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天师传说的艺术特色

张天师传说的艺术特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615 更新时间:2024/1/25 9:18:47

龙虎山天师的传说虽然数目庞大,但是每个故事内容在其本质上有着共同的叙事机制以及类似的艺术特征。

(一)多元化的口头叙事学——历史与文学、宗教信仰与世俗情趣的交融渗透

民间传说往往有一个内在的传说核,而这个传说核是一个客观实体,而整个叙事是以传说核为中心展开的。民间传说的这种特点意味着它注定成为是沟通历史文学的桥梁。龙虎山张天师的传说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

首先,历史上确有张天师这个人物,张天师指道教的创立者张道陵以及与其一脉相承的后世子孙。居于龙虎山的每一代张天师都有宗谱可寻,有名有姓,真实的人物给整个传说增加了现实感与历史感,不会因其魔幻超现实的色彩而类似神话般遥远虚幻。

其次,整个龙虎山张天师传说体系是以龙虎山地区为据点,每个传说的发生都有确切而现实的地点,大部分传说都有山川风物为其支撑,即使传说中有很多幻想色彩,人们面对着就在眼前的怪石、奇象,仍然会觉得这似乎是“可信的”。

地点和人物的确定,具体物体的支撑,使得张天师传说在大量的文学艺术加工下依然能够脱离神话性质的虚无色彩,保持着厚重的历史感与现实感,实现历史与文学的结合与统一。张天师传说文化内涵探究及人物形象分析

同时,龙虎山张天师传说虽然是属于道教思想的范畴,但是这类传说已经远远超出了宗教思想模式,具有了社会批判意义。传说中有大量的世俗生活图景,表达人们现世的生活态度与主题。中国实行政教分离,传统的佛教、道教都具有宽容大度的作风,因此民众十分灵活自由地选取宗教题材来创作口头文学与通俗文学,表达宗教、非宗教以及反宗教的主题。

例如这则关于三教争地故事:张天师、孔圣人、如来佛都看中了龙虎山这块宝地,争执不下,有凤鸟停留三人赌约,猜中凤凰停处是宝物者永占此地张天师猜法印宝剑,孔圣人猜笔墨纸砚,如来佛猜佛珠莲台,天师胜出,得占宝地。民众仿佛是以一种戏谑的、隔岸观火的情感来看待三教争夺主导地位的斗争。故事中的人物,张天师、孔圣人、如来佛都脱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外衣,全部都世俗化、人格化。

龙虎山张天师的传说将宗教教义与世俗情感相联系,不仅为百姓所喜闻乐见,同时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就宗教学、宗教史的价值而言,它有助于我们认识张遒陵所代表的正一道在中国道教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在民间的深远影响。张天师在从古到今、从南到北的中国大地上,深受民众敬仰,民众津津乐道他斩妖驱邪的故事,表达出倚赖和期望这位活神仙来帮助自己对付自然界与社会上邪恶势力的普遍心态。

在张天师身上,既有历代天师的影子,更是广大民众宗教心理的生动体现。从他们对张天师的敬仰,表现出作为符箓派的正一道和下层民众的密切关系。同时由于这类传说都是由民众创作口头的,极富民间世俗色彩,往往也能够最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结构以及社会状况,帮助学者们研究多样化的民间历史文化。

(二)社会实用功能——道德劝诫和伦理规范

道教和其他宗教一样,十分重视道德教化。《太上感应篇》和《文昌帝君阴鹭文》就是它对世人的道德训诫。就《太上感应篇》所提倡的二十项善行和反对的一百五十项恶行本身来看,大多数是对民间淳朴道德规范的认可,有些是我们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如“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都是以教义的形式对人们进行道德劝诫和伦理规范。张天师传说文化内涵探究及人物形象分析。

在龙虎山张天师小说中同样寄了当地人人文规诫的要求。例如《无蚊村》的传说,这里的张天师与民间凡人无二,奉守着“百事孝为先”的伦理观念。孝道是儒家极力推崇的,儒家的孝观念对民间有很大的影响,在民间广泛流传着以孝为主题的传说。即使在这则讲述道教教主故事的传说中,人们也忘不了儒家的孝,体现出我国民间文化中儒道混合的特色。

