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半生监牢不逢时,南明隆武帝一生贤明难回天?令人深感惋惜!

半生监牢不逢时,南明隆武帝一生贤明难回天?令人深感惋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606 更新时间:2024/1/27 15:56:06

谈起明代这是一个令人难以割舍的皇朝,明代的帝虽知明君,但也免不了荒诞的帝。大明朝300年的伟业,闯王自成用了很多年就将它摧毁,末代帝崇祯在煤山自缢。统一的大明王朝虽然没了,可想要复国抗清平流寇的南明政党早已冉冉升起。这时的南明已没有踏实可循,国内形势危急,不管是闯王的顺军还是关外清军都想要争得天地。当大明朝的北京被攻克时,六部高官便拥立福王即位,改年号为弘光。新帝登基都是要大赦天下的,弘光帝毫无例外,而在这大赦天下的名册中也有一个特殊的人,他就是明代的腹黑王爷,今后的南明隆武帝。南明隆武帝在这错乱的政党中,又饰演什么样的角色?他又将撰写怎样的历史呢?

半生监牢

年幼的隆武帝,虽然是大明的藩王,可他的日子却过得极为清苦。出生王侯之家,过者百姓般的日子。原因很简单,就是隆武帝的父亲不受其祖父的待见,连同他自己也跟着遭殃。父子二人每日被囚禁在一个小屋子内,并没有专门的人进行伺候,更不要说提供饭食了。不过怎么说两人也是一个藩王,就算再落魄也会有人相助,所以他们才不会至于被饿死在牢中。这样的日子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结束,囚禁生活持续了16年,可是在这16年之中,隆武帝并没有堕落,而是发奋学习治国之道。后来唐王去世,年幼的隆武帝终于迎来了机会,他成了这个领土的藩王也。初掌大权,隆武帝并没有花天酒地,反而是更虚心的学习。每日都与一些人名士讨论治国之策,毕竟这个时候的大明王朝已经江河日下,不似从前。

明朝的局势内忧外患,隆武帝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明朝规定藩王不能掌兵,但隆武帝还是暗中的招兵买马,这样的举动让他再次引来了牢狱之灾,崇祯帝开始怀疑他有策反之心。为了防患于未然,崇祯帝将隆武帝贬为庶民,然后关押在牢中,唐王的封号也由他的弟弟来继承。这又是10多年的囚禁生活,在此期间,隆武帝还经常遭到狱卒的侮辱。高墙之地似乎就是他前半生真实的写照,更是他生活中无可逃避的一部分。

小编觉得隆武帝的前半生是非常凄惨,值得让人同情。本是年富力强、奋发有为的时候,却被牢笼所困,失去自由,这是等的悲伤。囚禁生涯长达30年,隆武帝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努力的学习儒家经典,不断的强大提升自己。隆武帝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囚禁的生活,似乎也明白了这是生活给他的磨难。只有这样,他才能不断的去强大,才能去力挽狂澜,才能拯救大明王朝。隆武帝在黑暗中依然能看见光,依然能够心怀希望,这是多么值得人敬佩的精神。一心救国的傀儡帝。人们都非常清楚,在乱世当帝,那绝对是有着生命危险的,如果在盛世当帝,那绝对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情。

隆武帝在劝说各路藩王继续抗清不成之后,他开始放弃这些藩王,转而南下去寻求郑芝龙的帮助。郑芝龙虽为大明的臣子,可他却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立军队。当隆武帝到达福建之后,郑芝龙便想立隆武帝为南明的帝。此时君臣二人看似一致,却又各怀不同的目的。他们的目标都是反清复明,可郑芝龙则完全是为自己的利益所考虑,隆武帝则一心是想拯救大明王朝。

登基之后的隆武帝终于可以大显身手,他的政治抱负和雄韬大略都被展露无遗。此时隆武帝还改变了南明的国策,不再联手满清来消灭李自成的大顺军,反而是开始联合大顺军来共同抵抗满清的入侵。此时的隆武帝只想尽自己所能来挽救名义上的大明王朝。在朝廷内部,他消灭了官员的党争并且严厉打击官员贪腐,对天下黎民百姓,他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可是不论是军事政治,还是对百姓的关怀,这一切看起来都像是纸上谈兵,因为他只是一个没有实权的傀儡帝。只讲自身利益的郑芝龙则对明朝的北伐和光复,一点兴趣都没有。除此之外,很多人并不听从隆武帝的指挥,究其原因,他不是大明王朝正统的皇室宗亲,说到底,比隆武帝有资格当帝的人多了去了。

小编认为隆武帝能在乱世之中扶大厦之将倾,这是非常值得让人钦佩的。大明王朝已经覆灭南明政权不过是垂死挣扎,可即便有一点希望,隆武帝还是希望他能光复明朝。这或许就是他为什么不顾生命之危也要去做南明的帝。从隆武帝即位之后所做的一切,都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胸怀大志的贤明君主,可惜生不逢时。他有抱负但无实权,一切都只是空谈。救国心切只能说明他有着高度的爱国情怀,可是帝被冠上了傀儡,一切都只能让人感叹。

无力回天当满清的铁蹄开始南下攻打南明政权时,结局似乎已经注定好。只为自身利益考虑的郑芝龙,当然是早早的投降了清廷。南明政权失去了郑芝龙的大军,一切防守都如同摆设,于是1646年,隆武帝被清军俘获。明朝的希望和政治理想抱负都在这一刻化为乌有,悲痛欲绝的隆武帝选择绝食自尽。隆武帝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所作所为,无不让人惋惜。

