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桓温第二次北伐的原因、过程和结果都是什么?(桓温北伐)

桓温第二次北伐的原因、过程和结果都是什么?(桓温北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663 更新时间:2023/12/28 22:49:37

桓温北伐,是东晋时期将领桓温分别于永和十年(354年)、永和十二年(356年)及太和四年(369年)发动北伐北方十六国的战役。但除了第二次北伐成功收复洛阳,其余两次皆被击退,成效不大。

背景

永和七年(351年),后赵灭亡,后赵将领姚弋仲降晋,其子姚襄亦随父归降,皆获东晋遥封官职及爵位。次年姚弋仲死,姚襄依从父亲遗命南奔东晋,驻屯谯城。永和八年(352年),姚襄在谢尚兵败后退屯历阳,并大行屯田及训练将士。然而因为殷浩忌惮姚襄,竟多次派刺客刺杀他,又派魏憬意图偷袭他,最终令姚襄决心叛晋。永和九年(353年),姚襄就于殷浩北伐期间临阵叛晋,倒伐攻击殷浩,不但令殷浩北伐失败,更盘据淮河一带,在盱眙建立根据地。

永和十年(354年),江西流民郭敞等人在东晋侨置陈留郡的堂邑叛乱,捕掳陈留太守刘仕向姚襄归降。因着临近东晋赖以自守的长江天险,于是令东晋朝廷十分震惊,立刻加强对京师建康的防守。然而,姚襄没有南进,反倒北归,于是转据许昌

原本降晋的周成又于永和十年叛晋,进据洛阳。姚襄据许昌后就于永和十二年(356年)起兵进攻洛阳。

另一方面,完成第一次北伐而回荆州的桓温多次上表请求迁都洛阳,修复在洛阳的皇家园陵,但都未获批准。随后又升桓温为征讨大都督,督司、冀二州诸军事,专委讨伐姚襄之任。而因此就促成桓温发动第二次北伐。

过程

桓温于永和十二年(356年)在江陵起兵,先遣督护高武据鲁阳,辅国将军戴施驻屯黄河上,以水军进逼许昌和洛阳,更请徐、豫二州派兵经淮泗入黄河协助北伐。桓温自己则从后领兵作众人继援。

八月己亥日,桓温到达洛阳城南的伊水,久围洛阳不破的姚襄于是撤去围城军,转而抵抗桓温,并在伊水水北的树林中埋伏精兵,试图诱使桓温率兵后退,在其后退时派伏兵突击。然而桓温拒绝姚襄后退的请求,姚襄意图依伊水而战,而桓温则结阵向前进攻,更亲身披甲督战,于是大败姚襄,姚襄逃到洛阳北山,及后更与余众西奔并州,桓温未能追及。

随后,周成以洛阳向桓温投降。桓温及后留兵戍守洛阳,并且置陵令,修复各个皇陵后就押著周成及带着三千多家归降的平民南归。第二次北伐至此结束。

标签: 桓温北伐桓温东晋

更多文章

  • 桓温第一次北伐的原因、过程和结果都是什么?(桓温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桓温北伐,桓温,东晋,

    桓温第一次北伐简介:桓温第一次北伐的背景原因和过程背景陶侃平定了苏峻的叛乱以后,东晋王朝暂时获得了安定的局面。这时候,北边却乱了起来。后赵国主石虎(石勒儿子)死了以后,内部发生大乱,公元352年,氏族贵族苻健也乘机占领了关中,建立了前秦。永和五年(349年),后赵皇帝石虎去世,其后诸子争位,后赵国内

  • 桓温北伐有哪些影响?桓温三次北伐带来什么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桓温,桓温北伐,晋朝

    桓温北伐有哪些影响?桓温北伐,是东晋时期将领桓温分别于永和十年(354年)、永和十二年(356年)及太和四年(369年)发动北伐北方十六国的战役。但除了第二次北伐成功收复洛阳,其余两次皆被击退,成效不大。桓温北伐,为其带来极大声望,尤其第二次北伐收复洛阳后,桓温曾在隆和元年(362年)请迁都洛阳,并

