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义隆三次北伐失败的原因

刘义隆三次北伐失败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123 更新时间:2023/12/18 13:32:52

南朝刘宋的第三位皇帝宋文帝刘义隆,年号元嘉,为宋武帝刘裕第三子,在位30年。曾于元嘉七年(430年)、二十七年(450年)、二十九年(452年)发动三次北伐,目的在于与北魏争夺对河南的控制权,恢复和巩固刘裕北伐的成就。然而三次北伐皆以失败告终。为什么刘宋以鼎盛之国力兴兵北伐却屡遭失败呢?

除了南北双方整体实力、战争方式等客观原因之外,北伐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出在宋文帝这个战争的发起者身上。一、宋文帝发动的三次北伐缺乏缜密的战略谋划和部署,又不能广泛听取臣下的正确意见,一意孤行,导致战略决策上出现一系列重大失误宋文帝每次北伐之前,都没有做好周密的战略谋划与部署,仅仅是凭借一腔热血就仓促发动了战争,更多的是一种冲动和赌运气。

例如第二次北伐之前,彭城太守王玄谟为了迎合宋文帝收复失地的想法,屡屡上疏陈述北伐,但大多都是纸上谈兵,并无实际的战略战术,而对军事一窍不通的宋文帝听了王玄谟的话却十分兴奋,还说什么“观玄谟所陈,令人有封狼居胥意。”(《读通鉴论》)一番话挑动了宋文帝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

然而,兴奋的宋文帝没有想着将北伐工作落到实处,而是妄图一战定乾坤,收复中原。他发起的北伐更多是一种彰显自己文治武功的冲动行为,不但缺乏周密的战略谋划和部署,也没有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由此导致战略上失误连连,以致每次北伐都无功而返。

其战略性失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长期疏于淮北边镇的经营,北伐之前没有做好边镇及周边地区的攻守部署孙子兵法云:善战者,未谋胜,先谋败。宋文帝总想着大军一出,定然马到成功,收复失地,却没想到一旦战败,北魏大军如果反攻过来自己如何抵挡。

第二北伐失败后,北魏大军越过黄河一路长驱直入,直接杀到长江边,就是因为宋文帝对敌我双方的态势缺乏足够的了解,尤其缺乏对淮北军事重镇的经营和攻守部署。

大臣何承天曾向宋文帝献上《安边论》,建议宋文帝针对鲜卑人的作战特点,加强淮北重镇城池的军事建设,招募流民和当地武装进行组织和训练,实行屯戍结合、兵民合一、农战并修的军事方针,在淮河沿线打造一条抵御北人南进的坚固防线。

《安边论》:一曰移远就近,以实内地;二曰浚复城隍,以增阻防;三曰纂偶车牛,以饰戎械;四曰计丁课仗,勿使有阙。孰若因民所居,并修农战,无动众之劳,有捍卫之实,其为利害,优劣相县也。——《宋书·何承天传》

如果按照这个方针,刘宋对北魏既可以攻守自如,又无需南方军队兴师动众的北伐,劳民伤财,可以说是上上之策。然而,宋文帝对这个上佳建议却不屑一顾。他不但没有加固自己的防线,经营沿边重镇,反而每次都是兴师动众,劳民伤财,一旦失败,损兵折将不说,也丢失了很多兵甲器械,使得宋文帝积攒多年的家底毁于一旦,府库为之一空。

另一位大臣周朗对于宋文帝的兴师北进、一意孤行也颇有微词,认为宋文帝这是让羊去追狼,螃蟹捕老鼠,这种以己之短攻敌之长的行为必败无疑。“且夫战守之法,当恃人之不敢攻。顷年兵之所以败,皆反此也。今人知不以羊追狼,蟹捕鼠,而令重车弱卒,与肥马悍胡相逐,其不能济,固宜矣。”——《宋书·周朗传》

2、战略指导思想固化呆板,不知变通,每次北伐都是与魏军在黄河南岸千里战线上死磕宋文帝三次北伐都是以收复黄河以南的失地为主要目标,而且每次在收复失地后,都是以洛阳、虎牢、滑台、历城等几个军事重镇为战略支撑点,在长达千里的黄河沿线布防,坐等北魏来攻。

(宋军的千里黄河防线以滑台、洛阳、历城、虎牢等重镇作为战略支撑)结果冬天一到,黄河结冰,鲜卑骑兵跨河而来,失地得而复失,不但浪费了刘宋的人力物力,就连北魏也摸透了宋军的战略,提前做好了防备,这充分表明了宋文帝死板的战略思想。

