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诛杀汉室功臣,萧何为什么能善终?

刘邦诛杀汉室功臣,萧何为什么能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919 更新时间:2024/2/2 4:39:29

“汉初三杰”之一,“开国第一侯”萧何,本为沛县狱吏的他,从沛县起义时便追随只是个亭长的刘邦,甘愿做刘邦的手下,一干就是十多年。

他为刘邦月下随得韩信,攻城掠地;他为刘邦寻得秦户籍、地形、法令的书册,为日后建汉立制打下基石;他为刘邦坐镇后方,源源不断为刘邦提供粮草,后备军,安抚老百姓;官至丞相后,他又协助刘邦诛杀异姓王韩信、英布、彭城等人,功勋卓著,刘邦也曾对萧何起过疑心,那么为什么萧何最终能得以善终呢?

刘邦守大汉天下,对威胁到江山及皇权的人,哪怕功劳再大,也毫不手软。萧何官至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又深得民心,对刘邦是个不小的威胁,刘邦每次离开长安,都会寻问使者丞相在干什么,可见他有多不放心萧何。

那萧何何等聪慧之人,马上感觉到了自己的危险,他采用了三个自保的方法:一是结盟吕后,替皇家办事,二是断自己经济基础,捐家产于国库,三是自污名节,自毁民心,四是示弱装可怜博同情。具体原因且听榴莲历史通分析分析:

一、结盟吕后,忠心替皇家办事

萧何与刘邦一家自沛县开端,一直保持密切联系,当年刘邦私放刑徒,吕雉被关沛县大狱,就是萧何出手相救,保释出狱。

当年萧何坐镇关中,专管后勤工作,为刘邦运送军需物资及兵源,刘邦听人进言,萧何只要一断粮,刘邦便没了大后方,死无葬身之地。刘邦细思极恐,萧何忠心耿耿,知道刘邦心思,便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到刘邦身边工作,把家眷迁出汉中与吕后为伴,让刘邦安心与项羽拼搏。

汉朝建立,刘邦吕后见韩信功高盖主,又狂妄自大,害怕温驯的刘盈驾驭不了他,便找到萧何问计,萧何虽可惜韩信的才干,但为避免自己受迁连(当年是萧何极力举荐的韩信),也为了避免生灵涂炭,为天下苍生计,只有忍痛割爱,结盟吕后欲诛韩信。

时逢刘邦平叛陈豨,萧何便设计先派家中亲信扮成军人入长安报信:皇上已成功剿灭叛军陈豨。然后让所有朝臣向吕后道喜,庆祝胜利平叛,韩信称病不去庆祝,萧何亲自登府劝说,从韩信本人利益出发,告知他别人都去道贺,他不去会引人猜疑,增加他与皇上之间的误会。韩信不得己跟着萧何入宫,却让吕后布下天罗地网生擒,然后装进大竹笼,用布蒙住,用竹片、木刺,生生刺死。

萧何如此尽心尽力为皇家办事,得到吕后的信任,也算是找到自保的后台老板,后来刘盈仍用他为丞相,他制订了汉律,这是后话。

萧何一生对刘邦忠心耿耿,后来又结盟吕后,忠心为皇家办事,得以保全性命。

二、断自己经济基础,捐家产于国库

萧何助刘邦吕后铲除异姓王,得到更多的食邑,而且刘邦给他配备了500人的护卫队,他的门客召平认为他大祸临头,护卫队就是监视他的。

萧何如梦初醒,赶紧让自己成为一个穷光蛋,把皇上赐给他的金银珠宝,封邑的收成,一一打包上交国库,用作军需物质,以便国家以后打仗所用,这才让刘邦空了一口气。

萧何本就十分节俭,把家财散尽能让全家乃至全族不受怀疑,不受迫害,这正是萧何用以自保的高明之处。

三、自污名节,自毁民心

萧何谨言慎行,忠心为汉,时逢刘邦亲自出征平叛黥布,他每次派人送上军需物质,刘邦都要亲自询问丞相在长安可好?使者如实回答,在征集粮草,安抚百姓,百姓臣服,刘邦一言不发。

使者复命时,说起当时的情形,萧何和门客分析这是皇上又有了担心与疑虑,认为萧何在攒民心,将来有取而代之的可能,让皇上不放心了。

于是萧何开始花天酒地,向老百姓强买强卖,有时还强征民众的土地宅院,让自己名声扫地。

刘邦灭了黥布回来的路上,不少百姓跪地告发丞相抢掠民脂民膏,作恶多端,刘邦把老百姓的仗纸扔到萧何身上,让他自己看着办,心中却暗喜。

萧何用侵害老百姓自污名节,自毁民心,用以告知皇上他没有任何野心,让刘邦把心放进肚子里。用自污的自保,睿智的萧何可以说是天下第一人。

四、示弱装可怜博刘邦同情

萧何贪污百姓钱财,强买强卖,刘邦借机把萧何收监,交廷尉处置,萧何断定刘邦还不放心,还会落井下石,会来监牢取他性。但萧何跟了刘邦几十年,明白刘邦顺的逆不得,强硬的态度只能让他怒火中烧,而弱势群体倒能引起他的怜悯。

于是当刘邦来探监时,萧何蓬头垢面,胡子拉碴,憔悴万分,跪地谢恩。

刘邦本欲让萧何领盒饭,但看到花甲之年的萧何如一乡下八十老翁,已没有一点生气,就像行将就木的老朽,还磕头如捣蒜,一个劲地谢谢皇上恩典,顿觉对自己已毫无威胁,反而想起萧何一路对自己无条件的支持,一点杀心都没有了。

萧何的示弱低头,博得了刘邦的同情与怜悯,这是萧何的识人心懂人性救了自己。

刘邦历经七载定鼎天下,以造反起家,根基实在太浅,他不得不防着这些功臣,他们可是知道自己底细的人。

当看到萧何没有了经济基础,又没有了良好的名声这个上层建筑,而且垂垂老矣,萧何对刘邦也就没有了任何威胁,刘邦能睡个安稳觉了,萧何也就能得以善终了!