  • 萨拉热窝事件的背景:塞尔维亚不甘心被吞并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萨拉热窝事件,一战,斐迪南大公,

    分裂与统一20世纪,摆脱了土耳其人统治的塞尔维亚在巴尔干地区日趋强大起来,已成为南斯拉夫人反对外国统治、争取民族统一的核心。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的南斯拉夫人,强烈要求摆脱奥匈帝国的统治,与塞尔维亚合并,建立统一的南斯拉夫国家。以塞尔维亚为中心的南斯拉夫民族统一运动的发展,使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者极

  • 萨拉热窝事件前的国际局势:大国之间矛盾加剧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萨拉热窝事件,一战,斐迪南大公,

    德法之间的矛盾也促使法国向英国靠拢。法国企图从德国手里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为此积极准备“复仇”战争。德法两国为争夺北非摩洛哥,也有着尖锐的矛盾。推动法国与英国接近的另一个原因是它的盟国俄国在日俄战争中大大削弱,如果德法发生战争,法国不可能指望俄国的有力支援。在这些情况下,英法两国于1904年4月8日

  • 萨拉热窝事件的评价:普林西普被认为是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萨拉热窝事件,一战,斐迪南大公,

    1914年6月28日,这一天是星期天,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阳光明媚,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携妻索菲亚来这里作特别访问。他此行的目的是想使妻子得到她在维也纳得不到的皇室荣誉和对毗邻的塞尔维亚挑衅。然而他却忘记了,这块土地是奥匈帝国在1908年所吞并,对他充满了仇恨、刺杀他的阴谋正在酝酿着。当枪

  • 萨拉热窝事件中的受害者斐迪南:奥匈帝国王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斐迪南大公,普林西普,萨拉热窝事件,

    弗朗茨·斐迪南大公(Archduke Franz Ferdinand of Austria,1863年12月18日—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皇帝之弟卡尔·路德维希大公之子。皇帝独子皇太子鲁道夫于1889年精神病自杀后成为皇位继承人。因他主张通过兼并塞尔维亚王国将奥匈帝

  • 萨拉热窝事件中的刺客普林西普:一名塞族学生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普林西普,萨拉热窝事件,一战,

    加夫里若·普林西普(1894年7月25日—1918年4月28日),波斯尼亚人,塞尔维亚族民族主义者,黑手党成员。刺杀王储斐迪南时,加夫里若·普林西普的身份是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学生。事后普林西普承认了自己的罪行,由于当时他还不满20岁,不能判死刑。于是公元1914年10月被判20年有期徒刑。狱中

  • 萨拉热窝事件简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萨拉热窝事件,一战,费迪南大公,

    萨拉热窝是被奥匈帝国占领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首府。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在邻近塞尔维亚边境进行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的军事演习。这一天是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联军1389年被土耳其军队打败的日子,演习选定在这一天是具有挑衅意义的,奥匈皇储斐迪南大公亲自检阅了这次演习。演习结束后,斐迪南大公返回萨拉

  • 索姆河战役战前准备:英军第一次使用了坦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索姆河战役,霞飞,德国,

    索姆河战役是协约国在 1916 年总战略进攻计划的一部分。计划拟定的内容是:在福煦将军的统一指挥下,法国法约勒将军的第 6 集团军和英国罗林森 将军的第 4 集团军,负责突破囤驻在富科库尔、埃比泰讷(40公里)地区的德国冯·贝洛将军之第 2 集团军的防御阵地;并运用骑兵兵团向法军负责的佩罗讷、莫伯日

  • 索姆河战役的背景:英军将领误判造成重大伤亡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索姆河战役,霞飞,德国,

    索姆河战役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会战之一,英法为突破德军防线,并将德军逼回法德边境,于1916年7月1日起,在法国北方的索姆河区域发动作战。是次战役双方伤亡多达110万人,是一战中最血腥一役,也是英军史上伤亡最惨重的战斗。1916年2月,德军对法国凡尔登发动炮击,法军伤亡惨重,英军担当起在索姆河冲锋陷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