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95年12月8日:丁善德逝世

1995年12月8日:丁善德逝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94 更新时间:2024/2/29 4:26:11

1995年12月8日,丁善德在上海去世。丁善德(1911年11月12日~1995年12月8日),江苏昆山玉山镇人。1928年毕业于昆山县立中学初中,在校读书时酷爱音乐,广泛接触民间音乐,自学二胡、笛子、三弦、琵琶和风琴,是时系昆山县中学国乐组组长。

人物经历

1917~1928年,在家乡读书时,自学二胡、笛子、琵琶和风琴。

1928年秋,考入上海国立音乐院,1935年毕业。当年秋,受聘为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院音乐系教授。

1937年,回母校任教。1941年该校改为私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他任校长。

1945年,先后创作《春之旅》钢琴组曲和《E大调钢琴奏鸣曲》。

1947年10月,赴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从师于N·布朗热和A·奥涅格等。留法期间的主要作品有:钢琴曲《序曲三首》和《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等。

1949年9月,归国,执教于上海音乐学院,任理论作曲系教授兼系主任。陆续编写出《单对位法》、《复对位法》和《赋格写作技术》等教材。

1947年,赴法国巴黎音乐院学习作曲,指导教师为布朗热教授及渥朋教授。

1949年,回国后,长期在上海音乐学院执教,历任副院长兼作曲系主任。先后担任柏林国际舒曼钢琴比赛(1956年)、波兰国际肖邦第六届钢琴比赛(1960年)、比利时伊丽莎白皇后国际钢琴比赛(1964年)评委。在国内多次举行个人钢琴独奏会。他的主要作品有大型器乐曲《长征交响曲》、《新中国交响组合》,大合唱《黄浦江颂》等。其中《长征交响曲》是我国第一部以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这一伟大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大型管弦乐作品。

1956年,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并先后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音乐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和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曾多次出国访问,担任过R·舒曼国际比赛、第6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以及比利时伊丽莎白女国际音乐比赛的评委。应邀担任1956年舒曼国际钢琴比赛、

1960年,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和1964年伊丽莎白女王国际钢琴比赛评委。

1959~1961年,创作的《长征交响曲》,得到国内外音乐界很高评价。

满天下

60年来,丁善德先后培养了朱工一、周广仁、陆洪思、罗忠容、陈铭志、施咏康、胡登跳、施全波、陈钢、王西麟、王酩、刘念劬等一大批知名的音乐家,桃李满天下。

功底深厚

作为作曲家,功底深厚,修养全面,创作涉及到交响乐、协奏曲、大合唱、室内乐、器乐独奏、艺术歌曲以及电影音乐等各个方面,仅编号作品就达35种。其中如《长征交响曲》、《黄浦江大合唱》;儿童钢琴组曲《快乐的节日》;钢琴曲《新疆舞曲》第1、2号、《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等;

艺术歌曲《歌颂主席》、《延安夜月》、《爱人送我日葵》、《丰收山歌》等;民歌编配钢琴伴奏曲《太阳出来喜洋洋》、《槐花几时开》、《玛依拉》、《想亲娘》、《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等都是深得群众好评,并且饮誉海内外的力作。

作为理论家,他结合教学实践和创作实践,发表了有关音乐教育、创作心得以及作家作品研究的论不下百篇;并有《单对位法》、《复对位法》、《赋格写作技术纲要》以及《作曲技法探索》《如识别黄色音乐》(与人合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年)等学术专著问世。

音乐社会活动家

作为音乐社会活动家,他是历届“上海之春”以及许多全国性的音乐比赛的领导成员,他出访过民主德国(1954)、罗马尼亚、波兰(1979)、日本、朝鲜(1985);参加过波兰第一届肖邦国际学术会议(1960)、亚洲作曲家代表会议(1981·香港)、海峡两岸作曲家座谈会(1988·纽约);

