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吃饭能打包吗

古代吃饭能打包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065 更新时间:2024/1/5 2:31:47

有一句人们说的话叫做“吃不了兜着走”,一说它出自清代曹雪芹先生的《红楼梦》中第二十三回中“不可拿进园去,叫人知道了,我就‘吃不了兜着走’了”,用来比喻受不了或担当不起。另一说则是出自一个故事。

相传黄河边有个卖包子的姓老汉,因为做包子的技术一流深受百姓喜爱,为了方便食客携带,还专门用白布做了一些小布袋来装包子。潘老汉去世后,他不思进取的儿子接手了包子店,但是他儿子偷工减料,包子越来越不好吃,好不容易有人来买包子的时候,他又努力的想让别人多买一点。当食客推辞说吃不完时,他立马就说:“吃不了兜着走嘛!”结果大家都不来买他的包子了。而这句“吃不了兜着走”也流传下来。

不过在以前,是真的可以“吃不了兜着走”的,尤其是从唐朝开始。根据史料记载,唐朝的官员是有“员工餐”的。只要是长期参加朝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朝”的官员,都会被依照官品阶级安排“朝食”,然后大家根据自己的品阶聚集在一起,由专门的“服务员”——侍役托盘举案,服侍大家吃饭。

但是官员的胃口和食量因人而异的,而每个官阶所食用的菜品规格是一致的,比如六品到九品官员的“员工餐”标配是五盘菜加一升一合的面以及两升白米、三勺油;而四品到五品官员的“员工餐”则比他们多两盘菜、一升半的酒也、一升二合面、三分羊肉、一升半的酒以及其它。这么多种类的菜品,对于不同的官员来说,自然有不喜欢吃的菜或者吃不完的情况。

吃不完或者不喜欢吃怎么办?如果直接倒了的话,且不说浪费粮食,光是天下百姓舆论的唾沫就要把官员们淹死。朝廷自然也想到了这一点,实行了分餐制,所以面对以上的情况,是允许官员把吃不完或者不喜欢吃的食物“兜着走”的。

据说在物价飞涨的贞元初年,许多普通家庭都买不到好的东西,而“公务员”们的“员工餐”相对来说丰盛一些。许多官员就会选择把“朝食”省下一些带给家人。比如一位叫做曹庚倬的河南府兵,就经常将自己的“朝食”省下来带回家给自己的姐姐品尝食用,当时同僚们还嘲笑他过于寒酸,但是在了解前因后果后,都称赞他的行为。

而这种官员的“食堂制度”便一直延续下来,直到明太祖朱元璋上位。国库紧张,为了表示自己节俭躬行,朱元璋取消了官员们吃“朝食”的制度。又一直到了明成祖朱棣继位,“朝廷大食堂”才有重新开了起来。

言归正传,官员“吃不了兜着走”实则也是珍惜粮食这样的国之根本的行为。而在民间,虽然没有塑料袋,百姓们有时也会随身准备一块布兜,就像是潘老汉装包子一样,便于将零碎的杂物用布兜包起来打个结随身携带。外出吃饭吃不完的话,就会拿出布兜把吃不完的部分尤其是干粮类的食物打包带走。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靖难之役是什么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与此同时,也

  • 靖难之役的的背景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太祖分封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明太祖朱元璋为确保明王朝的长治久安,想方设法加强皇室本身的力量,其具体的办法就是分封诸子为王。他把宗室二十五人(24个儿子和1个从孙)封为藩王,分驻北部边境和全国各战略要地,想通过他们来屏藩皇室。朱元璋曾说的:“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

  • 靖难之役朱允炆为何不动用朱元璋给他留下的王牌军队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说到靖难之役其实这个战役也还是挺复杂挺悲惨的,最近很多人也都说了,其实当时的朱允炆有更好选择的,但是他没有做,那么是什么选择呢?其实是这样的,话说当时的朱允炆是有一直王牌军队的,是朱元璋特意留给他的,但是朱允炆却没有选择不用,那么有的人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你说的这支部队就是

  • 靖难之役沐英的30万沐家军为何不救朱允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说到靖难之役其实挺复杂的,我们今天不说他,我们来说当时的朱允炆和沐家军,其实沐英的沐家军可以说是朱允炆最忠实的拥护者,但是大家也知道的,话说在靖难之役的时候沐英的沐家军却没有出来帮忙,这到底是为什么啊,其实这个还是挺有说法的,也有很多人都问了这件事情,那么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下面我们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吧

  • 靖难之役朱棣是如何推翻朱允炆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要不是朱标早逝的话,靖难之役也就不会发生了,关键是朱棣还是建文帝朱允炆的长辈,这种从后背身上抢夺皇位的事情在历史上还是比较少见的。实际上当时建文帝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但反而是被身处劣势的朱棣给翻盘了,那建文帝失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当时建文帝只有22岁,上位仅仅一年,早年被朱元璋分配到各地的藩王势力也

  • 2020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正式揭晓。来自全国15个省、市和自治区的20项考古发现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产生了2020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的名单:01贵州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02浙江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03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双槐树遗址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中

  • 日本将核废水排入大海恐损害人类DNA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日本政府4月13日早上召开相关阁僚会议,正式决定向海洋排放福岛第一核电站含有对海洋环境有害的核污水。4月12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组织通过邮件回复封面新闻采访,对于日本政府内阁即将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超过123万吨核辐射废水排入太平洋海域的决定,表示强烈谴责。福岛核电站泄漏:每天产生140吨核废水

  • 放射性氚有什么危害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为了宣传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处理水中所含有的放射性氚的安全性,日本复兴厅于13日制作并发布了一份传单。在这份传单中,“放射性氚”被拟化成了“吉祥物”的可爱角色。传单中解释称,放射性氚也存在于雨水、海水、自来水和人类的身体中。传单还称,由于放射性氚不会在人体内蓄积,会同水一起被排出人体,以及在排向海

  • 4万年前古人吃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贵州省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下至8米深的考古探方,目之所及,皆是清晰、连续的文化层。23个地层,相继出土了不同时期的文物。遗址年代序列完整,被考古学家称为“一本倒叙的历史书”。历时5年发掘,贵州招果洞发现大量古人类活动遗物遗迹2016年,由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

  • 放射性氚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氢有三种同位素。它们是氕、氘,氚。通常所说的氢是指原子结构最简单的氕。为了区别,人们俗称它们为氢、重氢、超重氢。今天我们来深度了解一下氚,到底对人体有什么危害?氢元索中,氕几乎占了全部(9.9852%);氘只占极少一点(0.0148%),而氚则没有了它的位置。因为氚的半衰期太短,宇宙演化中形成的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