其实在元嘉二十九年第三次北伐前,青州刺史刘兴祖曾经建议宋文帝直接攻击河北,据险而守。如果宋军按照刘兴祖的建议,不但能够达到出其不意的奇袭效果,而且还可以扰乱河南魏军的军心,削弱北魏对河南的军事压力,对刘宋收复河南的战局也是有利的。然而如此上上之策竟然被宋文帝以“意止存河南“为由拒绝了。

“河南阻饥,野无所掠;脱诸城固守,非旬月可拔。稽留大众,转输方劳;应机乘势,事存急速。今伪帅始死,兼逼暑时,国内猜扰,不暇远赴。愚谓宜长驱中山,据其关要。冀州以北,民人尚丰,兼麦已向熟,因资为易,响义之徒,必应响赴。若中州震动,黄河以南,自当消溃。臣请发青、冀七千兵,遣将领之,直入其心腹。

若前驱克胜,张永及河南众军,宜一时济河,使声实兼举,并建司牧,抚柔初附,西拒太行,北塞军都,因事指挥,随宜加授,畏威欣宠,人百其怀。若能成功,清壹可待;若不克捷,不为大伤。并催促装束,伏听敕旨。”——《通鉴》3、战前军需粮草筹措不当,士兵缺乏训练,战斗力低下兵法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既然要发动战争,必然要事先筹备好军需粮草,这是军事常识。然而据《宋书·索虏传》记载:“是岁军旅大起,王公妃主及朝士牧守,各献金帛等物,以助国用,下及富室小民,亦有献私财至数十万者。……有司又奏军用不充,扬、南徐、兖、江四州富有之民,家资满五十万,僧尼满二十万者,并四分换一,过此率计,事息即还。”

军旅都大起了,宋文帝才想起来动员社会捐助,甚至向民间举贷,让官员减少俸禄,以解燃眉之急。连军队最起码的给养都无法保障,可见宋文帝的北伐多么仓促和儿戏。(唱筹量沙)第一次北伐时名将檀道济本已取得了一系列军事胜利,重创敌军,然而因为缺粮被迫撤军,要不是檀道济玩了一招“唱筹量沙”的空城计,估计宋军得全军覆没。

此外,宋军的兵力也不足,每次都是临出征时才仓促征发庶民补充,这些人根本就没有经历正规的军事训练,战斗力低下,而且宋军主力兵种多为水军和步兵,野战时对上彪悍的鲜卑骑兵兵,基本上就是羊群碰上了狼群。

二、宋文帝所选用的北伐将领大多缺乏军事才能,临战不能迅速把握战机,也不能与友军协同作战,甚至遇敌不战而逃,这是北伐屡次失利的重要原因宋文帝不光是不懂兵法,就在北伐的将领人选上也缺乏眼光。看看他选择的北伐主帅的临战表现:第一次北伐的主帅是到彦之。到彦之在沿黄河布防后就退回到东平须昌的大本营去了,结果冬天一到,魏军开始反攻,先后攻下洛阳、虎牢。

到彦之眼见洛阳、虎牢丢失,不思收复,先已胆怯,引军从水路撤退,到了历城便烧掉船只,丢掉铠甲,徒步逃回彭城。第二次北伐的中路军主帅王玄谟,就是那个在宋文帝面前空谈军事的主。临战时无所作为,只知道杀戮百姓,贪图钱财,一个滑台攻打旬月都攻不下来。刚包围滑台时,手下劝他用火箭射之,因为城内多茅屋,王玄谟不从;魏军援兵要攻来时,手下又建议连车为营,以抵挡魏军骑兵的冲锋,还是不从。

当魏国大军攻来时,屡屡错失战机的王玄谟却掉头先跑,弃手下将士于不顾。“军众亦盛,器械甚精,而玄谟专依所见,多行杀戮。初围城,城内多茅屋,众求以火箭烧之,玄谟恐损亡军实,不从。

城中即撤坏之,空地以为窟室。及魏救将至,众请发车为营,又不从,将士多离怨。又营货利,一匹布责人八百梨,以此倍失人心。及托跋焘军至,乃奔退,麾下散亡略尽。”——《资治通鉴》第三次北伐的主帅是张永,这个人本就是个舞文弄墨的文人,根本就不懂兵法,在攻打碻磝城时,就因为魏军纵火烧毁了宋军的营垒和攻城器具,张永惊惧之下在当晚便撤围退兵。

自己逃了不说还没告诉友军,导致宋军大乱,被魏军趁乱攻击,死伤惨重。宋文帝舍弃多谋略的沈庆之不用,擅杀大将檀道济,起用贪生怕死、毫无军事才能的人为将,北伐不失败才怪。无怪乎吕思勉先生说宋文帝“实非能用兵之人,而尤暗于择将”。

