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桓温第一次北伐的原因、过程和结果都是什么?(桓温北伐)

桓温第一次北伐的原因、过程和结果都是什么?(桓温北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506 更新时间:2023/12/31 13:46:00

桓温第一次北伐简介:桓温第一次北伐的背景原因和过程

背景

陶侃平定了苏峻的叛乱以后,东晋王朝暂时获得了安定的局面。这时候,北边却乱了起来。

后赵国主石虎(石勒儿子)死了以后,内部发生大乱,公元352年,氏族贵族苻健也乘机占领了关中,建立了前秦。永和五年(349年),后赵皇帝石虎去世,其后诸子争位,后赵国内混乱。其时东晋朝中就已经准备北伐,并由征北大将军褚裒主持北伐,但以失败告终。后赵大将冉闵称帝,建立了魏国,史称冉魏;前燕慕容皝又灭了冉魏。而桓温在当时亦随即移屯安陆,屡次上表请求北伐,但因其平灭成汉后威望太高,朝廷不愿桓温北伐成功而令威名更盛,于是在褚裒北伐以后提拔殷浩继续准备北伐,对桓温的上请不作回应。

同时,北方氐人苻健于永和六年(350年)入关,并于次年建立前秦,至永和八年(352年)称帝。前秦建国后多次与东晋作战。及至永和九年(353年)殷浩发动北伐,目标是前秦控制的洛阳,正是试图利诱前秦将领梁安及雷弱儿叛秦,乘关中混乱,前秦驻洛阳的军力入援之机进取洛阳。

然而,殷浩是个只有虚名、没有军事才能的文人。他出兵到洛阳,被羌族人打得大败,死伤了一万多人马,连粮草武器也丢光了。桓温又上了道奏章,要求朝廷把殷浩撤职办罪。晋穆帝没办法,只好把殷浩撤了职,同意桓温带兵北伐。

过程

永和十年(354年)二月己丑日,桓温自江陵率四万步骑北伐,取道武关入关,又命水军自襄阳进至南乡郡;同时梁州刺史司马勋亦经子午道北伐前秦。桓温先派别军进攻上洛,俘获前秦荆州刺史郭敬,于是进击青泥城。前凉秦州刺史王擢见司马勋攻略前秦西部,于是进攻陈仓以作响应。

前秦皇帝苻健面对桓温大军北伐,派遣太子苻苌、丞相苻雄等人率兵五万驻屯峣柳以作抵抗。四月己亥日,桓温在蓝田县与苻苌等军大战,虽然苻生单骑突陈杀伤不少晋兵,但晋兵在桓温的统率下仍大败秦兵;同时桓冲又在白鹿原击败苻雄军。桓温在大败前秦军队后就继续向长安进发,进据灞上。当时苻苌等军退屯城南,苻健于是尽发精兵三万人,在大司马雷弱儿等人率领下与苻苌会合,只留六千老弱士兵留守长安小城。

当时前秦首都长安危急,三辅各郡县都来向桓温归降,桓温安抚并让居民恢复原来生活。当时居民又争相以牛酒劳军,又夹道观看前来的军队,老人更流着泪说:“不图今日复睹官军。”面对这个形势,顺阳太守薛珍劝桓温直逼长安,但桓温不听从,驻屯灞上后就没有进渡灞水,一直与前秦军相持,并打算收割当地的麦子作军粮以继续对峙。

但苻雄先率七千骑进袭司马勋,并在子午谷击败他。后又与诸军在白鹿原与桓温大战,杀晋兵万余人。而当时前秦更抢先一步收割麦子,而且坚壁清野,令桓温陷入缺粮困境。在战事不利和缺粮之下,桓温唯有在六月丁丑日迁关中三千多户人南归。苻苌见桓温退兵,更领兵追击,至潼关时已屡败晋军,伤亡数以万计。当时薛珍以桓温被逼退兵,当众称许自己之勇而指责桓温太慎重,于是被桓温所杀。

另一方面,进攻陈仓的司马勋和王擢虽攻破陈仓,但亦被苻雄所败,司马勋退回汉中而王擢回略阳。北伐至此结束。

标签: 桓温北伐桓温东晋

更多文章

  • 桓温北伐有哪些影响?桓温三次北伐带来什么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桓温,桓温北伐,晋朝

    桓温北伐有哪些影响?桓温北伐,是东晋时期将领桓温分别于永和十年(354年)、永和十二年(356年)及太和四年(369年)发动北伐北方十六国的战役。但除了第二次北伐成功收复洛阳,其余两次皆被击退,成效不大。桓温北伐,为其带来极大声望,尤其第二次北伐收复洛阳后,桓温曾在隆和元年(362年)请迁都洛阳,并

