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56年02月02日:土拨鼠节

1956年02月02日:土拨鼠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979 更新时间:2023/12/20 4:25:07

土拨鼠节(Groundhog Day),即公历2月2日,是北美地区的传统节日。

每年2月2日,美国加拿大许多城市和村庄都会庆祝。自从1887年以来,一代又一代的土拨鼠一直担负着预报时令的任务。根据传说,如果土拨鼠能看到它自己的影子,那么北美的冬天还有6个星期才会结束。如果它看不到影子,春天不久就会来临。

节日传说

1956年2月2日早晨8点,在安大略威尔顿城的郊外,当地的一个叫威利的农民偶然发现许多冬眠的土拨鼠都从洞穴中探出了头,威利根据传说进行了观察,发现了土拨鼠的影子,果然,当年的春天过了六个星期才到。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城,然后就是全世界。

从1960年起,每年2月2日的8点,来自全球通讯社的记者都会聚集威尔顿等待土拨鼠的天气预报,而威尔顿城的商会借机筹办了一个欢庆活动,并把2月2日定为土拨鼠节。至此,土拨鼠节已经连续举办了59年,节日的规模和影响力也与日俱增,成为加拿大一个著名的节日和安大略的一个热门的旅游节目。

节日庆祝

庆祝活动按照传统分成室外和室内两大部分。

室外活动的主角是“土拨鼠国和皇后”大游行,专业游行表演队将尽显加拿大的民族风情。室外雪雕表演也是加拿大的一大地方特色,许多职业和业雪雕高手将以高超的技巧展现雪雕艺术的最高境界。惊险刺激的越野滑雪赛,雪上汽车和扫雪车大竞赛,雪上曲棍球比赛等都是很够味的。室内活动以音乐会和艺术品、工艺品展览为主,来自加拿大的民间音乐家将表演加拿大风格的民歌和乡村音乐,而美丽的风景画人们描绘了冬季加拿大的美丽风光。

土拨鼠(旱獭俗称)

土拨鼠(Marmota)是啮齿目其中一种,旱獭属,又名土属拨鼠草地獭,又叫哈拉、雪猪、曲娃(藏语)。在外形和生活方式上都与鼠类相似,是松鼠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是陆生和穴居的草食性、冬眠性野生动物。旱獭体型粗大肥壮,颈粗吻阔,耳小眼细,四肢粗短,利爪坚硬,松尾短扁。因潜藏烈性病菌,又危害牧场,一向被疾控与植保部门列入监控、杀灭黑名单。

形态特征

体长30-60厘米,最大个体的体长近60厘米,体重3-7千克,最大重达7.7千克以上。具一系列适于掘洞穴居的形态特征:体短身粗,无颈,四肢短粗,尾、耳皆短,头骨粗壮,眶间部宽而低平,眶上突发达,骨脊高起,身体各部肌腱发达有力。体短而粗,毛色有地区、季节和年龄变异。臼齿(包括前臼齿)在颌的两侧各为5/4,上臼齿5枚,前后肢间无皮翼。不冬眠。

生活习性

旱獭栖息于平原、山地的各种草原和高山草甸。集群穴居,挖掘能力甚强,洞道深而复杂,多挖在岩石坡和沟谷灌丛下。从洞中推出的大量沙石堆在洞口附近,形成旱獭丘。白天活动,食量大,每日啃食大量优良牧草,耐饥饿,不饮水,喜食含水量大的多汁饲料。野栖旱獭主要以莎草科、禾本科植物的叶、茎,豆科植物的花为食,且有季节性变化,在饲养条件下表现为杂食性。旱獭易驯化,不伤人,不耐热,怕曝晒,抗病力强。当气温长时间低于10℃以下时,就自然冬眠,时间可长达3-6个月,当气温转暖后自然苏醒。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971年02月02日:《湿地公约》签署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为保护全球湿地以及湿地资源,1971年2月2日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拉姆萨尔共同签署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又称《拉姆萨尔公约》)。《湿地公约》确定的国际重要湿地,是在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湖沼学或水文学方面具有独特的国际意义的湿地。《湿地公约》已经

  • 1997年02月02日:世界湿地日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1971年2月2日,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海滨小城拉姆萨尔签署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为了纪念这一创举,并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1996年《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决定,从1997年起,将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节日简介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这

  • 1394年02月01日:一休宗纯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一休宗纯(1394年2月1日-1481年)1394年正月初一生。是日本室町时代禅宗临济宗的著名奇僧,也是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画家。从小就很聪明。“一休”是他的号,“宗纯”是讳,通常被称作一休。乳名千菊丸,后来又名周建,别号狂云子、瞎驴、梦闺等。他于1481年12月12日(文明十三年11月21日)病故

  • 1851年02月01日:玛丽·雪莱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玛丽·雪莱(Mary Shelley,1797年8月30日—1851年2月1日),英国著名小说家、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珀西·比希·雪莱的继室,因其1818年创作了文学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或译《科学怪人》),而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人物生平玛丽·雪莱原名玛丽·沃尔斯通克拉福特·葛德文,生于

  • 1931年02月01日:叶利钦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Бори́сНикола́евичЕ́льцин,1931年2月1日―2007年4月23日),俄罗斯人,1931年2月1日出生于苏联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达里茨基区布特卡村的一个农民家庭,苏联解体后首任俄罗斯总统。1951年考入乌拉尔

  • 1958年02月01日: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组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简称“阿联”)是1958年2月1日由埃及与叙利亚合组的泛阿拉伯国家。原来的计划还包括伊拉克在内,但因为局势不稳定而未加入。1958年3月8日,也门穆塔瓦基利亚王国(后来的阿拉伯也门共和国)以合众的形式加入,整个联盟因此更名为“阿拉伯合众国”(United Arab States)。

  • 2003年02月0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2003年2月1日美国东部时间上午9时,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得克萨斯州北部上空解体坠毁,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名字由来哥伦比亚号的命名由来,是纪念凡尔纳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中的大炮“哥伦比亚炮”。失事影响哥伦比亚号的失事使得航天飞机为国际空间站运送宇航员和物资这一主要作用也暂时被搁置,太空和军

  • 2012年02月01日:维斯瓦娃·辛波丝卡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维斯瓦娃·辛波丝卡(Wislawa Szymborska,1923年7月2日一2012年2月1日),波兰女作家,同时也是位杰出的翻译家,将许多优秀的法国诗歌翻译成波兰语,并于199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其诗作被称为“具有不同寻常和坚韧不拔的纯洁性和力量”。有《一见钟情》,《呼唤雪人》等著作。她是第三

  • 1823年02月15日:李鸿章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fú],号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中国清朝晚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世人多称“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李鸿章一生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包括镇

  • 1898年02月15日:美西战争爆发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美西战争(英语:Spanish-American War,西班牙语:Guerra de Cuba,Guerra Hispano-cubano-norteamericano)是指1898年美国为了夺取西班牙的在美洲和亚洲的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而发动的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