三、宋文帝本不知兵,却总喜欢在后方遥控指挥,又让心腹督战,导致将帅临战时束手束脚,无法随机应变宋文帝不懂兵法,但是又担心手下将领拥兵自重,起来造反,因为自己就是在权臣徐羡之、谢晦等人策划的宫廷政变中登上皇帝宝座的,权臣功高震主的阴影,始终笼罩着宋文帝。

在这种心理下,他不但诛杀了功高权重的名将檀道济,也不敢放手使用其他将帅。为防止军权旁落,不但自己在后方遥控指挥作战,还让心腹近臣在军营中督战,“遥制兵略,至于攻日战时,莫不仰听成旨”。兵法云:“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战场瞬息万变,前线将领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战术,等宋文帝的圣旨到,战机早已丧失。

在宋文帝这种僵死的军事指挥制度下,将帅们束手束脚,如同受控的木偶和道具,很难发挥他们的指挥才能。结语:总而言之,宋文帝发动的北伐之所以失败,除了战争双方的实力、战争方式等客观因素外,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宋文帝北伐战略的失误;北伐将领所托非人;而“遥制兵略”的军事指挥制度也让将领们束手束脚,无法发挥自己的指挥才能。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2002年7月31日:陈宝莲自杀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陈宝莲(1973年5月23日-2002年7月31日),出生于中国上海,中国香港女演员。1990年亚姐大赛落选后,不久演出三级片《聊斋三集之灯草和尚》,并担任女主角,接拍第一部电影便三点尽露引来争议,开始被关注。1992年拍《我来自北京》及《现代应召女郎》。1997年,拍下《夜半两点钟》、《兰桂坊七公

  • 1886年7月31日:弗朗茨·李斯特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11年10月22日—1886年7月31日),出生于匈牙利雷汀,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弗朗茨·李斯特生于匈牙利雷汀,六岁起学钢琴,先后是多位钢琴名家的弟子,十六岁定居巴黎。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

  • 1944年7月31日:圣埃克苏佩里失踪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1900年6月29日—1944年7月31日),法国作家。他是法国最早的一代飞行员之一。1940年流亡美国,侨居纽约,埋头文学创作。1943年参加盟军在北非的抗战。1944年他在执行第八次飞行侦察任务时失踪。其作品主要描述飞行员生活,代表作有小说《夜航》,散文集《人的大地》《

  • 以少胜多的悬瓠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宋元嘉年间,北魏和刘宋政权长期征战。北魏主拓跋焘雄心勃勃,宋文帝刘义隆比起他的前任刘义符来,也颇有起色,南北争夺十分厉害。元嘉27年(公元450年),拓跋焘亲自率领十万大军南下攻宋,悬瓠城(今河南汝南)首当其冲。当时守卫悬瓠的宋军不到一千人,拓跋焘认为攻克悬瓠是易如反掌之事。然而战争

  • 袁大头银元鉴定真假方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袁大头普通币上面(正面)为袁世凯左侧五分像,上铸“中华民国X年”或“中华民国X年造”中文繁体,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寓意“民主、共和、宪政及君主立宪“之思想希冀。下面(背面)为嘉禾之图案,古称生长奇异的禾,古人以之为吉祥的征兆。亦泛指生长茁壮的禾稻。典出《尚书·周书·微子之命》:“唐叔得禾,异

  • 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京津城际铁路(Beijing-Tianjin Intercity Railway)是一条连接北京市与天津市的城际铁路,是中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环渤海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大陆第一条高标准、设计时速为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也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的第一个开通运营的城际客运系统。

  • 日本飞象行动计划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飞象行动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最富有创意,也是战争史上最奇特的计划。飞象计划在执行中一共制造了10000个气球,放飞了9300个。估计有1000个气球抵达美洲上空,大部分炸弹投在人迹罕见的地方,有记录的只有285起。涉及北至阿拉斯加,南到墨西哥的广大地域。大部分落在美国西北部的沿岸地区。飞象行

  • 1798年8月1日:阿布基尔海战爆发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阿布基尔海战,发生于1798年8月1日—2日,也就是拿破仑对埃及的远征(1798—1801)期间,英法海军在地中海尼罗河口的阿布基尔海角(埃及)附近进行的一次交战,是世界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战役之一。结果以英军的胜利而告终,英国战役指挥官纳尔逊受封为尼罗河男爵。阿布基尔海战结果英国舰队用了整整两个星

  • 演讲稿的格式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演讲稿具有

  • 1958年8月1日: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诞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1958年8月1日,第一辆红旗牌轿车诞生,成为国家领导人和国家重大活动的国事用车。“红旗”轿车式样美观、典雅,内外装饰富有民族风格。最大功率200匹马力,最高车速为每小时185公里。对于中国人而言,红旗不仅是一个著名的汽车品牌,还是一种深深的情怀和神圣的记忆。对于一汽人而言,红旗更是一种强烈的责任和