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蹦子是什么车

三蹦子是什么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284 更新时间:2024/1/3 18:28:48

北京土话习惯将“汽油动力带棚三轮车”称之为“三蹦子”(“蹦”读一声)。三轮车前部为驾驶位,后部是车厢,厢体一般为金属制半圆形,可以并排乘坐两个人(面后方)。

车厢上安装防雨篷,后部车厢下面装有弹簧两个轮子。座位下面是一个木箱,可以开,里面存放车夫的工具杂物等。座位上有用布和棉絮做成的坐垫。

起源

起初,由于人在蹬三轮的时候,遇到逆风或者想要快速骑行,需要在车上处于半直立的姿态,将双脚用力向下蹬踏,由侧面及后方或正前方看来人好像是在蹦跳行走,又由于当时人力三轮车有三个轮子,所以称之为“蹬三轮”;

及至油动三轮车的出现,又由于其发动机在工作时发出巨大的“嘣嘣嘣”声响,并同时产生剧烈的震动,因此也将油动三轮车称之为“三蹦子”。

虽然后来出现了电动三轮车,已经既不必用力蹬踏,也不会发出剧烈的声响,但北京人依旧习惯称这种载人或者载货的三轮车为“三蹦子”,也有称之为“三崩子”。

简介

三轮车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部有一个可以转向的车轮,车把、车铃、车闸、脚蹬子和车座,用链条带动后部的车轮转动。三轮车后部主要是车厢,厢体为木制半圆形,可以并排乘坐两个人。

车厢上安装有可以折叠的防雨篷,下面装有弹簧和两个轮子。座位下面是一个木箱,可以开启,里面存放车夫的工具杂物等。座位上有用布和棉絮做成的坐垫,下方有脚踏板。车厢前面两看挂钩,可挂防雨门帘,门帘一般用帆布或油布做成,冬季则改用棉门帘,挡风避寒。

另一种三轮车叫做儿童三轮车,是专为幼儿设计的一种玩具。除了仅可乘坐一人的区别外,儿童三轮车没有链条与刹车,车的踏板直接连在了前轮上,轮子的速度跟脚的蹬踩速度完全一样。

分类

人力三轮车:脚踏人力三轮车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部有一个可以转向的车轮,车把、车铃、车闸、脚蹬子和车座,用链条带动后部的车轮转动。三轮车后部主要是车厢,厢体为木制半圆形,可以并排乘坐两个人。

车厢上安装有可以折叠的防雨篷,下面装有弹簧和两个轮子。座位下面是一个木箱,可以开启,里面存放车夫的工具杂物等。座位上有用布和棉絮做成的坐垫,下方有脚踏板。车厢前面两看挂钩,可挂防雨门帘,门帘一般用帆布或油布做成,冬季则改用棉门帘,挡风避寒。

电动三轮车:外形美观,节能省力,爬坡性能好,转向灵活,经济实用,质量可靠并且又环保等特点。人力电动三轮车、运输电动三轮车、简易电动三轮车

机动三轮车:机动三轮车是指除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外,其他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三轮车辆。

儿童三轮车:依靠儿童脚掌蹬踹前轮前。

垃圾三轮车:环卫车具有外形美观,省力,转向灵活,经济实用,质量可靠并且又环保等特点。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古代落榜生能干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落榜生”是指士子参加考试未被录取,又称“落地”、“不第”、“落下”或“未第”,自隋大业元年(605年)科举诞生以来,及第登科比例总体较低,大部分考生都成了落榜生。为了笼络优秀人才,保持社会稳定,历朝历代都很重视落榜生的出路问题。那么古代的落榜生都有哪些出路呢?追赠进士名誉。除少数年份外,唐朝每个大

  • 中华白海豚为什么是粉色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中华白海豚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印度洋,常见于中国东南部沿海,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素有“美人鱼”和“水上大熊猫”之称。中国的最早的中华白海豚发现纪录是在唐朝。清朝初期,广东珠江口一带称它为卢亭,也有渔民称之为白忌和海猪。虽然名为“白海豚”,然而刚出生的中华白海豚体呈深灰色,年轻的会呈灰色,至于成年的

  • 智商税是一种什么税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智商税,又称低智商税,网络流行词,是指由于在购物时缺乏判断能力,也就是低智商的表现,花了冤枉钱,这些冤枉钱就被认为是缴了低智商税。引申含义智商税,作为网络语的该词,又被称之为“低智商税”,其含义为因为自己的缺乏判断力、智商不够用而付出的代价,这些付出的“代价”,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就被大家吐槽为

  • 古代的粮仓是怎么储存粮食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我国一直存在着人多地少的矛盾,粮食安全早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2013年林甸粮库的失火,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在古代同样重视粮仓的建设,粮仓在当时扮演什么角色?具体结构是怎样的?有哪些宝贵的经验值得借鉴呢?上图_战国粮仓曾出土了一个类似于齿轮的物件,此物是用来吊粮食粮仓的建立回答这一系列问题,必须从粮

  • 骰子是谁发明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骰子(tóu zi),北方的很多的地区又叫色子(shǎi zi)。中国传统民间娱乐用来投掷的博具。早在战国时期就有。通常作为桌上游戏的小道具,最常见的骰子是六面骰,它是一颗正立方体,上面分别有一到六个孔(或数字),其相对两面之数字和必为七。中国的骰子习惯在一点和四点漆上红色。骰子是容易制作和取得的乱

  • 日月潭是怎么形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日月潭位于中国台湾省阿里山以北、能高山之南的南投县鱼池乡水社村,旧称水沙连、龙湖、水社大湖、珠潭、双潭,亦名水里社。日月潭湖面海拔748米,常态面积为7.93㎞²(满水位时10㎞²),最大水深27米,湖周长约37千米,是中国台湾外来种生物最多的淡水湖泊之一。它以光华岛为界,北半湖形状如圆日,南半湖形

  • 清统一台湾之战的起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清统一台湾之战是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师于澎湖海域歼灭明郑军主力,收复澎湖、台湾,统一全国领土的作战。台湾自古以来就与大陆的关系密不可分,所以统一是必然的规律和趋势,特别是自元朝以来,台湾直接归于中央政府管辖。天启四年(162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部队登陆大员,开始占领台湾。

  • 清统一台湾之战的详细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郑经死后台湾内乱,统一台湾势在必行。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刘国轩得知施琅准备进攻,便从台湾本岛调度乡兵到澎湖,并将商船以及私人用船都改为军舰(大小炮船、鸟船、赶缯船、洋船、双帆等各式战船约200艘),准备决战。施琅出动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四日(1683年7月8日),施琅从铜山岛出发,姚启圣也拨3

  • 清统一台湾之战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施琅军队到达台湾后,郑氏无力抵抗清军只得投降,结束在台湾历经22年的统治,台湾也因此成为清朝的领土。康熙帝决定坚守台湾,在台湾设台湾府,下辖台湾、诸罗、凤山三县,隶属福建省。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十四日,施琅率领战船300余艘,水师2万余人,仍自铜山出洋,第二天上午,战船即陆续到达澎湖海外。

  • 施琅降清的导火索曾德事件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施琅是明末清初的重要将领,他没有太多的功绩,但是单凭平定台湾就可以名留青史。台湾是郑氏的地盘,施琅本是郑氏的将领,但是因为曾德与郑氏彻底决裂,投降清朝。1652年(顺治九年),曾德事件导致施琅与郑成功公开决裂。自从郑芝龙降清后,曾德似乎不大得志,在郑成功军中受施琅节制。施琅既被削去兵权,曾德为求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