大量的口供,并且在侦讯过程中还以“罪嫌不足”为借口擅自陆续释放了好几名犯人。同时,对这近百名在押战犯的罪行,检察处从法庭档案室里堆积的大量日本政府档案以及各盟国送来的许多文件中辛勤地做了一番挖

  • 血滴子究竟是什么杀人秘器?血滴子杀人有多快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血滴子,古代,冷兵器

    “血滴子”究竟是什么东西,各路专家一直是众说纷纭,争论不休,有人说它是杀人秘器,也有人说它是致命毒药,还有人说这是一支负有特殊使命的特务暗杀队。随着《血滴子》的上映,这一久远的话题或将引起人们的重新关注。千里之外取人首级清人笔记《十叶野闻》中有个故事,说雍正与太子胤礽争位时,有个从四川来的奇士到雍王

  • 血滴子的简介:中国古代最令人恐惧的冷兵器之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血滴子,古代,冷兵器

    血滴子两个说法,一是雍正登上皇位的时候觉得粘杆处的人知道了太多可能威胁到他皇位的事,所以对粘杆处进行了一次清洗,并另行组建了血滴子,一是增加皇权的力量,二是为了对一切知道他丑事的人的监视。明末清初,中国民众好谈宫闱秘闻,即便识字不多的市民也能读懂的通俗小说,自然成了“讲新话”的最佳载体。在清代十三朝

  • 中国历史上的悲剧皇帝:血滴子没摘下雍正帝的脑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古代,皇帝,血滴子

    和西方的帝王不同,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天子高于法律。九五之尊的皇帝,言论就是圣旨、法律。皇帝开金口,一言既出,就是令出如山。像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把保卫国家的朝廷重臣袁崇焕(1584-1630)逮捕下狱,不经审判,不让他抗辩自白,便处以磔刑(千刀万剐,惨无人道的凌迟极刑)。史学家把袁崇焕之枉死,视为旷

  • 清朝时期乾隆爷的火器真的完胜“血滴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血滴子

    想起国产大片《血滴子》中,乾隆年间的秘密行动组织“血滴子”手中虽然拥有可十步外取人首级的秘密武器,但却被海都率领的火枪队和火炮杀的片甲不留,退出历史舞台。虽然说现在的枪械欺负几个拿刀的特工应该不成问题,但在乾隆时期,当时火器真的有那么厉害吗?电影中,清军的火枪队从出场开始就威风八面,在清剿血滴子小分

  • 雍正设立了一个叫血滴子的特务机构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雍正,血滴子

    这个血滴子既是一个神秘的杀人兵器,也是一个组织机构。先看看作为暗器的说法。据说此暗器为一圆形器物,内藏快刀,有机关控制,趁人不防,罩人头上,机关开动,立取人头。江湖上出现过的血滴子,是类似拳指套的东西,开刃,用于拳术格斗,也被女子戴在身上防身,因其两片合起来的时候组成一个血滴状物品.而在电影银幕上,

  • 揭秘:雍正王朝“血滴子”与特务政治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雍正,血滴子

    清末民初,中国民众好谈宫闱秘闻,即便识字不多的市民也能读懂的通俗小说,自然成了“讲新话”的最佳载体。在清代十三朝中,雍正是一位施行恐怖、苛严政治的强权统治者,关于他的流言蜚语在民间广为流传。在世人眼里,这位皇帝夺位前老谋深算,即位后冷酷无情。他屡行大狱文网森严,广布耳目,令人谈虎色变……。凡此种种都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由来:哪些人上了凌烟阁榜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凌烟阁,李世民,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唐代长安城皇宫内三清殿旁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楼,名为凌烟阁。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和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修建凌烟阁来陈列由阎立本所画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即为《二十四功臣图》,比例为真人大小,面北而立,以示尊皇,并时常前往怀旧。李世民是一位杰出的皇帝,很善于处理君臣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