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萨尔浒之战交战双方 萨尔浒之战爆发于哪一年

萨尔浒之战交战双方 萨尔浒之战爆发于哪一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584 更新时间:2024/1/21 13:04:28

萨尔浒之战交战双方:明朝经过十个月的准备,于万历四十七年即天命四年(1619年)三月初一日,发动萨尔浒大战。明军以镐为辽东经略,兵分四路,分进合击,进攻后金都城赫图阿拉。

经略杨镐为诸路军总指挥,坐镇沈阳。杜松、马林、刘綎、如柏四位总兵分别率领四路大军共12万人,号称47万,定于二月二十一日分道出师。后因天降大雪,行军困难,将出发时间改为二十五日。杜松说现在大雪迷路,请后延发兵日期。刘綎也说对地形还不熟悉,还是缓一缓再发兵为好。杨镐勃然大怒道:“国家养士,正为今日,若复临机推阻,有军法从事耳!”把皇上钦赐的尚方剑挂于军门,以警告还想劝阻延期出兵者。

出兵前,经略杨镐等在辽阳演武场会师,为严肃军纪,取尚方剑,将抚顺临阵逃将白云龙当场枭首示众。但在祃(mà)祭时,大将屠牛刀不锋利,“三割而始断”,三次才把牛杀死;刘招孙在教场上驰马试槊,木柄蠹朽,槊头堕地。足见明军器械之粗窳(yǔ)、营伍之狼狈。而且,杨镐遣后金逃卒赍书给努尔哈赤,号称大兵47万,并以发兵日期相告。明军尚未出动,其部署和师期,就已被后金掌握。

努尔哈赤八旗兵力约6万人,加上筑城夫役总数近8万人。面对强敌,有四种作战方针选择:第一,坚壁清野,隐藏主力;第二,负隅顽抗,死拼死守;第三,分路抵御,各自为战;第四,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努尔哈赤选择了第四种作战方针(一说采纳李永芳的建议),命令:“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集中优势兵力,逐路击破明军。

杨镐制定了作战方案,即兵分四路,分进合击,直捣后金政治中心赫图阿拉。具体部署是:西路以山海关总兵杜松为主将,率兵二万人,由沈阳出抚顺关,从西南进攻;北路以总兵马林为主将,率军二万余人,合叶赫兵二千余人,出靖安堡趋开原、铁岭,攻其北;南路以总兵李如柏为主将,率兵二万余人,经清河堡、鸦鹘关,从南面进攻;东路以总兵刘为主将,率官军一万五千余人,会合朝鲜兵一万五千余人,出宽甸攻其东。杨镐坐镇沈阳,居中指挥,限令四路明军于三月初二会攻赫图阿拉。杨镐要求,“兵马虽分四路,出边之时,须合探合哨,声息相闻,脉络相通”《明神宗实录》卷579,万历四十七年二月乙亥。,彼此照应。

但是,明军出动之前,“师期已泄”,使努尔哈赤得以从容作出决策。当时,后金的八旗兵力共六万余人,与明军相比,处于劣势。努尔哈赤正确分析判断敌情,认为明军东、南、北三路道路险远,不能马上到来,遂决定“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明)夏允彝:《幸存录》卷上《东夷大略》。,采取集中兵力、逐个击破的作战方针。他把六万八旗兵集结于赫图阿拉附近,准备首先给予孤立冒进的明西路杜松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打击。

萨尔浒之战是明朝与后金争夺辽东的关键性战役。后金军以劣势兵力,在五天之内,连破三路明军,歼灭明军四万五千余人、武官将三百余员,缴获大量驼马、甲杖等军用物资,取得决定性胜利。努尔哈赤此战的胜利,不但使后金政权更趋稳固,而且从此夺取了辽东战场主动权,为日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而明军自遭此惨败,在战场上完全陷入被动,被迫采取守势,辽东局势日趋危急。

标签: 萨尔浒之战明代

更多文章

  • 萨尔浒之战的背景 萨尔浒之战是怎么爆发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萨尔浒之战,明代

    萨尔浒之战的背景:萨尔浒之战,是明与后金争夺辽东的关键性一战。在这次战役中,后金军在作战指挥上运用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5天之内连破三路明军,歼灭明军约5万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成为战争史上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一个出色战役。后金是居住在我国长白山一带女真族建州部在明时建立的政权。北宋末期,女真完颜

  • 萨尔浒之战简介 努尔哈赤对明朝的经典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萨尔浒之战,努尔哈赤

    萨尔浒之战简介: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1619年)二三月间,在明与后金的战争中,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及附近地区大败明军4路进攻的重要反击战,是明与后金辽东战争中的战略决战。万历四十六年,抚顺、清河城、东州、马根丹等城堡相继失守,朝野震动。明廷遂调集兵将向后金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四

  • 西晋八王之乱教训: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动乱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八王之乱,西晋,权利

    导读: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去世,留下了一个统一仅10年的庞大帝国和一个“何不食肉糜”的痴呆皇帝晋惠帝。不幸的是,这个痴呆皇帝偏偏有一个又丑又凶、狠毒无比的皇后贾南风。晋武帝死后第二年,贾南风就与楚王司马玮合谋,杀死了晋武帝的老丈人、辅政的太傅杨骏,由此拉开了中国历史上最无情的权力争夺战、历时1

  • 什么是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哪几个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八王之乱

    晋元康元年(291年)至光熙元年(306),晋皇室诸王争夺中央朝权的作战。其代表人物为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史称“八王之乱”。西晋初建,晋武帝司马炎以曹魏亡国之鉴而大封同姓诸侯王。太熙元年(290年),武帝死,

  • 八王之乱与五胡乱华 汉民族发展史的重大转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西晋

    八王之乱与五胡乱华:西晋原是一个强盛的王朝,它的前身--魏灭了蜀,它自身灭了吴,三国一统,何其雄哉。谁知开国之君刚死,就爆发了宫廷政变,没几个月,又来了一次。此后虽安静了一段时间,但八年后,动乱不可遏止的爆发了。宫廷政变升级为大规模内战,今天这个王人头落地,明天那个王人头落地,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 八王之乱的影响 西晋八王之乱爆发后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八王之乱,西晋

    八王之乱的影响:晋武帝司马炎死后不久,西晋统治集团内部为争夺中央政府的控制权进行了历时十六年(公元291年~306年)之久的战乱。这次战乱不仅使西晋王朝的统治力量受到了致命的打击,还对中国历史,特别是汉民族的发展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八王之乱的直接原因是当政的司马氏集团吸取曹魏政权被篡夺的教训,为保住

  • 八王之乱简介 历史上的八王之乱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八王之乱,西晋

    八王之乱简介:中国西晋时统治集团内部历时16年(291~306)之久的战乱,史称“八王之乱”。其延续时间之长,波及面之广,同室操戈之惨,引起的战乱之烈,皆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历史所罕见。在这场大动乱中,位处今孟津平乐镇翟泉、金村的金墉城,竟成了一座幽禁帝后亲王的皇家监狱。16年中,先后囚禁过一帝、三后

  • 重阳节的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民俗活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重阳节,习俗,活动

    重阳节的起源:重阳节,又称“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

  • 重阳节的起源 揭秘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重阳节,起源,由来

    重阳节的起源:重阳节,又称“踏秋”,汉族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

  • 重阳节简介 中国传统节日之重阳节的来历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重阳节,节日

    重阳节简介:重阳节,又称“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