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的诗画为什么能保存千年不腐烂

古代的诗画为什么能保存千年不腐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675 更新时间:2024/1/19 18:48:45

很多年代久远的古董,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蚀,或者变色。但古代的字画似乎都能比较好的保存下来,甚至是有些千年以前的画作几乎也没被腐蚀掉,那古人是通过什么办法达到防腐的呢?其实这也体现了古人的智慧,还有前瞻性。因为只要是名人的字画,在古代肯定也价值连城,甚至可能会被当做传家宝,所以如难让笔墨一直不掉色就成一大难题。当然办法永远比困难多,一起来看看他们究竟是怎么做的吧。

众所周知,迄今传世最早的书法作品,是故宫博物院所藏西晋学家陆机的章草《平复帖》,作为中国第一件流传有序的法帖墨迹,享有“法帖之祖”的美誉。

《平复帖》创作时间至少在1700年前,但至今不腐,古人是如何做到的?

让我们把《平复帖》放大了看。古代的诗画为什么能保存千年?靠什么防腐?看到那横横竖竖的痕迹没?

这是纸表面的纤维束,非密集,仔细看甚至还能看到一些未及捣碎的成股的麻绳头,用现代人的话来说,就是“帘纹不显,似不曾有效地研光,纸吃墨力差”。

如果放到陆机生活的那个年代,这些特征,就叫做“制作原始”,与出土汉纸相仿佛。

这些证据,说明《平复帖》所用的纸张材料为:麻纸。

先前曾有人将其鉴定为“蚕茧纸”,但经专家多次检验,确认该帖为早期的麻纸。

那《平复帖》千年不腐,所用纸张材质有直接的关系吗?

即使是现代,所有被称之为“麻”的物件,都有粗糙、古朴的意味,麻纸也不例外。

陆机当年所用的麻纸,现代仍有小范围民间小作坊在生产,只是现代制作麻纸的材料,是纯枸树皮。比如甘肃东南部陇南市北端生产的“西和麻纸”,距今就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纯手工制作的西和麻纸

这种麻纸当地人也叫土纸,它以纯枸树皮为原材料,经斩竹漂塘、煮徨足火、舂臼、荡料入帘多等道工序制成。

它素以纸色古朴、纸质柔韧(抗撕裂)、耐磨、手感绵滑、极富弹性、不褶皱、千年不朽而适宜书写优雅的书札文书、长卷、册页等书画作品。

但西和麻纸究竟始于什么时候,无人知晓。据当地传承人说,自打记事起,村子里祖祖辈辈就在造纸。

在过去四五十年间,新疆、陕西、内蒙古等地都有古纸出土。1986年天水放马滩5号汉墓出土的古纸就是麻纸,最大一片21×19厘米,色泽白净、薄而匀,是张麻纸,其中纤维为大麻纤维↓

看来,麻纸确实能抵御千年风霜,坚挺地流传到现代,即使是置于无人看管的墓中。

而陆机所书信件的那张麻纸,由于受到后代钦慕者妥善地保管,要流传到现在,也不是什么难事。

除了纸张,我国古画想千年不腐,还有一个绝招。

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书画那么多,并不是所有都是用的麻纸,那那些没用麻纸的书画,用的是什么防腐高招呢?

这,还是让我们从喜气洋洋的春节开始说起。

春节年年有,对联户户新。

每逢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张贴着喜庆吉祥的对联,洋溢着团圆,祈福着来年。

而这一张张春联的背后,却是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小东西”的默默支撑。

它,就是浆糊。

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绘画装裱的好坏,常影响一幅画的质量。而装裱中,刷浆糊的这个环节,至关重要。明人周嘉胄《装潢志》在“用糊”一节强调:装裱与浆糊的关系,就如同墨与胶的关系,墨因为胶而成型,装裱因为浆糊而成就。

“裱之于糊,犹墨之于胶,墨以胶成,裱以糊就。”“糊用佳,则卷舒温适。”

只有浆糊用得好,书画才能卷曲舒适,装裱的温度才能刚刚合适。想当年,《清明上河图》1953年才重回故宫,1973年的时候进行了第二次装裱,装裱的技术则是用了中国传承了千年的古老技法,这时,最重要的道具——浆糊派上了用场!