标签: 萧何汉朝刘邦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靖康之耻中,韦太后真的给金人生了两个孩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韦太后,宋朝,历史解密

    靖康二年,金军攻入汴京。金军烧杀淫掠,无恶不作,不仅洗劫了金银财宝,还把徽钦二帝捉住了,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以及无数的宫女,大臣的妻妾,都成了战利品,被金军掳回了大本营。这些女人统统被扔进了叫作“洗衣房”的地方,说是洗衣房,其实洗衣只是副业,供金军淫乐才是主业,这些女子大多沦为金军发泄的工具,那些长得

  • 官渡之战前,沮授为何反对袁绍与曹操进行快速决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操,官渡之战,历史解密

    官渡之战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建安四年(199年)至建安五年(200年),袁绍与曹操爆发了“官渡之战”。有意思的是,袁绍的重要谋士沮授在战前主张缓进并坚决反对实力明显占优的袁绍与曹操进行快速决战。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正如沮授所说:““北兵数众而果劲不及南,南谷虚少而货财

  • 被误解的“暴君”,被骂了千年,隋炀帝还能洗白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隋朝,历史解密

    关于隋炀帝的种种暴行,有些可以洗白,还其公道,但有些事情无论怎么洗都洗不白的。先说可以洗白的。隋炀帝弑父、淫母这两件事基本可以确定比较扯淡了,这两件事一般都连在一起说,先淫庶母,事发再弑父。不少野史传说,绘声绘色地把那个善于蛰伏、长于自制、强毅隐忍、雄图大志的杨广描写成了一个急吼吼的多年没有亲近过女

  • 明朝和蒙古打了一辈子都没有解决 为什么皇太极三年就解决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蒙古,皇太极,历史解密

    在1368年的时候,朱元璋在南京正式登基称帝,之后,他就赶紧派兵继续北伐战争,最后他成功的占据了北京,元朝就这样灭亡了,但是当时元朝还是有很多的残余势力,并没有被完全的消除干净,所以在之后明朝的200多年期间,蒙古人都一直在骚扰明朝。或者我们可以说的更明白一些,到了后期,明朝的实力已经非常衰弱了,这

  • 唐玄宗如此喜欢杨贵妃,为何却不让她当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可见,唐玄宗真的是对她很用心,历史上有几个人能得到这样的待遇。但我们不免有个疑惑,既然唐玄宗这么爱杨贵妃,为什么仅仅让她止步于贵妃之位,而没有把她封为皇后呢?其实原因只有3个,下面我们就来依次说说。第一,于理不合。这我们就得从杨玉环的身份演变说起了,咸宜公主当时在洛阳举行了一场婚礼,邀请来了许多贵族

  • 伐吴之战,刘备先胜后败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备,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公元221年,蜀汉之主刘备倾全国之力,水陆并进攻打东吴。汉军号称七十万之众,一路斩将夺城,高歌东进。吴主孙权得报后,慌忙派陆逊领兵抗敌。陆逊统率的吴军有5万人,而蜀汉方面却有冯习率领的4万前锋,江北黄权的5千人马,以及蛮兵沙摩柯的数千人,保守估计人数也在5万人上下,兵力方面和吴军势均力敌。可惜,蜀汉

  • 战国时期赵国实力如何?为什么不能一统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国,春秋,历史解密

    赵国灭代国,却林胡、楼烦,而有北方五郡,再图中山,始成战国一霸。此后本应支援韩魏,遏制西秦东进,徐图收复河东,维持表里河山,才能与秦一较高下。本来赵国应该于亡中山国后再灭燕。但赵国崛起太迟,失去了先机。公元前307年才正式进行军事改革,也就是胡服骑射。公元前305年初见成效,开始大举用兵。公元前29

  • 古埃及的统治者为什么叫做法老 该词最早出现在什么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法老,埃及,历史解密

    “法老”是古埃及君主的尊称。此词出于埃及语Per-’o的希伯来文音译,其意是大房屋。在古王国时代(约前2686—约前2181),法老仅指王宫,并没有国王的意思。在使用“法老”一词之前,古埃及的统治者一般使用“国王”、“殿下”、“君主”等称谓。从新王国第十八王朝(约前1554—约前1304)国王图特摩

  • 清朝皇后住在家里时,为何父亲母亲都要向她下跪行礼?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那么,如果皇后居住在家中,会有什么样的礼仪呢?我们以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鲁特氏为例,讲一讲皇后居住在家中的礼仪问题。阿鲁特氏出生于1854年,蒙古正蓝旗人,她是大学士赛尚阿的孙女、顾命八大臣郑亲王端华外孙女、慈安太后的姑表外甥女、清代唯一一位旗人状元崇绮的女儿。总而言之,出身名门,与皇室有着千丝万缕的关

  • 关羽败走麦城的麦城究竟在哪里 在今天的什么地方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关羽,麦城,历史解密

    麦城到底在什么地方,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219年,关羽遭到吴国的袭击,失荆州,因为腹背受敌,进退不能,最后溃逃麦城,被斩杀于临沮,这一典故也一直被如今人们作为前车之鉴,比喻陷入绝境,那么这个麦城究竟是在哪里?在今天的那个地方?《当阳县志》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