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辽有哪些功绩,张辽为何能成为曹营第一名

张辽有哪些功绩,张辽为何能成为曹营第一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851 更新时间:2024/3/14 0:05:12

我们都知道,三国名将辈出。蜀汉有五虎上将,曹营有五子良将,五子良将中又以张辽功勋最大,名望最高,倍受史家推崇。

张辽为何能成为曹营第一名将呢?在他一生中,有三次战事,表现堪称经典。

一、以利动之,劝降昌豨

张辽原本是雁门马邑人,最初他是董卓的部下,董卓兵败后,归属吕布。曹操在下邳大破吕布,张辽率众归降。之后屡有战功,升迁为禆将军,奉命与夏侯渊去东海围剿昌豨。

昌豨在东海经营有年,且城池坚固,易守难攻。张辽与夏侯渊包围东海郡数月,军粮吃完,有人提议撤军。张辽不同意,他游说夏侯渊道:“我与昌豨是老相识,这几日围城,昌豨经常有意无意地看着我,仿佛有归降之意。加上城内射出的箭矢日渐稀疏。据我推测,城中守备已是强弩之末。若我等就此放弃,太过可惜。将军不如让我前去阵前劝说昌豨,或能劝其归降。”夏侯渊答应了。

张辽独自赶往城下,提出与昌豨会面。昌豨果然下城与张辽会谈,张辽劝说道:“曹公神武,方以德怀四方,先归降者必受重赏。”张辽还答应会亲自引荐昌豨,以自己的性命担保昌豨的安全。昌豨于是率军投降。

张辽带着昌豨去拜见曹操,曹操果然接纳了昌豨。送走昌豨后,曹操批评张辽说:“你以身犯险,实非大将所为。”曹操对张辽的关怀,意在言表。张辽心中感动,说:“主公恩威遍于四海,因此张辽料定昌豨不敢加害。”曹操听闻哈哈大笑,对张辽更加欣赏。

孙子曰:“以利动之。”名将带兵,并不以利,身为统率,要善于统观全局,明辨利害。张辽能在昌豨的一言一行中,观察到军情走向,可谓目光犀利,洞察入微。张辽以先归附可受重赏,劝服昌豨,昌豨果然投降。

二、以静待哗,弹指间平定军乱。

张辽跟随曹操征讨袁谭,袁谭被攻破后,张辽率军队平定海滨,大破辽东贼寇,辽东柳毅等人,回到邺城时,曹操亲自迎接,与张辽同乘一辆马车,拜张辽为荡寇将军。

当时,荆州还未平定,张辽奉命前往长社屯兵。大军出发之时,军中忽然有人谋反,火光四起,全军震惊。张辽告诉身边人:“不要动!造反者绝对是少数,大军若乱,必为造反者所趁。”

随即他下令道:“不反者,安坐!”

军中大多数士兵,都是良善之辈,闻令纷纷放下武器,安安静静坐地上,张辽带领亲兵数十人稳坐中军。顷刻之间,就找到了几名放火造反者。一场哗变弹指间就被平定。

孙子曰:“以静待哗。”军中若是发生变乱,很容易自乱阵脚。张辽下令安坐,轻易平定军中大乱,处变不惊,确实有名将气度。

三、三军可夺气,威震逍遥津。

张辽一生中最辉煌的战役,当属合肥之战。

那时,曹操亲率大军,进攻张鲁,对抗东吴方面,留下张辽、乐进镇守合肥。曹操与张鲁正在交战时,东吴孙权趁机出兵,猛攻合肥。

曹操早有命令传下,若孙权至,张辽李典出战,乐进守卫。对于曹操留下的这道命令,众将军惊疑不定。当时孙权有大军十万,合肥城中只有七千守军。就算合肥城中七千人都是曹军精锐,也根本不是东吴十万大军的对手。不少人都想撤军,但又害怕丢失城池,会被问罪。

最后张辽力排众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张辽道:“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用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张辽这番话,可以分成三层来理解。

第一层:张辽点明曹操远征在外,等到大军赶来,吴军必定已经攻破合肥,等待援军的做法明显不明智。

第二层:既然援军不可靠,只能主动出击。曹操当初留下的命令,虽然与事实不符,却是众人唯一的出路。

第三层:张辽指出,在东吴大军未曾合围之前主动出击,折其锐气,才能安定众心,合肥城才有一线生机。

张辽的这个主张,得到了李典的支持,于是张辽连夜招募了八百壮士,在第二天凌晨发动猛攻。张辽亲自披甲执戟,冲锋在前,连斩数十人,冲入吴军阵中。张辽冲锋时,大叫道:“张辽在此!”在八百壮士的猛攻下,张辽一直冲到孙权的营帐前。

当时还未天亮,吴军尚在熟睡,被曹军一冲,顿时陷入混乱,加上张辽直冲孙权中军主帐,吴军各种大军,纷纷来救孙权。吴军军制被打乱,命令不畅通,顿时大败。孙权率军逃遁,张辽一路猛追,一直等到东吴几位名将赶到,张辽才下令撤军。

整场战争从凌晨打到中午,吴军丢盔弃甲,自相践踏,死伤无数。张辽率军退回合肥,魏军士气大涨,孙权收拾残部,重新包围合肥,虽然吴军人数还是远远超过魏军,但士气低靡,不堪一战。孙权围困合肥十余日后,也破不了城池,只能撤军。在吴军撤退之时,张辽率军追击,几乎要再次抓到孙权。经此一战,孙权对张辽畏之如虎。