在这则传说中同样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张天师母亲之口说出的“学道者,应以德为本,德乃道之根”。在我国,民间传统心理一直是排斥纯粹的宗教修炼的。相反,在老百姓看来,真正能修道成功的只有通过“积德”来完成。无论是土生土长的道教、异土移植的佛教还是其它在中华大地传播的宗教,功德圆满都是每个修炼者成功的不二法门。这则张天师传说折射出了我国典型的民众心态。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张天师形象的艺术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张天师是以张道陵的原型所创造出来的具有广泛概括意义的道士形象,是融注道教理想与民众意愿的活神仙。龙虎山流行的天师传说中,张天师是一个“箭垛式人物”,劳动人民在这个形象上加上一个又一个传奇,使之性格特征不断饱满、丰富。这是在一定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借助神奇幻想对天师形象进行夸张虚构的产物,传说中的张天师不

  •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1896年12月10日晚上,诺贝尔在圣利摩的米欧尼德庄去世,终年63岁。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斯德哥尔摩,1896年12月10日逝世。诺贝尔一生拥有355项专利

  • 1830年12月10日:艾米莉·狄金森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艾米莉·狄金森(1830年12月10日-1886年5月15日),美国传奇诗人。出生于律师家庭。青少年时代生活单调而平静受正规宗教教育。从二十五岁开始弃绝社交,在孤独中埋头写诗三十年,留下诗稿一千七百余首;生前只是发表过七首,其余的都是她死后才出版,并被世人所知,名气极大。狄金森的诗主要写生活情趣,自

  • 2003年12月11日:国际山岳日诞生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国际山岳日的首次纪念活动于2003年12月11日举行。“国际山岳日”是2003年联合国设立的以促进对保护山岳生态系统的认识,进一步了解贫困的山区居民的生存需要的节日。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最近调查,在发展中和转型经济国家,大约有两亿四千五百万山区居民的生活面临粮食短缺的威胁。“国际山岳日”旨在唤起国际

  • 1911年12月11日:导弹之父钱学森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钱学森于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钱学森,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 1754年12月11日:小说家吴敬梓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吴敬梓(1701年—1754年12月11日),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滁州全椒县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幼

  • 1946年12月11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Emergency Fund,简称UNICEF),原名“联合国国际儿童紧急救助基金会”,于1946年12月11日创建,最初目的是满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与中国儿童的紧急需求。1950年起,它的工作扩展

  • 1803年12月11日:柏辽兹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艾克托尔·路易·柏辽兹(HectorLouisBerlioz,1803年12月11日—1869年3月8日),法国作曲家,法国浪漫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1803年12月11日出生于法国南部小镇拉科特-圣安德烈,1869年3月8日逝于法国巴黎,终年66岁。灵感来源柏辽兹喜欢从著名的文学作品中汲取灵感,这也

  • 1931年12月11日:威斯敏斯特法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1931年12月11日,英国会制定了英联邦宪章,即《威斯敏斯特法案》。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殖民地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直辖殖民地、二是保护国、三是自治领。大战后,殖民地的独立运动高涨,自治领的分离运动加强。1931年12月11日,英国会制定了英联邦宪章,即《威斯敏斯特法案》。规定:白种人统治的自治领

  • 张天师作法为母驱蚊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蚊子,乃肮脏水中而生,雄者吸植物的汁液,雌者吸人畜的血液,是传播疾病的害虫,人人恶之。据传,正一道祖庭龙虎山嗣汉天师府所在地,在宋代以前原是倪氏山寨,当时草木丛生,淤泥遍地,蚊子十分猖獗。宋代以后,尤其元明时期,世袭天师地位显赫起来,帝王拨金赐银兴建天师府,并赐联“南国无双地,西江第一家”。倪氏山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