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代女子风貌是怎样的?当时真的以胖为美吗?

唐代女子风貌是怎样的?当时真的以胖为美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388 更新时间:2024/1/14 9:53:19

唐朝是个多元化的朝代,是封建朝的鼎盛阶段,唐朝文化不仅影响了日本以及东南亚地区,还兼收并包了不少当时的外来文化。那么,唐朝时期审美是怎样的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作为亚洲最强大繁荣的国家,唐朝可以称得上是万国来朝,在长安城的街头,不仅可以看到东方文化的含蓄内敛之美,也可以看到西域文明的豪放外向之景。因而,当时的唐人对于“美”的定义是多元化且开放的,相对于固定死板的审美模式,唐人审美不注重外在形式,而看重精神上的洒脱以及秀美飘逸之感。

有很多人认为唐朝以胖为美,其实这是带有主观印象的偏见观点,事实上,唐人虽然对于体型要求不像之前的朝代那样要求蜂腰削肩,但也不是将“肥硕”也列入“美”这一行列的。

能够给人们带来唐朝以胖为美这种错觉的,大概是因为文人称杨玉环为“环肥燕瘦”来形容她的美艳。而在唐朝留存至今的壁画中,我们也能够看到,画像上的女子大多都是丰腴饱满,雍容华贵,因而人们才觉得唐人认为身材较胖的女子才是一种流行的美。

其实,带给人们这种刻板印象来源最多的,大概就是李隆基的宠妃杨玉环了,世人大多觉得杨贵妃是大腹便便的肥美妃子,但其实历史上的杨玉环并不是这样。按照史书中的描写,杨玉环虽说称不上骨质纤纤,但也绝对不是“肥胖”二字形容的。

根据前人的记载,杨玉环更像是脱离了历朝历代骨感美的局限,是一位纤秾合度、肌肤细腻白嫩,肥瘦相宜的美女,比较类似当今微胖的定义,肉长在了该长的地方。

这种美相对于前朝对“瘦”的病态追求,是更加符合人体构造的,这不仅在国内盛行,就连国外对“美”的定义,也是偏向于丰腴曼妙的女子躯体。

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学院派绘画以及宗教神话的壁画之中可以看到,西方画家对女子乃至圣母形象的描绘,很少有纤瘦细弱的形象出现在纸上,相对于其他国家在绘画方面偏向固定形式和扁平化的描述,这些女子大多丰满,有的甚至还有小肚子和赘肉。

但不可否认的是,相对于完美二字来讲,画家对这些神明的描绘拉近了人与神的距离,让普通女子对自己的身材更加自信,这也是美学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反作用。

同样地,在唐朝流传至今的美人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唐人描绘美人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丰腴的,唐初的画家描绘宫女以及贵妇形象的时候,还局限在瘦弱苗条的框架之内,直到中唐时期,画中女子的形象才有所转变。

中唐时期最出名的、能够展现唐代女子风貌的画作之一的,便是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了,这幅画大概也最符合今人对唐朝女子以胖为美的印象,画中的女子们形态各异,但面若银盘,肩头圆润,也没有纤纤细腰。

然而要注意的是,如果按照艺术作品多会进行夸张渲染的表现手法来讲,如果当时唐朝真的以胖硕为美,那么画中人的形象不会仅仅打到这种地步,并且相对于身材来讲,这幅画注重的是衣带当风这种飘逸洒脱之感,而不是简简单单的身材描绘。

总结:不仅如此,根据载,李隆基曾命令高力士从贵女中为太子选妃,而最终的人选在史书上被描述为“白皙细长之女”,因而可以得知,相对于身材来讲,唐人更加喜欢高挑白皙的女子。

在物质生活并不发达的古代,普通百姓家中的女子大多身材矮小,因而高挑的女子相对于矮个子女孩来讲更加显胖,这大概也是后人认为唐朝以胖为美的误解来源之一。事实上,唐朝的审美与其说是崇尚个人追求,不如说是整个王朝都向往着热烈明艳、大气秾烈。这种追求不仅是唐人文化自信、追求强大和浩瀚壮阔的表现,也是大唐盛世在文化方面的底蕴彰显。

标签: 唐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龙小说《绝代双骄》中江玉郎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江玉郎,历史解密