此图的浆糊原料是用大米和小麦来做成的,还加入了“薰陆香末”。薰陆香又叫马尾香、天泽香、摩勒香、多伽罗香,既驱虫又可使浆糊粘性更强。

此外,一些装裱师在制糊时,有时也会加矾,这并非为了防腐,而是为了可防止褪色以及固定书画的墨色;也可以可避免镶缝开绽。

小小浆糊,制作看似简单,只需要几种原料的配比就可以完成。一份天然材料的遇见,使得浆糊,作为一种可逆的材料,保护了古画千年。

大道至简,就是这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小浆糊,背后蕴含的,是我国古人参透自然法则后,灵活运用自然经验的深沉智慧。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日本为什么爱捕鲸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说到日本人喜欢捕鲸这件事情其实还是挺有意思的,因为这件事情看起来好像比较的简单吧,但是其实大家都知道的,是被很多国家都不允许的,也是被很多组织给唾弃的,那么有的人要问了,日本人为什么这么喜欢捕杀鲸鱼呢?其实这也是有历史原因的,因为日本人捕鲸鱼的历史很长很长,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关于日

  • 高铁年年亏钱为什么还在继续修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如果要问中国有哪些领先于全世界的科学技术,很多人会想到盾构机,5G,两弹一星等等科学技术。而在这些技术当中,有一项技术,起初是落后于他国,而后技术引进,实现超越,并且被广泛运用于全国的技术,这就是高铁技术。高铁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了中国的一种名片,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民的出行,也在作为出口技术慢慢地影响

  • 古代没有拼音是怎么对汉字注音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每个字都有读音,我们上小学的第一课就是学拼音,不过在古代并没有拼音,那当时的人们是靠什么对字注音的呢?其实古人也有古人的智慧,而且注音的方法还挺多的,这次就为大家专门介绍一下。其实汉字的进化过程非常缓慢,往往是经过了几百年的修改才能使其更加简化,毕竟作为一项交流工具来说,如果每个字都太复杂必然会降低

  • 不社交对人有影响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我们似乎正活在一个低社交的时代。不知道跟别人说些什么,也没什么动力去结识新朋友。觉得维持关系非常累、非常麻烦,交流或闲聊都特别费神,有那时间宁愿在家里刷刷剧、上上网。以前,一个人待着会特别闷,就想跟朋友待在一起;现在,只想有些时间,能一个人静静发呆,不想动、不想说话、不想费劲去展现自己和交际……这究

  • 古代的裤子是开档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从古装影视剧中,看到古人的服装风采,那些王公贵族的昂贵的锦衣华服,女子的服饰更是飘逸。汉服在今天仍然会在某些场合出现,并且成为中国的国粹之一。汉服唐装是非常繁荣昌盛,但是也是非常繁琐,其中包括:玄端、襦裙、襦袴、衣裳、长衫、深衣、袍衫、广袖等等。但是这些都是宫廷贵族的衣服,普通庶民,却只有上衣下裳,

  • 金匮之盟的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金匮之盟[jīn guì zhī méng],俗作金柜之盟,指史料所载宋朝杜太后(赵匡胤、赵光义的生母)病重,太祖赵匡胤在旁侍疾,临终时召赵普入宫记录遗言,交代未来的皇位继承问题,劝说太祖赵匡胤死后传位于其弟。这份遗书藏于金匮(匮,通柜)之中,因此名为“金匮之盟”。背景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后,皇位由其弟

  • 为什么说春雨贵如油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春雨贵如油,是民间的民俗谚语,就是说春天的细雨像油一样可贵,形容春雨宝贵难得。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明·解缙《春雨》。解缙身矮善辩,擅联句,思维敏捷而性情率真。相传其幼时雨中摔倒,引得路人大笑,他随口作诗道:“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跌倒解学士,笑死一群牛。”此外还有打油诗:春雨贵似油,多下

  • 鸮尊是如何出土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尊为古代盛酒器。铜尊,最早见于商代。鸮,俗称猫头鹰。在古代,鸮是人们最喜爱和崇拜的神鸟。鸮的形象是古代艺术品经常采用的原形。商代的玉器、石器、陶器、青铜器中,都有精美的鸮形。鸮尊即是商代鸟兽形青铜器中的精品。鸮尊有什么渊源呢?它是怎么出土问世的呢?鸮尊渊源妇好墓出土随葬器物1928件,其中铜器468

  • 拉基火山还会爆发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拉基火山(Laki)是冰岛南部火山,紧靠冰岛最大的冰原——瓦特纳冰原(Vatnajokull)西南端。简介拉基火山是火山裂缝喷发过程中形成的唯一显著地形特征,又称为拉基环形山(Lakagigar)。该裂缝为东北-西南走向,拉基火山把它截为接近相等的两部分。拉基火山海拔818米,高出附近地带200米。

  • 中国古代炒菜用什么油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渊远流长,漫长的历史长河孕育了我们丰富的历史文化,同时也孕育了我们丰富的饮食文化。饮食文化代代相传,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我们的祖先当然也是要吃饭的,不然哪来的我们大中华十几亿的人口呢。我们人类一生下来就不能少了要吃油,当然不是说直接吃油,而是我们在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