纵览南明王朝,各代帝以及各各位重臣,隆武帝不管是在施政,还是热爱祖国亦或者才能,都远胜于别人之中。前半生的监禁锻练了他顽强的性情,即便监禁生活暗无天日,他也铭记学习这一切,这也让他有了远见卓识,更让他有了高尚的理想和政冶理想以及拯救大明王朝的心。可是天不逢时,隆武帝一切的雄才伟略,在运势眼前都是实在太的敏感。不管隆武帝实在太努力,实在太的贤明,终究,一切镜花水月。这也许就是历史的新趋势,所有人都不能趁势随性而为,更不能抵御这一切。

标签: 明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张良和吕雉两人究竟是什么关系 为何他要帮吕雉保住太子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良,吕雉,历史解密

    一吕雉和张良的关系,也仅仅是点头之交而已。张良之所以认识吕雉,那是因为刘邦,刘邦是吕雉的丈夫。但是,要知道的是张良是在鸿门宴之后跟随刘邦的,那时候的刘邦已经和吕雉分居好久了。在加上后来,刘邦和项羽争霸天下,吕雉就被项羽捉去当人质去了,可以说在刘邦称帝之前,张良是没怎么见过吕雉的。二到了项羽和刘邦争霸

  • 朱棣问及大臣10个生僻字,大臣仅认出8个,回去不久选择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那么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王达善,他是明朝人。他才高八斗,学识渊博,然而却有一个小毛病,那就是善于趋炎附势。他就是凭借这一点位极人臣,然而也是这一点让他断送了性命。话说当初朱元璋去世之后,就让朱允炆当了皇帝。而每多久,就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皇位之争。最后,朱棣强势夺得皇位。或许正是因为朱棣的皇位是从自己

  • 汉武帝只是把窦婴关进监狱,为何又把他斩首示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窦婴,汉朝,历史解密

    汉武帝时期,魏其侯窦婴为了救他的部下灌夫,与武安侯田蚡争执起来。当时,汉武帝把这件事拿到朝廷上,让他们两人争辩。争辩完后,汉武帝找人调查,发现窦婴说的话,很多与事实不符,因此犯了欺君之罪,把他拘禁到监狱里。接着,灌夫被判全家处斩。窦婴想向汉武帝解释一下。但是他一个囚犯,想要见皇帝,何其艰难。于是他想

  • 如果让魏延代替关羽守荆州,能守得住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魏延,三国,历史解密

    自从关二爷败走麦城,落得一个身首异处的下场以后。许多人就在质疑诸葛亮决定派遣他守荆州的决定。有的人认为或许蜀国大将当中去选择魏延替代关羽来守卫荆州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而在我看来在那种下派遣关羽去守荆州是最好的选择。主要是因为魏延的人品和地位远远不如关羽。而单从能力来说我认为二者并没有很大的差距。首先

  • 朱元璋离死最近的一次,被刘伯温巧妙化解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伯温,明朝,历史解密

    .刘伯温,姓刘,名基,字伯温,处州青田县(今浙江温州文成县)人。刘基博通经史,无书不窥,尤其精通天象谶纬之学。在元末明初,刘基辅佐朱元璋,西败陈友谅,东取张士诚,北伐中原,一统天下。刘伯温的算无遗策和不世之功,其人、其事逐渐被人们所神化。刘伯温是朱元璋的谋主、军师,朱元璋称之为“吾之子房也”,子房就

  • 赵云如此勇猛,为何刘备很少让他领兵出征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三国争霸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国争霸的乱世更为小说《三国演义》提供了素材。魏国曹操、吴国孙权、蜀国刘备,是三国中的三位枭雄,三位枭雄中每一位都足够出色,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三国快意江湖中,刘备是一位不得不说的君主,这位乱世之中的枭雄,还是有让人敬佩的地方的。刘备的优秀

  • 朱元璋杀的第一个功臣,虽有免死金牌但却难逃死劫,怪就怪他穿错了衣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不过朱元璋登基之后,就变得患得患失起来,总是担心自己的皇位做不安稳,因此杀害了不少当年等着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功臣。那么到底是谁第一个被朱元璋开刀的呢?这个人就是廖永忠,朱元璋刚刚起兵的时候就跟着朱元璋了,跟着他一起出生入死,立下了很多的汗马功劳,还曾经救过朱元璋的命。之后朱元璋还收了廖永忠为义子,登

  • 秦始皇给吕不韦写了一封信,为何后来吕不韦就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吕不韦,战国,历史解密

    吕不韦的去世原因有很多,在历史上有很多种说法。其实在后世中,很多人有人传言说嬴政是吕不韦的儿子。其实在那时就已经有这种谣言,为了堵住天下人众说纷纭,吕不韦就选择自杀,来保住皇帝的名声。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李斯跟赵高曾经发动政变,这两个人合起伙来,才把吕布给整死。更甚者说皇帝和吕不韦在私下有过约定,吕不

  • 唐朝名将李光弼平定安史之乱时,为何在靴子里藏了一把刀?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唐玄宗李隆基,继位初期英明神武,任贤用能,开创了开元盛世。其后李隆基开始骄傲自满,闭目塞听,宠幸奸佞。李隆基看不出安禄山的狼子野心,养虎为患,最终导致安史之乱爆发。李隆基狼狈西逃,路上爱妃被逼死,皇位也被太子夺去,使他饱受打击。而大唐江山惨遭蹂躏,满目疮痍,自此由盛转衰。李光弼,他的父亲叫李楷洛,本

  • 杨宪犯了什么错?朱元璋对他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转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杨宪,明朝,历史解密

    杨宪是明朝初期大臣,为朱元璋的亲信,是检校组织的一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朱元璋是一位性格多疑的皇帝,他出身微末,做过和尚,当过乞丐,这让他与官僚集团一直隔着一个巨大的沟堑。对官员不放心,手底下就得有特务盯着大臣们,这个职务在明朝中后期叫做锦衣卫、西厂和东厂,在朱元璋时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