担任过舒曼钢琴、歌唱国际比赛(1956·民主德国)、第六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1960·波兰)、比利时伊丽莎白皇太后国际钢琴比赛(1964)、英国利兹国际钢琴比赛(1984)评委。通过这些活动,有效地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音乐文化交流,增进了彼此的友谊和相互了解。60年来,丁善德为中国现代音乐文化的发展,克尽己责,卓有建树,是中国老一辈音乐家中当之无愧的杰出代表之一。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2003年12月9日:国际反腐败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2003年10月31日,第5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同年12月9日至11日,联合国在墨西哥梅里达举行国际反腐败高级别会议,正式签署《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此后,联合国决定将每年的12月9日确立为国际反腐败日,以纪念公约的签署和唤起国际社会对腐败问题的重视与关注。发展历史为有效预防和打

  • 1608年12月9日:约翰·弥尔顿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1608年12月9日,约翰·弥尔顿出生。弥尔顿的父亲是一位法律文书,家境较为殷实。他父亲虽然是清教徒,但并不像当时其他的清教徒那样呆板,他喜欢音乐,也引导弥尔顿喜爱上音乐。他还爱书如命,而年轻的弥尔顿打小就同父亲一样爱好书籍。弥尔顿的父亲还专门为他聘请了私人教师,弥尔顿刚满十岁时,就能写出一些不错的

  • 1882年12月9日:数学家李善兰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李善兰,原名李心兰,字竟芳,号秋纫,别号壬叔。逝世于1882年12月9日,浙江海宁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数学、天文学、力学和植物学家,创立了二次平方根的幂级数展开式,研究各种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现称“自然数幂求和公式”),这是李善兰也是19世纪中国数学界最重大的成就。人物生平

  • 1447年12月9日:明宪宗朱见深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朱见深原名朱见濬,正统十二年(1447年)十二月九日,出生于北京紫禁城。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即明宪宗(1464至1487年在位),后更名朱见濡。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母孝肃皇后周氏。朱见深本为太子,土木之变后其父朱祁镇被瓦剌掳去,叔父朱祁钰即帝位。到景泰三

  • 1948年12月10日:世界人权日设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12月10日为世界人权日,为纪念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世界人权宣言》而设立的纪念日。世界人权日提醒人类,现时在人类的社区及全世界,还有持续的人权问题。要让人权在全世界得以落实推行,还有赖全人类的努力。设立宗旨 “世界人权日”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二战是世界上的资本主义国

  • 1901年12月10日:诺贝尔奖首次颁发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诺贝尔奖(The Nobel Prize),是以瑞典的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895年创立的奖项。在世界范围内,诺贝尔奖通常被认为是所有颁奖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诺贝尔奖最初分

  • 1867年12月10日:坂本龙马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庆应三年11月15日(1867年12月10日),坂本龙马在京都与同藩倒幕派人士、陆援队队长中冈慎太郎商谈时,在京都酱油商近江屋遇刺身亡。死后,由明治维新后的新政府追赠正四位。坂本龙马(さかもとりょうま,1836年1月3日-1867年12月10日),日本明治维新时代的维新志士,倒幕维新运动活动家,思想

  • 1998年12月10日:王淦昌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1998年12月10日21时48分,王淦昌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王淦昌(1907年5月28日—1998年12月10日),男,出生于江苏常熟,核物理学家、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3年获柏林大学博士学位。19

  • 张天师传说的艺术特色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龙虎山张天师的传说虽然数目庞大,但是每个故事内容在其本质上有着共同的叙事机制以及类似的艺术特征。(一)多元化的口头叙事文学——历史与文学、宗教信仰与世俗情趣的交融渗透民间传说往往有一个内在的传说核,而这个传说核是一个客观实体,而整个叙事是以传说核为中心展开的。民间传说的这种特点意味着它注定成为是沟通

  • 张天师形象的艺术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张天师是以张道陵的原型所创造出来的具有广泛概括意义的道士形象,是融注道教理想与民众意愿的活神仙。龙虎山流行的天师传说中,张天师是一个“箭垛式人物”,劳动人民在这个形象上加上一个又一个传奇,使之性格特征不断饱满、丰富。这是在一定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借助神奇幻想对天师形象进行夸张虚构的产物,传说中的张天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