  • 萨拉热窝事件的背景:塞尔维亚不甘心被吞并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萨拉热窝事件,一战,斐迪南大公,

    分裂与统一20世纪,摆脱了土耳其人统治的塞尔维亚在巴尔干地区日趋强大起来,已成为南斯拉夫人反对外国统治、争取民族统一的核心。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的南斯拉夫人,强烈要求摆脱奥匈帝国的统治,与塞尔维亚合并,建立统一的南斯拉夫国家。以塞尔维亚为中心的南斯拉夫民族统一运动的发展,使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者极

  • 萨拉热窝事件前的国际局势:大国之间矛盾加剧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萨拉热窝事件,一战,斐迪南大公,

    德法之间的矛盾也促使法国向英国靠拢。法国企图从德国手里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为此积极准备“复仇”战争。德法两国为争夺北非摩洛哥,也有着尖锐的矛盾。推动法国与英国接近的另一个原因是它的盟国俄国在日俄战争中大大削弱,如果德法发生战争,法国不可能指望俄国的有力支援。在这些情况下,英法两国于1904年4月8日

  • 萨拉热窝事件的评价:普林西普被认为是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萨拉热窝事件,一战,斐迪南大公,

    1914年6月28日,这一天是星期天,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阳光明媚,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携妻索菲亚来这里作特别访问。他此行的目的是想使妻子得到她在维也纳得不到的皇室荣誉和对毗邻的塞尔维亚挑衅。然而他却忘记了,这块土地是奥匈帝国在1908年所吞并,对他充满了仇恨、刺杀他的阴谋正在酝酿着。当枪

  • 萨拉热窝事件中的受害者斐迪南:奥匈帝国王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斐迪南大公,普林西普,萨拉热窝事件,

    弗朗茨·斐迪南大公(Archduke Franz Ferdinand of Austria,1863年12月18日—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皇帝之弟卡尔·路德维希大公之子。皇帝独子皇太子鲁道夫于1889年精神病自杀后成为皇位继承人。因他主张通过兼并塞尔维亚王国将奥匈帝

  • 萨拉热窝事件中的刺客普林西普:一名塞族学生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普林西普,萨拉热窝事件,一战,

    加夫里若·普林西普(1894年7月25日—1918年4月28日),波斯尼亚人,塞尔维亚族民族主义者,黑手党成员。刺杀王储斐迪南时,加夫里若·普林西普的身份是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学生。事后普林西普承认了自己的罪行,由于当时他还不满20岁,不能判死刑。于是公元1914年10月被判20年有期徒刑。狱中

  • 萨拉热窝事件简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萨拉热窝事件,一战,费迪南大公,

    萨拉热窝是被奥匈帝国占领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首府。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在邻近塞尔维亚边境进行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的军事演习。这一天是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联军1389年被土耳其军队打败的日子,演习选定在这一天是具有挑衅意义的,奥匈皇储斐迪南大公亲自检阅了这次演习。演习结束后,斐迪南大公返回萨拉

  • 索姆河战役战前准备:英军第一次使用了坦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索姆河战役,霞飞,德国,

    索姆河战役是协约国在 1916 年总战略进攻计划的一部分。计划拟定的内容是:在福煦将军的统一指挥下,法国法约勒将军的第 6 集团军和英国罗林森 将军的第 4 集团军,负责突破囤驻在富科库尔、埃比泰讷(40公里)地区的德国冯·贝洛将军之第 2 集团军的防御阵地;并运用骑兵兵团向法军负责的佩罗讷、莫伯日

  • 索姆河战役的背景:英军将领误判造成重大伤亡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索姆河战役,霞飞,德国,

    索姆河战役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会战之一,英法为突破德军防线,并将德军逼回法德边境,于1916年7月1日起,在法国北方的索姆河区域发动作战。是次战役双方伤亡多达110万人,是一战中最血腥一役,也是英军史上伤亡最惨重的战斗。1916年2月,德军对法国凡尔登发动炮击,法军伤亡惨重,英军担当起在索姆河冲锋陷阵

  • 索姆河战役简介:一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索姆河战役,霞飞,德国,

    索姆河战役(1916年7月至11月),是霞飞发动的。他的目的在迫使德国从俄国战线撤出部队,予德军以致命打击,并减轻对凡尔登的压力。由于索姆地区没有什么战略目标,英国指挥官道格拉斯·黑格爵士在最初被告知这个战役时,宁愿选择更便于进攻的象佛兰德这样的防区。虽然他并不属霞飞管辖,但他的方针是,如果他感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