    江玉郎,古龙小说《绝代双骄》中的人物,是一个不祥恶鬼,本性疯狂,灭绝人性。江玉郎是江别鹤之子,名字取自江别鹤当年被出卖的主人“玉郎”江枫。江玉郎眉清目秀,面色苍白,身材清瘦。初次出场时被萧咪咪抓在地下宫殿中做“妃子”。与江小鱼一起逃出后,与小鱼儿处处作对,和父亲一起策划各种阴谋,谋取利益,并且害死了

  • 十八路诸侯联合起来讨伐董卓 十八路人马中谁的官职更大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十八路诸侯,董卓,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因为张让等“十常侍”欺君罔上、专恣擅权,肆意干涉朝政,出身外戚的大将军何进为了保护自己利益,便暗中谋划了针对宦官的清洗行动。不料,因为计划的败露,宦官们先下手为强,将何进诛杀。紧接着,何进的党羽冲进宫中,将宦官们几乎屠戮一空。这场互斗,宦官和外戚两败俱伤。此后,姗姗来迟的西凉军阀董卓成为最

  • 在三国时期,孙权任命的大都督一职为什么属于高危职业?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东吴,大都督,历史解密

    在三国这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它们的开创者则是曹操、刘备以及孙权。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在三国时期,孙权任命的大都督一职为什么属于高危职业?孙权任命的第一任大都督是周瑜。在江东就流传着“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可谓是三国时期不可多得的一位帅才。早在东汉兴平

  • 东汉时期外戚专权为什么会这么严重?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外戚,秦朝,历史解密

    可能是光武帝的运气太好了,个人也是太完美了,一时之间把整个位面的气运都给消耗殆尽,才导致后来的子孙不受天道庇佑,东汉王朝乱象丛生。这当然是玩笑话,但从汉和帝开始,也就是东汉第四帝开始,外戚专权和宦官乱政接替上演,皇权被严重架空,在历朝历代中也颇为罕见。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皇帝短命。东汉14帝,除了

  • 三国能有实力斩华雄的除了关羽还有哪些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关羽,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华雄是董卓手下的一员猛将。汜水关前,华雄击败江东猛虎孙坚,杀死孙坚手下大将祖茂,又杀死骁将俞涉和上将潘凤,吓得十八路诸侯不敢出战。此时,“马弓手”关羽出马,在出征前,曹操为其倒了一杯热酒,为关羽践行。关羽却说道:“酒且斟下,某去便来。”他说完之后,出帐提刀上马,前去大战华雄,感兴趣的读者可

  • 揭秘:周朝和商朝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商朝,历史解密

    首先,商朝与周朝,与其是朝代的交替,不如说是文明的冲突。我们这片土地对历史的传承,合法性的延续非常重视,几千年来一直延续着天命轮替,文明万世一体的核心价值观。对商的描述与其说是对历史的褒贬,不如说是对历史的重构,今天的中国历史更多的是周文明的延续,须知,即使是文明早熟的中国,商周时期也有很强的部落时

  • 华歆:刘备的师叔,揭秘其生平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古代,三国,历史解密

    管宁割席,这是一个成语典故。意思是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中止交往,或中止与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为朋友。出自《世说新语 ·德行第一》。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东汉末年,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依旧挥动着锄头,像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然而看到管宁的

  • 雍正继位,手握重权的八爷党为什么没有叛乱?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夺嫡大战中,雍正皇帝笑到了最后。而当时还是四阿哥的雍正并不是诸位皇子中最受康熙器重的,也不是势力最强的,所以他能继位这一结果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抛开雍正继位的合法性不谈,总之雍正就这样当上了皇帝。那么当时几乎掌握着朝廷大半权利的八爷一党,加上手握重兵的十四阿哥的支持,为何会如此心甘情

  • 玄武门之变前的李世民有多可怕 难怪李建成会对他手下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玄武门之变,唐朝,历史解密

    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六月初四,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在玄武门附近杀死了自己的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随后逼迫李渊立自己为太子,不久又继承皇位,改年号为贞观。那么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前的权势到底如何呢?李渊当年在太原准备起兵的时候,就派李建成和李世民这两个亲儿子分别聚集力量,将来协同作战。此时成败未

  • 皇帝御驾亲征,打赢了却认输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北宋,历史解密

    北宋在军事力量上始终是比较吃亏的,自北伐失败后,对待辽国的态度也就逐渐地转变为了被动防御。不过,宋朝的一步步退让并不能带来和平与安定,相反地,反而是助长了辽的野心,变得更加猖獗。燕云十六州本是一道天然的屏障,但是自从这十六州落入胡人手中以后,中原也就无异于是光秃秃地暴露在了胡人的面前,中原所有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