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怛罗斯之战简介 盛世大唐与阿拉伯帝国的碰撞

怛罗斯之战简介 盛世大唐与阿拉伯帝国的碰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128 更新时间:2024/1/27 10:14:27

怛罗斯之战简介:公元751年,中国的唐朝和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中国史书上称黑衣大食)之间為争夺中亚地区的权益在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附近)进行了一场改变歷史发展的战役,史称“怛罗斯之战“。此次战役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亚歷史发展,更在客观上推动了世界歷史进程。

公元750年十二月,唐朝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唐朝番将、高丽人)以石囯(今塔什干)“无番臣礼”為由率兵讨伐。石囯囯王被迫请和,高仙芝同意约和。但旋即毁约,乘其不备,突然袭击,虏其囯王及部眾,杀其人民,并掠夺财物无数。石囯王子逃走,向邻国及大食求救。大食对高仙芝欺诈、贪暴的行为十分愤慨,同时为了扩大其在中亚的影响,便和中亚诸小国组成十几万大军准备进攻唐朝。

次年四月,高仙芝得到情报,他马上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率领两万汉军及一万葛逻禄部番兵共三万大军越过葱岭(今帕米尔高原),经过三个月的长途跋涉到达怛罗斯与十餘万阿拉伯联军相遇,一场改变歷史的战斗就此打响。高仙芝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沉著应战,指挥若定,三万唐军在他的率领下发挥了惊人的战斗力,在战争的前五天占据了战场优势,十餘万阿拉伯联军被打得溃不成军、伤亡惨重。胜利的天枰逐渐向唐军倾斜,高仙芝似乎很快就可创造以弱胜强的战争神话。

但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战争是充满变数的,它的发展经常是不已人们的主观意志為转移的,战场上暂时的优势随时都可能因一系列不确定的意外的出现而转化為劣势。第五日傍晚,就在唐军节节胜利之时,葛逻禄番兵突然反叛,他们和阿拉伯人对唐军前后夹击。高仙芝对这始料未及的变故猝不及防,沉著和冷静被慌张与焦虑所取代,指挥立刻乱了章法,两万唐军在此形势下迅速崩溃,大多数士兵都倒在阿拉伯铁骑之下。

高仙芝乘夜间逃跑,但被叛变的蕃兵挡住去路,幸亏副将李嗣业拼死杀开一条血路,才得以逃脱。高仙芝脱险后,从慌乱中清醒过来,他收集逃出的数千士兵准备再战,但在李嗣业的劝说下最终放弃。阿拉伯联军在作战中被唐军的驍勇所震撼,因而也放弃了追击,一场大战就此结束。阿拉伯帝国从此取得了对中亚的控制。

此战过后,唐朝仍想恢复其对中亚的控制,两年后,新任的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带兵攻占了大勃津(今克什米尔),地区影响有所恢复。正当唐朝准备再和阿拉伯帝国争夺中亚之时,一场席卷中原大地的安史之乱爆发,使唐朝的希望彻底破灭。阿拉伯帝国对中亚统治使该地区的歷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中亚人民开始纷纷皈依伊斯兰教,伊斯兰文明从此在这块土地上扎下了根,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怛罗斯之战还產生了战争双方都意想不到的重大影响。此战后,有不少被俘虏的唐军士兵来到了阿拉伯帝国,他们中间不乏优秀的能工巧匠,这些工匠把中国包括造纸术在内的先进科学技术传授给了阿拉伯人,促进了阿拉伯帝国科学文化发展。阿拉伯人又将中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传入西方,推动了西方的发展与进步。

标签: 怛罗斯之战战争

更多文章

  • 清明节的历史 清明节为何会成为祭祖扫墓的节日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清明节的历史,清明节,节日

    清明节的历史: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传说是在春

  • 清明节的风俗 传统节日清明节的风俗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明节,风俗

    清明节的风俗: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荡秋

  •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为什么又被称为寒食节?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明节,传统文化

    清明节的由来: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

  •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清明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明节,节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

  • 鄱阳湖之战交战双方 朱元璋为什么会以弱胜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鄱阳湖之战,朱元璋

    鄱阳湖之战交战双方:鄱阳湖之战是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南部中国在鄱阳湖水域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在中国水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此战前后历时37天,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投入兵力、舰支之多、战斗之激烈都是空前的。从双方兵力对比来看,陈军号称60万,朱军仅有20万;陈军的战船大多是新造的,形体高大,装备精

  • 鄱阳湖之战的背景 鄱阳湖之战为什么会爆发?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鄱阳湖之战,战争

    鄱阳湖之战为何爆发?鄱阳湖之战为蒙元帝国末期,两支汉人政权间的决战,即朱元璋军与陈友谅军之间在鄱阳湖进行的一场决战。这场决战的胜利决定了朱元璋政权兴起,奠定了朱明王朝近三百年的的基础。蒙古人建立了元帝国后,移居大都为都城,以便于统治,另在北部设上都,以统治分封于草原的蒙古各部。蒙元王朝虽历时百年,但

  • 鄱阳湖之战简介 决定了朱元璋命运的一场大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鄱阳湖之战,朱元璋

    鄱阳湖之战简介:鄱阳湖大战是指宋龙凤九年(1363年)七月,在朱元璋统一江南之战中,朱元璋率军在鄱阳湖(今江西鄱阳湖)击败陈友谅军的一场著名水战。这场战役,是朱元璋当皇帝、建大明最为关键的一场恶战。此战的地位,在今天我们看来,可以同“三国周郎赤壁”的赤壁之战划等号。赤壁的熊熊战火,彻底搅醒了阿瞒一统

  • 漠北之战的结局 历史上漠北之战所带来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漠北之战结局,漠北之战影响

    漠北之战结局:漠北之战最终以汉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在这次战役中,共歼灭匈奴军9万余人,使其一时无力渡漠南下。西汉亦损失兵力数万人,马10万余匹。左贤王所部主力几乎全部被歼。伊稚斜单于因与兵众失散十余日,以致于被误认为战死沙场,右谷蠡王自立为单于,十几天后伊稚斜单于复出,右谷蠡王乃去号,匈奴王廷的混乱

  • 漠北之战的战略 汉武帝刘彻如何布置漠北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漠北之战,汉武帝,刘彻

    漠北之战战略:元朔六年(前123年)漠南会战后,匈奴伊稚斜单于撤兵漠北的目的之一,是企图“诱罢汉兵,缴极而取之”。不料汉武帝却转攻河西,使匈奴的诱兵之计落空。恼羞成怒的伊稚斜单于,于元狩三年(前120年)春发数万骑兵,分别从右北平、定襄两郡入犯,杀略千余人,企图借以激怒汉武帝,诱使汉军北进,在漠北予

  • 漠北之战发生在何时 漠北之战的战役经过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漠北之战,漠北之战经过

    漠北之战经过:漠北之战发生于中国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是汉军在距离中原最远的战场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也最艰巨的战役。河南、漠南之战后,匈奴单于虽率部远徙漠北,仍不断攻掠汉朝北部边郡,企图诱汉军越过大漠,以逸待劳,击灭汉军。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遣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5万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