许多年后,曹操病死,曹丕称帝,张辽被调到雍丘屯兵,年老病重。孙权再次率军攻击魏国边境。曹丕立刻将张辽调到前线,孙权非常忌惮,告诉诸将说:“张辽虽病,不可当也!”在那一年,张辽率领众将,再次大破吴军,后来几年,张辽的病情更加危重,但只要张辽在世一日,吴军都不敢犯边。

孙子曰:“三军可夺气。”张辽在吴军大盛之时,主动出击,折其士气,以八百之众,大破十万吴军,堪称三国最精彩的战役之一。张辽能成五子良将之首,可谓实至名归。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宗人府到底是一个什么地方,关进宗人府到底有多可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趣事

    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能够听到宗人府这个名字,而一些妃子或者是格格每当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都会谈之色变突然害怕起来,当时我们就会想到宗人府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能让地位如此高的人都会感到害怕,所以不免得非常好奇。下面我们就来简单说说宗人府到底是一个什么地方,为什么这些权高位重的人都会如此害怕它?其实宗人

  • 包拯的官职到底有多大,包拯的官职相当于今天什么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包青天想必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当时的包青天被百姓们拥护爱戴,有着青天大老爷之称。他做事呢也是秉公办事,一切都是从百姓的利益出发,真正的做到了为百姓谋福利,公平对待的好官员,所以当时的包青天名气是非常大的,也一直从古流传到我们至今,下面我们就来简单看看古代包青天的官职到底有多大,然后他一年的工资有

  • 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谁?历史上真的发生过草船借箭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趣事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的著名典故,是发生在赤壁之战中的一个故事。历史上确实有草船借箭这件事,但是主人公不是诸葛亮,而是吴大帝孙权。建安十八年,曹操与孙权在濡须口对垒。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就这样对峙数日后,孙权借水面的薄雾遮掩,乘轻舟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不料被发现。曹操下令向孙

  • 武则天的男宠有多少,武则天的男宠有名的是哪几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趣事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女帝。既然是皇帝,那她就能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武则天这位女皇也设有男妃侍寝。在武则天的男宠中,较为出名的有薛怀义、沈南璆、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俩。首先入侍武则天的是薛怀义(冯小宝)。唐太宗死后,武媚娘作为太宗的嫔妃,被送到感业寺出家为尼,偶遇了为躲避官府缉拿而出家

  • 虎女焉能嫁犬子是谁说的,关羽拒绝孙权联姻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趣事

    关羽被后人称为武圣,东吴的孙权希望让自己的儿子娶关羽之女为妻,而关羽却说“虎女焉能嫁犬子”,这让孙权十分忌恨关羽。历史上的关羽确实性格极为高傲,但是也不至于向当时的盟友孙权说出这种话。而关羽确实也是严词拒绝这件婚事,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其实,按照如今的观点分析,孙权想与关羽联

  • 曹操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如何评价曹操这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趣事

    三国中要数争议最大应该曹操了,有人说他是忠臣,有人说他是奸臣,那曹操是“忠”是“奸”呢?纵观三国,刘备的真正目的就是称帝,要不然,怎么刘协没死就被他给追封谥号了呢?其实曹操才是对东汉最忠心的人。曹操是三国首领中唯一一个没有擅自称帝的人,也是他一直供养者

  • 祢衡是个怎样的人,三国祢衡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趣事

    祢衡,字正平,平原郡般县人,汉末名士,个性恃才傲物,最后因与黄祖言语冲突而被杀。东汉末年,章陵(今湖北枣阳市南)太守府,宾客云集,热闹非凡。有宾客为凑趣,进献太守一只鹦鹉。鹦鹉乖巧玲珑,模仿人声惟妙惟肖。太守举杯恳请表情高冷独坐一隅的祢衡为鹦鹉作赋,“以娱嘉宾”。祢衡目睹鹦鹉

  • 三国孟达是个怎样的人,三国将领孟达结局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趣事

    对于吕布来说,杀害丁原、董卓等主公的行为,自然是饱受诟病的。在此基础上,建安三年(198年),吕布派遣将领击败刘备与夏侯惇后,曹操亲自出马征讨吕布,水淹下邳。吕布被部下叛变,于十二月癸酉(199年2月7日)城破被俘,最终被曹操斩杀。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反复无常的吕布,最终付出了性命的代价。而就笔者今

  • 妇好是谁的妻子,妇好一生有何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趣事

    商王武丁在位59年,期间励精图治,一统西羌,是商朝空前繁荣的时期,史称“武丁盛世”。说来奇怪,这墓葬不铭刻君主的名字,却刻王后的名字?事实上,妇好可不仅仅是王的女人那么简单,她既是王后,也是一名祭司,更是一位征战沙场的将军,三种身份集于一身,可见她对武丁王朝有多么重要。手持两

  • 官渡之战袁绍为何会输,官渡之战曹操获胜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趣事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打算率领步兵十万,骑兵一万南下攻打许都,与曹军相持于官渡。你们知道吗?由于袁绍实力远胜曹操,因此当消息传来后,曹操的部将大多认为此战曹操无法获胜。但曹操却认为袁绍能力不足,即便实力强于他,也不足为惧。为了争取到战事的主动性,曹操没有分兵把守黄河南岸,而是集中兵力,扼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